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麦场”

山东省滨州市作家协会

文学作品展示平台

走在乡村的公路上,到处都晒着新收的麦粒,我这才发现“过麦”早已开始。看着公路上晾晒的小麦,不由地想起了那远去的“麦场”。

“麦场”也叫场院,曾经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上世纪七十年代大集体的时候,是一个生产小队一个大场院,麦季打晒小麦,秋季打晒秋粮。那时,一到“过麦”,男女劳力齐上阵,争分夺秒战“三夏”,在生产队长的带领下,适时抢收。

年龄大点的妇女劳力,就在场院里打场、翻场、晒麦子,几十个妇女头上都包着毛巾,身穿五颜六色的衣裳,一个跟着一个站成一队,有说有笑地用木杈或铁杈翻着场院里的麦子,在当时成了一道亮丽的麦场风景。

到了八十年代初,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家家户户按人口分到了一块打“麦场”。从此,“麦场” 成了人们收获的希望。

俗话说:“三秋不如一麦忙”。也就是说“过麦”正是雨季,也是暴风雨、冰雹等自然灾害的突发期,要提早把“麦场”碾好,准备开镰抢收小麦,所以说“麦收就像虎口夺粮”。麦收的关键还在一个“抢”字上,“麦熟一晌”,火辣辣的西南风刮着,早上看小麦还不熟,过了一个晌午头,到下午一看就已经熟透了。第二天就要开镰收割,尽快把小麦抢收到场院里,就等于收了80%。如果收晚了,赶上坏天气,弄不好,这个麦季就白忙活了,甚至颗粒无收。

“麦场”的准备工作也是个很繁琐的事,有四五道工序。

首先要把场院锄一遍或用耘锄耘一遍,然后扽场。扽场是用大牲畜拉着石碌碡进行碾压,随碾压随把砖头、瓦片捡出来。为提高扽场效率和质量,有的用碾杆碾场。碾杆是用一根七八米长的竹竿,粗头用绳子拴到碌碡上,中间放到牛脖子上,小头放在牵牛人的腰间,一手拿鞭子赶牛,碌碡后面再拖上一块木板或三角铁。这样扽出的场院,又平又细质量好。

扽完场后是泼场。泼场一般都是在下午或是晚上,一家人担着铁桶从湾里、河里往场院里挑水、泼场。遇到干旱时,湾里河里都没有水,就只能靠水井里的水了。这时,就得有个劳力在井边专门用扁担从井里向上提水,其它人往场院里挑水泼场,直到泼完。

第二天早晨开始碾场。首先在泼好的麦场上撒上一层往年的麦穰,一人或两人一班拉着碌碡,进行碾压,直到把麦场碾实后,再把麦穰扫起、晒场。

这样,麦场准备工作就完成了。

刚分地“过麦”时,是人工用镰刀一把一把的割麦子。割完麦子后,再用稻草搓成的草要子,捆成“麦个子”拉到场院里。晒干后,再用牲畜拉碌碡打场。然后,在场院里晾晒、扬净、入仓。

到了八十年代后期,有了“小推子”收割机和脱粒机。

白天各家各户雇用小型收割机,把小麦一排排推倒,再用稻草搓的草要子把麦子捆成“麦个子”,运到麦场里,准备脱粒。

这时,谁家早收割完麦子,就及早在场院里安装调试柴油机和脱粒机,并在脱粒机旁树上一根高杆子,上面挂上一只瓦数大的电灯泡。

晚饭后,一家一户的人就都来帮忙脱粒。有搬“麦个子”的、有解草要子的、有在脱粒机前倒麦粒的、有锄麦穰的,最有技术的要数往脱粒机里送麦子的人,用力小了麦子进不去,用大了劲就有可能把手和胳膊都带进去,十分危险,必须均匀地往里送。灯光下,尘土飞扬,人们各司其职,环环相扣,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一场打完,个个都是灰尘满面,只露出眼睛和牙齿。

第二天,在麦场里晒麦粒的同时,顺便把麦穰垛成麦穰垛。麦子在麦场里晒干后,扬净入仓。

又到了2000年左右,有了大型联合收割机,收麦、秸秆还田一气呵成,“过麦”变得简单、轻松多了,在大公路上晒粮倒成了“过麦”最重的活了。“过麦”再也不用扽场、泼场和碾场了,曾经的场院也慢慢退去。

又是“三夏生产”大忙季节,我常常想起在记忆中渐渐远去的“打麦场”。

作者:周武山,字士臣,博兴县人,曾任博兴县陈户镇委报道员、新闻干事、广播文化站站长等职。作品多次在省、市、县报刊上发表。

(0)

相关推荐

  • 坡刘村史 经济 小麦的收割

    小麦的收割 一.割麦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收麦主要靠人力.坡刘村人收割麦子的方法,一种是镰刀割,一种是用芟(sān)子芟. 镰刀割麦有偎镰和走镰两种.偎镰是人蹲在地上一镰一镰的割,割一把向前移一下, ...

