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家滩遗址揭秘3:古共工国墓葬及其出土玉器

第3章:有关共工氏的传说,大洪水以及部落战争

史籍中关于共工氏的记载,几乎无一不与洪水以及战争有关。上至女娲,下至大禹,数千年之间,共工氏几乎成为所有统治者重点打击的对象。

据《路史·共工氏传》记载:

“共工氏,羲氏之代侯者也,是曰康回。髦(通毛、牦)身朱发,□(左央右皮)狠明德,任智自神。太昊氏没,俶乱天常,窃保冀方。抢攘为杰,於是左概介丘(泰山),右矕终隆(终南山),振滔洪水,以薄空桑。”

图3-1:很久以来,人们总是将共工与祝融之战和“女娲补天”这两件事扯在一起,但这实际上是两回事。女娲之时,共工和祝融都还没有出生。《山海经》说共工的父亲就是祝融,所以共工是用不着跟自己的父打架的,只是后来有人硬是顶替了共工的父亲所担任的“祝融”一职,共工不服,于是便和新来的祝融打了起来。“方其君国也,专以财利,贸兴有亡(无)。其取之也,水处十七而陆处十三,乘天勢以隘制天下,而用不匮。迨其跋户,更复虐取,任刑以逞,人不堪命,於是立兵仗、聚亡义,以奸天宪。……塞墉防百川,隳高闉卑,率方舆而潮陷之。……女娲氏戮之,共工氏以亡。”

《路史》之作者罗泌,说共工氏名曰“康回”,远在神农时代之前,为“百王之先”伏羲氏之臣。伏羲死后,帝女娲氏继位,共工氏遂与之争。共工氏控制着自终南山至泰山之间的广大地域,以水上贸易兴国,同时广置兵器,修造方舆(方舟),发动洪水,威胁传说中的帝王之都“空桑”,其后乃被女娲氏所灭。

共工氏是否曾与女娲氏争斗,或为罗氏一家之言。但《路史》关于共工的记载,最少能说明共工氏家族的历史极其悠久,远在传说中的“三皇”时代,共工氏就赫赫有名了。而且,共工氏若非历史悠久,也不可能在移居长江流域之后,一夜之间就发迹于凌家滩。不过,以下的记载又证明共工氏并没有被女娲所消灭——

历史在进入“五帝”时代后,共工氏又先后与帝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祝融(重氏或重黎氏)、帝舜(妫氏或姚氏)、帝禹(崇氏或夏后氏)之间爆发战争。尽管共工氏没有在以上任何一场战争中取得胜利,但是作为一个数千年来接连不断地与传说中最强大的部落和部落联盟作战的民族,其本身又该是何等的武勇和强大呢?

有关共工氏最著名的传说,是共工氏曾以其头触“不周之山”,断天柱,绝地维,造成了中国大陆整体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地貌,这被说成是所有的大洪水形成的原因。

据《论衡·谈天篇》记载:“共工与颛顼争为天子,不胜,怒而触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维绝。女娲销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天不足西北,故日月移焉;地不足东南,故百川注焉。”由于共工氏的过错,故长江、黄河之水从西北高原流向东南,而东南方的海水亦间歇性地发威,倒灌进平均海拨极低并且人口密集的华北、华东平原。所以,共工氏是天下一切洪水灾害的始作俑者。

本来,共工氏头触不周之山是一个古老的传说,而女娲氏炼五色石补苍天是另一个古老的传说。由于这两个传说均与上古时的大洪水有关,故《论衡》的作者王充遂将这两个传说揉合在一起,这样就制造了一个共工触山,女娲补天,并且帝颛顼又与其遥远的祖先女娲氏处于同一时代故事。《路史》是南宋时的著述,而《论衡》是东汉时的作品,由此可见,《路史》可能借用了《论衡》的某些观点,但是又删除了其中共工与颛顼争斗的情节,改为共工氏直接与女娲作战。

更早在西汉时,大贵族淮南王刘安,曾召集了一大批儒学之士,编撰了著名的《淮南子》一书,其书不但对于共工氏和女娲均有提及,而且还同时记录了多个不同的版本:

据《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在这里,有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的情节,天崩地坼,鬼哭神惊,但是这场战争却与女娲补天无关。

又据《淮南子·览冥篇》记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於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这是一段曾经的世界末日的情景,女娲氏以创世女神的面目出现,但是这场毁灭性的大灾难,却又与共工氏无关。

而《淮南子·原道篇》又说:“昔共工之力,触不周之山,使地东南倾。与高辛争为帝,遂潜于渊,宗族残灭,继嗣绝祀。”那么在这里,颛顼、女娲又都出局,与共工争帝者改作帝喾高辛氏。由此可知,《淮南子》是出自多人之手,非一人之作,其源头均来自淮南地区不同的民间传说。

