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汉张三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懒汉张三

作者:邱素芬

1
阴差阳错,我和懒汉张三成了门挨门、院挨院的邻居。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那张三真是懒得名不虚传,懒出了笑话,懒出了境界。
张三大名张斌,因在家排行老三,人送外号“张三”。在村里,人的外号永远比真名要响亮的多。张三的懒是以邋遢为基础的。很小的时候,张三就没有个利索样。好像天生的鼻涕资源特别丰富,每当鼻涕快要“过河”的时候,张三就会抡起袖管,顺势向脸颊边一划,脸上和袖管上同时留下两个湿乎乎的“对号”。这是他每天不知道要重复多少遍的经典动作。特别是冬天,他的袖管在日复一日的经典动作重复下,在寒冷天气的配合下,袖管铮明瓦亮,像一面镜子。老年人会开他的玩笑说:“张三,你的袖管能打滑刺溜了”。这时的张三就会嘿嘿一笑,继续来个经典动作。
张三的父亲是村里有名的耍钱鬼,经常成宿成宿的在外面耍钱。赢钱了就回到家里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如果输钱了,两口子就会发生激烈的争吵,伴随着女人撕心裂肺的哭喊,张三的父亲摔门而去。这样的情景每隔几天就会上演一次。后来,张三的父亲就很少回家了。他的母亲仿佛变成了祥林嫂一样的人,见谁都想控诉一下她老公的罪恶。可是有一年,张三的父亲手气格外的好,据说赢了不少钱。为了显示自己的本事,在村里能让人多看他几眼,他用赢来的钱在老宅子基础上,翻盖了两幢新房,一幢是自己的,一幢是给张三结婚用的。两幢房子都是红砖水泥结构,整整齐齐,亮亮堂堂,确实把村里的人镇住了。这也是这个男人一生中做的最靠谱的一件事,也是留给家里唯一的遗产。新房落成不久,张三的父亲因突发脑溢血倒在了他心爱的麻将桌上,再也没有醒来,大约不到五十岁。
张三的母亲从此变得郁郁寡欢,魔魔怔怔。大家见了她,老远就躲开,不仅是恐惧她的絮叨,关键是她还很不讲卫生。特别是夏天,很少洗澡的她从里往外都是馊馊的,家里更是乱得像猪窝一样。
张三稀里糊涂的念完了小学,想也没想就辍学在家里了,不由自主的就过上了和他父亲一样的生活。
2
一晃几年过去了,张三也到了该娶媳妇的年龄了。可村里的媒婆一提到他就直摇头,哪个不睁眼的姑娘愿意跟他呢,要家庭没家庭,要个人没个人。可事情往往总有例外,不知道张三那神通广大的爷爷使用了什么法术,在春暖花开的一个艳阳天里,邻村的媒婆给张三领来一个长相俊俏的姑娘。这个消息就像一阵风似的迅速的吹进了每家每户,大家怀着好奇、不解的心情热烈的讨论着:
李婶说:“那姑娘会不会是个骗子,要不怎么会看上他”。
小青子接着说:“恩,有可能,要不就是看上他家新瓦房了,也有可能是二婚呢”。
大个的媳妇说:“也许就是王八瞅绿豆对眼了呗,这叫傻人有傻福”……
有几个特别执着的女人,实在不满足于目前的猜测,索性装着毫无知情,闲来没事串门唠嗑的样子悠悠荡荡的就来到了张三家一探虚实。打探的结果让她们好事的心里多少有点失望,这就是一个从小寄人篱下,想早日拥有自己小家的一个普通女人。她的名字叫秀英,家住河沿村。
