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曹兆才:谈明光菜肴及地方小吃(一)

谈明光菜肴及地方小吃(一)

作者:曹兆才

在明光入乡随俗生活了30年,我也算是资深的明光人。回到上海多年,但对明光的菜肴及地方小吃念念不忘,赞不绝口,仍是津津乐道的回味起。

比如:老煤炭场旁,有家最好的饭店叫高级国营饭店上下两层,枣红色的木板楼梯,几张方桌几条长凳,简陋四壁。毫不影响食客们大口吃肉,划拳行令,满脸通红。菜肴中的拔丝苹果上桌,外加一碗清水,用筷夹着白糖熬制糖稀裹着的苹果块,麻利地插进清水里,吱吱几声,又麻利地提起筷子糖稀一丝一丝扯有一尺多长,入口又甜又脆。三鲜锅巴里有肚片、腰花、拆骨肉、小肉圆、菠菜等,用高汤烩烧一大海碗,盖浇在刚出油锅的锅巴上,嚓嚓几声热气腾腾。把半醉迷糊的食客吓之一惊又一声叫好。后有雅兴的食客取名为:一声春雷响。

饭店早点中有烧卖、水晶包、大饼、油条等。记得第一次上楼吃刚出笼的烧卖,一口咬下滚烫的油汁从嘴角渗出,一不留神烧卖滑掉在稀饭碗里,油渍米汤溅湿了涤卡中山装,那可是紧俏商品好心疼哦。烧卖好吃水晶包更好吃,包馅用肥膘肉丁加绵白糖腌制,又香又甜又油,吃得满嘴油亮亮。那时候哪有餐巾纸,照样在大街上得意闲逛。要知道那年头的早饭都是在家吃的稀饭、馒头、萝卜干。

比如:老明光镇医院斜对面有家小饭馆,早点在外摆摊做葱油饼,香味扑鼻排队长龙。一块块长腰型的葱油饼,先用面团加葱段啪啪反复拍打锤压,然后摊在铁板上又反复刷油翻烤,再放入炉膛四周一圈慢慢烘焙,加灌鸡蛋金光灿灿,又香又脆酥而不碎。如今跑遍上海的大街小巷,也品尝不到如此手工程序操作的正宗葱油饼,而被机械化的大型烘烤箱流水作业替代了。

比如:原明光大巷口附近的回民饭店(现在的惠利商城)盐水鸭、卤味正宗咸淡适宜肥而不腻。饭店门口从早到晚专卖朝排(明光方言)长型状的大饼。朝排上有香葱、芝麻吃口喷香,刮有一层糖浆又甜甜的,松软厚实。倘若盐水鸭吃光,拿朝排沾上盐水鸭的卤汁汤,又能搞几盅芋干酒下肚,又下饭又下酒,浑身来热酒醉饭饱。

比如:69年下放官山公社插队,家中寄来10元钱,要走十几里路的涧溪邮电所取款。涧溪小镇三六九逢集,人来过往熙熙攘攘。路过一家小饭店,门前支起两口大铁锅,一锅猪血、猪油渣、粉丝、大蒜、尖头红辣椒的猪血汤;另一锅豆饼、猪油渣、大蒜、尖头红辣椒的豆饼汤。连菜带汤,一层浮油沸腾冒泡。叫上一大海碗豆饼汤,两大碗干饭,一支烟的功夫扒光吃光,打个饱嗝摸摸肚子胀胀的动弹不得。饭后结账2毛钱。第一次吃到铜钱大的黄橙橙的绿豆豆饼,好吃,肉劲滑爽,从此百吃不厌。尤其是豆饼煮鲫鱼,放几个尖头红辣椒、大蒜瓣,久煮不烂入味鲜美。上桌前撒上一把香菜末,红绿白颜色相映,秀色可餐佐酒小菜。兜里有钱了,买了2斤猪肉匆匆赶回。因住宿代伙在农民岳喜章哥家,我忙碌了起来,猪肉切大块加葱姜下锅爆炒,滴几滴酱油撒点粗盐,大火焖烧,冒出的热气带来阵阵香味。丰盛的晚餐开始了,用盆端上桌的萝卜烧肉放在中间,腌江豆、腌蒜苗、咸白鸡(明光方言)、萝卜干像众星捧月一样摆放,我垂涎三尺迫不及待,大口吃肉小口喝酒,在异乡亲似家人的欢乐气氛至今难忘。

比如:回味明光的卤锅菜(明光方言)记忆最深,立等可取有酒即食。从明光原来的老火车站一直沿街上去到中心路的大巷口,下午时分,卤锅菜摊位稍带着热气,飘着陈皮、回香特有的香味等待食客。各具特色、各怀绝技,成为明光卤菜小吃的一道风景线。油炸虾,香脆辣味;卤黄豆,酥懦入味; 卤猪头肉、卤大肠等用陈年老卤调味。更有一绝的是,不管你买几种卤菜,一 一过称后唱票收钱,一气呵成分厘不差,买者卖者皆大欢喜。晚间时分,遍布大街小巷传出的划拳叫喊声此起彼伏,嘻笑逗趣打情骂俏,其乐融融。在老食客的心里,买杨士明家的卤锅菜是首选,等于现在的忠实粉丝。

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标志性地反映出人们生活水准的温饱和富有。贫困的年代,吃是一种的苦涩的快乐与回忆。富裕的年代,吃是一种苦尽甘来的甜蜜与享受。凡经历过的人都有着相同或不同的成长故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