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月饼甜又香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接孙女放学回家,汽车蜗牛般地爬行在城区的柏油马路上。听着孙女背诵李太白的《古朗月行》,我的心绪回到了四十年前中秋月夜的老宅。

1977年中秋之夜,皓月当空,皎洁的月光如水般洒满了老宅的天井。在北屋的窗外,地上摆放着一张小条桌,桌子上摆满了仙桃李果等供品。在我的家乡,每逢中秋之夜,家家户户有祭天望月的风俗传统。晚饭过后,母亲把三炷香点燃,插在条桌上的“香炉”里。所谓“香炉”,只不过是在茶碗中灌满小米而已。因旧时用来插香的“铜香炉”在“破四旧”时早已香消玉殒了。三炷香闪着猩红的火头,冒出袅袅的青烟儿,整个老宅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味。地上的香火与天上的月亮交相辉映,映照在我和妹妹们好奇的脸上。我们围着条桌叽叽喳喳,似乎催促母亲快点儿完成祭天仪式。母亲瞥了我们兄妹一眼,示意我们安静下来。只见母亲虔诚地跪拜在地,口中念念有词。“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太平。”母亲慈祥的脸庞写满了会心的笑容,不用问,母亲是为了粮茂棉丰而在感念上苍的风调雨顺,感谢上苍的博大胸怀。

母亲虔诚的祭拜仪式完毕,我们兄妹几个便雀跃着跑进堂屋。过中秋,我们家有一个习惯,即中秋月圆之夜,祭天仪式结束后,一家人来分享做供品的仙桃李果及甜美的月饼。那时,十年动荡过去还不到一年,经济凋敝,百废待兴,乡下人过中秋节没钱买过多过好的月饼。我们家八口人,能够买上一斤“五仁儿”和一斤“酥皮儿”,已算是很奢侈了。

我们兄妹每人可以分得一块“五仁儿”和一块“酥皮儿”,从母亲温暖的手中接过两块月饼,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不舍得先吃第一口。唯恐那有限的美味儿一沾到嘴唇,一激活味蕾,就会忍不住把它溜进喉咙、吞进肚里,这一年可就再也没有丝丝品味的机会了。于是,我们把月饼徐徐放进嘴里,细细地嚼,慢慢地咽。我本来已经吃完,因年龄稍长两岁,就故意逗妹妹们,仍做出腮帮一鼓一收、牙齿一张一合的样子,来戏弄几个妹妹。二妹看到后急得哭起来,“娘,你偏心,俺哥的月饼还没吃完,你分他的那两块儿大!”此时,我张开空空的嘴巴,母亲莞尔一笑:“就你信实,你哥是在逗你们玩儿呢!”二妹则羞涩地破涕为笑,一家人在谈笑间度过了一个简约而甜美的中秋节。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祖父驾鹤西游,没有看到玄孙出世。几个妹妹相继出嫁,组成了自己的家庭。中秋之夜再也找不回儿时那欢快的情景了。

每年过中秋节,母亲张罗着提前过。八月十三,母亲早早起床,发面、切馅儿,准备包饺子,择菜、洗菜,准备下酒菜。中午,四个妹妹携夫将雏聚拢而来。欢欢乐乐吃过中午饭,饭食儿还没下,酒菜的余香还未散尽,母亲又催促妻子去熬饭、热菜,再忙活晚饭。晚饭后,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夜空,银色的月光铺满整个院落。母亲沏壶好茶,捧出早就准备好的月饼,边分边说:“快尝尝,你爹买的这月饼可甜呢!”“快吃,你爷爷买的这月饼可香呢!”“快吃,你姥爷买的这月饼可好吃呢!”大家本已吃不下,然盛情难却,都装出很有食欲的样子吃着母亲分给的月饼。我们兄妹几个边吃边相视一笑:“真甜、真香、真好吃!”我们心里明白,母亲分给我们的岂止是小小的月饼,她是让我们分享那浓浓的亲情呀!

苍天不佑,农历甲申年仲冬,母亲走完平凡一生离我们而去。妻子秉承了母亲的传统,中秋节前夕,农历八月十三,也早早准备午饭,午饭后张罗晚饭,晚饭后分享月饼……

“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呀,一片月饼一片情呐……”车载音响播放着电影《啊,摇篮》中的主题曲。上三年级的大孙女问我:“爷爷,你今年再分了月饼,我还去给老爷爷送!”这几年,各级政府各行各业响应党中央号召,构建和谐社会,逢年过节走访慰问基层群众,教育工会每年中秋节分发月饼也成了一个传统。领回月饼后,我就让大孙女给老爷爷送去。听了大孙女不容置喙的话,我爽快地回答:“好,今年你抱着妹妹紫凝一块儿去!”

大孙女听了,脸上洋溢着心满意足的愉悦,两个小酒窝就像绽开的白兰花……

作者:赵云平,滨州市滨城区秦皇台乡中心学校教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