自从那天相亲之后,双方好像都有好感,秀英隔几天就会来串门。每次来到张三家里,秀英就会带上口罩和套袖,风风火火的投入到打扫卫生的战斗。无论什么的天气,秀英都会把家里所有的窗户都打开,通风换气,登高爬梯,进进出出,只一会儿的功夫,就会把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这时候,她那未来的婆婆早就不知道串到谁家去唠嗑了,唠嗑的内容从以前控诉她的老公转移到她未来的儿媳妇身上,一会儿夸儿媳妇能干,一会儿又说儿媳妇干净的有点过分,好像有点嫌弃她。不管是褒是贬,听那语气,是有点说不出的味道。
在这段时间里,张三每天都笑呵呵的,跟着秀英身后,挑水劈柴,生火做饭。大家都说,张三这是浪子回头了,张三听后,又是嘿嘿一笑,只是没有了小时候的经典动作。
村里那些光棍汉们从张三的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希望,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眯起了幸福的双眼。
3
张三和秀英很快就结婚了。婚前那种妇唱夫随的好日子没有持续多久,张三那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本性就慢慢的露出了小尾巴。
时下正是春耕的农忙时节,张三给媳妇说:“我要去城里打工了,那样能挣钱多点,让你过上好日子”。
秀英说:“去吧,家里有我呢,放心”。
秀英给张三带足了路费还有生活费。张三看似踌躇满志的离家了,也暂时离开了让他从小就特别讨厌的干不完的农活。
秀英的心里美滋滋的。她幻想,张三出去打工,挣的钱可供日常生活,自己在家侍弄那十多亩田地,秋天卖苞米会有一笔可观的收入,可全部存入银行,这样一算,自己将来的小日子就会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想到这来,秀英甚至不由自主的笑了。
秀英每天天不亮就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她可以和男人一样风驰电掣的骑着摩托去乡里买化肥,然后再一袋袋背到地头,再均匀的撒到地里,累了,就坐在地头抽根烟,解解乏;渴了,回到家里拿起水瓢,咕嘟咕嘟灌个水饱。偶尔遇到刮风下雨的天,这是庄稼人,也是秀英难得的“星期天”,她会抓住机会打上一天的麻将,直呼过瘾。
经过紧张的播种、施肥,青苗出土了。在满眼的新绿中,秀英家的庄稼苗有点鹤立鸡群的感觉,不仅苗儿出的整齐,还特别壮实,村里的庄稼汉们对秀英更是刮目相看了,觉得她仿佛就是为黑土地而生的。
一晃三四个月过去了,地里的苞米都长到了一人多高,农忙暂时告一段落。这时张三回来了。
秀英问:“挣了多少钱”?
张三说:“真是倒霉透了,白干了三四个月,老板跑了,你看我为了讨要工钱,还被老板的大黄狗给咬了”。说着,张三一瘸一拐的走路,看样子很是可怜。
秀英默不作声,不知道她是相信了呢,还是不相信呢。可张三的心里却是明镜的。当初,他带着秀英给的钱,来到了离家最近的城市,经老乡介绍,来到一家建筑工地,干起了力工。他干活偷懒磨滑,三天打鱼两天嗮网,挣的工钱勉强维持自己的生活,不久就被包工头辞退了。张三又换了一个工地,继续重复以前的状态。就这样他断断续续换了三四家建筑工地,时间也好像漫长的过了一个世纪。他估摸着,这时候家里的农活忙得差不多了,该回家了,可身无分文回家怎么交差呢。一天晚上,在工地上闲溜达的张三看见包工头的车从外面回来,从后备箱里卸下几条长方形、轻飘飘的东西,借着月光,凭着感觉,那是高级香烟,大概是给人送礼的吧。只见包工头把这些东西好像还有酒水等统统搬到了工地的临时办公室里。那个办公室他熟悉,后面有一扇插销失灵的小窗户,经常虚掩着,想到这里,张三忽然感觉机会来了。好不容易熬到了下半夜,张三蹑手蹑脚的开始行动了。就在他带着赃物准备跳窗而逃的时候,包工头养的大黄狗阿黄不知从哪儿冒出来了,一下子就把他扑倒了……
