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白被拒,他写情书十年,60万字成功求婚,两年后妻子接替他遗愿
她,是江苏的大家闺秀;她,是远近闻名的文学才女;她,拒绝了家人钦定的婚姻,奔向自由恋爱的怀抱;她,继承亡夫的遗志,燃烧岁月翻译整理世界名作,给国内的文学土壤带来新鲜养料;她就是文学翻译巨匠朱生豪的妻子——宋清如。一个有才、独立、坚强的女人。
图 | 年轻宋清如
诗书才女对命运的抗争
1911年,是个发生了许多大事的日子:人类第一次发现癌病毒;中国颁布了第一部刑法典;清华园开办了清华学堂……而在这些大事件之外,在江苏常熟一户地主家庭里,一名女婴呱呱坠地。父母给她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宋清如。
宋清如在家里排行老二,从小便对诗书文学兴趣颇大,父母为了让她才华更为长进,七岁便把一位秀才请来家里给她当家庭老师。于是乎,她不过始龀的年纪便熟读《三字经》、《千古文》、《古文观止》等古文巨作,也差不多是这时候,宋清如已经被父母许配给了当地另一个大户人家,这个喜好文学又颇具天赋的女孩子,未来的命运仿佛已经被决定好了。
待宋清如到能上小学的年纪,父母又将她送入洋小学,接受了跟当时绝大多数中国儿童所不一样的教育。也许是教育环境所致,宋清如对婚姻儿女之事有自己的主见与坚持。宋清如考进杭州之江大学后,彻底拒绝并推翻了父母幼时给她定下的婚约,其态度之强硬让父母也无可奈何。要知道,她的父母当初是打算让宋清如初中毕业便回家结婚的,但最终还是爱女心切,父母最终顺从了宋清如的意愿。那一年,宋清如21岁。
然后,宋清如就在之江大学,这个充满活力的地方,遇见了她的一生所爱。
图 | 宋清如学生时代
乱世的情窦初开
1932年,正值民国21年,此时的民国政府内忧外患:不仅迁都洛阳,日本扶持的伪满洲国在长春成立,而此时学校内的学生似乎还没有受到过多的影响。宋清如加入了学校里的社团,名为之江诗社,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们在课余时间交流诗歌的场所。
第一次参加诗社活动时,宋清如写了一首半古文半白话文的新体诗,而且诗的字数每行都在递增……这本是宋清如展示她卓越才华的机会,可无奈当时诗社还是以旧体诗为主流,见到宋清如的诗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沉默起来。
而打破这一片寂静的,不是其他人,正是平日沉默寡言,惜字如金的大四学生朱生豪。他看到宋清如的诗时没有说话,而是低头笑了一声,这恰巧被宋清如给听进去了。
他们的儿子朱尚在日后如此回忆道:“母亲跟我提起这事的时候是很动情的,我可以理解为…这无言的一笑,就好像是小孩子在受尽委屈时听到的一声安慰和鼓励。”
这一声笑,把两个年轻的生命拼凑在了一起。他们因诗结缘,兴趣相投,常常在一起分享诗歌,说说对文学的见解,谈谈对人生的理想,将青春的美好肆意挥洒在这土地上。
图 | 朱生豪
朱生豪原名朱文森,是浙江嘉兴一个普通商人家庭的孩子,年龄还比宋清如小一岁。他从小便是班上学习优异的孩子,但怎知,在他十岁的时候,他的母亲离开了人世,而他的父亲也在仅仅两年后随他母亲而去了。接连失去亲人的打击对于年幼的朱生豪来说无疑是巨大的,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学习,并且有了一个从此影响他一生的爱好——莎士比亚文学。
朱生豪爱极了莎士比亚,不管去哪儿,都要抱着一本莎士比亚全集,而莎士比亚的文学风格无疑极大的影响了朱生豪。尽管朱生豪外表木讷,沉默寡言,无论如何看都不是能跟女孩子谈笑风生,花言巧语的类型,可自从遇上了宋清如,朱生豪就像脱胎换骨了一般,笔下的文字辞藻华丽,滔滔不绝,看得人春心荡漾,更不会叫人厌烦:
“不许你再叫我先生,否则我要从字典中查出世界上最肉麻的称呼来称呼你。特此警告。”
“我实在是个坏人,但作为你的朋友的我,却确实是在努力着学做好人。”
认识宋清如之前,朱生豪是个“一年之中,一整天不说一句话的日子有一百多天,说话不到十句的的有两百多天,其余日子说的最多的也不到三十句”。如此寡言的男子,遇到了爱情居然可以爆发出如此大的能量,实在是叫人惊叹。而宋清如在惊讶于朱生豪的变化时,似乎也很享受这一点。
