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委副秘书长李裴:做事当有大格局
2019-07-09 19:00
“井底之蛙”,文献溯源应是《庄子·秋水》,现在的通识寓意是:比喻见识短浅、思路狭窄的人。普遍的看法,井底之蛙之所以成为井底之蛙,是因为只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跳不出井口小圈子。这与养在鱼缸里的鱼为什么不能鱼龙变幻的道理相通,囿于鱼缸小空间,鱼也是无可奈何,这是“鱼缸理论”的大要。于是,只有跳出井口、打破鱼缸,才能撑大格局、增长见识、成就事业。这成为时代的共识。
古人讲,“为一身谋则愚,为天下谋则智”。只有胸怀大格局,才能拥有大智慧。智是谋之本,有智才有谋。“主宰世界的有三个要素,那就是智慧、光辉和力量”(歌德)。有智才能开路!智是为人处世之道、辨人决事之能;慧是明白道理,按理出牌。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一个当代有志的人,应胸怀大格局、强化大思维、拓展大视野,孤芳不自赏、万花满园春,在撑大格局中增长智慧,成长为有智的人。
走向大格局,生长大智慧,有“三个关注点”是需要用心的。一是“上止正”。“上”是一种人生态度,饱满的精气神,要上进,奋发进取、积极向上;“止”是一种良好认知,正确的把握,要知止,分寸有度、适可而宜;“正”是一种价值要求,充盈真善美,要守正,心有正气、胸有信念。开放地深入地体会“上止正”,必定受益无穷。二是“元亨利贞”。这是对事物发展过程的描述,相当于写一篇文章、做一件事情的开始、过程到结束再行开始进入另一个阶段的开始,而其中全过程包含的需要把握的动作分寸、价值判断,前后衔接,实乃精妙无比。“元”即开始阶段,心要善,行要端;“亨”即发展阶段,讲诚信、守规矩;“利”即收获阶段,享成果、摆成就;“贞”即总结阶段,谈经验、讲启示。三是“知行合一”。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也是阳明“心学”的核心内容,讲究学思践悟、学用结合,把“知”和“行”统一起来,“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实践,强调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将理论付诸实践、“良知”化为“良能”、“心动”转为“行动”。
“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格局和智慧,是成就事业造就有用之才的基石。格局决定结局,智慧决定成败。做事当有大格局,做人当有大智慧。大格局是一种智慧,大智慧是一种格局,大智若愚;大格局是一种境界,大智慧是一种担当,大勇若怯;大格局是一种品性,大智慧是一种良策,大巧若拙;大格局是一种姿态,大智慧是一种追求,大象无形。
重温《庄子·秋水》:“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慨叹于文字运用的具体生动,描写叙述的精准飘逸。在想象力的强力支撑下,例举“井蛙”“夏虫”“曲士”,从空间(虚)、时间(时)、意识(教)三个维度点描勾勒,举重若轻,切中肯綮,将微妙难言的哲理跃然纸上,凸显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的鲜明特色,极富东方智慧的韵味--“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当代贵州 “贵州改革”微信公众号
编辑:杨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