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汇补:麻木章

麻木

大意

荣血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不用不仁.即麻木之类欤.(汇补)

内因

麻木因荣卫之行涩.经络凝滞所致.其症多见于手足者.以经脉皆起于指端.四末行远.气血罕到故也.

若兼虚火.则肌肉 动.不可误作风治.(汇补)

外候

麻者.非痒非痛.或四肢.或周身.唧唧然不知痛痒.如绳扎缚初松之状.(正传)在手多兼风湿.在足多兼寒湿.(汇补)木者.不痒不痛.按之不知.搔之不觉.如木之浓.常木为瘀血.间木为湿痰.(入门)死血者.只在一处.

不肿不痛.但紫黑色而木.湿痰走注.有核肿起.白色不变.(绳墨)

麻木分辨

麻犹痹也.虽不知痛痒.尚觉气微流行.木则非惟不知痛痒.气亦不觉流行.(入门)

麻痹有分

痿属血虚.木属气虚.二者均谓之痹.皆不足病也.其症不痛.惟风寒湿三气杂至为痹者.乃有余之病.故多痛.有气血俱虚.但麻而不木者.有虚而感湿.麻木兼作者.有因虚而风寒湿三气乘之.周身掣痛.麻木并作者.古称之曰周痹.(正传)

十指麻木

手足乃胃土之末.十指麻木.乃胃中有食积湿痰死血所致.亦有气血大虚而得者.最宜力辨.(丹溪)

舌本麻木

心脾肝肾四脏之络.皆合舌本.故脾肾亏.湿痰风火乘间而入.均使舌本麻木.(汇补)

半身麻木

左右者.阴阳之道路.左半手足麻木者.责风邪与血少.右半手足麻木者.责气虚与湿痰.(汇补)

眩晕麻木

有遍身麻木.随即眩晕不省.良久方苏者.其症有三.或风中于外.或痰动于中.或心虚所致.盖心之所养者血.所藏者神.气虚则营运不到.而血亦罕至.由是心失所养而成昏晕.(汇补)

脉法

脉浮而濡.属气虚.关前得之.麻在上.关后得之.麻在下.脉涩而芤.死血为木.不知痛痒.(医鉴)

治法

治宜祛风理气.养血清痰.(绳墨)初病.不可骤用参、 、归、地.恐气血凝滞.邪郁经络不散.若久而纯属正虚者.又当大补荣卫.(汇补)

用药

麻.以四君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加黄芪、天麻、陈皮、香附。木.用四物加红花、牛膝、桃仁、丹皮.以行死血.痰.用二陈加苍术、竹沥、姜汁、白芥子.以行湿痰.或挟风邪者.五积散主之.(汇补)

一、理中汤由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4味药物组成,其用量很平均,《伤寒论》各用三两。用于太阴脾虚寒证:大便溏泻、或大便不成形,或大便溏而不爽;腹胀时轻时重,一般是白天轻、夜晚加重;腹痛,绵绵或隐隐作痛,喜温喜按;呕吐,不欲饮食;妇女白带清稀而量多;或急性吐泻的霍乱病;也可以见于大病之后,唾涎沫不止。乏力,精神不振,舌苔白腻,脉虚弱。
二、用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各三两,加水八升,煎至三升。每服一升,一天服三次。此方名“治中汤”(理中汤)。此方取自本草纲目。

四君子 是由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组成

附子理中是由 人参 白术甘草 干姜 黑附子 组成

比较两方可以看出∶

附子方中减了健脾渗湿之 茯苓 增入辛热之 干姜 大辛大热之 黑附子就多了温中祛寒的作用本方主要用于脘腹冷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等脾肾虚寒之证。

而四君子方 主要用于面色萎白,语音低微,气短体倦,四肢无力,不思饮食,等脾胃气虚之证。

两方虽都有健脾之功效,但四君方是以补气为主,附子方是以祛寒为主,综上所诉两方主治功效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不可互换使用。

另注意中医方中有时两药方虽只有一味之差,但功效却差之千里,为了你的健康请不要随意乱用药。

麻木选方

补气和中升阳汤 治闭目则浑身麻木.开目渐退.昼减夜甚.此气不行故也. 即补中益气汤苍术 草豆蔻 泽泻 茯苓 黄柏 白芍 佛耳草 生甘草气不运.加木香.

人参益气汤 治两手麻木.四肢困倦.怠惰嗜卧.热伤元气者.

人参 黄 白芍 升麻 柴胡 五味子 生甘草 炙甘草水煎.热服.

