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问之:87版《红楼梦》电视剧的失误之处

87版《红楼梦》堪称一部永恒的经典,只能被回味,无法被超越。转眼这部电视剧已经上映了33年了,剧组的20周年聚会和30周年聚会,本人都认真观看过,过一段时间又会重温一遍,每每被其中的精神所感动,所鼓舞。有些故事在不同场合听了N多遍,但每次再听依然会聚精会神。

87版电视剧《红楼梦》海报

这个电视剧历时5年才制作完成,演员、剧本、音乐、取景、道具、服装等等,可以说各个方面都追求精益求精,并且有超级强大的顾问团,应该说这个电视剧代表了当时的最高制作水平。但经典不代表没有分歧,从播放到现在,也时时会看到一些不同的学术批评观点。

本人最近刚好重新看了前面几集,发觉有些地方是有些小问题。下面以第二集《宝黛钗初会荣庆堂》为例,提出一个问题与读者朋友一起探讨:贾母正房是荣庆堂吗?

《红楼梦》第二集以《宝黛钗初会荣庆堂》为题,以宝玉、黛玉、宝钗三位主角第一次在贾母处会面作为全集的结尾和高峰,这一组画面持续几分钟时间,同时配上了《红楼梦》序曲的音乐,全程虽基本无台词,但却让人百看不厌。这是该剧改编的一大亮点。

但也有一个非常大的失误,就是以为贾母的正房是荣庆堂,并据此作为该集的名称。

根据《红楼梦》第71回记载,贾母生日期间,于7月28日接待南安郡王太妃、北静王妃等人拜寿宴会的地方正是荣庆堂。书中对荣庆堂到底是哪处建筑没有详细交待,而是一笔带过,模糊化处理。我想这也是电视剧中误以为贾母正房是荣庆堂的根源吧。

《红楼梦》电视剧片头

如果我们对中国古代的建筑文化、礼仪文化和人情世故有一定的认识,再结合文本的表述措辞,就很容易判断出,荣庆堂绝不可能是贾母正房。下面分别说明之。

从建筑文化角度看荣庆堂与贾母正房的区别

从建筑文化来说,像贾府这样皇帝下令建造的府邸,基本特征都是:中路为尊、前厅后院。因此,最能代表身份的建筑一定是分布在中路上。在功能分布上,中路建筑又是前厅后院:以大厅为核心的前部区域是主要的社交礼仪活动及办公区域,以上房为中心的后院是家庭生活区域。

服务于不同的使用功能,大厅与正房的内部的结构也是有明显不同的。

厅的内部是不隔断的,宽大敞亮气派,然后根据活动需要可以用围屏临时隔为不同的功能区。正因为如此,所以围屏在古代就成为非常重要的装饰艺术品和上等馈赠礼品。

厅适合举行重要的仪式活动,如大型宴会(如第11回贾敬生日,第16回贾政生日),可以一边宴饮,一边听戏;又如迎接圣旨(如第16回贾政接圣旨);又如迎接有重要地位的人物(如第33回贾政接待忠顺王府的长史官),等等。

正房是居住和日常家人聚会的地方。因此,正房内部是隔断为不同房间的。这从王夫人上房和贾母正房都看得很清楚。所以,对外来说,正房不是主要的社交礼仪活动场合,只有亲戚、亲人之间的小范围聚会才会放在正房。

比如,第22回,贾母给宝钗举办生日派对,正是在贾母正房举行的。正是因为正房堂屋本身不够大,本不是娱乐宴饮场所,所以需要在院子中临时搭建一个小巧戏台。而第54回,贾母举行大家族元宵宴会的时候,就没放在正房了,而是放在大花厅上。

再看,贾母在荣庆堂过生日的场面,可谓极其宏大。一起看看这段文字描写:

孙温绘贾母八旬大庆

上面两席是南、北王妃,下面依序,便是众公侯诰命。……邢夫人、王夫人带领尤氏凤姐并族中几个媳妇,两边燕翅站在贾母身后侍立。林之孝赖大家的带领众媳妇都在竹帘外面伺候上菜上酒,周瑞家的带领几个丫鬟在围屏后伺候呼唤。

一时台上参了场,台下一色十二个未留发的小厮伺候。须臾,一小厮捧了戏单至阶下,先递与回事的媳妇。这媳妇接了,才递与林之孝家的,林之孝家的用一小茶盘托上,挨身入帘来递与尤氏的侍妾佩凤。佩凤接了才奉与尤氏。尤氏托着走至上席,南安太妃谦让了一回,点了一出吉庆戏文。

大家看看这个场面是不是够大,设想一下,光是贾母身后至少就站立有六人以上。这若是在贾母正房的堂屋,如何施展得开。一个人身后站这么多人,整个空间不显得很压抑吗?更何况还有那么多的服侍人员呢,且还要唱戏呢。

