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四季

童年的四季

文 / 马士红

小时候,我最盼望的是冬天。虽然冬天很冷,村里的人们家家户户都舍不得点炉子,手冻了,脚冻了,有的小孩子连脸蛋都冻坏了,但我还是很喜欢冬天。

我喜欢冬天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冬天里我不用干活;第二个原因是冬天有好吃的东西。记忆中,我家冬天的早饭一定是地瓜粘粥,而地瓜粘粥永远是我的最爱。我家的地瓜有红瓤的、白瓤的,还有白瓤里夹带着紫色的。地瓜被存放在地窖里,地窖就在我家的院子里。地窖其实就是在地上挖一个深深的大坑,上面用塑料布盖着,用棒子秸或秫秸压着,或者用旧棉絮盖着,只留下一个很小的口,这个口平时也盖得严严实实的。因为我长得瘦小灵活,每次母亲都派我下到地窖里。借着洞口的光亮,我用筐子盛满地瓜,费劲地高高举起,母亲趴在地窖口,尽量向下探着身子,只要母亲的手够到筐子的提手,事情就大功告成了。我身轻如燕,两只脚蹬着地窖两侧的墙壁,三下五除二窜出洞口。母亲为了洗地瓜,手冻得通红,因为她舍不得用热水。地瓜洗干净了,母亲用刀切成小块丢进大铁锅里,然后舀上几舀子水,就开始坐在板凳上,拉着风箱开始烧火。水开了,继续烧火。估摸着地瓜快熟了,母亲开始往锅里调棒子面。棒子面很容易熟,所以不一会儿,母亲就停下来,不再烧火了。

躺在土炕上的我们姐弟四人,通常在母亲“呱嗒呱嗒”的风箱声中早早醒来,但我们都舍不得从热被窝里爬出来,就躺在被窝里闲说话。等听到灶间的风箱声停了,我们知道,早饭马上就要开始了,想到甜甜的地瓜粥,我们麻利地穿衣服,叠被子。姐姐把炕单抻平整,清扫一遍,然后铺上一块大塑料布。哥哥立刻把长方形的饭桌搬到炕上。我负责拿筷子。弟弟负责把父亲坐的小板凳摆好。热腾腾的饭菜一样样端上来,母亲嫌我们碍事拌脚的,催促我的弟弟赶紧上炕。弟弟脱鞋上炕了,我迟迟不上去,因为我想自己盛地瓜粘粥。打小聪明的我发现了一个秘密,烧火的时候,因为火力不均匀,靠锅边的地瓜通常有点儿硬痂,我们叫糊嘎渣儿,带糊嘎渣儿的地瓜尤其好吃。母亲盛饭自然是很均匀的,但是我自己盛粘粥的话,我就可以在锅里专门挑出带糊嘎渣儿的地瓜。大家都开吃了,我如愿以偿,盛到自己满意的地瓜,然后就爬到炕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加入吃饭的行列。虽然我家的饭菜是各种咸菜、白菜、萝卜为主的粗茶淡饭,但是我们吃得很香甜。我们家吃饭的位置是这样排列的:我和弟弟坐在靠窗的桌子一端;母亲和父亲相对而坐,母亲坐在东侧,父亲坐在西侧,母亲通常盘着腿,父亲坐在一个小板凳上。姐姐和哥哥在分别坐在桌子两边的炕沿上,并负责添饭的任务。我其实特别讨厌坐在炕上,盘腿,我不会;跪着吧,膝盖硌得慌;坐下吧,两条腿没处放,只能伸到桌子底下,但是弟弟的腿也伸到里面,我们就会悄悄打架,你撞我一下,我碰你一下。父母有时嫌我们吵闹,就会训斥两句,我们就老实吃饭了。

吃过早饭,该去上学了。临走,我们会把头天晚上偷偷放在外面窗台上的地瓜装到书包里,带到学校去。那时候,我们没有零花钱,也没有零食吃,但是我们是善于创造的孩子。把洗干净的地瓜放在窗台上,经过一个夜晚,它就上冻了,啃起来,又硬又甜又面,特别好吃,就像夏天的冰棍。但是父母害怕我们吃坏肚子,不让我们吃,我们只好互帮互助,互相掩护,偷偷摸摸地进行地下活动。

