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见闻:俄罗斯海参崴

国外见闻:俄罗斯海参崴

2005年10月底至11月初,我和重庆港、连云港、哈尔滨港等工会同仁,从黑龙江绥芬河口岸赴俄罗斯海参崴参加了为期3天的学习考察活动。

29日中午,我们由黑龙江省的绥芬河口岸签证出境。进入俄罗斯境内后,公路两旁山峦起伏,极目四野都是广阔草地、荒无人烟的草原和森林,沿途几乎没有村庄和其他车辆。俄罗斯滨海边疆区面积16.59万平方公里,人口220万。人口密度为中国吉林省的十分之一,地形地貌与吉林毫无两样,道路两侧不时出现的俄文路标提醒我们,这里已经是俄罗斯。

29日中午,我们出境后,经双城子(俄国称为乌苏里斯克)乘2个多小时汽车,下午3点多钟到达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海参崴,清朝时为中国领土,划为吉林将军隶下,1860年11月14日《中俄北京条约》将包括海参崴在内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域割让给俄罗斯,俄罗斯将其命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镇东府"。

海参崴这个名称至今仍被中国人熟知。在台湾海参崴是正式名称,而在中国大陆多将这个城市的名称根据俄文音译为“符拉迪沃斯托克”。

进入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第一印象就是这里不富有,秩序也不井然有条,你看,车子排放的也不整齐,但还算洁净。

海参崴其位于穆拉维约夫-阿穆尔斯基半岛南端的佐托伊角湾(即金角湾)的北坡,为阿穆尔湾和乌苏里湾所环抱,南临彼得大帝湾。自东北向西南绵延30公里,呈斗圆型,面积为约600平方公里,是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首府,俄罗斯远东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仅次于新西伯利亚的第二大城市。

据俄罗斯向导介绍:符拉迪沃斯托克,原名海参崴,为中国领土,清康熙年间清政府和沙俄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中明确订明海参崴所在地区属清朝,清朝中后期国势日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58年清政府和沙俄签订不平等的《瑷珲条约》,规定包括海参崴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为中俄共管。1860年俄国又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清政府割让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其中包括海参崴。随后其成为沙俄在远东地区的一个重要的军事基地,不过由于距离俄国本部太远,所以该地的发展缓慢。

这里虽然是国际开放都市,街面上的招牌和路牌却是清一色的俄文。我们住的地方在市郊,汽车穿过市区,海参崴的建设水平大致相当于中国80年代中期的城市,道路和房屋都有些破旧了,但是还比较整洁。沿途没有中国常见的建筑工地,显得很宁静。

符拉迪沃斯托克(原名海参崴)是俄罗斯太平洋沿岸最大港口城市、俄远东科学中心、俄太平洋舰队的基地,也是俄远东地区最大的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面积56154公顷,人口约100万,其中大部分是俄罗斯人。

海参崴是天然的不冻港,也是俄罗斯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城市。临近俄中朝三国交界之处,三面临海,拥有优良的天然港湾、不冻港,地理位置优越,是俄罗斯在太平洋沿岸最重要的港口。

我们到达时已近夕阳西下了,这时,美景给了海参崴独特的魅力。

晚上,住宿港口附近的酒店。

第二天早上,首先参观远东苏维埃政权战士纪念碑。

远东苏维埃政权战士纪念碑,为了纪念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而建,为争取在远东建立苏维埃政权,布尔什维克战士与国内外反动势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在1922年取得了最终胜利,纪念碑矗立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中心广场,始建于1961年,是远东最大的纪念碑。战争期间,商业船队承担着从盟国运送物资的任务,不时与敌船和敌机相遇,不得不投入战斗,共有二十五艘商船被击沉,为纪念这些海员,在纪念碑前也燃烧着长明火。

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中心广场遍地都是和平鸽,你可以与它们零距离嘻嘻玩耍。

海参崴市区景点分布:

图例:A-列宁像;B-火车站;C-天桥;D-蒸汽机车;E-9288纪念碑;F-码头;G-东正教堂;H-凯旋门;I-中心广场;J-红军战士铜像;K-太平洋舰队司令部;L-军舰;M-潜艇博物馆;N-滨海边疆区政府

紧接着我们参观符拉迪沃斯托克军事历史博物馆。它坐落在船厂岸边,二战期间,太平洋舰队与德国法西斯在海上和陆上进行了殊死战斗,为纪念英勇牺牲的战士,纪念广场中央常年燃烧着长明火,纪念广场的主体纪念物是S-56近卫军潜艇,这艘潜艇在二战中英勇善战,共击沉战舰十艘,重创四艘,立下汗马功劳。

