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淮安里运河:京杭运河中最早一段,遍地是古迹|里运河|淮安|古迹|清江浦楼|京杭大运河

要读懂中国古代史,怎么也绕不开一条人工河--京杭大运河。
该怎么形容这条河流呢?
它是中国唯一南北走向的大河,以一己之力贯通南北经济逾千年。中国古代两大最重要的人力工程,一个是长城,另一个就是京杭大运河,从影响力上来说,后者还要强于前者。
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图片 >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京杭运河始于春秋,成于隋唐,完于元代,盛于明清,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绵延2500年,横亘3600里,从南方的小桥流水涌进北方的广袤平原,带来了无数黄金财富,道尽了千年风流传奇。
这次到“运河之都”淮安,我第一个目的地,便是京杭运河分段之一的里运河。
里运河古称邗沟,是京杭大运河最早修凿的河段,自清江浦至瓜洲古渡入长江,北接中运河,南接江南运河,长170余公里。公元前486年,诸侯各国战乱频繁,吴王夫差为了解决军粮运输,便开挖河道,将若干湖泊连接在一起,由此长江与淮河贯通。
邗沟的开凿意义非凡,它不但拉开了运河的大幕,还诞生了两座历史名城:淮安与扬州。
历史上的淮安盛极一时,漕运兴盛时曾与杭州、苏州、扬州齐名,为运河沿线四大都市,有“南有苏杭、北有淮扬”之说。
淮安处于古淮河与京杭运河交点,为运河由南转北的关键地带,明清时漕运5大中心:漕运指挥中心、河道治理中心、漕船制造中心、粮食储备中心、淮北食盐集散中心,皆设立于此。据记载,每年约有400万石漕粮,相当于5万4千多吨粮食由此北上。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流淌千年的里运河,荟聚了天南海北的商贾,为淮安带来了富泽与荣耀,沉淀出文化与民风,孕育出“包容天下,崛起江淮”的城市精神,无愧于淮安的母亲河。
如今的里运河被开辟为了景点,为国家4A级景区,总长度15.6公里,花260亿元投资打造。沿河岸漫步,可谓遍地是古迹,古桥、古闸、古寺、古阁依次出现,如同置身于明清画卷中。
河岸旁种满了树木,绿意葱葱,空气极佳,路边常有跑步市民,水面上偶有水鸟划过,显得静谧空灵。
在文化长廊入口,有一处清江大闸,古朴斑驳,其貌不扬。这座石闸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大运河全段上保存最完好、最古老的石闸,也是里运河繁忙富饶的见证。
闸门高11米,宽7.3米,用于调节水位和控制里运河的流量,使漕运船只顺利通过。清江闸是漕粮北上必经之道,每逢运粮季节,万艘漕船帆樯衔尾,绵亘数里,蔚为壮观。康熙六次南巡,每次都要到闸上走走,看过运河船只后才肯放心。
京杭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清江闸作为重要遗产点,也被列入了名录之中。
接着往东走,会看到一座朱色大气、高耸入云的古塔,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国师塔”。
国师塔为九层八面的楼阁式佛塔,高62米,攒尖式屋顶直上云霄,飞檐翘角,巍峨壮观。古塔位于慈云禅寺内,是为了纪念顺治皇帝的老师玉琳国师所建。
寺庙原名慈云庵,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是淮安名刹,民国时遭遇大火,大雄宝殿消失于火焰中,仅存天王殿、藏经殿、国师殿建筑。
玉琳国师位高权重,却在声誉日隆时急流勇退,辞归山林,为当时名僧。国师在此跌坐而逝,为佛法作了最后一次布施,去世后肉身尚存,两百年后才被人掩埋,是历史上唯一以国师身份成就肉身的僧人,星云大师为其著有《玉琳国师传》。
国师塔造型优雅,前俯香火旺盛的慈云寺,背倚川流不息的里运河,像一位得道老者,注视着万千众生。
走过国师塔不远,又有一座红色楼阁映入眼帘,它就是清江浦楼。
实际上这是一座新清江浦楼,旧清江浦楼始建于雍正七年,为方形青砖两层楼。新楼倚靠运河水,与国师塔遥相辉映,夜晚时分,灯火璀璨,光耀照人,成为了淮安地标性景点。楼内展陈有清江浦楼记、乾隆南巡错题 “清江浦”的场景,可以登楼参观,眺望绵阳不绝的运河水。
楼阁往东,有一处青砖碑墙,上写“水渡口”,这里曾是明清时漕运北上关键渡口。
因黄河夺淮入江,河流倒灌,清江闸以西的清江口经常淤塞,便在此河边开辟码头,货物至此卸载改为车运,两河之间形成车路,得名“车路口”。 后又开凿清江坝,里运河漕船可直抵坝口,免去陆运之艰,于是便得“水渡口”之名。
历史上是有过“水渡口”碑记的,这面砖墙就是对曾经的纪念。
漫步里运河沿岸,众多珍贵古迹让我留恋不已。闲逛之余我还发现了一座并未开放的“吴公祠”,心中一惊,难不成是吴棠祠堂,上前一看果然如此。
吴棠是光绪年间的漕运总督,清末著名大臣,历封疆大吏16年,担任过漕运总督、两广总督、四川总督,一度和曾国藩、左宗棠齐名。比起前两位的争议,吴棠一生光明磊落,功绩卓著,后人多为正面评价。
吴棠一生是励志范本,据记载,吴棠儿时“家奇贫,不能具膏火,读书恒在雪月光照之下”。因家中贫穷,点不起膏火,只能在雪夜里照着月光读书,最终功成大业,让人佩服不已。
淮安因运河而兴,也因此而衰。清朝末期,清王朝内忧外患,疏于治理河道,漕运由此衰落,此时海运兴起,到同治年间,已有九成漕粮改为海运。
1901年漕运正式停办,流淌了千年的大运河结束了自己的使命,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
如今的淮安不再是名噪一时的都市,阅尽繁华的它娴静美好,带着沉淀千年的底蕴,带着山清水秀的风光,成为了让人依依不舍的宜居之城。
可里运河不曾退下,凭借着这里水源比较稳定的特点,依旧在运行,仍是煤炭等大宗物资南运的重要通道,航道标准也较高,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
临走之时,黄昏已近,夕阳将金光洒在河面上,运河变身为金色河流,清风阵阵划开半面涟漪。两岸行人不断,常有老人唱戏下棋,偶有小情侣卿卿我我。
我看着金光粼粼的河水,忽觉得京杭运河的繁华不曾消失,它早已经化为文化和风景,潜入我们的生活当中。
小贴士
地址:江苏淮安市清江浦区,文化长廊不收门票,内部景点收费。
交通:乘坐11路、26路、31路公交到慈云寺站下,往北不远便是。
作者:小鹿,知名旅行家!带你游遍中国各城市冷门、有趣、免费风景
(0)

