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散文】段英贤《一张准考证》
【作者简介】段英贤,男,北国冰城人氏,长居南国三亚。1982年毕业于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冶金机械系,高级工程师,黑龙江省摄影家学会会员。散文及摄影作品多次在当地主流媒体刊登。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这张准考证,是文革后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后第一次高考的准考证,考生是我。考试时间和科目为:1977年12月17日上午8:30~10:30 数学,下午1:00~3:00 语文,18日上午8:30~10:30 政治,下午1:00~3:00 理化史地,记得当时考试时间还作了修改。报考类别:理科,考号:114151,地区:哈尔滨,考场:14(35中),试场:第6试场,考生所在单位:黑龙江省安装公司,加盖的公章为:哈尔滨市动力区革命委员会招生□□办公室(有两个字认不清了)。记得当时各科试卷均为省里出题,还记得语文的作文题目是:每当我唱起东方红。我这次考试成绩是220分,因填报志愿较高,考试落榜,记得考场离我家较近,两天中午我都是步行回家吃的饭。也没人陪考。准考证的背面写着 考生须知,一共7条。
此次考上大学的考生俗称77级,毕业时间为1982年春季。
半年后我又一次参加高考,此次分初试、复试。复试为全国统考,我的考试成绩为:语文:62、数学:52、政治:80、物理:84、化学:86,总分364分,以一表最后志愿考入全国重点大学--东北重型机械学院。这批考生当年9~10月份开学,俗称78级,毕业时间为1982年7月。所以就有了历史上少见的一年有两届学生毕业的现象。第二次高考的准考证我也一直保存着,可惜一次搬家时不慎丢失了。多年后知道,那一年全国有570万考生参加高考,录取新生27.3万人。第二年7月又有590万人进入考场,竞争40万个名额。我们国家的命运也在此时出现拐点,许多人的人生发生了转折,这些我们都是亲历者。
记得当时许多人接到的通知书都是用录取的大学的信封邮来的,一看信封就知道是哪所大学了,可我的通知书是用报考时我填档案背面那页折成信封邮来的,外皮上没写学校。抽出里面的一张纸,上面工工整整地印着‘段英贤同学你已被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录取,请于某某日前报到’的字样,那个年代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很简单,信封简单,格式简单,内容也简单。可是,那小小一张纸却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还记得离家时带走的新鲜物件是母亲给买的灰色棉线毯子,半夜下车是被学校派来接站的大解放拉进学校的。我们班29个人,大多数是农村考上来的,最大的老大哥1946年生人,最小的是1962年生人。全班只有一个从沈阳考过来的老大姐工作五年以上,是带工资来上学的,还有一个男生是干部子弟,家庭条件比较好,其他27个人全都申请了助学金。
40年过去了,我们责任在肩,我们一直努力,我们永不言弃,我们始终无怨无悔!
顾问:朱鹰 邹开歧
编辑:姚小红 洪与 杨玲
《琴泉》微信号:stzx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