地窖里的地瓜快吃完了,也开始有坏的了,冬天也就快过去了。

小燕子飞回来了,就住在我家屋梁上的窝里。我和小伙伴们脱下臃肿的棉衣,像出笼的小鸟飞向田野。当然,我们不是去踏青,也不是去春游,我们肩负着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挖野菜。清明前后,小麦浇过水,开始返青了,各种野菜争先恐后地钻出地面。最开始,只能挖到麦蒿。麦蒿主要长到麦地里,一开始的麦蒿嫩嫩的、绿绿的,熬汤、做馅子都很好吃。可是不久,麦蒿开出黄色的小花,它老了,不能吃了。我们只好拔一些麦蒿编成花环戴在头上,继续寻觅其它野菜。我最喜欢吃的野菜是甜菜子和阳沟子菜。甜菜子的叶子细长,带着锯齿,它的根是粉红色的,吃起来,甜甜的。阳沟子菜通常长在向阳的沟畔,只露出两个尖尖嫩芽的最好吃,深挖下去,它的根白白的,胖胖的。与甜菜子比起来,阳沟子菜的叶子更细更长,比柳叶都细。野菜装满了篮子,我和小伙伴们唱着歌,戴着草帽,吹着柳笛,蹦蹦跳跳回家去。野菜洗干净了,控干水分,就可以直接生吃了。一大把野菜抓在手里,或者稍微缠绕一下,蘸上母亲做的又咸又香的黄豆酱,配上刚出锅的掺了黑豆面或黄豆面的窝窝头,那个香甜可口的滋味真是难忘啊!有一次我一个人竟然吃完了一小篮子野菜,母亲说我是个“菜丫头”。野菜蘸酱配窝窝头真是人间美味啊!现在想起来,都忍不住流口水。可惜,再也吃不到原来的那种滋味了。

离开家乡后,春日里,我曾经去田野里寻觅,但是始终没有发现阳沟子菜的踪影。县城附近的田野里有一种野菜形状完全类似甜菜子,但是味道和甜菜子完全相反,苦得要命,当地人说,它叫苦菜,有消炎解毒的功效,可以食用,我不由联想到“南橘北枳”的故事。

春天的榆钱是我们小孩子们最爱吃的,随便爬上一棵树,鲜嫩碧绿的榆钱就在眼前。我们撸一把榆钱就往嘴里塞,香香甜甜,真是过瘾!奇怪的是,我们小时候那么不讲卫生,竟然没有人因为生吃榆钱闹肚子,莫非就像我们小时候常听大人说的“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吃得差不多了,我们就撸一些回家去。母亲把榆钱洗干净,撒上盐,撒上棒子面,搅拌均匀。大锅烧火,倒上一点儿油,用铲子均匀把油铺开,然后把调和好的榆钱面糊糊倒进锅里,再用铲子把它摊平。接下来是小火慢慢烧,因为是掺的棒子面,韧性不强,不能翻个,大火容易烧糊了。香味越来越浓郁,母亲停住火。锅盖掀开,母亲用铲子在榆钱饼上面划出“井”字形状,一块块热气腾腾的榆钱饼子用铲子盛出来,摆放在盖帘上。靠铁锅的一面是焦黄的嘎渣儿,拿起一块饼,一口咬下去,香咸可口,好吃极了!

春夏交替的季节到了,野菜也逐渐变老,不能吃了。这个阶段,我的主要任务是打草。我其实很讨厌这个任务,主要原因之一是我怕蛇。大家都知道,乡下地里的蛇到处都是,随处可见,各种颜色,各种花纹,各种丑陋。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了一块青草长得特别茁壮的地,我心中暗喜,可以完成任务早点儿回家了。我拿着镰刀飞快地割草,手里攥满了,就放在一边,一直割到地头才停下。随后,我提着筐子,开始收集地上的草。突然,一条小青蛇从草里钻出来,飞快地爬走了,它差点儿被我混到草里面带回家去,吓得我都不敢收集剩下的草了,生怕万一再出来一条呢。每次打草我都是硬着头皮,迎难而上。关键是害怕蛇也不行啊,我家养了一头耕地用的老黄牛,它夏天主要吃青草,吃不了的青草晒干了留到冬天吃,反正它一年四季都需要吃草。家里的粮食舍不得给它吃,除非农忙季节,它干活最辛苦的时候。打草必须蹲着身子,时间长了,腰酸腿疼。庄稼地里的草最旺盛,但是钻到地里,浑身出汗,被各种叶子割破了皮肤,又疼又痒,真是受罪。小时候,我常常想,如果我的一辈子就像母亲一样几乎天天长到地里,每天累得七死八活的,还不如死了好,这样的一辈子有什么乐趣可言。我觉得家畜都比人活得舒服,比如我家养的猪,它每天躺在猪圈里晒太阳,饿了就哼哼叫几声,啥活儿也不用干。再比如我家的鸡鸭鹅,除了下蛋,也是什么活儿都不用干,还随地大小便,害得我每天追在它们屁股后面铲屎。