  • 【于小奇】每日心经 儿时记忆中的场

    儿时记忆中的场 场字在百度里的汉字解释是根据发音的音调来解释的,发音发为三声的解释有三种,一是:处所:许多人聚集或活动的场所,二是:量词,多用于用于文娱体育活动:三是:比赛地:舞台.发音为四声的解释也 ...

  • 新  麦

    周末去朋友家玩.朋友家在农村,朋友媳妇拿出几个雪白的大馒头让我带回家吃.馒头做得很大,如同春节时的饽饽,散发着浓郁的麦香.朋友说,这是今年的新麦馒头,上供做的. 上供是胶东农村的一个祭祀的日子.新麦下 ...

  • ​又到麦收季

    又到麦收季 文/王凤贵 金黄的麦子.黝黑的收麦人.毛驴拉碾轧麦子的场院.麦秸堆里玩耍的孩子--非常熟悉的场景,每一个镜头都是亲身经历过的,每一幅画面都融入了血液里.刻进了脑子里. 麦收季一般在阳历6月 ...

  • 美文共赏:收麦

    收麦 [作者档案]李瑞金,笔名山之阳,1967年人,正宁西坡林场护林员.原庆阳地区财政学校财政专业毕业.自幼喜爱读书,写过诗.散文,业余时间继续坚持读书,只为更好的认识世界和人生. 享受过菜籽收获的欢 ...

  • 山东作家‖【风吹麦浪】◆程先伟

    作者简介 程先伟,禹城李屯人,现居青岛.李沧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崇尚简单,热爱自然. 风吹麦浪 周五下午,我向公司请了假,在日头正劲时候岀发,自胶东半岛回鲁西北.到达程庄村口时,已近19:00. 一 火 ...

  • 【随笔连载】70后农村青年与打麦场有关的青春故事(五)

     (五).有一种准备叫做磨刀不误砍柴工 因为夏收的农具平时很少用,用完就收拾了,束之高阁,夏收前,勤快爱好的农户就会早早的把这些农具提前找出来,修整一下,以防到时候影响使用.现在的很多小孩子都已经不认 ...

  • 我们整天忙忙碌碌,像一群群没有灵魂的苍蝇,喧闹着,躁动着,听不到灵魂深处的声音。时光流逝,童年远去,我们渐渐长大,岁月带

    我们整天忙忙碌碌,像一群群没有灵魂的苍蝇,喧闹着,躁动着,听不到灵魂深处的声音.时光流逝,童年远去,我们渐渐长大,岁月带走了许许多多的回忆,也消蚀了心底曾今拥有的那份童稚的纯真,我们不顾心灵桎梏,沉溺 ...

  • 远去的鳇鱼

    远去的鳇鱼 鳇鱼,古称"鳝",鲟科,民间多称"鳇鱼",传说是鱼中之王.因其体大.味美.肤色斑斓,名称高贵,一直为贡品.鳇鱼身长7-8尺,最大重数百斤,状似鲇鱼. ...

  • 远去的驿站——上学记(二)

    远去的驿站--上学记(二)         春节之后,开学就升到二年级了,陈老师调到大学校去了,又换了一名新的民办教师,名字叫王志,正牌文革前初中毕业生,水平比前面的老师都高出一大截,除了课本上面的算 ...

  •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山西雁门关走笔

    2020年7月31日下午,休假第三天,为了躲避家乡的炎热酷暑,我带着妻儿开始了一场说走就走的自驾旅行,目的地山西雁门关.从南阳卧龙站上高速,沿着二广高速一直向北,暮色苍茫时分,我们来到了山西晋城. 知 ...

  • 抗战中的十所大学:不同的命运,一样的风骨;远去的岁月,不灭的火种

    这张泛黄的老照片记录的,是1938年西南联大部分师生徒步迁徙的影像,更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一段慷慨悲歌的缩影. 抗日战争的纷飞战火中,中国大学顽强地生存.抗争.发展,其中蕴涵着某种让后人肃然起敬的精神. ...

  • 远去的驿站——上学记(一)

                              上学记(一)                          远去的驿站       每个人对自己童年往事都会有些许深刻的记忆,无论是美好还是苦难 ...

  • 【远方•夜听】辽宁《写给远去的春天》作者:一凡 主播:山丫

    欢 迎 关 注   远 方 诗 歌 文 化 传 媒 作者:一凡  主播:山丫  编辑:张小璇 写给远去的春天 总是在我最想你的时候 翩然而至 又在我眷恋的欣赏中 悄然而去 你走了 我还沉浸在你馨香萦绕 ...

  • 银行的未来:巨人远去的背影

    就像血库和输血管功能要分离一样,更适合的企业应该干更适合的事.金融行业未来将可能分化为两类职能:直接服务于零售客户的个人财富管家 和 单纯只供给资金的钱柜. --人人S财神 注:由于作者水平有限,错误 ...

  • 五四青年节,一首《我们远去的芳华》致敬青春!

    五四青年节,一首《我们远去的芳华》致敬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