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化山朝云寺碑记 || 作者 张克靖
作者前期文字链接:
《乾隆四年(1739)重修西安鼓楼的具体负责人是会宁王端》《清乾隆年间会宁才女路凌波和她的诗》
道家塬(即今新庄塬)普化山向称十方宝刹,虽僻处乡隅,地仅蕞尔,而声名远播。公元一九九三年,政府列其为会宁县文物保护单位。九五年始,余即领命编撰山志,然古之建筑、钟磬、碑版、牌匾等可资考稽者,悉付劫灰。六载之间,东奔西突,遍访穷搜,所得虽多耳食之言,然吉光片羽,亦时见之。今谨辨别去取,刊石以布,俾欲知山史者,窥其大略云耳。
道光邑志(即道光十一年(1831)知县毕光尧纂修之《会宁县志》)云:“普化寺,在县西北二百八十里受(dao)家原(dao的原字为“受”字头底下一个“丈”字,电脑中没有,所以只好用形近的“受”字代替;不过古人的书法作品中也把“受”字写作“受”字头底下一个“丈”字的形状)”。此为官方文献仅见之记载,惜径以山名为寺名,误“道”为“受”(dao),里数亦不尽合。古遗法王藏文,开篇即曰“普化山观音寺”云云,可知旧名如是。今名“朝云”,系张公廷魁九五年绾县篆时新命,以彼时藏文尚未面世,而言人人殊(殊:不同。说的话个个不同。指各人有各人的意见)故也。
光绪十一年(1885)《重建普化山小引》云:“宝刹古遗,传自唐宋元明,代代重建”。既云乎“传”,其不足凭信,已知之矣。然又别无所凭。是则山寺初开年限,几成千古悬案矣,余恨不能起古人一问!乡人或谓已佚古碑上有“正统”(明英宗年号,1436-1449年)字样,参诸旧联“年逢万历(明神宗年号,1573-1620),喑哑僧人吐言语;岁在崇祯(明毅宗年号,1628-1644),不恒巫辈转足跟”,可知斯山明代既已知名。
古遗《靖远县正堂陈太老爷开除常住地内草束匾记》,述清初靖远三任长官于我普化山取湫求雨并报谢神庥事甚详。余初见之下,即惊呼瑰宝!三任长官者,雍正元年(1723)之“邑侯米父母”、四年(1726)之“监督同知邱太公”、乾隆十二年(1747)之“县正堂陈公”、“协镇府钱公”也。古人出于礼敬,于诸长官但称其姓而讳言其名。查靖志,陈公名政,时任知县;钱公名自发,时任副将;米、邱二公漏载。普化传奇,尤以米公事最为乡人所乐道,宝山亦因此而名扬州县。去今二百七十六年之轶事,不意于今真相大白,其幸也何如;而事主芳名竟至失纪,其不幸又何如哉!
大羊营黄公通甫民国三十一年(1942)尝留题壁诗云:
荒山丛中结幽境,萝带萦萦莲层层。
天门俯视白云低,谷底仰望鹤凌空。
县令挂冠乘鹤去,哑僧能言遏白云。
相传兹山多奇迹,原是天外飞来峰。
诗末自注曰:“县令者,乾嘉时靖远知县米正宗也”。其诗颇佳,第年号混称,衔名不确,鲁鱼亥豕,使人直觉“正宗”一名亦在疑似之间耳!案:靖远清初建置数易,雍正元年称“卫”不称“县”,卫首称掌印守备,以武职兼理民政。故老遗言,米公将至未至,马脚传旨:“二木将军驾到,快快迎接!”“二木”者,“米”字之分析也;“将军”者,掌印守备之谓也。
道家塬脉来马衔(又名“马寒山”),面向铁木(山名),西南亘连榆中贡马井,东北下临会靖(会宁县靖远县)交界盐沟入祖厉河处。现代交通开发之前,系黄河以南东抵固原、西达兰州之商旅便道,属古丝路支线无疑。沿旧官路,烽台堡寨历历可考。“官”、“公”,其义一也。“官路”,犹今之“公路”也。一九四九年,解放大军兰州告捷,挥师东征宁夏,即途经是塬;今海榆(海原县榆中县)公路仍循此线。亮羊滩古亦称“寨”,又一度为繁华集肆。正滩今无人居,而“上下铺子”、“店庄子”等称谓如故。滩东去寺二华里之庵门,原为牌楼式砖砌拱洞。故老遗言,当年米公于此仰见“普化一门”匾额,即慌忙下轿,跣足步祷,从而善念格天,“甘霈淋沥,民困得苏”,米公亦因之黄粱梦醒,去职远颺。
清末虎将、民国政要马公福祥光绪间镇守靖远时,尝为山寺题赠“慈云西布”匾额。
道家塬有明一代里甲、屯寨并存,编民、军户互见,入清以迄民国,分隶巩兰(巩昌府兰州府)二府下辖之会、靖二县,插花飞地,几难厘分。普化实界属会邑,然隶靖之社民亦视为己有,如海都塬皮袋湾道光二十四年(1844)所铸铁钟,铭文即云“靖邑普化山九天圣母案下神钟”。普化之为人所宝贵也可知。
有古遗百年前本境各大寺观行文抄本,累累成百篇,中颂普化山云:
普化拔地之萃,自古称为胜境。
菩萨超佛之灵,于今号曰名山。
山川沟原,不乏输将之士。
会靖兰巩,类多朝真之人。
信非虚言!
普化山与铁木山北南对峙,又皆主祀观音,会日同为六月十九,是故,人谓普化系铁木之前山者有之,谓普化系铁木之分院者有之,甚或明言所说刊于古之碑志,载于省佛协旧籍。然余访古碑,但见两方磨石;余造佛协,答曰“乌有”。
普化山同治以前,率由僧人住持;同治而后,转由道士焚修;民国以还,缁黄息影,改由社民供奉。而讽经打醮、祈福禳灾诸法事,例由亮羊滩景氏执掌。亮羊滩景氏者,里中阴阳世家也,至今已传十有二世,一世景公弘毅,于崆峒山学道十数年,以康熙七年为兰州巡抚衙门扫除不祥事,例赠甘肃省阴阳学训导。
山寺建筑布局与废兴改易诸情,说来话长,西坡李公清林所辑《普化山古今资料汇录》,言之甚详,不再累赘。至若同治以降与山务有力者,名具另碑,兹不复及。
从来盛世重教兴文。廿年以来,道家塬学子辈出,博士、硕士生有之,留学西洋者有之,此乃家邦之光,亦我普化宝光之一斑也。
余性迟拙,素不善摛文掞藻;面对神圣,更不敢虚掷一词。是故于“玄女现形采址、仙翁托梦汗牛、金猴乘间合梁、哑僧开窍吐言、罗氏鼎力扛钟、米公悟道出家、狂巫玩法转足、晋商犯戒呕蛋”等等神乎其神之说,窃以为皆古人借以演教警世者也,可取来装点山色、激发游兴,若一认真,则不啻与痴人说梦矣!
普化旧闻为余所知者,至是引述殆尽。遗珠之憾,自知难免;不恭之处,人神其谅!
是为记。
公元二零零零年夏历岁次庚辰六月十九日 立石
这是乾隆十二年(1747年)的普化山“匾记”的底稿(未定稿)内容,原件纸张破损,间有缺字,笔迹行草,又多勾改涂乙,辨识不易。此件原为亮羊滩黄氏(黄万军老师先祖)珍藏,十数年前捐存于普化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