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王陈玉成临刑前曾说道:"官军名将堪为对手者,一鲍二李而已"。
其人共历经500余次战阵,身受108处伤!
鲍超是四川人,本来就不是湘军嫡系,太平天国时期,先在广西提督向荣的“川勇营”,最开始是个伙夫,后来转隶于曾国藩的湘军。
清军对战太平军之初,可能有输有赢,但在气势上看,太平军此时血气方刚,清军远远不如。但是鲍超是个例外,他敢打敢冲。
曾国藩见过鲍超的本事,提拔其为水师哨长。1855年,他被派去武昌支援胡林翼,而此时武昌已被秦日纲、陈玉成等攻占。
在太平军围攻之下,鲍超救出了胡林翼。然后,便直捣太平军大营,激战中,被炮火击中,但始终不下火线,最终收复金口。
而当时的对战方正是北王韦昌辉之弟-韦俊(后叛变),也是一员猛将。鲍超成了胡林翼的救命恩人,次年,胡举荐他为水军总兵。
鲍超,字春亭,胡林翼认为亭太文雅,帮他改成了霆。武昌被收复后,独当一面的他单独募兵成立了自己的“霆”字营,总共3300人。
到了1857年,陈玉成进攻衔接湖北江西的黄梅,当时曾国藩正全力攻打九江,故而陈玉成使用的是围魏救赵之计,意在解围九江。
各路清军相继败退,紧急时刻,鲍超的霆字营顶了上去。但立马就被陈玉成的五万人马围了上来,看起来霆字营的三千人马还不够吃的。
这一战要是打不出来,那就不是鲍超了。霆字营立马分为五队,鲍亲领一队,并分派其余四个得力的哨官,大家分头冲击。
太平军很少见过不跑路或者不溃败的清军,更少见过还有敢带头反冲锋的,仓促之间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竟然败退了,鲍超得以升任总兵。
陈玉成出征以来从未遭此大辱,深引以为恨。并告诫手下诸将,遇到鲍超这支人马,务必小心!这种情况对于太平军来说,还是很少见的。
1858年,当另一湘军悍将李续宾冒进,被陈玉成全歼于三河镇后,陈也得以封王,湘军各部都对英王产生了相当大的恐惧。
陈玉成和李秀成在进军到二郎河时,与鲍超和多隆阿部相遇。征战数月的太平军实已到强弩之末,但陈不甘心,强行拉上李秀成再战湘军。
湘军以逸待劳,太平军连攻无果,陈玉成急切之中自带中队出战。登高观战时,他的黄罗伞盖十分醒目,引起了鲍超的注意。
湘军集中火力攻击黄罗伞处,亲兵纷纷中弹,陈玉成倒是安然无恙。但在鲍超的猛烈攻势下,太平军损失数千人,只得退入太湖、潜山两城。
1859年12月,鲍超仍率三千人驻扎小池驿,进兵潜山。陈玉成率五万人马连营几十里,摆出鱼网阵,想让对方无法像两年前那般五面突击。
重围之中,鲍超要是怕了那就不是鲍超了。他敏锐的观察到太平军布阵过于漫长,连营太大,造成指挥不畅,坚信转机终究会到来。
敌阵即将布好之际,鲍超却在营中宴请众将士,席中慷慨激昂,大声宣泄道:“大家要么坐以待毙,要么冲出去决一死战,大丈夫死则死耳!”
众人血气为之上涌,鲍超立即起兵,率兵冲杀。太平军眼看大阵即成,正是防守最松之时,根本没料到鲍超这群酒鬼如此彪悍。呐喊之中,太平军的包围圈被应声冲破,士气顿时低沉了下去。
此后鲍超的三千人马始终拖住了陈玉成大军,待到援军赶来,陈再次被击败。太平军屡屡败于湘军,鲍超功不可没,实属湘军第一。
鲍超的霆字营声名远扬,太平军诸部望其旗而远远避开,都不愿意和这个猛虎硬拼。
鲍超是一员悍将,不能称之为帅。纵观他所参加的战斗,都是以勇猛刚硬著称,置之死地而后生,往往能起到决定性的力量。
他的战略水平谈不上多高,与陈玉成、李秀成这种能指挥十万大军的统帅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但别忘了他的背后站着的是曾国藩、胡林翼等战略大师。有了他们的居中筹划,再加上鲍超一丝不苟的执行,战略加上战术,便成就了他太平军克星、甚至是陈玉成克星的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