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瞬间,你感到了祖国的强大?
智能出行
@桂林车站 唐荣婷
中国速度
2009年到2012年,我是南昆铁路线上的货车司机,驾驶着SS3、SS7、HXD1C型电力机车,在限速80km/h的云贵高原上穿山越岭,与动车组司机室比起来,机车驾驶室狭窄、行驶速度慢、运行能耗高,被人戏称“慢慢摇”。
转型成为动车组司机之后,在南广线、南昆客专等线路上驾驶过CRH380A、CR300AF等多种车型。从80km/h“慢慢摇”到250km/h风驰电掣,速度的变化让我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从“蓝领”到“白领”,制服颜色的变化让我更加坚定自信;从追赶到领跑,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举世瞩目。
车体革新
@南宁车辆段 苏涣涯
智能检修
@南宁南车辆段 李定俊
2019年,我成为了南宁南车辆段的一名车辆钳工。初到班组,听老师傅说以前需人工搬运庞大的零部件,检修车辆不仅是脑力活更是体力活。
2021年,检修基地又引进工位机系统,实现了无纸化作业。只需扫码,相关数据就会自动汇总,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基建创新
@铁建公司 蒋坚
2016年至今,我见证了转体上跨连续梁体桥施工工艺的进步。
在以前的预应力施工中,因钢筋密集,难以振捣密实,存在张拉时混凝土开裂的现象。不仅拖延项目进度,还降低了桥梁耐久性。
经过反复试验,我们在南宁市亭洪路延长线七路~南建路上跨铁路立交桥工程施工中,通过测定锚固端区域混凝土抗压强度,使混凝土更紧实灌注至狭小空间,有效破解了空洞现象难题。同时,我们还投入使用了二次张拉施工工艺,延长桥梁使用年限,减少后期维护费用。
2019年7月,这座我国国内转体角度最大、国内最小曲线半径转体跨高铁桥梁、广西规模最大的转体桥已验收成功,项目建成后,南宁市民驱车从江南万达前往沙井大道由30~40分钟缩减至现在的10分钟,还可通过城市快速路迅速到达南宁市各城区,进一步完善了南宁市干线公路网络,缓解市内交通压力。
观一隅之变,看祖国发展。作为祖国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建设者,骄傲之余,我也会立足岗位,勤练本领,为铁路施工技术创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世界之“路”
截至2021年8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0030列,发送集装箱96.4万标箱,中欧班列装载着“中国制造”驶出国门,与世界紧密连接。新冠疫情爆发后,中欧班列担起使命架起“连心桥”,为沿线各国家提供紧急抗疫援助物资,成为有史以来运送救援物资最多的通道,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抗疫情。
当前,中欧班列开行数量持续增长,运输货物品类不断丰富,“朋友圈”越来越大,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和动力。这一刻,我情不自禁地为祖国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