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正确的口腔状态唱歌
正确运用口腔,歌唱音色就会好听!
一、口腔对于音色把握的重要性
对于音色来说,并不是越明亮越好,也不是说越厚、越圆的音色越好,理想的音色是历代美声学派的大师们所提倡的“明亮具有穿透力、丰满圆润”。在多年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我得到结论:音色是可以通过调节口腔的状态来改变的。明亮些的音色是声音的着力点在硬愕时产生的,同样的稍暗些的音色是声音的着力点在软愕时所产生的。想要使声音更加宽厚圆润,使之避免由于过分明亮靠前而变得尖锐、刺激、刚硬,使它不失明亮又具有“天鹅绒般地柔和”的感觉,实际上就可以通过口腔的协调运作使母音变暗的演唱方式来实现。总之,音色应根据作品的风格和歌曲的内容来进行调整。这种音色变化必须依靠口腔来协调运作。
二、演唱中呼吸通过口腔来运作
声道,即以口腔、鼻腔、咽腔、喉腔等主要器官共同组成的声波通过的通道。人的呼吸器官和发声器官是大体相同的,所以声道几乎包括了除了肺气管和肺部之外所有的呼吸器官。由此可见,歌唱时以复习为基础的,也就是呼吸是唱歌发生的主要动力。有了良好的歌唱呼吸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歌唱声道,因此,古今中外的歌唱艺术都把良好的呼吸当成歌唱技法的精髓。
衡量一个人声乐演唱水平的高低,可以通过气息和声音和流畅性和通常性来判断,而气息和声音的流畅性和通常性则是由口腔运作的协调直接决定的。可是,如何才能做到口腔的协调运作呢?怎样作用口腔运作才能达到声乐演唱的要求呢?虽然日常生活中的口腔运作方式各不相同,有三种日常的呼吸方式中的口腔运作是常用于声乐演唱中的:一是嘴巴闭合的鼻式呼吸,即睡眠或者静坐时的呼吸方式;二是口鼻并用的口鼻式联合呼吸;三是不用鼻腔只用嘴巴和口式呼吸,即极度疲劳和感冒时的呼吸要注意,
日常呼吸和声乐演唱的呼吸是有去叹的,但是可以说声乐演唱的呼吸是脱离不开日常呼吸的,是在基础上的演变和加工,我们知道歌唱的时候有吸气和呼气,尤其注重的是发声的时候,呼气的最终完成过程是在口腔完成的,那口腔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我们要把握好口腔在呼气最后关节的重要性,注重口腔在演唱的时候最后呼气的训练,只有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才能形成良好的声乐演唱基础。
三、口腔在演唱共鸣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声带的震动才能发出声音,演唱的时候通过对声带的冲击,也就是通过气息的把握,形成对声带的冲击,再有声带与其他发声部位的传递和共鸣,最终形成歌唱的效果。那么共鸣是什么呢?共鸣就是声波作用引起的“共振”现象。那么口腔在演唱时候的作用尤其在共鸣上是什么那?
首先,我们应该掌握和知道共鸣腔的两种腔体,可调节和不可调节是共鸣腔的两种腔体,我们在歌唱过程中,意识是通过调节口腔形成不同的共鸣,大多使用“口腔共鸣”;歌唱者在“民族唱法”中主要以“头腔共鸣”为主,“口腔共鸣”为辅;“美声唱法”中歌唱者对于“头腔共鸣”、“口腔共鸣”、“胸腔共鸣”则同等重视,三种腔体在不同声区的合理分配,使共鸣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所谓“声音集中、具有面罩感”,就是强调“共鸣”、“关闭”,具有“头腔穿透力”,也就是“美声唱法”对声音的特殊要求。为了保证声音能传遍剧场每个角落,歌者必须利用自身制造“扩音器”。基音是通过声带震动发出的声音,正常情况下是很微弱的。一旦通过身体形成了各种共鸣,纳闷演唱效果就会淋漓尽致的体现,这样音乐才能具有穿透力和动听的美感,声音也可以传得更广更远。对于音量的扩大,声音的传播和音色的改善,良好的声音共鸣具有显著作用,其中对头腔共鸣的作用最大的是口腔调节。
四、咬字吐字与口腔控制
歌曲演唱中不能孤立的研究咬字吐字问题,想要准确、鲜明、生动地传情达意,必须重视与口腔控制相结合这一重要环节。控制口腔的技术就是控制辅音与元音的歌唱发音技术,歌唱者正确掌握口腔控制就是咬字吐字的方法。
咬字吐字与口腔控制的关系是用不同的角度认知同一个问题。口腔控制是从生理基础角度研究歌唱的,主要侧重研究各种咬字器官的功能对歌唱发生的功能作用,口的使歌曲演唱的咬字吐字达到字正腔圆。咬字吐字则是从汉字的音系特征角度与音节的结构特l从进行思考,咬字是发声时气流在口腔内受到的节制,歌唱的咬字器官力量集中主要表现在唇和舌上。唇舌灵活集中是语言流畅自如的前提,在这方面达不到一定的标准就会出现吃字(音节部分或全部含混)、滚字(音节之间粘连)、走音和语言的僵滞。
例如:《我爱你中国》的第一句:“百灵鸟从蓝天飞过过”“百”声母(辅音)'b”是双唇音,在歌唱咬字时唇的力量不够集中双唇无力,喷弹力量不够,唱出来的字就成了“ai”字了。“灵”的声母'1”是舌尖音,在咬字时候,舌尖不能松软,舌尖表现无力度,无弹性,使整个字音松散,失去准确性,“百灵”就成了“ai , ing'了,造成有声而无字(吃字现象),如果出现此情况应加强唇舌力量使声音成点不成面。在提供了良好的发音环境后还应该把握声音的走向和明确的冲击l从,才能达到口腔控制的最终口的。
歌唱者能够正确预先讲出自己的声音在每一个不同的音高上应停的地方,这样就不用自己去把元音放在某个位置,而是让元音自己把自己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发音时保持清晰的口腔控制意识.加强声音的穿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