不过,有一种草,我很喜欢,它叫马绊草。马绊草长得很长,不需要用镰刀割下来,用手拔就行。甚至不需要用筐子背回家,因为它很长,中间只需要用几根马绊草拴住,扛到肩头背回家就行。马绊草的作用是编绳子,用它编成的绳子很结实,麦收季节捆麦子最合适。暑假之前,每天下午放了学,我和几个小伙伴就直接去南大洼,马绊草就喜欢生长在盐碱荒凉的地方。它们顽强地扎根地下,然后不断蔓延它细长的枝节,有的甚至长达几米。太阳快落山了,我们几个小伙伴或按身高或按年龄排成一队,每人肩上扛着一大捆马绊草,唱着歌回家去,心情好极了,一点儿也不觉得累。

割麦子是我不喜欢做的事情,弯着腰,低着头,麦茬留高了还要遭到父母的训斥。那一拢一拢的麦子好像没有尽头,永远都割不完。这种时候,我心里没有丰收的喜悦,只是在不停地叹息,这种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儿啊?两只手磨破了,姐姐送给我一副手套,但是戴上手套,又感觉使不上劲儿。割麦子的那几天,一家人每天都要起早贪黑,睡眠严重不足,走在上地的路上,脚下不稳,飘飘忽忽的感觉。但是到了干活的时候,还是咬牙坚持。我们的工作量通常是按照年龄分配的,比如,姐姐和哥哥割两拢麦子,我和弟弟必须割一拢。哥哥姐姐干完了,就从相对的方向开始割,主动来接应我们。中午一般不回家吃饭,早上来的时候,母亲已经用麻布包好了中午吃的干粮。累了饿了,在树荫下席地而坐,吃凉馒头,喝凉水,比较奢侈的是母亲带的几只咸鸭蛋,或者是一小包红糖。吃完了,往割倒在地上的麦子上一躺,上面用一件旧褂子一挡,很快就能睡一觉。

麦子终于回家了,但还有好多事情等着我们呢。首先用铡刀把麦穗铡下来,麦穗单独编成小把,晒到自家院子里,晒透了再拉到麦场上去碾压。晒麦子的季节,最怕下雨。如果下雨,我们就飞快地把麦穗运到西偏屋里,手被麦芒扎破了,根本顾不上包扎。雨过天晴,再把麦子从屋里搬出来。这种情况有的年份甚至反复进行多次。麦子终于装到麻袋里了,一家人长舒一口气。

但是刚消停不久,雨来了。老黄牛开始每天在地里耕耘着,父母忙得天天不回家。耕地完毕,所有的土坷垃被敲打成细面,开始种棒子了。种棒子需要两个人一组,我家六口人,正好分成三个小组。力气大的负责用铁锨挖坑,力气小的把种子放到坑里,然后用脚把坑外的土填到坑里,并踩实了。这个活儿比割麦子稍微轻松点儿,但是烈日炎炎,汗如雨下。虽然头戴草帽,但是有什么用呢。棒子发芽了,见风就长。接下来需要间苗、施肥、捉虫子。棒子成长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人的帮助和陪伴。

棒子收获的季节到了,比割麦子更辛苦的时候到了。我不知道那个时候收割庄稼为什么有那么多环节。先是用锋利的镰刀削顶子,然后是打棒子叶,接下来是掰棒子,最后一个环节是倒棒子秸。想想看,这些环节需要人们在棒子地里穿梭多少遍啊!胳膊被棒子叶划了一道一道的血口子,再滴上汗水,疼得你不停地咬牙。穿上长袖的衣服吧,又捂得慌。

我们姐弟四人,相比之下,最辛苦的是姐姐和哥哥。我和弟弟年龄小,只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但是十六七岁的姐姐,十二三岁的哥哥,俨然已经是壮劳力了,准确地说,是被当成壮劳力了。比如倒棒子秸这个活儿,尤其需要力气,左手攥住棒子秸,右手抡起䦆头,壮劳力通常一下子就掘出一颗棒子秸。䦆头必须深深进入土中,为的是把根部尽可能从土里刨出来,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耕地时不那么费劲儿,另一方面是为了把棒子秸的根部当烧柴用。瘦弱的姐姐和哥哥每天跟父母干一样的活儿。他们一开始用两只手握住䦆头,后来居然也能一手握着䦆头,一手攥着棒子秸了,甚至能一下子就成功掘出一根粗壮的棒子秸。谁家父母不心疼自己的孩子,但是有什么办法呢,夏种秋收都是抢时间的活儿,一旦错过了节气,就有可能耽误一季庄稼。