博物馆附近,紧挨着符拉迪沃斯托克东正教堂。

符拉迪沃斯托克军事历史博物馆

博物馆潜艇内部拆除了战斗部,其它部分原有设施和装备,如潜望镜、水兵吊床、甚至厕所,保持了原样以供参观。博物馆旁就是太平洋舰队战斗荣誉纪念墙,褐色墙砖上嵌有巨大铜质标牌,上面注明了一些苏联英雄的简历。

博物馆实际上就是C-56潜艇,潜水艇长77米 宽5米 潜水深度44米。有四个鱼雷发射器同时携带八枚鱼类,在二战时机会了德国军舰十余艘,击伤四艘,自己毫发无损。战功卓著,荣获红旗勋章和近卫军的称号。

为纪念英勇牺牲的潜艇官兵, 战后C-56潜艇被分割成数段,用火车、汽车、起重机运送至此, 组合焊接复原,建立了这个别致的实体博物馆。

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1899年,符拉迪沃斯托克被正式宣布为要塞,第一道永久性防御工程是由俄罗斯著名的工程专家、尼古拉工程兵学院的教授K·I·维利奇科上校设计的。这条防线的总体方案由作战部长A·N·库罗巴特金步兵上将制定,它起始于阿穆尔斯基湾,经过穆拉维约夫-阿穆尔斯基半岛,最终到达乌苏里斯克(双城子),距离金角湾约3-5公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要塞成功的抵御了了来自海上和陆上的攻击,坚不可摧。要塞上遗留下大批在当时威力强大的武器,是很好的游览地。

俄罗斯人总体上开朗、善于与人交往,与俄罗斯漂亮母子聊天、合影。

乘坐游船海上观光

当一回“船老大”

与船长合影

海鸥紧紧跟着船,近距离空中飞翔、翻滚,表演精彩纷呈……

与俄罗斯向导游轮上促膝交谈,亲密无间,谈笑风生。

游船结束后,我们先后参观海参崴火车站和列宁广场。

参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火车站

符拉迪沃斯托克火车站(也称:陆港火车站),按照俄罗斯17世纪的建筑风格,于1912年建成,车站附近有一个蒸汽机车头,这是在二战期间,由苏联工程师设计,在美国制造的蒸汽机车,从海上运到苏联,1963年前,这种蒸汽机车一直奔驰在西伯利亚大铁路,为纪念战争年代的铁路工人,1995年二战争胜利50周年之纪,设立了这座实物纪念碑,在这座纪念碑旁有一个刻有9288的标志物,这是贯穿俄罗斯的大铁路东端终点的标志,表示自此到莫斯科的距离是9288公里。

列宁广场,这个列宁的雕像是海参崴最后一个列宁的雕像了。

海参崴建筑,就像中国改革开放前的工厂宿舍。由于楼房多是依山而建,有些出现错层。

与俄罗斯向导合影

整个城市建在山坡上,有点象中国的青岛、大连,街道随山势上下起伏。路边的商店规模都很小,门面装修还算现代,不过商店密度远没有中国高。

参观烈士纪念碑

海参崴超市,品种不多,也不丰富。

我们住宿的房间。房子不大,两张单人床,一台14#电视机、水瓶,比较简单。感觉:在国外,算精心布置,很温馨了。

11月1日早餐后,从海参崴乘坐汽车经双城子(俄国称为乌苏里斯克),到达中俄边境。

返程路上,我们感受到:俄罗斯真是“地大却不物博”,一片片原始状态。公路两旁山峦起伏,极目四野都是广阔、荒无人烟的草原和森林,沿途几乎没有村庄和其他车辆。

行程近3个小时,中午总算到达中俄边境。

俄罗斯人办事效率低下,出境手续办理了近2个小时,总算回到中国土地:黑龙江绥芬河,已经15点多钟了。

绥芬河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唐称"率宾水",金称"苏滨水"、"恤品水",明称"速频江"、"恤品河",清代始称"绥芬河"。绥芬河是一座风光秀丽的边境山城,东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边境线长27公里,辖区面积460平方公里,总人口6万,城乡各半,下辖绥芬河镇、阜宁镇。

绥芬河既是中国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窗口和桥梁,也是承接我国振兴东北和俄罗斯开发远东两大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被誉为连接东北亚和走向亚太地区的"黄金通道"。

相比之下,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落后多了。

晚上,黑龙江绥芬河灯火通明,一片繁华。我们的感觉就是:中国好,祖国好!

晚上,我们从绥芬河乘坐8个小时的火车,11月2日早上到达哈尔滨。

11月2日中午,我乘坐哈尔滨飞往南京的航班,结束了这次学习考察活动。

13年很快过去了。今天,看看昔日这些照片,对比今朝祖国的日益强大,自信满满、豪情满怀,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国强民富“全面实现小康”就在眼前!!!

—《END》—

《 幸福阳光驿站》每日经典,马上关注!

©原创作品 (公众号转载需授权)

图文来源:网络  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公众号联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