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的耳朵长在腿上吗?
关于《杀戮与文化:强权兴起的决定性战役》一些个人观点。
先讲一个关于螃蟹的耳朵长在哪里的科学实验小故事
实验步骤一:科学家从笼子里抓出一只螃蟹,放在地上,冲着它大吼大叫,螃蟹被吓得不轻,到处乱窜,慌不择路;
实验步骤二:过了一会儿,科学家又把同一只螃蟹再次从笼子里面抓出来,不过在在放到地面之前,先把所有的螃蟹腿都拆了下来,然后重复之前的步骤,继续大吼大叫,螃蟹一动不动,非常的淡定从容;
实验结论:螃蟹的耳朵是长在腿上的。
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大概所有智商超过75的人看过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心里都会默默跑过一万匹草泥马吧。
但是看上去整个实验流程似乎又是非常的完整,所以你想驳倒他,好像不那么容易,至少不像拆下螃蟹腿那么的容易,对不对?
这种感觉并不是那么的舒服,看完《杀戮与文化:强权兴起的决定性战役》这本书,自己就是这种感觉,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这篇书评拖了这么久才写出来的原因吧。
PS: 原作名: Carnage andCulture: Landmark Battles in the Rise to Western Power,下文全部简称为《杀戮与文化》。
作者维克托·戴维斯·汉森(Victor Davis Hanson),军事历史学家,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弗雷斯诺校区古典文化学教授。在本书中他列举了九场人类历史上比较重要的战役,来阐述自己观点,节选如下:
1, 雅典城邦海军和波斯薛西斯大帝的海军在萨拉米斯之战,雅典海军获胜,作者通过这一案例来验证自由公民的重要性以及对于战争获胜的重大影响,嗯,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斯巴达人默默为你点赞;
2, 亚历山大的马其顿步兵方阵和波斯帝国大流士三世的雇佣军在高加米拉一战,亚历山大获胜,所以就可以断定西方军人的决定性勇气对于战争进程的致胜作用。可是第一个案例中说好的公民意识才能造就无往不胜的军队,到了这里怎么就变味了呢?
3, 迦太基的传奇统帅汉尼拔和罗马帝国军团的坎尼会战,虽然罗马帝国遭遇惨败,但是依然可以得出罗马的公民士兵比迦太基人的乌合之众更加优秀,嗯,所以赢了是你有理,输了以后还是你有理,不管怎么样都是你有理?
4, 普瓦捷会战,交战双方是铁锤查理师承古罗马的步兵方阵对抗占据伊比利亚的伊斯兰星月骑兵,欧洲人获胜,所以欧洲人种更优秀,那么我就想问问伊比利亚半岛以前是谁统治的地盘,怎么明明在北非的阿拉伯人越过比利牛斯山跑到法兰克王国来打仗了?
5, 西班人科尔蒂斯在特诺奇蒂特兰对于阿兹特克人的一面倒屠杀,体现了西方技术文明的碾压性优势,对于这个案例,我能说的只有呵呵。推荐另外一本书,贾蒙德·戴蒙德的《枪炮,病菌和钢铁》,不是因为你是胜利者就可以完全一面倒的胡说八道;
6, 再一次回到相爱相杀的亚得里亚海,勒班陀,奥斯曼帝国海军对抗威尼斯共和国+教皇近卫队+西班牙远征军的三位一体,前者战败,基本停止了对于西地中海的进犯,作者进而得出了西方文明的政体远远优于奢华腐朽的土耳其人王国,你赢了,所以你说的都对,拜占庭帝国会不会气得在棺材里翻个身?