棒子运回家,堆到院子里。一家人每天剥棒子皮剥到很晚,虽然手很疼,手指甲都破损了,但是比起在地里干的活儿,我们很知足。剥完皮的棒子还需要运到房顶子上晒着,因为院子里晒不开。晒干了再运下来,装到一个个蛇皮袋子里,等到冬闲的时节,一家人围着一个圆形或四方形的大簸箩用手剥棒子粒。

晚秋了,田野突然变得开阔起来。高大的农作物都被运回家了,地瓜、胡萝卜也运回了家,只有刚出头的小麦探头探脑。

这个季节,母亲通常派给我另一个任务:拾柴禾。地里的青草都干了,轻飘飘的;沟里有各种植物落下的干叶子,包括被风刮来的棒子叶等。我用筢子搂了一筐,轻轻松松背回家。母亲很不满意,说,这些只适合作“引柴禾”,点火的时候用可以,但是不禁烧。母亲建议我寻找那些比较硬的柴禾,比如干树皮、干树枝等。可是在那个年代,家家户户都舍不得买煤,都需要大量的烧柴。母亲说的那些上等的柴禾怎么能轮到我头上呢,早就被勤劳的乡亲们拾回家了。有一天,我一个人背着筐子走了很远的路,我决心自己去发现一块“新大陆”。走到和邻村交界的地段,我突然发现了一个“宝藏”:那块地以前显然是种过黄豆或黑豆,收割后,豆子秸的一部分和它的根须留在了地里。土地被耕耘过,已经种上了小麦,但是那一根根的豆子茬还在。我大喜过望,把筐子往地头一放,就开始忙起来。我用右手把一个个露出地面的豆子茬拔出来,把根部的土磕打掉了,攥到左手里,太多了攥不住了,就放在身体一侧,继续前行。那天,我收获颇丰。当我用双肩背着沉甸甸的一筐子柴禾走在回家的路上时,我的心里充满了喜悦,我想,这回,母亲一定满意了吧。果然,我一进门,母亲就从屋里迎了出来,帮我把筐子从后背上卸下来。母亲说,这柴禾好,一筐子能烧好几顿。母亲破天荒地夸了我一句“好宝”。那个年代的父母都是粗线条的,孩子多,庄稼地里的活儿多,他们没有时间思考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更不懂的赏识教育。母亲的这句罕见的夸奖让我觉得开心极了,感觉比吃了蜜都甜。以后的几天,我保持甚至打破了第一天的劳动成果记录,但是母亲再也没有用那两个字夸奖过我,而我已经习惯了,也不再抱有奢望。

天短了,天冷了,第一场小雪飘飘扬扬地落下来了,母亲终于宣布,我不用在放学后或周末去地里拾起柴禾了。我盼望的冬天终于来到了!

作者:马士红,山东无棣人。中学英语老师,文学爱好者。学生时代曾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诗歌、散文。

(0)

相关推荐

  • 从莫言的拣麦穗说起……

    ​莫言因捡麦穗的经历,在网络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我和莫言生在同一地区,(潍坊)他高密,我寿光,生存环境和生活经历都差不多.不谈莫言的人品及作品,就拣麦穗这个经历来说,我觉得莫言说的没错!我所经历的,比 ...

  • 周日专栏(169) | 崔加荣:晒暖儿

    文 / 崔加荣 & 图源 / 堆糖 冷空气一过,江南大地又回暖了,但昼夜温差仍然很大,早上冻手冻脚,中午阳光和煦.邻居的菜园子旁边,两只母鸡散漫地卧在干土窝里晒暖儿.白花花的阳光洒在地面上,碎 ...

  • 疯二婶 / 文:吴瑞宗

    疯二婶 吴瑞宗 一 1974年,我们家随着村庄的整体搬迁,告别了土地改革时分给我家的三间老屋,住进了统一规划建设的"标准房",那年我十岁. 刚刚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里,没有了从前熟悉的 ...

