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心中那份牵挂

今年“五一”放假,我回老家看望母亲。

母亲70多岁了,自从父亲2006年谢世以来,母亲已独自在老家生活了10年时光。

这几年,我们兄妹几个都想把母亲接到城里来住,母亲总以身体硬朗、生活尚能自理为由,婉言谢绝。她说,舍不下自己操心建造起来的家,舍不下街坊邻居中那些跟她唠家长里短的老姐妹们。实际上,我们懂得,她是怕到城里给儿女们添麻烦。

拗不过母亲,只好随她心愿。我们兄妹几个只要有一两天的空闲,就隔三差五往老家跑。老家就像一张用母爱织就的大网,网中心的每一次轻微波动,都会触动生活在城市中的几个儿女的神经。

半月前的一天傍晚,我给母亲打电话,几次都无人接听。当时以为,母亲晚饭后到大门口跟几个老太太聊天,也没太在意。夜里九点又打,还是不通。我就有点担心,往常这个时候,母亲早已回家。我知道,母亲是在晚上九至十点的时段休息的。母亲心脏不太好,我们兄妹懂得,除非有急事,晚上九点以后绝不给母亲打电话,怕吓她一跳。可是,到了第二天早上再打,还是无人接听。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到底是咋回事?拨通了在县城工作的妹妹电话,才得知母亲因身体不适被大嫂接到济南一家医院去看病了。为了让我安心工作,没告诉我。

得到这个消息,妻子赶紧敦促我去济南走一趟。我急忙踏上去济南的客车。一路颠簸后,终于见到躺在病床上打点滴的母亲。母亲精神头很好,埋怨我大老远跑了去。大嫂说,各项检查都做了,没啥大毛病,只是有点炎症,挂几天吊瓶就好了。望着母亲花白的头发,憔悴的面容,我的自责之心油然而生。

子女们在外打拼,固然不易。但母亲一人在老家生活更是艰难。母亲虽然体谅做儿女的难处,但儿女们细想过母亲的辛劳吗?有时电灯坏了,她自己就点蜡烛;有时电机坏了,小井里抽不上水来,她就拎着水桶到邻居家去提,提不了一桶就提半桶。她怕麻烦别人,有些体力活总是等着我们回家再干。她曾对我说过,现在村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一天能挣一二百块钱,咱用人就影响人家挣钱,这是份人情啊。我一个人,凑合几天你们就来了。母亲说这话时,显得很轻松。可我知道,要强的母亲遭了多少罪。偌大的院子,总是打扫得干干净净,春来花枝招展,秋至硕果累累。房间内,窗明几净,物品摆放井井有条,纤尘不染。这些,哪一项不是母亲的劳作换来的呢?母亲曾说,我们一大家子人,平时你来我往,家里弄得窝窝囊囊让人家笑话,我在家忙忙活活就相当于锻炼身体了。

有一次,我周日回老家,在村头下了车,提着包沿着村里的柏油路往家走。隔着有二三百米远的距离,就看见远处有个年老的身影,弓着腰,推着小推车,正往路旁的垃圾箱里倒垃圾。我近视,看不清人,心想这是谁家的老人啊,这么大年纪了还推车!可是,等我走近了一看,却是母亲。我的目光一下子模糊起来,赶紧跑过去,接过了小推车。

为了排遣孤独,母亲养了两条狗,其中一条狗已在我家忠实地看门守院13年,如果按人的年龄来推算,已经是80岁的高龄了,耳聋眼花,对陌生人已经不再怒吼了。另一条是半年前养的,算作老狗的接班人,这条狗脾气暴躁,动不动就狂吠个没完。但它很听母亲的话。汪汪叫着的狗,只要母亲一喊,马上住声。母亲用手向铁笼子方向一指,狗儿就乖乖进窝。

这两条狗儿虽给母亲带来了乐趣,却也拴住了母亲的心。因为狗的一日三餐需要打理,母亲是不能一日在外的,在外留宿几乎不可能,因此也失去了到儿女们家中小住的机会。每逢节假日,我们如果把接母亲出去散散心的想法告诉她,她就一再推辞,因为她舍不下家里两条狗。这次去济南看病,是专门嘱咐妹妹每天一次到家中喂狗的。

这次五一节,在北京学习的大哥也回来了,饭后我们谈起了母亲以后的生活。人上了年纪,手脚都不灵便了。没有子女在家,用人的地方很多。日常家务、头疼脑热还好办,遇着突发急病,求医问药自己就办不了。若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们做儿女的,情何以堪?

我们想让母亲过过城里人的生活。

我曾逐个分析兄妹的实际情况,从大哥和三弟所从事的职业来看,是没有过多时间陪母亲的。妹妹在县城,虽离老家最近,但忙于生意的她,再去照顾母亲,有点力不从心。最合适的莫过于我了。每周都有双休,工作相对稳定,今年又刚搬进了带电梯的大楼房,照顾母亲没问题。这样一来,母亲能在儿子身边,其他兄妹也都放心了,省下了往家跑的时间,干更多事儿。妻子善解人意,非常支持我的想法。

当我把这个想法说出来时,分明看到母亲眼里的泪花。这个勤劳、善良、从不服输、一生养育了四个儿女的老人,是多么渴望儿女在身边啊。

每次回家,母亲都把晒好的被褥给我铺好,并做好几个我爱吃的菜;每次返回,母亲都是把舍不得吃的好东西给我装满包,并送我到街头。

母亲啊,都说养儿防老,您年事已高却仍替儿女操心。每当听《母亲》这支歌,我都会感慨万千。现在,为了让儿女们不再有遗憾,我跟妻子打算把您接到身边,让您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母亲,请答应儿女的请求吧。愿母亲健康长寿!

