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着解决孩子问题的你,为什么总是想要一个答案?

欢  迎  到  微  博 
 @  壹  心  大  哥 
 一 起 评 论 互 动 
我之前写过一些关于亲子教育的思维认知僵化、教养行为偏差的文章,这些文章揭示或解释了亲子关系中的一些社会或心理现象。
然而,我并没有给出父母具体怎么做、怎么说才能修复亲子关系,或者父母如何改变教养方式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 急着解决孩子问题的家长

有些家长就在文章评论区留言给我:“分析这么多,就是不给怎么解决孩子问题的具体答案,看了又有什么用?”
也有些家长略微聪明一些,线上找到我后留言一句话或一段话,直接抛出问题,寻求我能耐心给予正确的答案或解决方案:
孩子这个学期没有去上学,整天躲在家里玩手机,如何才能让他回去上学啊?
孩子学习没有内驱力,回家后总是不愿意主动写作业,如何帮助他养成自律?
孩子现在显得很颓废,也不愿意主动跟父母沟通,如何才能做到真正地理解孩子?
…………
我看见这些文字后,第一时间就觉察到自己冒出了念头:“真的是这样吗?
然后,我会带着好奇心,尽量从各个角度探索家长对孩子现在状态的看法,其实我本意是让家长通过不断叙述事情,在当下焦虑、担忧情绪有所缓解。
我个人并不相信孩子正如家长说的:整个人一身的坏毛病,各种新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家庭幸福生活。
但是,任由家长对孩子各种评价总是萦绕心头,只会让家长的“小我”继续喂养情绪、扩张情绪,与其让她思考,不如让她做——通过文字或语音向我说出来。

▊ 忘了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当急着解决孩子问题的家长说完有关孩子的事情后,我一般会好奇地问以下几点:
  • 此刻,你内心的感受如何?
  • 此刻,你怎么看待亲子关系中的自己啊?
  • 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你实际上得到的是什么?
  • 孩子想要的是什么?孩子实际上得到的是什么?
有的家长会去认真思考后再回答,有的家长是类似这样的回复:“我就是不知道怎么办才请教你的,我只想要一个如何做的正确答案。”
无奈之下,我只能慎重地敲出一段回复,然后提醒对方,由于未能亲身经历你的家庭生活,只能提供针对父母行为改变或内心成长的个人经验。
很多时候,我发现急着解决孩子问题的家长,往往一声短促的谢谢后,便草草主动结束沟通了。
其实,我一直相信孩子的各种叛逆行为都是家庭内部问题的出口,孩子只是用大人们憎恨的叛逆、厌学方式去爱着这个家。
当然,许多急着解决孩子问题的家长对这样的观点,会嗤之以鼻,会觉得我站着说话不腰疼。
可是,当家长在亲子关系中忘了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就只会关心孩子“应该”怎么做。
然而,孩子表面上敷衍或假装知道了,可是内心却不会服从,最终就有了叛逆。
所以,真正的问题是——家长自己的人生遇到了什么困难与障碍,以至于在亲子关系中拿不到自己期待的目标。
当然,总是急着解决孩子问题的家长往往心中没有教养的目标,或者说目标仅仅是通过小我的“应该”幻想出来的。
当孩子厌学的家长问我怎么办,我会说:“挺好的,这说明孩子上学不快乐,他需要些时间疗愈自己,孩子在自救,否则他活着没意义。”
当孩子非常叛逆不听话,总在家中闹情绪,我会说:“挺勇敢的,我们小时候只能把委屈、难受压在心底,孩子想在家中有自己的权利,只是情绪表达方式需要调整。”

▊ 为什么总想要一个正确答案?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挺喜欢回复家长各种孩子教养方面的问题,然而,近来我的回复显得“自由随心”。这无关乎尊重,也不是我兴趣索然。
坦白说,许多家长发来的孩子教养问题,我越来越难回答,愈来愈多的表面问题,我不想去回复,更无从回复。
因为很多人都希望别人给他提供一个答案,一个正确答案。
为什么你总要一个正确答案啊?
你可能会“义正词严”地说出一大堆理由,为自己辩护、开脱,或者用沉默来反驳我。
智慧教养修行圈子里的一位妈妈前几天给我留言:
“孩子厌学至今1年多,现在的我无路可逃,此刻痛彻心扉,才发现原来生活中很多问题没有答案,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
这就是,妈妈对自己的教养问题开始有了觉知,而不是总是想要一个正确答案。
的确,如果你把做事的原则“怎么做才能成功”带到人际关系中,就会很在意这个答案是否正确,自然无法得到亲子关系融洽带来的幸福感。
那么,总是想要一个正确答案的惯性怎么来的呢?
其实,这来源于我们自小听话懂事的教育模式,它不断固化着这种寻找“正确答案”的思维方式——
老师的教育永远是引导学生解出正确答案,而不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或提出疑义。
父母的教养永远是要求孩子何者该为、何者不为,而不是作为一个独立有感情的人去照顾孩子的内心需求。
正是我们多年来这样的教育模式浸泡,固化了我们的思维,面对一件事情,一个问题,总想找到那个正确答案。
急着解决问题的我们,只是总想要一个正确答案的行为表现而已。

▊ 最后的话

那么,你面对孩子的问题,是急着解决问题,总想要一个答案,还是先看见问题的本质,再来解决真正的问题?
这样的认知偏差与思维惯性,其实早就刻画在一个人的骨子里面了。
在进入社会之前,很多家长都有了十几年大致是糟糕的学习体验和习惯,对应的是考试和做题的“正确答案思维”和“结果导向思维”。
人人本自生而不同,但很多家长活着活着,就活成了别人的“赝品”。
活在这样的「正确答案」人生模式里面的人,肉眼一望,人群里基本都是!

·······END·······


欢  迎  到  微  博 
 @  壹  心  大  哥 
 一 起 评 论 互 动
都看到这里了,不关注一下嘛你👇👇👇
§§

一个免费提问,自主学习的家庭教育社群

§§

添加壹心大哥为好友 学做睿智的教练型父母

如果你的朋友也遇到孩子教养问题
欢迎转发分享给 TA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