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艰难的一生
山东省滨州市作家协会
文学作品展示平台
1918年,母亲出生在费县一个小村庄,姥娘家一家人过着平淡而又幸福的生活。母亲四岁那年,姥爷不幸去世了,兵荒马乱的年月里,姥娘一个失去丈夫的单身女人,拉扯着一个四岁和一个两岁的两个女娃娃,孤儿寡母的生活,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母亲六岁那年,家里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为了活命姥娘再嫁他人。在过去,一个失去丈夫的女人再嫁他人,丈夫家的家产是必须要留下来的,为此姥爷的三个兄弟经过协商,决定把六岁的母亲留下来继承家产。姥娘没有办法,只能撇下母亲带着小姨走了。母亲名义上是跟着大娘、婶子生活,实际上就是过着孤儿的生活。
作者的母亲
没有亲人的呵护,母亲就像个野孩子一样,很少有人主动关心她。十一岁那年,母亲被人贩子从老家骗到博兴,不谙世事的母亲从此就来到我们老郑家做了童养媳。我父亲从小眼睛看不见,奶奶又是个非常严厉的人,母亲稍微一出差错,就会招致她的打骂,因此刚来那几年,母亲吃尽了人生的苦头。奶奶逐渐老了,母亲一天天长大也懂事了,十八岁那年,母亲与父亲成了亲,从此才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有了我们姐妹四个后,母亲更是当起家作了主,我们家日子也一天天好了起来。
可没过几年舒心日子,三年自然灾害降临了。1960年,父亲饿死在家中,生活的重担落在母亲一个人肩上。那年,二姐十一岁,三姐七岁,我才刚刚四岁。我们几个什么活都不会做,只有大姐能帮助母亲多少干点活。母亲拉扯着我们姐妹四人,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即便有吃的,也是清水煮菜,又苦又涩、没滋没味。三姐挑食,看着碗里的菜一口也咽不下去。我常常像小大人似的劝她:“三姐,你不吃菜,你会饿死的。我乖我吃菜,我就不会饿死。”母亲每每听到此话,白天强忍着不让眼泪流下来,夜深人静时,她却时常偷偷地落泪。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三姐不吃不喝饿得真就快不行了,母亲便去找村干部帮解决困难。那会儿村里也困难,无法给予我家切实的物质帮助,村干部为难地说道:你家抚养不了,村里也没有多余的粮食和钱财帮助你们,你还是狠狠心把三妮子送去政府孤儿院吧。
有位好心的大娘也劝母亲:“还是把老小送给人家养吧,你也少张嘴吃饭。好汉难拉三张嘴,何况你一个女人家拉扯着四个孩子呢,这苦日子多咱是个头啊!” 母亲这时却拿定了主意,坚决地说道:“从小我就尝到了没娘亲、没人疼是啥滋味,到了我这儿就不能再让孩子没亲娘了!再苦再难我也不送人,饿死也要全家人死在一块。”后来,我们村有人去外地讨饭,母亲也领着三姐去兴福讨了一个月的饭,在家的我们姊妹三人日子过得比讨饭还惨。这也不是办法,大姐出主意说:“娘,您和老二、老四在家,我和老三去讨饭吧。”俩姐姐去五莲县讨了两个月的饭,回来时棉袄烂得不成样子了,母亲难过地抱着她俩嚎啕大哭。母亲虽然流泪,但却从不抱屈,从不抱怨命运不公,因为她是一个坚强的女人。
我们姐妹四人长大后嫁人成家,各自过着平凡而又忙碌的生活,母亲一人守在老家生活,我曾多次提出把她接来和我们一起住,但她却坚决不来,她说:“有我在,你们姊妹们还能在老家有个落脚之地,我一走你们到哪里去落脚啊!”一想,母亲说得也在理,我就没有坚持,但因为担心母亲健康,我回家次数明显的增多了。每次我回娘家,她第一句话就是说:“吃饭了吗?没吃锅里盖着呢。别傻忙,要知道自己疼自己。”母亲这句话我一直熟视无睹,直到现在我才慢慢参透了它的含义,珍惜自己才能更好地帮助别人,帮助社会。
2000年10月的一天,母亲得了脑血栓,意识清醒的她知道自己得了重病,就更不想拖累我们了,屡次三番想用绝食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们几个急得团团转,母亲却坦然地说到:“我老了,再治也治不好了,那就不给你们添麻烦了,你们可要好好照顾自己啊。”我们姊妹听后更加悲痛,临近去世的母亲还是处处为我们着想。三天后,母亲走完了她艰难的一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十几年过去了,每当想起母亲的坚强和慈爱,我总是不能释怀,泪水也在不知不觉中流满脸颊。泪光中,母亲颤巍巍地向我走来!
作者:郑金玲,山东博兴人,自由职业,个人爱好看书、唱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