作者:田德银,山东邹平人,滨州市作协理事,滨州市作协小说创作委员会委员。现任滨州实验学校工会副主席,中学高级教师。

(0)

相关推荐

  • 正午亮王牌,乔家这回行不行?

    网视导读:正午阳光出品的<乔家的儿女>8月17号在腾讯视频.江苏卫视.浙江卫视台网同步播出.以家庭故事讲述时代变迁是正午阳光的招牌好戏,<闯关东><温州一家人>&l ...

  • 特别的姑嫂血肉相融,当年闺蜜多少事

    时年32岁的张海周出生于广东清远,还有一个比他小3岁的妹妹张瑞雪.2006年初,张海周的父亲出车祸去世,母亲半年后也因心梗离世.兄妹俩成了没爸没妈的孩子.张海周当时正读高三,家庭巨变让他那一年高考名落 ...

  • 85岁大爷了无牵挂,妹妹将家传手镯“归还”哥哥,看大爷咋做的

    人这一生终有一别,或短暂的分离,或天各一方,也或阴阳两隔,彼此感情深厚的人若是阴阳两隔,对于活着的人来说打击不小,也了无牵挂.85岁的秦大爷有半个月没来集市卖菜,今天看到老人,显得格外消瘦,不停地咳咳 ...

  • ​老家门前的楝子树

    老家门前的楝子树 文/张 箭 要说对老家的记忆,那还是数老家门前的那棵楝子树.     我家祖居长江支流上的一个小镇.世代佃农或在码头做搬运工.勤劳善良可能会减免一些灾祸,却一直甩脱不了贫穷.我家始终 ...

  • 初旭:清明时节忆母亲

         编者按:春风拂煦清明节,踏青祭祖念先人.清明扫墓祭祀,缅怀先人寄托哀思,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留下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也可以唤醒家庭共同记忆,促进家庭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 ...

  • 【“思恩·清明”散文有奖征文】心中的永远/吴贤德

    母爱是最伟大的爱,母爱是最纯洁的爱,母爱是最洁白无瑕的爱.泪水浸透双角,回想幼年母亲拉着自己的双手,仿佛自己又回到了童年,仿佛就在昨天.无论长大成人,还是结婚生子,只要母亲有一口气,子女在母亲眼里,永 ...

  • 散文:母亲最后的日子

    帝力于我何 母亲去世三年了,早该动笔写点文字,可一直拈不起来笔,我不想把死与母亲联系起来.我怀疑那些面对亲人遗照寄托情思的人是作秀.我把母亲唯一的一张照片在我的相册上翻转过去,我无法面对这一事实.直到 ...

  • 儿女心中的妈妈是最好的,母亲节快乐!

    儿女心中的妈妈是最好的,母亲节快乐!

  • 一位客人,一份牵挂-----一篇旧作

            终于,又见面了,在卖纸尿裤的区域,仍然是点头微笑,彼此晓得是一种牵挂,莫名的牵挂!         她已不再是几个月前那样急匆匆的样子,头发上系了白丝带,我已然明白了一切,莫名地伤感, ...

  • 湘潭大学||日子里的一份牵挂

    文|图      何优秀        湘潭大学,伟人毛泽东的故乡,又因为是六十周年的老校,故很容易让人记住,作为湖南人,那更是耳详能熟中. 有幸走进湘潭大学,还得益于女儿幸运地成了这里的学生.8月2 ...

  • 每天学点心理学之859: 孩子是父母心中永远的牵挂,生与养之恩情回报的辩证法 。/儿童社交恐惧症

                           临床诊断 儿童对新环境或陌生人,产生恐惧.焦虑和回避行为. 症状标准:与陌生人(包括同龄人)交往时,存在持久的焦虑,有社会回避行为. 与陌生人交往时,患儿 ...

  • 一份牵挂,一声朋友

    时光如流水,   人生弹指间.  感恩今生缘,   友谊最值钱.  平安渡一世,   健康过百年.  互相常问好,   开心每一天.

  • 《百姓家常》申桂荣词、唐勇强曲、吕继宏唱/是一份牵挂和誓言,是对贫困户的牵挂,也是对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努力的铮铮誓言!

    顾问  钟石山    主编  何俊良  sdhjl1 投稿邮箱 203666763@qq.com <百姓家常>词.曲.唱 申桂荣(右).唐勇强(左).吕继宏(中)合影 百姓家常 作词: 申 ...

  • 父亲,儿女心中的一座山

    ---- 6.20 父亲节忆父 鸡鸣小学  金和平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的爱是默默的,这个人他不善表达,也不愿表达,他只是在你身边暗暗地保护着你.他和妈妈的爱一样伟大,却不常常被人记得,这就是父爱, ...

  • 学霸儿女心中的好妈妈是啥样的?

    素质教育天天讲,孩子成长日日新 31 2021,5 导读 可怜天下父母心!十几年的陪伴,无数的谆谆教诲和身体力行,有多少是孩子真正受用,并铭记在心,甚至影响到他们一生的发展?是紧张时紧紧握住妈妈手时那 ...

  • 记忆中西北老家的热土炕,让我时时心中有个牵挂

    几年前,我还在老家的时候,自一进腊月后,母亲白天忙活,每天到傍晚时候总是早早就去先烧好阳坡房的土炕,然后一个人走到院子外场边上张望. 我知道母亲的心思她希望在外工作的儿孙年底了能很快回家来.每次看到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