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实贮运期间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苹果在贮藏期间发生的病害可分为生理病害和真菌病害两大类,前者是由于生长、贮藏条件不适或缺乏某种矿物质引起的,主要有虎皮病、红玉斑点病、苦痘病、果肉褐变病、CO2危害、低温伤害等;而后者则是由于微生物采前潜伏侵染或采后伤口侵染引起的,主要有青霉病、轮纹病、炭疽病、褐腐病、霉心病等。小编收集苹果贮藏期4种主要病害的发生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病症:属一种生理病害,病斑发生在近果顶处,呈褐色圆形,病部果肉发生腐烂。
发病原因:
①因为树体生理性缺钙引起的,果实中钙含量低于5mg/ 100g的最低临界值就容易发病;
②偏施氮肥、低洼下湿地、树势衰弱的发病重;
③采收过晚,果实衰老,发病重;
④贮藏期温度偏高,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①清洁果园。苹果发芽前,进行一次彻底清园,将病叶、枯枝、枯叶烧毁、深埋。
②合理修剪和负载,盛果期树果园产量应控制在2000~2500kg/亩为宜。
③适当控制水分和氮肥,多施钙肥。为防治苹果苦痘病发生,在苹果谢花后,应及时喷施0.8%硝酸钙溶液,每2周一次,效果较好。
④贮藏期间,一般应先将选好的苹果,用1%~6%的硝酸钙溶液浸渍果实。入库前,先将苹果进行预冷,放入1.0℃的环境中进行贮藏,这样大大延长了苹果的寿命,减少了病害的侵袭,增加了果农收入。
主要症状是在果皮上产生分散不规则的似烫伤状的褐色病斑。发病初期,病部果皮表现浅黄褐色,似烫伤,不规则,凹陷状,病果肉质发绵,略带酒味。病斑多发生在果实不着色一面,只有发病严重时,着色部位才出现病斑。
发病原因:
①过早采收是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②与栽培品种和果园管理环境有很大关系,如国光品种为感病品种。
防治方法:
①适时采收:适时采收或适当晚采收,对易感病的小国光和元帅系品种尤其重要,苹果入库前要选择着色好的果实贮藏,也可采用矿物油纸单独包裹。
②创造良好的贮藏环境:果实采收后,尽快进人预定的贮藏状态,主要是降温(0℃左右)、低氧和控制CO2浓度(2%~3%)。
气体伤害主要是指在苹果贮藏中受二氧化碳中毒和缺氧伤害。
二氧化碳中毒是指高浓度CO2可以造成苹果果皮出现黄褐色凹陷斑点,果肉呈褐色或干褐色空腔,果实吃起来有酒糟发酵味,并伴有苦味。早采果的CO2 伤害多见于表皮,而晚采果则多表现为内部损伤。
另外还有缺氧伤害,表现为果皮木栓化,果实腐烂,吃起来有发酵味。
防治方法:
①适期采收,避免早采或采收过晚。采收期可以根据从盛花期至果实成熟的发育天数来确定,可以参照下表(数据来源于全国苹果病虫害防控协作网):
②控制贮藏条件:苹果冷藏适宜温度为0℃±0.5℃,气调结合冰温贮藏能有效减少苹果CO2伤害的发生率,故气调贮藏的适宜温度比冷藏略高0.5℃~1.0℃。
③适宜的气体指标:采用薄膜包装进行简易气调贮藏时,控制袋内O2 浓度维持在12~15%比较好。对CO2 敏感品种(富士、粉红女士、蜜脆),气调贮藏环境中CO2要求控制在2%以下。同时要经常检测库内、袋内气体浓度,防止气体浓度超过阈值。
症状:受害苹果表面呈圆形,黄白色,有凹陷病斑,腐烂从果皮到果肉逐渐向下,呈漏斗状,腐烂的果肉有特殊的霉味。果实发病后,10天左右果实会变质、腐烂。如在潮湿环境下,病斑表面会出现青绿色粉状霉层。
发病原因:
高温、高湿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另外,果园管理粗放,偏施氮肥,喷药质量差、不均匀、不全面,苹果采收期过早或过晚,果园清除病虫害不彻底等,都有利于病菌的繁殖蔓延。
防治方法:
①科学施肥,合理修剪,使果园通风透光,合理负载,避免出现大小年。
②采收前喷托布津、多菌灵等1000~2000倍,以抑制或消灭病源。
③彻底清园,以减少病菌来源。在落叶后和发芽前全面喷洒氟硅唑4000~5000倍+毒死蜱2000倍,以铲除越冬病菌,减少贮藏期病害的发生。
④结合冬春修剪,刮除苹果树上的粗皮和病斑,彻底清除、烧毁果园中的落叶、枯枝、病果,以减少苹果园内第二年初侵染病菌来源。
⑤入库前,要避免果实表面机械创伤,贮藏场所的温度保持1℃~2℃的低温环境进行贮藏。
苹果贮藏会发生多种病害,严重影响了苹果的品质和果农的收入,所以有效地防治贮藏期病害对苹果的保鲜和增值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