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健身上官:吐纳可以调理气血
吐纳修炼要点
吐纳,吐故纳新之意,是一种锻炼肺的方法;中医认为肺主气,也就是说通过吐纳可以增加我们的气,气足了又可化生血和精,精又化生气血津液,也就是说通过吐纳可以提升我们的生命物质基础——精气血津液。缓慢柔和,并且配合呼吸、意念,调理气血、放松精神。
锻炼养生中所习吐纳方法,是传统内家功夫的练气手段和练功基础,采用武火吐纳之法,配合意念引领,可最快得气,乃不传之秘。
该步骤迅速让身体进入有氧运动状态,且对增强心肺功能,消耗腹部等堆积脂肪,调节脏腑,排出体内垃圾毒素,强化神经系统等帮助巨大;神奇之处在于大汗淋漓但脉搏、心跳与平时一样。
通常,三五分钟吐纳练习,远超常规跑步半小时以上的健身效果。效果之快速,一练便知。常练此吐纳,使呼吸归根(即气沉丹田)形成习惯,保住先天之气,增强后天之气。气足则血旺,外强内壮,调经通络,固住生命之本。
气沉丹田
古代练功家把丹田看成是炼丹、结丹之处,因此得名“丹田”。历代吐纳家强调的丹田多为下丹田,和腹式呼吸结合起来进行锻炼。
人的体腔中有一个横隔膜,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心脏、肺脏存于胸腔以内,肝脾胃肠位于腹腔之中。吸气的时候,横膈肌下压,呼气的时候,再上提,一升一降,就相当于一抓一放,和我们按摩四肢肌肉的形式很相似。而吐纳时摄入量及碳气排出量远大于寻常,促进血液循环,而使得脏腑得到更多营养。
因横隔膜下降以压腹腔内脏,内脏既受压迫则必压迫腹壁,腰腹肌肉群相应会用力支撑,以保持内脏自然的位置。这时候内脏压力会向下面沉于小腹,小腹就是下丹田所在。
我们经常说的气沉丹田,实际上就是横隔膜收缩作用,让气注于肺底,使力达于小腹。腹内压力增加,内脏中的血液必然从腹内向外分散以返于心脏而周流于全身。这样,身体其气血循环加速,气血便会日渐旺盛。
含胸拔背
练功时,若用力过度,两个肩膀必然会高耸,胸廊上提,则气浮于胸,并且重心上移,不利于身体稳定。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务必要做到“含胸拔背”——
含胸-心窝以上为胸,胸不可挺,要往下松,两肩要有向前微合的念头,但不可有前合之动作事实,能含胸,气始可具备下沉于丹田的条件。
拔背-两肩中间,大椎骨下,第三节于第四节脊椎骨中间,此处有鼓起之意,不可有鼓起之实,同时忘掉双肩,是谓拔背。
此两法有相互相成之关联作用,把握好度,合乎身体生理结构,要合乎自然之道。
气沉丹田
古代练功家把丹田看成是炼丹、结丹之处,因此得名“丹田”。历代吐纳家强调的丹田多为下丹田,和腹式呼吸结合起来进行锻炼。
人的体腔中有一个横隔膜,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心脏、肺脏存于胸腔以内,肝脾胃肠位于腹腔之中。吸气的时候,横膈肌下压,呼气的时候,再上提,一升一降,就相当于一抓一放,和我们按摩四肢肌肉的形式很相似。而吐纳时摄入量及碳气排出量远大于寻常,促进血液循环,而使得脏腑得到更多营养。
因横隔膜下降以压腹腔内脏,内脏既受压迫则必压迫腹壁,腰腹肌肉群相应会用力支撑,以保持内脏自然的位置。这时候内脏压力会向下面沉于小腹,小腹就是下丹田所在。
我们经常说的气沉丹田,实际上就是横隔膜收缩作用,让气注于肺底,使力达于小腹。腹内压力增加,内脏中的血液必然从腹内向外分散以返于心脏而周流于全身。这样,身体其气血循环加速,气血便会日渐旺盛。
舌抵上腭
我们在练功时为什么都要把舌头抵在上腭上?舌抵上腭,又叫“搭鹊桥”,是生精补漏的方法,更是是由后天返先天的秘诀。舌抵上鄂时舌头向上方运动,会厌软骨张开,空气可以自由出入于声门,呼吸顺畅,有利于深呼深吸。
舌根处有金津、玉液两处穴位穴,舌抵上腭时会快速分泌津液,当满口生津时,要分数小口咽下。唾液乃人体之精微物质,历来受到修炼之人的重视,把下咽唾液为“金液还丹”。在咽口水时舌尖要顶在上腭上,同时绷紧胸、腹部的肌肉,收缩关元穴,会加速激素的分泌。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经常把舌抵在上腭处,待产生津液时再分口吞咽而下(吞咽津液时舌头不能离开上腭)。古语讲“口开神气散,舌张是非生”,只有舌抵在上腭处,甚至晚上睡觉时舌头也顶在上腭处,可以看做24小时都在练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