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绥中的明代古墓,一代名将却鲜为人知,只留一座高规格的墓园

如果提起明末清初的猛将,像戚继光,袁崇焕、孙传庭、祖大寿等都不会太陌生,但有一位与他们同样战功显赫,并肩作战的大将却不知为何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鲜为人知,不论正史,野史都只是只言片语,一笔带过。他只留有一座墓园,一座在辽宁唯一的一座高规格且保存完整的明代墓园。

在绥中有一个石牌坊村,这个村名可能就与这个墓园有关,它地处山海关与绥中的交界处,走进村庄,如果你不细心留意很难发现在村道的小土堆上有两座文保碑。文保碑写着朱梅墓。

在文保碑对面有一方形的望天石柱,上有一石兽,望天柱都是成对的,那么另一个在哪呢,我们转了一圈也没看到,后来向老乡打听,往胡同里走,在一户村民家的大门口看到了另一个望天柱,原来两座望天石柱之间已成了民宅。

过了望天柱就是一片果园,在老乡的指引下我们钻进果园,在果树的掩映下有一座石狮,那么另一座石狮又在哪呢?果园里是没有了,我们钻出果园,在另一农户房前找到了另一个石狮,同样是在草木丛中。

随后我们二次钻进果园继续向里走就看到了一座石牌坊,这是一个四柱三楼的石坊,主楼正面坊檐下刻“圣旨”二字,下面额板刻“名勒燕然”。

沿村道绕过果园继续往里走又经过几户农家,在农家房后有一处高地,上了高地就是两柱的墓门,石柱上的石兽被盗。

墓道两旁是石像生,石狮子,石羊,石马的造型都非常可爱,没有那份威武与肃穆。

两座石人手拿护板也是慈眉善目。

其后是四座龙首碑,最后就是朱梅的坟丘,这样规格的明代官员墓是非常罕见的。

那么朱梅何许人也?能享受如此高规格的墓葬呢?

朱梅,字海峰,原籍就在今天的绥中县前所城,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从万历末年起始终镇守辽东,历任备御、参将、副将、总兵官及都督。曾五挂帅印。

天启六年(1626年),努尔哈赤对朱梅驻守的宁远城北门发动猛烈的进攻,经过三天三夜的血战,朱梅率军坚守城池,最终击退了努尔哈赤的军队。

天启七年(1627年),皇太极率领后金军队进攻朱梅防守的锦州,由于朱梅和袁崇焕的严防死守,皇太极24天也没攻破锦州,最后只好退兵。 取得了'宁锦大捷'。

尤其在袁崇焕被杀之后,朱梅被委以山海关总兵,他安抚百姓,重修长城,屯田征兵,保证了山海关的防务,被封为一品武将。

朱梅死后,崇祯皇帝下旨修建了这高规格的陵墓,以表彰其功业。

在墓前有石供桌和墓表,与众不同的是墓表不是竖立的,而是横担在两个石鼓之上,这个确实少见。

在朱梅墓的下方还有四座坟丘,这分别是朱梅的四个儿子,长子朱国柱,次子朱国梓,三子朱国桢,四子朱国标,从其中的一块墓碑上可以认出“锦衣卫指挥使”字样,就可以断定这是其三子朱国桢的墓,因朱国桢被封为锦衣卫指挥使官衔。

而长子朱国柱的履历却颇为蹊跷,据《崇祯长编》载,明崇祯五年(1632年)九月,山(海关)永(平)巡抚杨嗣昌上奏,“ 臣前疏请实授加衔,或可充副协中营之任……”

可见其父朱梅于崇祯三年解任时,朱国柱已代任中前所骑营参将,任职三年后巡抚杨嗣昌又有为他加衔,提升他为副将之请。

但此后多年他就在抗清战场上销声匿迹了。

就在其父朱梅死后的第二年,朱国柱再次出现在历史的视野里。只是这一次,他却担任了清王朝的户部启心郎,此后,一直在清王朝任职。一年前,父亲被明王朝高规格入葬,一年后,其子转身投敌。如此快速地转变,各中隐情,没有人能给出答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