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故事----武学胡同
武学胡同在东城区东南部,呈南北走向,中间曲折。北起禄米仓东巷,南至禄米仓胡同,东邻小牌坊胡同,西有支巷通东八宝胡同,属朝阳门街道办事处管辖。
武学胡同,清朝属镶白旗,称武学胡同,因明朝此地设有武学,故而得名。民国后沿称。现武学胡同内的武学原建筑基本拆除,前几年还存在的一通石碑,由于风化,连上面的“武学”等字样也难以辨认。
明正统六年(1441),开办京卫武学,选都督以下子弟中才器颇优、家道相称以及幼官一百四十余人入学。武学的主要建筑有明伦堂、居仁斋、由义斋等。但开办以后,由于学生大多来自富贵之家,有些还袭有爵位,自然不肯努力学习,多数人连课也不来上。到景泰三年(1452),到学的只有十余人。于是,武学停办,将学舍分赐给太监王谨和百户唐兴。
天顺八年(1464),给事中金绅以设武学培养将才为由,请求恢复武学。于是把东城一所旧宅作为武学(即今武学胡同内16号院),令五府各卫自指挥以上应袭子弟入学。为防止有人不肯学习,特地规定每月朔日由总兵或是兵部尚书对学生进行考察。武学内设有武成王庙,以吕望为尊,古代名将孙武、吴起、张良、韩信、诸葛亮、岳飞以及徐达、常遇春等配享。武学与府学,一文一武。嘉靖十五年(1536),因武学地点偏僻,又改建在西城大兴隆寺。
而《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载:明英宗正统八年(1443年)设京卫武学,遗址在今16号院。
武学的主要建筑有明伦堂、居仁斋、由义斋等。武学内设有武成王庙,以吕望为尊,古代名将孙武、吴起、张良、韩信、诸葛亮、岳飞以及徐达、常遇春等配享。武学与府学,一文一武。
武学为中国古代的军事学校,始于北宋王安石变法,他提出学校教育要“求专门,兼文武”在京东设立武学,教授军事知识,以唐前七种兵书为《武学七书》,即七种主要教材。又设武学博士等官“掌以弓马武艺训诱学者”。
庆历三年(1043)五月,宋朝廷设置武学于武城庙,并以阮逸为武学教授的情况看,可以非常肯定的说,宋朝廷在此期间,是在极力从事于建立并完善一种武官选拔制度。然而,事与愿违,武学并不那么具有吸引力,没有人愿意入学充当武学生。对此,身为参知政事的范仲淹上疏皇帝道:“国家兴置武学,但却苦于无人愿意入学,长此下去,只怕敌国认为我国没有英雄。不如下令取消武学的名义,如果学生中有喜好兵法者,可由本监官员做保,让其秘密地去读兵书。”于是,中国(或许也是世界上)第一所专门培养军事人才的学校——武学只存在了九十余天,就被迫结束了自己的使命。
乾道七年(1171)七月庚寅,诏武学该赴解试人,以五十人为额。淳熙五年(1178)置武学国子员。其后庆元五年(1199),诸州州学置武士斋舍,按其学生武艺而选任官员,闲时耕种,“籍在官荒田,以备饩廪”,但此制过了不久便废止了。后清朝只设武举而无武学,可以说为近代中国军事落后埋下了祸根,清末军校的设立取代了传统武学。
如今的武学胡同内早已是居民住宅,基本上找不到原来的踪迹,沿街是各种小商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