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冰教授谈谈【083】——唇裂术者的小题大做

“小题大做”应该属于贬义词之列,同于“高射炮打蚊子”,“杀鸡用宰牛刀”之类。但在唇腭裂治疗中,我们却总是“斤斤计较”。

在临床执业过程中,我年轻的时候,其他外科医师看到我报考了唇腭裂专业和之后专注于唇腭裂治疗,常表示出惋惜甚至不屑。

甚至看到我们在学术上讨论旋转切口的弧度如何变化,鼻小柱如何延长,白唇嵴的连续性如何保留,唇珠如何再造的自然,人中凹如何再现,鼻堤是用C瓣实现还是用鼻翼基脚组织以及口轮匝肌如何解剖等等细节时,常常会嗤之以鼻—不就那么1厘米左右的上唇裂口;

又是面对那么小的患儿,有必要斤斤计较吗?先缝合封闭裂隙,待患儿长大后,再精雕细刻修复也不迟。用他们专业的行话来说就是,先大体恢复三维比例即可,不易恋作,不必在手术的枝节末梢上下那么大的功夫。这些至少代表了不少外科医师普遍存在的意识。

唇裂手术的精妙,恰表现于在手术设计的枝节末梢上

例如

Cronin设计的下三角瓣的手术设计,只比Tennison设计的方法的关键之笔,将过健侧裂隙缘唇峰点作横切口高了唇峰点1mm。

这一手术设计,今天又被Fish用于他新的手术设计之中,再将过唇峰点之上1mm所做的横切口又向中线移动了1mm, 从而使过唇峰点之上的横切口短于Cronin法, 更短于Tennison法,成为现今欧美不少医者追捧的手术方法。

又例如

Mohler将Millard旋转推进法之旋转切口的转角顶点,从鼻小柱基部向鼻小柱内延伸了1mm, 从而影响了国际同行30余年的单侧唇裂手术设计的潮流,诸如此类的典型事例不胜枚举。

在手术操作上,将唇裂手术伤口按腹部外科的方式缝合者,也大有人在。

表现为

▣ 不重视皮下或皮内缝合,不讲究缝合线的选择,使用5-0甚至更粗的缝线缝合皮肤;

▣ 缝针间距过宽,进针点居皮肤切口缘在1mm 以上等等,显得粗枝大叶,还美其言曰“保证血供”。

多层次、多方式缝合恰是减轻皮肤术后瘢痕的重要手段,包括术后用生理盐水仔细地冲洗缝线及针眼处粘连得血迹等,均有别于普通外科处理手术伤口的措施。

这些,确实都是细微的指端末节,我们也显得斤斤计较,小题大做,但这恰恰是唇裂修复手术必须的精致。研精致思,穷工极态。“好看、更好看”,应视为唇裂修复手术唯一的追求目标,而不是大刀阔斧的潇洒豪迈。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