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底下思英雄

大佛底下思英雄

香山寺的钟声响了,龙门还笼罩在薄薄的晨雾中,卢舍那大佛沐浴在东方洒下的第一缕金光之中,散发出熠熠光辉。饱经沧桑、沉稳持重的大弟子迦叶,温顺乖巧、聪明伶俐的小弟子阿难,与那矜持傲然的菩萨、英武雄健的天王、金刚怒目的力士一起,簇拥着华贵的卢舍那,望着那同样熠熠生辉的伊河、青翠欲滴的群山、广阔无垠的苍穹。那种目光,足以跨越山海、穿越时空、洞穿人心。
我静静地望着卢舍那大佛,思绪万千。史载它是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建的,细细端详之下,确实是仪态万千、雍容非常,尽显大气端庄。然而彼时脑海中出现的却不是关于她的种种,反而突然冒出一个与她毫不相关的人来,这个人就是北周武帝。在佛教圣地想起了灭佛先驱,我不禁讪笑。
纵览华夏史,能称武帝者,汉武帝刘彻是第一人,而北周武帝宇文邕则是最后一人。他沉毅多智、克己励精、用法严整、群下畏服,以一己之力改变北周积贫积弱面貌,灭北齐、征突厥、战南陈,屡战屡胜,正当统一全国胜利即将到来的时刻,却无奈因病去世,年仅三十六岁。死后仅四年,革命果实就被权臣杨坚窃取,成就了其再造一统的美名,殊为可惜。关于他的死,佛门中人都认为其是报应使然,罪有应得。何以至此?全因宇文邕灭佛也。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如此,北朝亦如是,佛教在南北朝时期迎来了全盛时刻。龙门石窟就是佛教在北朝兴盛的见证者。但由于佛门中人不事生产,佛教的繁荣逐渐演变为社会的沉重负担,宇文邕灭佛前夕,全国有近十分之一的人口依托于所谓的佛门,广占良田、不纳赋税,甘当社会的“寄生虫”,压得整个国家机器喘不过气来。
宇文邕乾纲独断,强迫三百万僧尼还俗、毁寺庙四万座。灭佛的效果是直接的,国家的兵源和财源迅速增加,北周国力急剧增加,为消灭北齐奠定了坚实基础。灭佛的过程是曲折的,灭北齐后,宇文邕想在齐地继续推行这一政策,遭到了佛门人士的强烈抵抗,慧远和尚质问他:“陛下今恃王力,破坏三宝,是邪见人,阿鼻地狱不论贵贱,陛下安得不怖?没想到宇文邕听后大怒,直视着慧远的眼睛说道:“但令百姓得乐,朕亦不辞地狱诸苦”。慧远无奈,只能答道:“陛下以邪法化人,现种苦业,百姓当共陛下同堕地狱,何处有乐可得?作为唯物主义者的我,对于宇文邕此言,其感受真可谓石破天惊、直击心灵。其大胸怀,又岂是一般僧众能比?有一些佛门中人污蔑他的早逝是报应使然,我看简直是一派胡言。当时有一部分所谓的僧众表面礼佛,实际上是挂羊头卖狗肉,蝇营狗苟,肮脏无比,见不得人。但北周武帝灭佛,却是一片佛心,以霹雳手段行大慈悲事,是真正的有大胸襟者,是真正的“斩业不斩人,杀生为护生”。与韩愈的《谏迎佛骨表》里"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展现了一种果敢的、舍我其谁的担当。即使真正去了地狱,恐怕宇文邕也是一个要“旌旗十万斩阎罗”的狠角色。

雪中龙门(来自)
当然,冷静下来思考,宇文邕灭佛的实质是国家机器对人口和财源的争夺,并不存在什么所谓高尚的反迷信情怀,给他安上无神论英雄的帽子是不合适的。以天下为己任,不亦重乎?我是相信他的为民情怀的,在那个不问苍生问鬼神的时代,敬畏鬼神是因为敬畏其中正确的规训,而如果是错误的枷锁,就必须无情打破。在此真要对他道一句:“您真牛,是真英雄无双!
望着奔腾不息的伊河,背靠着这一众神佛,不禁想起了杨慎的那首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契合,那么令人慨然!
(写于2017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