在家的日子,张三身上的懒肉也没有减轻一点。在媳妇眼皮底下干活,那真是不得已,只要离开媳妇的视线,他的劳动效率几乎为零。好在农活不忙,加上他本人夸张的腿伤,两个人也相安无事。偶尔张三懒得过分的时候,秀英骂他几句懒猫、懒猪也就过去了。
秋风吹来了丰收的喜悦。秋忙又要开始了。
这一天,张三郑重其事的对秀英说:“我的腿也好的差不多了,我还得出去打工,挣点外快,过个好年,今年是结婚第一年,你要风风光光的回娘家,让那从小给你气受的哥嫂羡慕嫉妒恨去吧。”
提起哥嫂,秀英就是满心的委屈。秀英3岁没了娘,15岁没了爹,与大她六岁的哥哥相依为命,生活虽然清苦,但还过得去。秀英幻想着哥哥能早日娶个好嫂子,一家人能继续过上有女主人那样温馨幸福的日子。可真等嫂子进门了,秀英苦日子也就开始了。嫂子是个性格强悍,没有多少文化的女人。她看见同村许多和秀英一样大小的姑娘们都外出打工了,每个月都会给家里寄来一笔可观的收入,她也想让秀英出去打工贴补家用。可学习优秀的秀英不肯。从这以后,秀英每天都小心翼翼的看着嫂子的脸色行事。每天放下书包就立即去干家务,帮忙带孩子,寒暑假里,每天都要和哥嫂一起下地干活,上山劈材,秀英现在的一身庄稼本事都是在那时练出来的。尽管这样,嫂子还是经常指桑骂槐,鸡蛋里推骨头,暗示她是家里吃闲饭的,不但不能挣钱还要上学花钱;孩子咳嗽了,她说是秀英故意带着孩子去呛风;作业写晚了,她嫌浪费电。特别在冬天里,嫂子经常会有意无意的忘记给秀英烧炕,秀英蜷缩在冰冷的炕上冻得瑟瑟发抖,心也冰到了极点。这样的日子秀英再也熬不住了,没等高中毕业,秀英决定把自己嫁掉。这也是秀英一生最后悔的决定。
想起这些,秀英觉得丈夫说得似乎很有道理,就答应了他出去打工的要求。同样给他带足了路费和生活费。看着那些被张三拿走的花花绿绿的钞票,看着张三有点贪婪和兴奋的眼神,秀英的心里怎么也落不了地。
张三像鸟儿出笼一样。这次他没有去建筑工地,而是直接找到了一个赌博的窝点,幻想上帝哪天一不留神开了恩,让他实现一夜暴富衣锦还乡的美梦。也像他父亲当年给家里盖新房那样荣耀一次。他白天在便宜的小旅馆睡觉,晚上出去赌博。刚开始的几天,他确实赢了不少钱,暗自庆幸自己遗传了父亲的会耍钱的好基因。可甜头过去就是陷阱,好日子没过几天,张三身上的钱就输的所剩无几了。他只好又去建筑工地干活,继续重复以前的状态。挣得有限的几个工钱全部被他用来抽烟喝酒,偶尔也去嫖一次。
家里的秀英天天天不亮就去地里掰苞米。十多亩地,她不舍得花钱雇人,全靠自己。中午回家还要自己做饭。秀英明显的瘦了很多。那几天中午,我就多做一份饭,看秀英干活回来的时候,就给她端过去,让她吃个现成的,省点力气。秀英十分感谢,吃的很香。
在一场场秋风秋雨的催促下,秋收结束了。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家家户户的苞米仓子都是满满的,秀英家的更不例外。