所以,从建筑功能来讲,贾母正房绝对不适合举办这次宴会活动。

从社交文化看荣庆堂与贾母正房的区别

正定荣国府之荣庆堂

政治人物的婚丧嫁娶与庆生一类的活动,大多非一般意义上的亲友聚会。通常都是一次重大的家庭政治外交活动,也是一次家庭实力的展示机会。

在书中,如果以第39回中刘姥姥介绍自己是75岁进行逻辑推理,到第71回,贾母正常还没到80岁,大概70岁左右。可是为什么曹雪芹在第71回要写成是八旬大寿呢?单独就这次生日活动本身来看,这实际有其现实合理性。

这次祝寿来的人士政治规格非常高,宁国府接待的是王爷、驸马等,荣国府接待的王妃和公侯诰命等。这应该是荣国府继元春省亲之后举办的最隆重的一次招待活动。这样高规格的活动自然需要一个说得过去的事由。刚好贾母80大寿算是最合适的事由。

如果换成是71岁大寿、72岁大寿等,都不合适。这也算是一种中国的社交文化吧。不过,曹雪芹没来得及做好全书的统稿工作就离世了,从而出现了前后年龄不一致的逻辑矛盾

我们看看当日的阵仗:

至二十八日,两府中俱悬灯结彩,屏开鸾凤,褥设芙蓉,笙箫鼓乐之音,通衢越巷。宁府中本日只有北静王、南安郡王、永昌驸马、乐善郡王并几个世交应袭,荣府中南安王太妃、北静王妃并几位世交公侯诰命。贾母等俱是按品大妆迎接。大家厮见,先请入大观园内嘉荫堂,茶毕更衣后,方出至荣庆堂上拜寿入席。大家谦逊半日,方才入席。

程乙本贾母绣像

贾母等人“按品大妆迎接”,这哪是简单的亲朋好友聚会呢?细看书中什么时候才会写贾母 “按品大妆”的装扮?一般都是入宫的时候才会如此。

再看招待的地方,见面后立马就“先请入大观园内嘉荫堂”。“大观园”是元春省亲的行宫,是贾府皇亲贵戚身份的显示,自然是贾府最有面子的地方。元春此时已经是皇贵妃了,不出意外,前途是非常光明的。

所以大家注意书中的细节描写:大家见面后直接先进入大观园,然后才到荣庆堂拜寿入席,之后又再次进入大观园。可以看出,这次招待活动就两个地点,一个是大观园,一个是荣庆堂。所以,荣庆堂一定是贾府中除了大观园之外最体面的地方,才能与这次活动相匹配。而贾母正房不具有这样的意义。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宁国府此时是在哪里招待北静王等人的,一定是在大厅。宁、荣两府专门做了一个接待分工:宁国府专门接待王爷等男宾,从而可以腾出荣国府最体面的地方来接待王妃等女宾。

贾府为什么要展示自己,一方面自然是对来宾的尊重,但实际上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展示力量借以巩固政治同盟。

荣庆堂示意图

另外,此次活动可能还有一个效果,就是为探春找一个好婆家,元春嫁的这么好,探春这么优秀,也不能嫁差了。所以,电视剧改编的,让探春以南安王妃之女的身份出嫁外邦和亲,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从文本解读看荣庆堂与贾母正房的不同

如果细度文本,也会发现荣庆堂不是贾母正房,也不在荣国府的西路上。我们看看书中的描述:

大家便更衣复入园来,另献好茶。南安太妃因问宝玉,贾母笑道:“今日几处庙里念‘保安延寿经’,他跪经去了。”又问众小姐们,贾母笑道:“他们姊妹们病的病,弱的弱,见人腼腆,所以叫他们给我看屋子去了。有的是小戏子,传了一班在那边厅上陪着他姨娘家姊妹们也看戏呢。”南安太妃笑道:“既这样,叫人请来。”

贾母回头命凤姐儿去把史、薛、林带来,“再只叫你三妹妹陪着来罢。”凤姐答应了,来至贾母这边,只见他姊妹们正吃果子看戏。

这段话传递的信息其实很清楚的,在贾母等人接待南安王太妃等人时,因为这个场合太隆重,并非普通的聚会,所以宝钗黛玉探春史湘云等人都没参与,她们一直在贾母这边。用贾母话说,“叫他们给我看屋子去了”。

正定荣国府之荣禧堂

当然,“看屋子”是一种委婉的说法,其实就是说:今天这个隆重的场合,小孩子们没有王妃的发话不适合来捣乱。可见,南安王太妃等人没有去过贾母正房那边。

小结

从建筑文化、礼仪文化、文本解读三个方面看,荣庆堂都不可能是贾母正房。那荣庆堂究竟是哪里呢?这个书中也没有明确交待,曹雪芹故意模糊化处理了。

此外,荣庆堂也不可能是荣禧堂的笔误,王夫人正房也同样不适合举行这样的招待活动。所以只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性就是作者的虚写一笔,大家想象中荣府中最体面的一处建筑;另一种可能性,就是荣国府的正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