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形义溯源(4):星光晶莹——谈“星”与“晶”

本文约2500字,阅读约需要5分钟

(本号逢双日更新,敬请关注)


汉字形义溯源

(4)

星光晶莹——谈“星”与“晶”

朱英贵

繁星灿烂,星光闪闪,夜空迷人,晶莹耀眼……从古到今,“灿若繁星”这个成语就广为流传,不知有多少人为星光所迷恋。而通常又可以用“晶莹耀眼”来形容器物精致、光亮闪烁,通明剔透,特别是常用于称赞各种宝石。然而,这当中的“晶”字却不是为称赞人世间的器物(哪怕是宝石)而创造的字,它是早期人类仰望星空而为夜空中迷人的群星所做的象形描摹。那么,华夏祖先是如何为天上的星星造字的呢?“星”字与“晶”字的构字理据又是如何?它们究竟有多少丰富的内涵呢?这些都可以通过对“星”字与“晶”字的字形字义解读来略见一斑。这一篇就来谈谈“星”字与“晶”这两个闪闪发光的字。

一、“星”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星”字的构造理据和造字本义如何?让我们先来看看《说文》的解说:

《説文解字》卷七晶部:“曐,万物之精,上为列星。从晶,生聲。一曰象形,从〇,古〇復注中,故与日同。〇,古文星。星,曐或省。”

许慎解释的大致意思是:“星”,是宇宙万物的结晶,它的字形上部为群星呈列的样子。它是一个形声字,用“晶”作为表意的形旁,用“生”作为标音的声旁。另有一种说法认为,“星”是一个象形字,采用“〇”作为“星”的形象;古文写法的“星”又在圆圈“〇”中注入一个小点,作为指事符号,这就导致“星”字上部的星体形象“〇”跟“日”的形象相混同。“〇”,就是古文写法的“星”字。而另一种写法的“星”,则可能是“曐”字省略了两个“日”的异体字。

许慎将“星”解释为“万物之精”,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有云:“日为阳精,月为阴精,星为万物之精。”可见在古人的认识中,太阳为阳物之结晶,月亮为阴物之结晶,而众多的繁星则为阴阳结合而生成的万物之结晶,故“星”字用“生”作为表意构件,似乎还有阴阳结合生成万物之含义。

那么,许慎的解释是否切合“星”字初文的构字理据呢?让我们再来看看“星”字的古文字形体:

“星”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从上图可以看出,甲骨文“星”字的构字理据跟它的小篆形体是相通的,同样是由表示群星的符号和表示植物初生的符号构成的。不过那个“生”怕未必如许慎所言是个标音的声符,而也应该视为表意符号,也就是说,“星”字当为会意字。

会意字?“生”字如何表意?莫非如有人望文生义所云:女生为“姓”,日生为“星”。太阳生的孩子就是“星”!当然这只能作为笑谈。

其实,从上面的甲骨文字形来看,或多或少的小圆形符号就是天空繁星的象形,其实,这或多或少的小圆形符号(代表发光的天体)就是甲骨文的“晶”字,古文中“晶”与“星”往往可以互相通用,“晶”就是“星”,“晶”才是“星”的本字。甲骨文的“晶”字,表示众多闪烁发光的星体。由此看来,“晶”字的造字本义应该是“群星”,当“晶”的“群星”本义逐渐弱化之后,甲骨文在“晶”的字形(群星)基础上再加“生”(从无到有)另造“曐”字,表示群星在夜幕中璀璨闪烁“无中生有”的现象。其造字本义应为“从空寂的夜幕中出现的众多发光天体”(群星)。

“曐”(星)字的金文将甲骨文中表示群星的小圆形符号写成日形,又将甲骨文的“生”多加了一条横线。小篆承继金文形体,上边的日形符号可用三个也可省写为一个(说文或体)。

小篆形体再经过隶变与楷化之后,隶书与楷书的“星”字则是依据“说文或体”的小篆字形演变而来的,这就是现代汉字的“星”字。而古籍多以“星”代替“曐”。古籍中“晶”与“星”有时通用。

二、“晶”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上文谈到,“晶”就是“星”,“晶”才是“星”的本字。甲骨文的“晶”字,表示众多闪烁发光的星体。由此看来,“晶”字的造字本义应该是“群星”,当“晶”字产生明亮、晶莹等引申义之后,它的“群星”本义则逐渐弱化,于是甲骨文在“晶”的字形(群星)基础上再加“生”(表示从无到有)另造“曐”字,表示群星在夜幕中璀璨闪烁“无中生有”的现象,此后“晶”字的群星造字本义则为“曐”字所替代。下面来看甲骨文的“晶”字(参见下图):

“晶”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从上面的甲骨文字形来看,构成“晶”字的三个符号就是天上群星的象形描摹,或者圆形,或者方形,或者椭圆形,并不规范划一。三个代表许多个,有些内有一点,有些没有,也不规范一律,有人认为内部一点代表星光,其实也不尽然,如果是那样的话,那没点的不是就表示无光?不妨说,有点的是更想强调这是一个一个的实体物象而已。

“晶”字的小篆字形跟甲骨文一脉相承,楷化以后现代字形写作三个“日”,其实并不是表示三个或者许多个太阳,仅仅是表示许多个发光的天体(星星)。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晶”字是象形字还是会意字?按照通常的逻辑思维,与“晶”类似的品字形结构的字多为会意字,比如众、品、磊、鑫、森、淼、焱、垚、犇、羴、鱻……。然而“晶”字是描画的天体星辰的群像,就像“蟲”字一样,并非会意,而是象形,象群体之形。但是它跟“蟲”又有不同:一条虫的“虫”是虫,三条虫的“蟲”还是虫;而一个日的“日”是日,三个日的“晶”却不是日。“日”只有一个,没有群体可言,由此看来,“晶”就更不是由三个“日”会意而成的表示一群太阳的会意字了,也就是说,“晶”字尽管由三个“日”构成,但它不是表示很多太阳,而是表示很多星星。

甲骨文的“晶”字,表示众多闪烁发光的星体,“晶”字的造字本义应该是“群星”。其实,在造字之初,“晶”与“星”往往可以互相通用,“晶”既可以表示群星的意思,也可以表示个体的星星。后来甲骨文在“晶”的字形基础上再加“生”另造“曐”(星)字,表示个体星星的意义就由“星”字来承当了,从这个意义上看,“晶”就是“星”的先造字,或曰“本字”。

《说文解字》卷七晶部:“晶,精光也。从三日。凡晶之屬皆从晶。”

许慎解释的意思是:“晶”,就是宇宙精华发出的光辉。它的字形用三个“日”来会意。大凡跟“晶”相关的字,都可以用“晶”作为表意构件。

许慎对“晶”字的解释“精光也”颇得要领,因为“晶”确实是代表发光的天体,然而其“从三日”的说法则表意含混,正确的表述应该是“三日象众星之形”,对此我们就不斤斤计较了。

相关链接:

   汉字形义溯源(3):日昃近昏——谈“昃”与“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