在东北农村,只要收完庄稼,基本上就没什么大活了,接下来就准备猫冬了,这也是一年里最清闲的季节,张三可不能错过。在一个霜降的午后,张三失魂落魄的回来了。他告诉秀英,挣了好几千元,在回家的火车上被小偷偷走了。秀英把满肚子的委屈和失望,加上怀疑,换成暴风雨般的拳头愤怒的砸向张三……可生活还得继续。
4
这样的日子重复了一年又一年,争吵了一次又一次,最后张三很少回家了。秀英的婆婆在三年前就改嫁他乡了,很少回来。唯一的儿子在他们吵吵闹闹中技校毕业后去了外地,也很少回家了。秀英彻底成了孤家寡人。不过他早已习惯了一个人过日子了,但心却冷了。
终于有一段时间,村里的人好几天没见到秀英的身影了。大家都说,肯定是跟别人跑了,这么年轻,谁愿意守活寡呢。大家的猜测没有错,有一天秀英托人捎话给她大姑姐说:“别找我了,我已经跟别人过上了”。
张三知道媳妇离家出走后,显得很平静,仿佛就应该这样。只是他自己把懒惰的本性更加发挥到了极致。
秀英是在秋收前离家出走的。她托人捎话给张三说,看在夫妻一场的份上,今年的庄稼她就不收了,让张三收,也好有个收入。本来是好事,可张三一想,那十多亩的苞米,要一棵一棵砍倒,一穗一穗掰下来,因没钱也雇不到人,自己猴年马月才能收割完,这么繁重的劳动,想想都可怕。
于是张三就很豪气的给捎话人说,我也不要。秀英得知好心被当成了驴肝肺,就雇人收完后放在家里原来的苞米仓里,等快过年的时候,卖个好价钱。
张三看到粮仓里满满当当的、黄橙橙的苞米,瞬间就看到了花花碌碌的钞票。在一个晴朗的午后,他找来苞米贩子,以极低的价格卖掉了所有的苞米,然后带着“巨款”消失了。秀英对他彻底失望了。
快过年了,张三又垂头丧气的回来了。大概是把钱又输得精光。那个原本很有希望的家,现在除却寒冷的空气,什么都没有。
门上的玻璃碎了,灌着呼呼的北风,张三懒得去修它;炕是凉的,他用电褥子,也不愿意去烧它;下雪了,他宁愿绕道我们院里出门,也不愿意扫自家的门前雪……
有一天,张三推门进来了对我对象说:“大哥,给根烟抽”。接过烟就狼吐虎咽的吸起来,看来懒的只剩下烟瘾了。
又有一天,张三来串门,坐在椅子上不说话。我问:“张三,有事啊?”
“恩,借我二百块钱,有急用。”
因是邻居,又是第一次开口借钱,没指望他能还,就借给他了。后来听说,张三拿着这200元钱,去找算命的了,算算秀英还能否回来继续和他过日子。算命先生只看了张三几眼,略略沉思,就对他说,只要你以后不懒,能下力气好好干活,你媳妇就能回来。于是,张三给了算命的100块钱,剩下的100块钱给出租车了。这成了村里有名的笑话。不过大家也奇怪,算命的先生在百里以外,非亲非故,他怎么会知道张三的底细,是他能掐会算,还是张三的境界让他有了感应?
5
算命后的张三还是那个张三,故事还在继续。
又过了N年,张三生病了,而且病的很重。记得那是一年冬至后的一个下午,农闲时期无所事事的人们正聚集在村口的小卖部,热火朝天的搓着麻将。张三的叔叔忽然接了一个电话,从断断续续的通话中,大家得知,在外打工或流浪的张三突发脑溢血,正在医院抢救。
这件事很快就成了村里的爆炸新闻,成了大家茶余饭后唯一的话题。猎奇、无聊和乐于杜撰的心态,让张三生病的事情犹如雨后春笋版冒出了许多版本,有的说张三已经生命垂危;有的说命是保住了,但从此可能会瘫痪在床;有的说是因为他酒后乱性,被揍进的医院……
