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读越开心:《越读者》

《越读者》一本工具书,或者更准确的说,是一本教你如何读书的工具书。

作为一个爱读书的人,其实很少特意去看讲如何读书的书。因为心里总是未免存了这样的心思:读书嘛,最简单不过的事情了,只管去读就是了,哪里还需要什么专门写一本书来讲如何读书,只要去读就是了。尤其是看到市面上充斥着大量注水过度,堪比邪教的所谓名家指点,花花绿绿,口水横飞,更是吓得不轻,忙不迭的逃走。

直到前几年遇到了《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是第一次认认真真的读完一本专门讲如何读书的工具书。然后知道了这个人,郝明义。他是本书的译者,韩国华侨,定居台湾,出版人,作家,编辑,书展策划人,还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可谓说是台湾出版界的大咖级人物。

坦言之,如果你读的书足够多,会发现《如何阅读一本书》其实并没有多少推陈出新的内容,书中所说的每一条总结其实或多或少的在每一个读书人心中都隐隐浮现过,所以读来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但是,它最为难能可贵的就是帮我们建立了一套结构清晰,内容完整,逻辑严密的体系,对,就是结构清晰,内容完整,逻辑严密,这是现在大多数人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才能达到的境界。至于这套体系到底有多重要,无需赘言,做个比方,和自己独自摸索比起来,大概就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区别吧。既然如此,拿来就用,岂不是快哉快哉?

因为当时受益匪浅,用醍醐灌顶来形容也丝毫不过分。于是自然而然记住了这个人,郝明义,所以当看到这本他写的《越读者》,就忙不迭的拿来,挑灯夜读,一气呵成。

与《如何阅读一本书》全面介绍读书方法论比起来,《越读者》更加聚焦在与时俱进的深入解读环节,更加具象,更加本地化,更加具有时代气息,同时更加充满了感同身受的味道。尤其是在选书环节,别有一番新意和几许深度,毕竟先得有了书,才谈得上读书这件事。现在每年的出版物浩若烟海,我们的生命又是有限的,更不要说还被其他纷纷扰扰的琐事分割的七零八落,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金钱之前提下,尽可能最大化自己的阅读体验与收获,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全书分为七个部分:

Part 1 学校带来的一些困惑,算是全书概论以及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算是提纲挈领。老先生开门见山,文字幽默中蕴含着辛辣的味道扑面而来,一不留神可能会像大口吞了暗藏着芥末的寿司,小心眼泪会迸将出来哦;

Part 2 跨越四种阅读饮食,延伸之《如何阅读一本书》,换用了更接地气更有趣味的描述方法。特别是借用了美食来作为比喻,不敢说多么准确,乐趣肯定是百分百的。嗯,特别喜欢作者在这一部分的最后一章,爱憎分明,点个赞!

Part 3 网络上的事情,这部分的内容特别具有现实意义,很多人抱怨网络的兴起侵占了读书的时间,其实殊不知,网络本身强大的工具属性,使得读书的效率可以有了质的变化。网络与读书,是相得益彰,而不是相生相克,如果你真的想读书的话。

Part 4 越界的基础,郝先生分享了他个人的心得体会,关于如何读小说,读诗,读哲学,读历史,读漫画,以及读书和影像等等衍生话题,这是特别有收获的一部分。纯干货,不掺水,值得反复研读。

Part 5 一些工具,重点在于读书的方法论,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涉及到时间管理,环境选择,书店的使用,藏书管理,买书的理性与感性等等,这一部分并不是直接谈读书,但是无一不是和读书密切相关的环节。

Part 6 一些方法,和上一部分比起来,这一部分是更直接的在分享读书方法论本身。剖析了古人怎么读书,如何做笔记和判断到底有没有读懂书,以及一些深度的思考,什么是Fashion,我们应该多读一点,还是少读一点(这是全书最扎心的部分,对我自己而言,尤其如此)。

Part 7 跨越七道阶梯,最后的总结,全书的精华部分。当我们读到这一章节的时候,其实基本上本书的干货已经尽入囊中,所以这里与其说是解惑,不如说是传道,或者更贴切的说,是一种读者和作者那种你懂我也懂的情感交流,一种同是天下读书人的惺惺相惜,还有,就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微妙处了,比如建立个人知识架构的可能。

本书并不厚,不过两百多页,写得很是洒脱,作者肚子里有料,大约摸平日生活里的也是那种逸兴横飞,不拘小节的性情中人。虽然是一个生活在现代工业社会的读书人,不过见字如见面,心里感觉他倒是更像一个魏晋时期竹林里的人物,生活在还没有被礼教荼毒以前,那个百花灿烂的年代。

大概也是正因为如此,如果对于读书读的比较少,比较浅的朋友来说,未免会觉得作者写得有点过于散了。此话一分为二的来说,“形散”确实如此,因为和《如何阅读一本书》比起来,《越读者》在“逻辑严密”方面可能是差距最大的部分了,归根到底可以这么说,这不是一本建立在系统性思维下的作品,而更像是一本写到哪里算哪里的散文合集。但是形散并不意味着神散,作者写得是非常肆意,但这是建立在其广博的知识基础和长期的深入思考之上,并非是信口开河,神棍唱戏。要是可以静得下心来,钻进去,跳出来,受益自是非同一小可,至少我自己是这样觉得。

毕竟量变引起质变,毕竟Readers Take All。

与天下好书人共读之,与天下读书人共勉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