  • 姜广富:摊煎饼|散文

    陈济身:被耍被抢的感觉|小小说 文/姜广富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在我们老家,有一种主食叫煎饼,也就是远近闻名的山东大煎饼,这种干粮,不热不凉,拿起来就啃,方便得很! 听老人们说,解放战争年代,沂蒙 ...

  • 散文||榆钱饼

    榆钱饼 四月初的一天,走在校园里,突然发现地上落了一些榆钱,我一抬头,发现甬道两侧有几棵高大的榆钱树,它们随风摇曳,早熟的榆钱开始纷纷飘落.我想伸手摘几片,可惜够不到.老家的天井里,老家的房前屋后,老 ...

  • 小时候做过的农活

    #你在小时候做过什么农活# 我生活在农村,一提起小时候做过的农活,我话可就多了. 农村的农活真是多啊,怎么做都做不完.一年四季,都不闲着的.即便是小孩子,也不能歇着,也要帮忙,甚至有时候,我还是跟个大 ...

  • 知青往事:第一次干农活的尴尬

    知青故事<金山情> 王 善 珍 江苏连云港老知青 第一次干农活的尴尬 过了一个星期,队长来到我们小屋,问我们生活得怎么样,有什么困难没有,我们回答他,没有什么困难,就是想家,队长说过些天就 ...

  • 捡柴禾

    我们小的时候,正赶上缺吃少穿的年月,连烧火做饭的柴禾也稀缺.谁家孩子要是能在放学的路上捡回几根柴禾,就准能得到父母一顿夸奖.我们姊妹几人就经常听见父母这样夸大姐"你们看看你大姐,就是比你们懂 ...

  • 钟佳函:盛特的四季童年----与特级教师面对面活动有感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教师节与特级老师面对面"活动习作 盛特的四季童年  ----与特级教师面对面活动有感                 富春四小  四(1)班   钟佳函 在这个阳 ...

  • 缤纷四季:将自然写进童年

    颜丽 庄子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春夏秋冬,融于自然之中,万事万物,在宇宙间自然生长. 江苏省南京市晓庄小学是 ...

  • 童年与小村庄的四季

    在六.七岁的时候我们又搬家了,搬到了一个听着就很美的地方--"河西村".这是个有山有水的地方.这里的村民淳朴.善良,而且特别热情好客. 我还不到上学的年龄,因此,每天和小伙伴们整天 ...

  • 《人生感悟荟萃:一个成年人性格上的种种不足,大多是在童年埋下的种子》

    一个人成年以后在性格上的种种不足,大都可以在童年找到原因.他的童年经历,已经为他长大以后的心理发展埋下了一颗种子,决定了他的走向. 人生中给自己时间,不要焦急,一步一步来,一日一日过,请相信生命的韧性 ...

  • 《小谢尔顿4》来啦!豆瓣9.5,讲述生活大爆炸里谢尔顿的童年

    在国产剧里,<家有儿女>是家庭剧中的经典,没有狗血的剧情,围绕家常话短,一集一个小故事,原班组合拍的只有两部,完全看不过瘾. 时隔多年,在美国终于推出了一部可以与<家有儿女>媲 ...

  • 春夏秋冬夜VS四季时光,到底哪个好?

    德国作家罗特劳特.苏珊娜.贝尔纳创作了一副大作,被评为世界最美图书,目前主要有两个版本: 浪花朵朵出版的<四季时光>:寒冬.暖春.盛夏.凉秋和月夜 逻辑狗出版的<春夏秋冬夜>: ...

  • 儿童剧情片合集|带你感受不一样的童年!

    <小鞋子> 励志片,一部值得N刷的电影. 一部讲述生在伊朗贫困家庭的小孩,围绕一双鞋子讲述了小孩的生活. 电影有两大看点,一个是贫困的伊朗人的生活方式,另一个是小孩追求目标的执着与对生活的 ...

  •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这是童年时一场充满想象力的视觉旅行

    看这部电影前,最好先备点巧克力. 饥饿时,来点旺卡巧克力 想像一下,如果住在一所由巧克力建成的房子里,那会怎么样? 这一所巨型的充满高科技的巧克力工厂, 里面的所有东西都是由巧克力建成, 草坪,树,果 ...

  • 10岁小萝莉碰上恋童癖,这是一个需要用一生去治愈的童年…

    关于性侵这个话题,屡次被搬上屏幕,前有<熔炉>.<嘉年华>.<素媛>.<信笺故事>等. 现在,法国也出了一部<不能说的游戏>. 这部电影入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