事情持续发酵了十多天后的一个中午,伴随着救护车一阵阵刺耳的呼啸声,大家不约而同的想到,可能是张三回来了。果不其然,救护车在张三家门口停了下来。张三被两个白大褂医生从担架上抬下来,背进了屋内。原来,张三确实得了脑溢血,保住了命,但因压迫了语言神经,张三暂时不会说话了。因付不起高昂的了医疗费,只好回到家里静养、慢慢康复。
张三的媳妇跟别人跑了,孩子在外打工,老妈多年前改嫁,彻底混成孤家寡人的张三,面对的是四处漏风,戚戚冷冷的家。大家在满足好奇心的同时,也替张三陷入深深的难过之中,这以后的日子可咋过?
第二天,在外打工的儿子回来了,据说为了照顾好他老爸,把工作都辞了,大家都频频点头,嗯,张三的儿子还算孝顺。张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吃喝拉撒都在炕上,脾气却与日俱长,因说话不清楚,整天对着儿子叽里呱啦乱比划,有时儿子做好饭,他不吃,儿子刚收起,他又比划着要吃饭。每天都这样折腾来折腾去,年轻人哪里受这样的罪,一气之下就走了,再也没回来。
没办法,张三的娘回来了。张三的脾气更加暴躁,对这个缺点心眼的娘横竖看不顺眼,拒绝吃饭。张三虽然说话不清楚,但那几个骂人的字眼,吐出来却格外醒目。但不管怎样,那是自己的亲骨肉,眼见张三瘦的皮包骨头,连坐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张三的娘一边受着窝囊气,一边急的掉眼泪。
一天一辆白色的小轿车在张三家门口停了下来,从车里下来三个长发披肩的女人,各个浓妆艳抹。三个人好像很知道张三家情况,自带的饺子馅,和好的面,进门就给张三包饺子,还给张三买了换洗的睡衣,有的还给张三洗头,把张三里里外外,收拾的干干净净。张三这一天第一次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美好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三个女人只在家里呆了半天就走了,张三又陷入了愁闷苦脸的状态。这一切都是张三那个缺心眼的娘说出来的。于是,这又成了大家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大家纷纷猜测三个人的来历,以及与张三的关系,最后心照不宣的一致结论,肯定不是什么正经人,估计是以前张三结交的坐台小姐之类的。
6
张三变得更加喜怒无常,有时一连几顿不吃饭,有时夜里叽里呱啦的说胡话。张三娘急的不知如何是好。有人提醒,张三这病有点邪乎,不行就去看看阴阳先生。张三的娘仿佛一下子看到了希望。
张三的娘从自家带的钱花完了,只好从村口小卖部借了300元钱,打车去临县一个据说很灵验的阴阳先生那里给张三看病。经过阴阳先生一番复杂的程序后,收了张三娘200元钱,告诉她,张三确实是鬼神附体了,如果不治,张三活不过明年阴历的三月十五。但了解张三家的经济状况,感觉无油水可捞,让她另请高人后,便把她匆匆打发掉了。虽然张三对她这个娘呼来唤去,甚至骂骂咧咧,但听到这么个准确的信誓旦旦的噩耗,张三的娘还是止不住的流眼泪。张三再懒,再混蛋,可毕竟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啊。
张三得邪病的消息在村里秘密传开了,张三娘深信不疑,村里人更是笃定。于是,有同情者,也有幸灾乐祸者,觉得这是张三自作自受。可村里有一个人却高兴了,觉得发财的机会来了。这个人就是张三的邻居王老太婆。