相关推荐

  • 地图看京杭运河的前世今生(江苏段)

    京杭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自开凿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流域.穿越北京.天 ...

  • 【琴泉·散文】李长空《京杭大运河,一部闻名世界的线装书》

    [作者简介]李长空,本名李家庆,1971年11月出生,四川三台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著作出版诗文集十余种.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果把京杭大 ...

  • 京杭大运河上的重镇,淮安历史上有多重要?

    在唐宋之际,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的转移过程,元明清三朝定都北京,但京师仰仗的钱粮都要从江南北运,京杭大运河是江南钱粮北运的最重要水道.要说地理上的中间段,运河边上的徐州可能更 ...

  • 追寻运河——淮安运河

    淮安市虽然不大,却有四条河流穿城而过.盐河和黄河故道是自然水系,先省略.淮安的运河有两条,一条是里运河,其实也是老运河,另一条是京杭运河,既深且广,目前仍在正常的使用之中. 古时的运河便是现在的里运河 ...

  • 吴语小说|《点香烛》老底子杭州文学 序章 德民饭店&第一章 京杭运河

    吴语 ISO 693-3 wuu 吴语(语言代码:ISO 693-3 wuu)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语言,通行于上海.浙江.江苏南部.皖东南+赣东北边界.其中上海.浙江北部大部分.江苏南部大部分,同属吴语最 ...

  • 【研究】京杭运河影响下清代江南服饰时尚传播的途径及成因分析

    摘要 京杭运河作为明清时期国家的交通大动脉,对江南服饰时尚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整理了清代江南服饰时尚的发展脉络,并基于"5W"传播理论选取与运河密切相关的漕运旗丁.运河商人.外 ...

  • 京杭运河边的山陕会馆,古代建筑的杰作,见证聊城历史辉煌

    聊城因京杭运河而繁华一时,位于聊城市城区的南部的山陕会馆便是清代聊城商业繁荣的缩影和见证. "千年古城,百年会馆"这句话,一语道破了聊城和山峡会馆的关系,那山峡会馆又有什么样的故事 ...

  • 《穿越寻宝记》第34关:《京杭运河》寻宝攻略,全网首发!

    沐沐带你发现好游戏! <穿越寻宝记>更多攻略: <穿越寻宝记>1-30关通关攻略 <穿越寻宝记>第31关:<灵探仁杰>寻宝攻略 <穿越寻宝记> ...

  • 虽然是过年期间,京杭运河也依然忙碌,偶遇一场小意外

    今天是除夕,白天下雨,但前几天杭州的天气真是好得不得了.在运河边逛逛,几乎是每个杭州人的生活习惯(只要住在附近),我也是这样.从拱宸桥到小河直街,是一段游人很少的路段,因为正好离开景区中心,安静的氛围 ...

  • 杨广为什么修建京杭运河

    隋炀帝杨广公元604年继位,在位期间 迁都洛阳,改州为郡制,度量衡仍然依照古法.频繁发动对外战争,诸如征伐吐谷浑.数次进讨高句丽等 ,同时也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修建了大运河. 隋炀帝 隋炀帝杨广冒着灭 ...

  • 京杭运河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7千米,公元前486年开始建造.春秋末期,吴国为北伐齐国争霸中原,在江苏扬州附近开凿了一条引长江水入淮的运河(称邗沟),以后在这基础上不断向北向南发展.延长尤其经隋朝和元朝二次大规 ...

  • 京杭古运河·嘉兴

    1359年(元至正十九年)开春之际,张士诚(1321-1367年)筑城杭州,号民夫二十万,凿通了自苏州平望-乌镇-新市-塘栖的河段,成为现今京杭运河的干道.此前京杭古运河向东经嘉兴至塘栖,张士诚&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