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报志愿:千万别报“书法”!
🔥书艺咀华●咀嚼书法艺术之英华!
高考结束了,接下来就是填报志愿。所谓“考得好不如报得好”,有一定道理。高考考的是学生,而填报志愿则是考学生和家长,全家齐上阵。作为“过来人”,我劝你一言:最好不要报书法。
书法高研班,中坐者为陈忠康。你不如把四年学费交给他们
① 如果你真的爱书法、想把书法学好,那么就去拜师,或者去中国书法院、中书协等单位举办的书法高研班,那里有名师授课,如陈忠康、刘文华、曾翔、张继、沃兴华、王镛、黄惇等等。当然,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你自己潜心临帖,坐得冷板凳。然后,你考上大学就可以报个其他专业,能养活你、养活家庭的专业,业余去拜师学艺,爱好、工作两不误。大学报书法,简直是浪费你四年的宝贵青春。
启功自撰墓志铭第一句,就是“中学生,副教授”,他中学肄业
② 你要明白:大学的书法专业,其目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大学,首先是学术的圣地;书法专业,更加偏重的是学术理论研究,目的是培养学术型人才。著名画家陈丹青曾炮轰研究生教育,认为应重创作而非理论,并抨击考英语和政治。这话乍一听似乎有理,但经不起推敲。陈丹青根本没闹明白研究生教育的目的,研究生首先是培养艺术理论家、艺术史家等学术人才。陈丹青还说过一句话:“世界上的重要艺术家都不是研究生学历,也不是本科,有的连高中都没上!”这话倒是事实。所以,他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当然,这并不妨碍大学出创作型人才,什么事都没那么绝对,关键看你自己,只是大学的教育是偏向学术理论的。再比如我那些热爱文学、梦想成为作家的同学,后来读了中文系,才发现根本不是那回事,专业课讲的主要是枯燥的文学理论,而非实用的创作技巧,最终他们毕业后大多数都当了语文老师、文秘、记者编辑等,几乎没有一个成为诗人或作家。
③ 你还要想清楚:报了书法专业,意味着你不能再学其他专业了,意味着你这一辈子基本上都要从事书法事业了,那么,你能靠书法生存吗?在市场经济社会,生活是空前现实的,你必须有养活自己、养活家庭的本事。在古人那里,书法向来是“业外余事”,他们大多有自己的官职、或者田地,并不单靠书法为生。农耕文明,是书法家的乐土。进入商品社会,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虽然书法也可以成为一项事业,但远没有那么容易。我国有13亿多人口,只有2万多书协会员,而真正靠卖字就能过上不错生活的书家少之又少,据说只有上百人。你可以算一下这个比例,然后再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和定力,就明白其中的艰难了。
图1为“中书协党组书记陈洪武考察宋庄书法群体”;图2为“解放军书家张继”;图3为“中书协主席、全国政协常委苏士澍”;图4为“暨南大学教授曹宝麟信封”
④ 你还要明白一点:即使当今书坛名家,一平尺上万,他们大部分也都有自己的职位、有工资可拿。比如沈鹏、张海、苏士澍、孙晓云等,这些中书协历届的领导,还有各省、市、县书协的领导,都拿着国家的工资,而且工资不低。再比如欧阳中石、曹宝麟、田蕴章、范曾、王镛、黄惇、陈忠康等,这些都是大学教授,也是拿着国家的高工资。再比如李铎、卢中南、张继、龙开胜等,这些更厉害,隶属于解放军,军队的工资待遇更高了。这些都属于“体制内”书法家。然后,你再去宋庄,看看那些“体制外”书法家,也叫“自由职业者”,看看他们的日子,估计你就会打消报考书法专业的幼稚念头了。
央美
⑤ 更重要的,对于寒门学子来说,你身上肩负的不仅是改变个人命运的责任,更是改变家庭、后代命运的责任。说得再极端一点,艺考是有钱人的游戏,寒门学子没有那个资本去瞎掺和。虽然现在社会发展多元化了,每个人比过去有了更多的机会和渠道通往上层,但是,从现实来看,高考仍然是寒门学子改变命运的重要人生节点。现在有句名言“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而在十多年前一位戴黑框眼镜的长者也有句名言,似乎更值得我们深思:“一个人的命运,固然要靠个人的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从历史进程的大背景看,个人的选择与奋斗,充其量只是走向成功的“润滑剂”或“助推器”。历史进程就像交通工具,当一部分人乘坐高铁比其他乘坐普通火车、大巴车的人优先到达终点时,你会发现,那部分先到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在高铁上始终保持亢奋精神或者奔跑姿态,而只是他们有机会搭上了高铁的快车。所以,寒门学子要想改变命运、突破阶层,那么你现在选择专业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历史进程”了。至于哪些专业是历史进程所需要的,去看看党的十九大报告就知道了。而书法,虽然我们现在强调“文化自信”,但短期内并不会像大数据、人工智能、现代供应链、知识产权、现代物流等专业那样炙手可热。
阅读更多👇
除此之外,书法人还要考虑自身“个性”因素,你真的情愿进入“体制内”吗?如果情愿,那你就要做好参展、入展、获奖等准备,这将会是一个比较痛苦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