在《史记·补三皇本记》中,共工氏的强敌又变成了祝融,其书云:“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

关于祝融的出身,有很多个版本。其一来自于《山海经》,说祝融是共工的父亲,祝融、共工均是炎帝族系的人物;另一个版本则谓祝融是颛顼的孙子,而颛顼乃是黄帝族系的人物。

图3-2:共工触不周之山。没有人知道不周山在哪里,共工以其头触不周之山,天崩地裂,鬼哭神嚎。虽然是战败了,但是他的威力仍旧使人震惊不已。

颛顼的孙子重氏(或重黎氏)曾在帝喾时担任地位极为显赫的“祝融”一职,故颛顼的孙子,当然也可以称做“颛顼”或“颛顼氏”。重氏既然是帝喾的大臣,那么共工分别与高阳氏颛顼、高辛氏帝喾以及祝融之争,就可以看作是由重氏一人以颛顼的孙子、帝喾大臣以及大祭师“火正”祝融的三重身份,奉帝喾之命前去与共工氏作战。也就是说共工氏的敌人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奉帝喾之命前去征讨四方的颛顼氏祝融家族。

但是,古老而且强大的共工氏部落并不是那么容易被打败的,据《史记·楚世家》记载:“重黎为高辛氏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

帝喾为了剿灭共工氏,不惜杀掉了作战不力的重黎,而复以重黎之弟吴回继任祝融一职。吴回有其兄之鉴在前,战战兢兢,恪尽职守,在随后与共工氏的战争中九死一生,惨失其右臂(《山海经·大荒西经》云:有人名曰吴回,奇左,是无右臂)。而共工氏亦受重创,共工战败而以头触不周山的故事,就有可能发生在其与新任的“祝融”吴回的某一次决战失利之后。

及至尧、舜之代,共工氏其亡也久矣。然而在《淮南子·本经训》中却又出现了这样的记载:“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

尧舜时的共工,是一个专门负责治水、筑城的官职,兼而总管百工之事。据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帝尧“十九年,命共工治河”。帝尧前期的共工,极有可能是早年曾被打败了的共工氏后裔,因其族有一技之长,善于制作石器、打造船只和治水,遂被尧舜集团所留用。此时的共工,不再是一个强大的部落首领,而只是一个政治地位不高,但责任极其重大的职位,他仍然要对所有的洪水灾难,尤其是发生在王都“空桑”城周围的洪水灾害,承担主要或者是全部的责任。

图3-3:共工之臣相柳氏和治水英雄大禹。距今4000多年前,帝颛顼的后代大禹杀了共工氏之臣相柳,所有与共工氏有关的记载便从此断绝。

空桑,传说在山东曲阜之北约数公里处。炎帝、少昊氏、颛顼等都曾以此城作为首都,而帝尧亦可能一度都于此城。曲阜位于泗水河曲东南侧的高地,其北、西两面均为泗水所包围,所以泗水是曲阜天然的护城河。帝尧中晚期,使舜主政,其时泗水爆涨,威协王畿,帝尧极为震恐。同以往所有的统治者一样,只要洪水爆发,不能抵挡,就一致认定共工氏必须承担罪责,即使号称“尧天舜日”的尧和舜,亦不能例外。古老的共工氏最后的消亡,应当就是在尧舜时期。

共工氏的灭亡,并不代表洪水从此消失,洪水是大自然之子,它决不会依附于共工氏的存在而存在。据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帝尧“六十一年,命崇伯鲧治河。”崇伯鲧是颛顼一族的后代,帝尧的大臣之一,传说他是大禹的父亲。崇伯鲧治水历时十三年,据说作用不大,后被舜帝所杀,他是中国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个因奉命治水而死的悲剧英雄。

及至禹时,据《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传说中并没有大禹与共工之间的直接对抗,盖其时世上早已没了共工。所谓“共工之臣”,只是指当时残留下来的共工氏余部而已,竟又一次被大禹所代表的统治集团所消灭。共工氏的历史,至此彻底走向终结。

上述有关共工氏的历史和传说,并不能直接证明共工氏曾经居住于凌家滩,更不能证明凌家滩遗址就是共工家族的墓地,要证明凌家滩遗址与共工氏的关系,就必须想办法让凌家滩遗址出土的大量玉器和石器“说话”。众所周知,在凌家滩遗址中并没有发现史前的文字,而比凌家滩遗址更晚并且其文明更加发达的良渚遗址,同样也曾让许多考古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大失所望。

自一百多年前发现殷墟甲骨文以来,人们对从地下考古发掘出更多和更加古老的文字一直充满了期待。似乎只有文字的出土,才能证明我们民族的历史。但其实呢,就算是在甲骨文中,我们也没有见到过“黄帝”和“炎帝”的字样,难不成黄帝和炎帝就不存在了吗?当然不是。

凌家滩出土了大量的玉璜,这个玉璜一直沿用到了汉代。解开凌家滩遗址秘密的第一把钥匙,就是凌家滩的玉璜。那么玉璜又是什么?它们能够代表共工家族的特征吗?

