解“秘”——泻药的合理应用
刘桦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药学科
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很多人出现了便秘,包括老年人、年轻人、办公职员、司机、小孩等各个职业和各年龄阶段的人士。慢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病症,给患者带来许多痛苦和烦恼,严重时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便秘初始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缓解,如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增加膳食纤维含量,多饮水)、坚持良好的排便习惯、适当增加运动等,若便秘持续不缓解,可适当辅以药物治疗。用于治疗慢性便秘的药物主要包括四大类:泻剂、促动力剂、促分泌剂、益生菌。由于泻剂见效快,使用的人比较多。常用的口服泻药有乳果糖、聚乙二醇、比沙可啶等。
1、 乳果糖:渗透性泻剂。在结肠被人体正常微生物分解成乳酸和醋酸,使肠道pH值降低,渗透性发生改变,因而刺激结肠蠕动,产生腹泻。由于其可减少氨在肠道内再吸收,故更适用于肝性脑病患者,以及须加强肠道排空者。因其在结肠分解过程中产生发酵的气体,而导致腹胀、排气增多,患者服后多有不适感。另有乳酸血症患者禁用。
2、 聚乙二醇(PEG): 渗透性泻剂。不能在肠道吸收。口服后可借分子中氢键结合并固定水分子,使便秘患者肠道内粪便液体增多,粪便软化,易于排出,但大便量无明显增加。其优点为无结肠发酵过程、较少引起腹胀排气反应、不引起腹泻、不影响肠黏膜的完整性及结肠的生理功能、不含糖、服用安全。
3、 比沙可啶:刺激性泻剂,大量应用时可造成腹痛。作用强且迅速,因其刺激肠黏膜和肠肌间神经丛,提高黏膜通透性,影响水、电解质和维生素的吸收,还可导致大肠肌无力,形成药物依赖和大便失禁,故不宜长期应用。
泻药的选择应根据患者便秘的轻重、病因和患者个人情况,优先选择毒副作用小的药物,避免因滥用泻药而造成便秘。
■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采编
(上海医药集团特别支持)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