神效黄 汤人参 黄 (各二钱) 白芍(一钱) 蔓荆子(二分) 甘草(一钱) 陈皮(五分)

(0)

相关推荐

  • 麻木论治

    ​麻木论治 ⊙ 麻木,营卫滞而不行之--丹溪以麻为气虚,木为湿离败血.于不仁中确分为二,盖麻虽不关痛痒,只气虚而风痰凑之,如风翔浪沸; 木则肌肉顽痹,湿痰挟败血阻滞阳气.不能遍运,为病较甚.俱分久暂治 ...

  • 麻木。麻:用补中益气汤加当归木香香附青皮川芎少加桂枝引经。木:用四物汤并二陈汤加桃仁红花二方俱用竹沥姜汁白芥子以行经至胁肋,达痰之所在也。竹沥枳术丸、搜风顺气丸皆可选用。加减补中益气汤。人参益气汤。开

    麻木 脉 脉浮而濡,属气虚.关前得之,麻在上:关后得之,麻在下也. 脉浮而缓,属湿,为麻痹:脉紧而浮,属寒,为痛痹:脉涩而芤,属死血,为木,不知痛痒. 证 丹溪曰∶麻是气虚,木是湿痰死血. 治 十指麻 ...

  • 麻木

    麻木. 麻是气虚,木是湿痰死血.十指麻是胃中有湿痰死血,二陈汤加苍术白术陈皮茯苓桃仁红花少加附子行经.又宜四物汤加上药及羌活.苏木. 如手指麻痹,因湿所致者,香苏散.苍术.麻黄.桂枝.白芷.羌活.木瓜 ...

  • 证治汇补 淋病章

    淋病 大意 滴沥涩痛谓之淋.急满不通谓之闭.五淋之别.虽有气砂血膏劳之异.然皆肾虚而膀胱生热也.(心法) 内因 由膏粱浓味.郁遏成疾.致脾土受害.不能化精微.别清浊.使肺金无助.而水道不清.渐成淋病. ...

  • 证治汇补 恶寒章

    恶寒章 大意 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仲景)夜寒者.阴气旺于阴分.昼寒者.阴气上溢阳中.重阴者.昼夜俱寒.(东垣) 内因 阳虚则外寒.阴盛则内寒.(内经)此第言阴阳正虚之病.他如 ...

  • 眩晕汇解:《证治汇补》、《类证治裁》

    <证治汇补>曰:诸脉皆系于目,脏腑筋骨之精,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气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者,随目系而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而眩矣. 内因:诸风掉眩,皆属肝木 ...

  • 证治汇补/中风篇/大秦艽汤

    中风 大意 风者.百病之始也.又曰.百病之长也.善行而数变.(内经)大法有四.曰偏枯.半身不遂也.曰风痱.四肢不举也.曰风 .卒倒不语也.曰风痹.遍身疼痛也.(岐伯)四症为风家纲领.故首列之. 内因 ...

  • 《证治汇补》汗病,李用粹

    李用粹(1662-1722)清医家.字修之,号惺庵,为康熙年间上海四著名医家之一. 李用粹父赞化,明崇祯年间为中书舍人,兼工医学,由浙江鄞县移居上海. 李用粹幼得家传,博览医书,精研<灵枢> ...

  • 《证治汇补》

    中风 大意 风者.百病之始也.又曰.百病之长也.善行而数变.(内经)大法有四.曰偏枯.半身不遂也.曰风痱.四肢不举也.曰风 .卒倒不语也.曰风痹.遍身疼痛也.(岐伯)四症为风家纲领.故首列之. 内因 ...

  • 证治汇补:郁症 失眠

    郁症 大意 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百病生焉.(丹溪)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当变化不得变化.(医鉴)故有病久而生郁者.亦有郁久而生病者.或服药杂乱而成者. 内因 郁乃滞而不 ...

  • 证治汇补/ 痿躄

    痿躄 大意 肺热叶焦.五脏因而受之.发为痿躄.(内经)肺主诸气.畏火者也.脾主四肢.畏木者也.嗜欲无节.则水失所养.火寡于畏.而侮所胜.肺得火邪则热矣.肺既受热.则金失所养.木寡于畏.而侮所胜.脾得木 ...

  • 证治汇补 中风

    中风 大意 风者.百病之始也.又曰.百病之长也.善行而数变.(内经)大法有四.曰偏枯.半身不遂也.曰风痱.四肢不举也.曰风 .卒倒不语也.曰风痹.遍身疼痛也.(岐伯)四症为风家纲领.故首列之. 内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