(0)

相关推荐

  • 中国上古神话传说

    自古中国神话体系十分庞杂,较其他系统性强的神话体系,我们的神话体系呈不断发展兼容的态势,并且神话本是口头流传下来,经后代人整理成书的,现在关于各种神话论说也就莫衷一是了.今日小编先梳理出几则众人公认的 ...

  • 典籍中的上党神话

    在人类历史的童年时期,还无文字,人们思维.记事以及不自觉的艺术创作,只能用刻画与口耳相传的原始方式保存.这类保存往往是短暂的,有些口头歌谣与神话,像风一样刮起来,又像风一样消失了.直至进化到创造了文字 ...

  • 凌家滩遗址揭秘1:古共工国墓葬及其出土玉器

    第1章:序言 图1-1:考古专家张敬国先生和他的惊人发现.对于张先生而言,发现凌家滩是他此生最大的荣耀:对于凌家滩而言,在屡遭盗掘之后能遇到张先生乃是不幸中的万幸:对中华民族而言,凌家滩是现存最早的, ...

  • 凌家滩遗址揭秘2:古共工国墓葬及其出土玉器

    第2章: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的地理位置及其环境 图2-1:凌家滩共工氏家族墓地的位置:左有巢湖,右有长江.古长江水位上升时曾在太湖山南侧形成巨大的湖沼,故古代凌家滩人实为水居部落. 要想全方位了解凌家滩 ...

  • 凌家滩遗址揭秘4:古共工国墓葬及其出土玉器

    第4章:凌家滩玉璜与中国玉璜文化的起源 玉璜,是一种装饰在史前先民项下.胸前和腹部的半环形.桥形或者半璧形的饰物.它是凌家滩遗址作为共工家族墓地的重要物证之一.如果说玉琮是良渚文化遗址最具代表性的礼器 ...

  • 凌家滩遗址揭秘5:古共工国墓葬及其出土玉器

    第5章:玉璜是古老的共工家族特有的标志物 我们不应该忘记,共工是上古传说中著名的水神之一,而且是古代南方民族的水神.神是有形体的,南方水神的形体就是彩虹,神也是有载体的,南方水神的载体就是玉璜.玉璜就 ...

  • 凌家滩遗址揭秘6:古共工国墓葬及其出土玉器

    第6章:共工氏真正的身份是一群工匠和他们的首领 如果说凌家滩遗址大量出土的玉璜是其作为共工家族墓地证据之一,那么凌家滩遗址出土的另一大宗物件--大量的石锛.石凿.石铲.石斧等,则更进一步证明了共工家族 ...

  • 凌家滩遗址揭秘7:古共工国墓葬及其出土玉器

    第7章:共工家族源流及其在传说中的著名人物 共工氏的族源和族系,以<山海经>中的记载较为详细.仔细了解共工家族的一些著名人物和事迹,这对我们揭开凌家滩玉器上的一些神秘图像和它们所代表的含义 ...

  • 凌家滩遗址揭秘8:古共工国墓葬及其出土玉器

    第8章:共工家族与河伯家族的历史渊源 据<路史>记载:"炎帝器,器生鉅及伯陵.祝庸."也就是说共工之父祝融还有两个兄弟:老大叫做钜(巨),是黄帝的高级参谋.老二叫做伯陵 ...

  • 凌家滩遗址揭秘9:古共工国墓葬及其出土玉器

    第9章:凌家滩遗址87M4号墓主人及其出土器物揭秘 87M4是墓地最南边居中的大墓,按照南尊北卑.中尊偏卑的墓地布局,此墓主人的地位在全墓地中最为尊贵.此墓墓口中部放置着一把的巨型石钺,重达4.25公 ...

  • 凌家滩遗址揭秘11:古共工国墓葬及其出土玉器

    第11章:凌家滩遗址87M15号墓主人及其出土器物揭秘 87M15号墓是凌家滩遗址墓地南部第二排的中心大墓,87M8号墓叠压在87M15号墓的东北角,而87M7号墓又叠压在87M8号墓北部.此三座墓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