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是如何灭亡的?徐国的历史简介
徐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国,徐国建立于夏朝,享国1600余年,期间总共诞生了40多位君主。夏朝时期,因为伯益治水有功,大禹赐伯益儿子若木封地为“徐”,此后便建立了徐国。徐国在西周还是东夷最大的诸侯国,但史书中很少记录关于徐国的情况,如经济、生产方面的内容。到了春秋,徐国国力已经难以阻止他国征伐,他先是败于楚国,最后于公元前512年被吴国所灭,就此宣告徐国退出历史舞台。
百家姓中的“徐”姓虽然不是什么大姓,但是,它却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夏朝至西周时期,伯益之子若木带领着部落的民众建立了徐国。在一位又一位德行兼备的领导者的引领下,徐国历经千余年而不亡。即使是经历了一千五百多年,徐国灭亡后,其遗民仍然铭记着徐国赐予他们的恩泽。为了牢记这段历史,他们以国名为姓,这也是徐姓的起源。
徐国历经夏、商、周三朝,共历四十四代君王。由于,徐国建立的时间过于久远,致使很多人都对此国不甚了解。其实,徐国在周朝时期相当强大,甚至,连君临天下的周天子也要忌惮三分。至于后来叱咤风云的春秋五霸,与徐国相比实在不在一个档次上。
若要细论起来,徐国早就先五霸一步称霸了。《韩非子》说他地域五百里;《诗经·大雅·常武》篇说“率彼淮浦,省此徐土”。目前,在浩浩茫茫的历史文献资料中,很少见到徐国的具体经营状态,如:经济、生产方面的文字。但是,我们可以从出土文物,特别是青铜器铭文考古中,获得一些间接的东西。
徐国的经济发展还可以从徐器铭文和徐姓家谱及杂史中得到一些印象。例如:绍兴出土的“徐肴尹汤鼎”,“肴尹”是商朝、徐国、楚国设有管理祭祀的官员。《逸周书·王会解》中有:“祝淮氏、荣氏”(注):“淮、荣二祝之氏也。”其中,淮氏当系淮夷,居然当上了周王朝的巫祝,可见,淮夷经济的发达带来文化的进步。SaaS
根据资料显示,大概在夏启六年(公元前2170年),夏朝的建立者夏启,为了防止东夷族领袖伯益争夺自己的权力,直接杀死了伯益。伯益死后,东夷族群龙无首,一时间人心惶惶。夏启一方面担心东夷族可能会发生叛乱,一方面又想安定人心,于是,将徐地(今山东的中南部和郯城附近)赐予伯益的次子若木,让他建立徐国。
若木有了立足之地后,广施仁政,鼓励生产,使徐国迅速强大了起来。夏启看到蒸蒸日上的徐国后,不禁后悔起自己的决定来。为了避免徐国威胁到自己,夏启和夏朝的其他君主不断地讨伐徐国,避免徐国压过自己。后来,夏朝开始与商争斗,无暇再管徐国,徐国趁此机会悄然发展,在黄海地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整个商朝时期,徐国都是以一个强势大国姿态存在着。商朝君主一直对徐国礼遇有加,两国之间也一直维持着比较友好的关系。商朝灭亡,周朝建立之后,目空一切的周天子试图一举击溃徐国。不料,徐国在山东一带的统治已经根深蒂固,即使是刚刚攻破商朝,兵锋正利的周朝,也只能在徐国的坚守下铩羽而归。
此后,周朝的君主一直将徐国视为眼中钉,并不断地出兵攻打。
在周朝的步步紧逼下,徐国决定南迁到泗洪一带以避其锋芒。周朝兵势渐缓时,徐国国君以诸侯国首领的身份率军西进,想要迫使周朝就范。当时,周朝的君王是周穆王,周穆王看到徐国与其他诸侯国来势汹汹,于是,硬着头皮承认徐国国君是各个诸侯国的盟主。徐国不战而屈人之兵,于是得意洋洋地撤了军。
可以说,徐国是周朝时期第一个堂堂正正的霸主,比后来的春秋五霸还要早上许多年。徐国的王位传到徐偃王手上时,徐国的国力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周穆王担心徐偃王将会取代自己的地位,于是,强令楚国出兵讨伐。徐偃王爱护治下的民众,不愿他们遭受战争之苦,于是,决定迁徙到彭城武原县东山(今邳州徐山一带)。
徐国的百姓被国君的仁义所感动,因此,有数万人都愿意远离故土,跟随徐偃王一起迁走。不幸的是,周穆王被徐国的威望所震撼,坚持要杀死徐偃王以免除后患。最终,徐偃王在追兵的逼迫下,只好投海自尽。徐偃王自尽后,周穆王受到了诸侯国的一致谴责。为了平息众怒,周穆王主动令徐偃王的次子继续治理徐国。
不过,经此一劫,徐国受到了很严重的打击,已经不复往日的荣光。春秋时期,各国之间争斗不止,元气大伤的徐国只好到处避难,在大国之间的夹缝中小心生存。乱世之中,各国无不欲吞并其他国家以扩充实力。像徐国这样的小国,自然是不少国家眼中的肥肉。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吴王夫差派人令徐国和钟吾国,将领兵在外的公子掩余和烛庸二人交出。
徐国和钟吾国自持有楚国支持,丝毫不将吴国放在眼中。为了断绝吴国的念头,两国直接将两位公子送到了楚国。楚国想用两公子牵制吴国,于是,欣然同意,并赐予两公子封地。夫差听后大怒,当即令孙武和伍子胥攻打徐国。徐国国君章羽自知不敌,他将自己捆绑,然后,在脸上刺青,领着妻子披头散发地跪拜吴王,想要求吴王给徐国一条活路。
吴王夫差直接拒绝了章羽,表示:放徐国王室一条生路已经是难得的恩典了。章羽无奈,只好率众逃走。自此,徐国不复存在,彻底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