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是不管弟弟,就别认娘家的亲戚,女儿直言:正合我意
老一辈人都喜欢重男轻女,可是放眼现在,这样的观念还是深受一些父母的“追捧”,有的只是单纯地不喜欢女孩,认为女儿是泼出去的水,将来早晚要嫁出去,儿子能传宗接代,延续香火,拿现在的话来说,有没有王位,总有些人,想要男孩。
还有的父母,嘴上虽然不说什么,但心里却别扭得很,以至于优待了手心,而刻薄了手背,来看看网友“夜雨寄北”的真实经历。
就我知道的,每个家庭似乎都有那么几件代代相传的东西,无论价值几许,都满载了传承的意义,要说我家祖传的,那就只有四个字:重男轻女。
刚出生的时候,要不是姥姥看我生得白白胖胖,和母亲小时候颇有几分相像,我可能就被送到了别的家庭。
我的到来耽误了父母要弟弟,自然在家里就得不到喜欢,户口也险些落到了舅舅的名下,后来还是姥姥再三坚持,一手把我带到了小学毕业。
不是我卖惨,从记事起,我就没被父母正眼瞧过,做得好顶多换来一句表扬,弟弟什么都不做,照样有夸奖。
姥姥和姥爷给我买的东西,只要是弟弟看上了,准保会被母亲以各种手段要走,哪怕只是一块带着卡通图案的橡皮。
要上初中的时候,姥爷过世了,姥姥没有了支持我读书的条件和能力,虽然舅舅偶尔会给我留下一点零花钱,但他已经成家,不能轻易麻烦,更不能完全依靠。
姥姥提出要母亲把我接回去,至少不能耽误了读书,当时姐姐读高中,弟弟也上了小学,家里的压力很大。
但让父母挑不出理的是,论起学习成绩,我稳稳地甩开了他们一条街,父母好面子,再难也不会放着我不管。
后来,我考上了省里的名校,也谈了一个知冷暖,更懂我的男朋友,一直交往到工作的第三年,我们结了婚。
虽然我对父母有怨言,但还是经不住母亲的软硬兼施,婚前的收入,除了留下自己的日常开销以外,都放在了她那里。
说句泄气的话,工资的多少对我来说,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婚后,在老公的帮助下,我捋清了现状,和对未来的打算,利用公婆的资源优势,我开了一间工作室,准备大干一场,为此,我还另外招聘了两个年纪相仿的伙伴。
虽然比打工辛苦了一些,但也收获了与之匹配的回报,自己有了成就感,可是母亲却不乐意了。
因为她一直不赞成我“另辟蹊径”,觉得还是打工来得实在,重要的是,自从我辞职以后,就不再给她打钱了。
为了让她不再给我添乱,我只好像婚前那样,每个月给她转三千块钱,同时考虑到公婆的感受,我不得不风里来雨里去地多找些钱。
可还是让家人挑出了毛病,赶上我忙得不可开交的那段时间,公婆一个劲地催生,在他们看来,挣钱没有这么拼的,但年龄不等人。
我理解他们的好意,老公也有心想要孩子,只是母亲不太同意,认为我应该多拼几年,好给弟弟存下点家底。
实际上,已经成家的弟弟,完全可以不用我再帮衬,只不过母亲一直打着亲情的旗号,说给了我生命和出人头地的机会,要我给父母养老,照顾弟弟一家子。
前半句我认同,后半句就难以接受了,然而每次我的据理力争,都会换来同样的一句话,“没有你弟弟,哪会有你的出生。”
在确定自己怀孕以后,经过一番权衡,我做出了一个决定:不再给父母打钱。
父母大怒,来我家大闹了一场,连公婆都惊动了,这才知道这么长时间我一直在补贴娘家,同时也理清了我迟迟不肯要孩子的原因,更弄明白了我父母是怎样的为人。
出乎意料的是,婆家非但没有为难我,还站到了我这边,老公虽然有气,但还是更心疼我,从那以后,为了肚子里的孩子和家庭的和睦,我断了和父母的来往。
母亲虽然淡出了我的生活,但却在各方亲戚面前说我的不是,比如,不孝顺,不懂感恩,有了钱就忘了娘家。
父母都不在乎了,何况那些没有对我伸出过援手的亲戚呢,对我好的,也就只有舅舅了。
女儿满月酒的时候,娘家也只邀请了舅舅一家,母亲想借着这个机会,把之前的不愉快往回找补一下。
知母莫若女,她的心思我明白,于是我也很直白地告诉她,“如果你想让我管弟弟一家子,还是免开尊口。”
母亲听完,立马翻了脸,“我也把话撂下,你要是不管弟弟,就别认娘家的亲戚。”
“正合我意”,四个字说完,就挂断了电话,到现在都没再有过接触。
娘家怎么看我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要紧握手中的幸福,不是吗?
就重男轻女来说,无非两种结果:要么不低头,奋起反击,可能会伤了亲情,未必幸福,起码自在,要么就是服从父母的安排,到头来化身成了扶弟魔,委屈了自己,也影响了家庭。
作为子女,孝顺父母,给父母养老是责无旁贷的,但无止境地帮助兄弟姐妹,就有失偏颇了。
众多的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放在首位,是被普遍认可和接受的,有了这个前提,还有什么是可以被裹挟的?
作为父母,就算放不下,也要拎得清,起码不至于让子女重复着这样的经历,退一步说,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也不能在扭曲的观念中,让子女成为家庭中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