7, 南非罗克渡口,数万祖鲁王国的士兵围攻数百人的英帝国士兵,未果。得出“如果没有纪律,武士并不能成为士兵”的结论,此话很有道理,前提是来复枪和长矛大刀,到底哪一个才是战场上更有效地杀人利器?要不咱们换换,再来一遍试试看吧;
8, 中途岛海战,气势汹汹的日本海军特遣编队对抗扮猪吃老虎的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最后以日军“飞龙”,“苍龙”,“赤诚”,“加贺”四艘大型航空母舰折戟沉沙而告终,所以美国士兵是比日本士兵更优秀的军人,您大概忘记了这场战斗前前后后有多少阴差阳错的小插曲了吧,我觉得麦克阿瑟一定不会同意你的观点,不管他有多么的傲慢;
9, 越战中北越政权发起的春节攻势,一片狼藉之中,秉持自我批评和容纳异议的美军最后成功的击退了共产党人狂热的冲锋,再一次证明西方文明对于东方文明的优越性,虽然最后撤离中南半岛的也是美国人自己,作者认为他们是被美国国内的反战势力所打败的,而不是身材矮小但作战悍不畏死的越南人以及他们手中的AK47;
如果想多举几个例子的话,那我们不妨来谈谈“上帝之鞭”阿提拉怎么溜达到欧洲大平原和亚平宁半岛的,或者1453年攻陷伊斯坦布尔的苏莱曼大帝,是如何钉上了东罗马帝国棺材上的最后一颗钉子,还是谈一谈来自亚洲的黄色瘟疫,成吉思汗麾下遮天蔽日的蒙古马队?
事实不是这样的。
读完此书,一个印象非常深刻的直观感受就是作者丰富的史学功底为他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建立了非常扎实的考据基础,各种史料随手拈来,配上一只生花妙笔,相得益彰,特别是针对性的挖掘素材,选择性的进行论证,有目的性的得出结论,事实的真相就好像那只被拆去腿脚,可怜的螃蟹一样。看上去一切都显得完美无缺,但是读完总是觉得哪里不大对,可是如果真的想要理论一番,又觉得浑身力气使不出来,好像凭空消失在空气中,抓也抓不到。
作者时不时在书中流露出来的西方种族优越论确实面目可憎,令人生厌,可是如果揪住这点表象不放,本来应该是充满理性的冷静辩论很容易变为泼妇骂街式的相互攻击,进而沦为键盘侠式的谩骂,这不是我想要的方式和结果。
如何进行辩论式的反击?显然谩骂不是,思考才是。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这是其一,如同前面列举的诸多案例可以作为作证。但是必须承认,在最近的一千年世界历史中,特别是1493年地理大发现以及随之到来的工业革命以后,如果单看疆场胜负,西风压倒东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以基督教文明为核心要素的西方世界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战中确实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战果,占据了绝对性的优势。所以我们还需要更加深入的挖掘和深入的探索。
没有逻辑的辩论不会是一场有意义的辩论。
既然作者是以战争胜负来判定文明的优劣长短,那么我们就从战争的定义开始。
战争不是两个角斗士拿着刀剑你一下我一下的互砍,而是人类用来解决彼此之间不可调和矛盾的终极办法。换个比喻来说,好比用舌头无法打开的结,那就只好用牙齿来咬开了。套用孙子大人的一句名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争是社会矛盾积攒到一定程度的集中爆发,同时一次性释放出可怕的破坏性能量,这一点上倒是和火山爆发这种地理现象颇有几分相似。
能否赢得一场战争,除了三军用命,运筹帷幄以外,很多时候致胜因素却是取决于战场以外的种种机缘巧合,有时甚至可以说是非战之过。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战争结果是对战双方内部各种综合因素,外部各种客观环境,乃至相当多的偶发性诱因一起作用的结果,比如中途岛海战关键时刻南云中将那个更换舰载机弹药的命令,事后看来当然是令人匪夷所思,但是如果置身战场,换位思考的话,一切又是顺理成章。
如果单单使用一场战争,甚至一场战斗,比如作者选取的罗克渡口之战,来判断文明的先进与否,就好像文章最早提到的小实验一样不可思议。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每一道程序似乎也没有什么毛病,但是得出的结论,即使用常识来判断,都会觉得无法理喻。因为如果按照作者的理论进行推演,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是当时世界最强大的军事力量,那么他们代表的游牧文明就是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文明吗?显然不是。翰难河畔长生天的子孙是地球上最优秀的人种嘛?恐怕蒙古人自己也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吧。
如果采用和你一样的逻辑,选取和你一样的论据,却得出和你截然相反的结论,同声嘶力竭的言语攻击比起来,我想这才是最有利的反击吧。
以后长点心吧,可别再干那种剁了螃蟹腿看它听不听得见你说话的傻事了。
那么肥的一只大闸蟹,上笼,清蒸,倒点醋,配点姜,不是挺好的一件事儿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