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汇补:麻木章
麻木
大意
荣血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不用不仁.即麻木之类欤.(汇补)
内因
麻木因荣卫之行涩.经络凝滞所致.其症多见于手足者.以经脉皆起于指端.四末行远.气血罕到故也.
若兼虚火.则肌肉 动.不可误作风治.(汇补)
外候
麻者.非痒非痛.或四肢.或周身.唧唧然不知痛痒.如绳扎缚初松之状.(正传)在手多兼风湿.在足多兼寒湿.(汇补)木者.不痒不痛.按之不知.搔之不觉.如木之浓.常木为瘀血.间木为湿痰.(入门)死血者.只在一处.
不肿不痛.但紫黑色而木.湿痰走注.有核肿起.白色不变.(绳墨)
麻木分辨
麻犹痹也.虽不知痛痒.尚觉气微流行.木则非惟不知痛痒.气亦不觉流行.(入门)
麻痹有分
痿属血虚.木属气虚.二者均谓之痹.皆不足病也.其症不痛.惟风寒湿三气杂至为痹者.乃有余之病.故多痛.有气血俱虚.但麻而不木者.有虚而感湿.麻木兼作者.有因虚而风寒湿三气乘之.周身掣痛.麻木并作者.古称之曰周痹.(正传)
十指麻木
手足乃胃土之末.十指麻木.乃胃中有食积湿痰死血所致.亦有气血大虚而得者.最宜力辨.(丹溪)
舌本麻木
心脾肝肾四脏之络.皆合舌本.故脾肾亏.湿痰风火乘间而入.均使舌本麻木.(汇补)
半身麻木
左右者.阴阳之道路.左半手足麻木者.责风邪与血少.右半手足麻木者.责气虚与湿痰.(汇补)
眩晕麻木
有遍身麻木.随即眩晕不省.良久方苏者.其症有三.或风中于外.或痰动于中.或心虚所致.盖心之所养者血.所藏者神.气虚则营运不到.而血亦罕至.由是心失所养而成昏晕.(汇补)
脉法
脉浮而濡.属气虚.关前得之.麻在上.关后得之.麻在下.脉涩而芤.死血为木.不知痛痒.(医鉴)
治法
治宜祛风理气.养血清痰.(绳墨)初病.不可骤用参、 、归、地.恐气血凝滞.邪郁经络不散.若久而纯属正虚者.又当大补荣卫.(汇补)
用药
麻.以四君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加黄芪、天麻、陈皮、香附。木.用四物加红花、牛膝、桃仁、丹皮.以行死血.痰.用二陈加苍术、竹沥、姜汁、白芥子.以行湿痰.或挟风邪者.五积散主之.(汇补)
一、理中汤由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4味药物组成,其用量很平均,《伤寒论》各用三两。用于太阴脾虚寒证:大便溏泻、或大便不成形,或大便溏而不爽;腹胀时轻时重,一般是白天轻、夜晚加重;腹痛,绵绵或隐隐作痛,喜温喜按;呕吐,不欲饮食;妇女白带清稀而量多;或急性吐泻的霍乱病;也可以见于大病之后,唾涎沫不止。乏力,精神不振,舌苔白腻,脉虚弱。
二、用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各三两,加水八升,煎至三升。每服一升,一天服三次。此方名“治中汤”(理中汤)。此方取自本草纲目。
四君子汤 是由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组成
附子理中汤是由 人参 白术甘草 干姜 黑附子 组成
比较两方可以看出∶
附子方中减了健脾渗湿之 茯苓 增入辛热之 干姜 大辛大热之 黑附子就多了温中祛寒的作用本方主要用于脘腹冷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等脾肾虚寒之证。
而四君子方 主要用于面色萎白,语音低微,气短体倦,四肢无力,不思饮食,等脾胃气虚之证。
两方虽都有健脾之功效,但四君方是以补气为主,附子方是以祛寒为主,综上所诉两方主治功效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不可互换使用。
另注意中医方中有时两药方虽只有一味之差,但功效却差之千里,为了你的健康请不要随意乱用药。
麻木选方
补气和中升阳汤 治闭目则浑身麻木.开目渐退.昼减夜甚.此气不行故也. 即补中益气汤苍术 草豆蔻 泽泻 茯苓 黄柏 白芍 佛耳草 生甘草气不运.加木香.
人参益气汤 治两手麻木.四肢困倦.怠惰嗜卧.热伤元气者.
人参 黄 白芍 升麻 柴胡 五味子 生甘草 炙甘草水煎.热服.
神效黄 汤人参 黄 (各二钱) 白芍(一钱) 蔓荆子(二分) 甘草(一钱) 陈皮(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