王老太婆,年轻时可谓村里的一枝花,不仅貌美肤白,还会化妆打扮。那时在村里,绝对是小伙子们的追求对象和大姑娘们的妒忌对象。王老太婆也心生美好,一心想嫁个有钱人,过城里人的生活。可心不天高,命比纸博,阴差阴错嫁给了村里人公认的老实人顾家老大。好在顾家老大勤奋肯干,日子过得也不错。但王老太婆始终心存不甘,所以关于王老太婆的风流韵事在村里也时有耳闻。面对村里人的偷探和窃窃私语,王老太婆不以为然,笑话村里人没见过世面,思想跟不上形势。王老太婆有一儿两女,不知道是遗传的她不安分的基因,还是后天受她的影响,三个孩子如今都离婚了。儿子离婚赔钱,可女儿离婚再找对象,对王老太婆来说,绝对是摇钱树。特别是小女儿,男朋友走马灯式的换,隔三差五就领回家一个,都报着未来女婿的愿望来看丈母娘哪敢怠慢。于是,王老太婆家里吃的喝的,应有尽有,基本上不用花钱。最神奇的是大女儿,因搞婚外情,被对象暴揍了一顿,从此神经有些不正常。但据说,从那以后,因祸得福,鬼神附体,成了会看邪病的高人,经常有人请她看疑难杂症,收入颇丰。
张三的娘有点缺心眼,这是大家公认的。因此,王老太婆没费吹灰之力,就套出了底细:张三的娘有2万块钱存款,放在女儿家,那是自己背着后找的老伴藏的私房钱,也是自己养老的钱,不到关键时刻是万万不能花的。
一天,王老太婆脸上挂着一幅菩萨面相,一大早就来到张三家,和张三娘聊起了张三的病。如今已是阴历三月初,离那个阴阳先生说的忌日越来越近了。张三的情况也愈发糟糕,仿佛预言真的要成真了。张三的娘哭哭啼啼,王老太婆甚是“同情”。于是,提出来让她大女儿给看看,还给张三娘举了许多例子,证明她女儿如何神通广大,但费用较高,需要8888元,同时还要摆一桌供席,外加一个猪头。王老太婆说的好,这些都是给神仙的,花钱越多,证明心越诚,看病效果越好。当张三娘提出家里没那么多钱时,王老太太适时提醒,你自己不是还有2万元存款吗,哪有当娘放着存款不救儿子的,张三娘无话可说。虽然感觉要价太高,但看着躺在炕上奄奄一息的张三,张三的娘还是同意了,并答应过两天去女儿家取钱。王老太婆心中一阵窃喜。尽管王老太婆告诉张三娘这事不要声张,但张三娘心眼不全,说着说着就漏嘴了。村里人又议论开了,说王老太婆真是掉钱眼了,都是乡里乡亲的,治病可以,但不能要钱这么狠啊,想钱想疯了吗。那几天,村里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王老太婆,王老太婆也不管这些,依然做着发财的美梦。
张三娘缺心眼,但张三娘的女儿可不傻。一天,张三娘到女儿家取钱,一听事情的来龙去脉,女儿断定这是个骗局,说什么也不同意。女儿告诉她,她正在筹钱,想把哥哥送康复中心进行系统康复,那些类似王老太婆等人的鬼话不能信,张三娘这才如梦初醒。
张三娘从女儿家回来后心情好了许多,仿佛看到了希望。在家坐等收钱的王老太婆看见张三娘前脚进门,后脚就跟了进去。这时张三娘一改往日可怜讨好的样子,而是带搭不理的。王老太婆预感事情不妙,等知道结果后,王老太婆掩饰不住的失望。但她还是不死心,充分发挥她那三寸不烂之舌,想做最后一搏。一再降低价格,从最初的八千多,降到五千、三千、一千、五百,最后答应只要给买个猪头就行。越是这样,张三娘越觉得刚开始时确实是被骗了,打定主意就是不看了,王老太婆眼看煮熟的鸭子就这样飞了,气急败坏,摔门而去。
王老太婆蚀米不成蚀把屎,自觉很没面子,在村里人面前抬不起头了,也好多天没出门了,据说她也病了。