没过多久,朱生豪就对宋清如进行了人生第一次表白加求婚,可宋清如直截了当的拒绝了他。并不是宋清如不喜欢他,而是认为进展实在太快,又或许儿时包办婚姻的经历让宋清如对婚姻有一定的抵触感,对于结婚这事变得更为严谨和敏感。而被拒绝的朱生豪事后并没有放弃,反而更加猛烈直白的追求起宋清如来,哪怕他毕业后去了上海工作,这份热情也没有被削减。如果说之前的书信来往只是处处隐藏着暧昧与暗示,那么现在的书信则是将对宋清如的爱慕与思念溢满纸面。
“要是世上只有我们两个人多么好,我一定要把你欺负得哭不出来。”
“我是,我是宋清如至上主义者。”
“今天中午气得吃了三碗,肚子涨的很,放了工还要狠狠吃东西,谁教宋清如不给信我。”
“我愿意舍弃一切,以想念你终此一生。”
书信中的内容既肉麻又甜蜜,不时也看到外表木讷的朱生豪调皮的地方。比如说,他在信末的署名,称自己为:一个臭男人、你脚下的蚂蚁、快乐的亨利、白痴、猪八戒、罗马教皇、丑小鸭、你的靠不住的、常山赵子龙、牛魔王……等等,而在情书中对宋清如的爱称也是五花八门:祖母大人、傻丫头、无比的好人、小亲亲、昨夜的梦、宋神经、女皇陛下。
这字里行间,都充斥着朱生豪对宋清如的爱意,或深情,或调皮,或霸道,或卑微,人们能想象出的,关于爱情的所有样子,似乎都被朱生豪表达在了纸上。
图 | 宋清如与朱生豪的结婚照
终其一生的约定
在两人异地的第十年,也就是1942年,宋清如与朱生豪相聚上海。这十年来,两人因为战乱颠沛流离,聚少离多,但朱生豪从未停止过写情书给宋清如。十年,他给宋清如写了总计60万字的书信,在别人眼里,或许这只是一堆肉麻、琐碎又啰嗦的辞藻,但在宋清如眼里,或许只有她才能读懂这个木讷男人60万字的深情。所以,宋清如终于接受了朱生豪的求婚,两人就此成为夫妻。
在上海举办完简单朴素的婚礼后,他们回到了老家居住,朱生豪就此闭门专心翻译莎士比亚著作,不问世事,而宋清如则担起了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生活上精打细算,万事以省字为先,必要时还要自己做工补贴家用,为的是丈夫能够全心全意的翻译作品,完成他的毕生所愿。平日宋清如也会当朱生豪的读者,给他整理资料,一起选编唐宋诗词,这对才子佳人的婚后生活过得平静又祥和。
可最令人惋惜的是,仅仅结婚两年,朱生豪的身体便出了问题。1944年六月,朱生豪被确诊为肺结核。因当时战乱动荡,朱生豪迟迟得不到到优质的治疗,病情日益加重,翻译事业也不得不停止。最终,在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病床前的朱生豪对床边的宋清如低声喃喃的说道:“清如,我要去了。”说罢便撒手人寰,从此中国失去了一个优秀的翻译家,宋清如也失去了她一生的挚爱。
朱生豪曾在书信中说到:“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一定很可爱。而且,假如你老了十岁,我当然也同样老了十岁,世界也老了十岁,上帝也老了十岁,一切都是一样。”
可最终,宋清如老了,世界、上帝或许也老了,但朱生豪的生命,永远被定格在32岁,他终究是没能跟他挚爱的女人一起,慢慢变老。
在这之后,曾拒绝过朱生豪一起翻译莎士比亚的宋清如,为了完成朱生豪的遗愿,整理校对他生前所翻译完毕的文本。最终,1947年,朱生豪生前翻译的莎士比亚作品陆续出版。1958年,宋清如在朱生豪弟弟的帮助下,翻译完了朱生豪生前未来得及翻译的剩下五部半莎士比亚作品并出版,终于是完成了丈夫的夙愿。在这期间,宋清如去学校当过老师,有过新的感情,甚至生了一个女儿,但她终究是忘不掉朱生豪,忘不掉他那60万字的情深,与两年同一屋檐下的生活。
图 | 晚年宋清如
1997年6月27号,香港回归的前不久,宋清如突发心脏病,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八十六岁。
从21岁到86岁,有关朱生豪的点点滴滴似乎贯穿了宋清如的一生。从拒绝婚姻的独立女性到勤俭持家的妇女,再到完成遗愿出版书籍,出席各种纪念朱生豪活动,可以说,宋清如的青春和余生,都给了朱生豪。
爱情是盲目的,也是美好的,能在芸芸众生之中遇到能够与之相爱,厮守一生的人,该何其有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