作者简介:                                                     

邱素芬,山东兖矿集团大陆机械有限公司职工,大学学历,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业余时间喜欢用手中的拙笔记录生活点滴,积累生活随笔、散文等30余万字。作品散见《祝你幸福》《兖州日报》《兖矿新闻》《乌金潮》等。

(0)

相关推荐

  • 韩乾昌 || 村庄里一切都是有用的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推出我的文字,村庄一切都是有用的.村庄,是永远也写不完的话题,村庄里有我的童年,也有伴随童年洒落一地的阳光,阳光落成一地珍珠,余生要一颗一颗捡起,装饰我的梦,也让我完成灵魂的皈依. ...

  • 当代散文‖【三日】◆杜秀香

    作者简介 杜秀香,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人清丽,文优雅,擅倾听,懂生活,善舞文墨于笔端,幽思乡情与众共.出版散文集<小满>. 三 日 星期一的清晨,突然响起的电话铃声打破了一屋子的宁静,也打 ...

  • 傻娘

    傻娘 文/白利芳 七十多岁的李老憨昨儿死了,这在李庄不算什么大事,甚至连悲伤的气氛都很难捕捉到,因为李老憨是个半傻不精的人,死了也就死了,村里人没谁把他的死当回事. 多年的风俗了,红白事,都是要吹响摆 ...

  • 王家大嫂(小说)

          王家大嫂今年快五十岁了,可是脾性还像刚嫁过来时候的那个样子:强势,泼辣.       说起王家大嫂,村里人都头疼:简直没人敢招惹.好好儿的事情,她都能给你从谁也想不到的角度引发出一套比渭河 ...

  • 青山学31道家常菜,简单易学,懒汉也可以成为大厨,美味由自己定义

    一.泡椒莲藕丁 食材:嫩莲藕一节.红辣椒一个.泡椒几个.姜一小块.葱白一段.盐.米醋.糖.烹调油.泡椒水(适量) 做法: 1.红辣椒切小块,泡椒切段,姜切丝,葱白切粗丝. 2.莲藕洗净削皮切丁,先焯热 ...

  • 十二花田 ‖ 张三 ‖ 题图诗之五

    十二 一路向前 你我相伴 花田 ❉所有努力皆不白费,所有付出必有回响❉ ❉❉❉ ■ 题图诗 ■ 张三 ❉❉❉ 之一: 伫立残塘一鹭鸶,为求果腹冻难辞. 人捱寒季心中悸,鸟冷无嘶亦是斯. 之二: 明岁开 ...

  • 捕快张三,汪曾祺 你说这人活一辈子,是为了什么呢?

    捕快张三 汪曾祺 捕快张三,结婚半年.他好一杯酒,于色上寻常.他经常出外办差,三天五日不回家.媳妇正在年轻,空房难守,就和一个油头光棍勾搭上了.明来暗去,非止一日.街坊邻里,颇有察觉.水井边,大树下, ...

  • 汪曾祺:捕快张三

    捕快张三,结婚半年.他好一杯酒,于色上寻常.他经常出外办差,三天五日不回家.媳妇正在年轻,空房难守,就和一个油头光棍勾搭上了.明来暗去,非止一日.街坊邻里,颇有察觉.水井边,大树下,时常有老太太.小媳 ...

  • 为什么南方农村多懒汉?

    文化纵横--致力于中国文化重建和价值重生 当今世界,理工科的学科交叉已司空见惯,不交叉几乎已无法推进.但关于文科是不是也要交叉,人们仍有不少争论,而我的回答是:文科也要交叉,并且必须交叉.我们可以从知 ...

  • 失业的中年人也心酸:假装去上班,躲公园啃馍睡大觉,活成了懒汉

    失业的中年人不去找工作,害怕家人知道,假装去上班,却躲在公园吃馍睡大觉!当初的心酸,慢慢变成了懒汉心态,这是一种悲哀吗? 干嘛在公园啃馒头呀?公园里就可以找到工作吗?要啃也要到招工信息栏那些地方去啃呀 ...

  • 谁喜欢大冬天在冰凉的过道里睡觉?没经他人苦,别乱说懒汉!

    有人说,睡地铁通道的人并不值得同情,都是懒汉,只要稍微努力一点就可以租个房子住.偏要好吃懒做超前消费,花呗逾期还不上了,征信问题导致工作都成问题,现在看你们的爸爸还管你们吗? 18年我在广州睡过两夜街 ...

  • 【四柱结构简析】你是张三还是李四?其实很...

    [四柱结构简析]你是张三还是李四?其实很多时候你是谁根本不重要.比如在一个公司或企业里边,你在什么位置就决定了你的职责和你所能发挥的功能.至于张三和李四有什么差别,谁在乎呢,领导在乎吗?老板在乎吗? ...

  • 汉阳柏泉张三异家族渊源及发展 禺草号汉阳

    东西湖区地处江汉平原东端,上承涢汉,下接长江,素称古云梦泽东境,境内大部分地区原隶属汉阳县(府).境内既饶有水域,又不乏山岭,山明水丽,极宜人居.东部.北部丘岗连绵,是本地远古文明的发祥地.唐宋以降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