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母鴨之味

微·台灣】薑母鴨之味

细脚大橡皮 我们不会画画 2015-12-19

今天的画

看图说话:我说,来,请给我画一只好吃的鸭子。于是就有了这个角度不对的「兔鸭头」。

薑母鴨之味

  冷气团南下,一向晴和如夏日的台北突然就冷了起来,气温从30度降到14度,12月的南国城市匆忙地沾染上了深秋的气味。于是开始翻出春末被收入衣柜底层的厚羽绒被、毛衣、长袖衬衫、厚袜子,努力将自己装点成秋冬的模样。

这是年复一年的规律。季节变了,连带着也要改变周边的一切,穿的衣服、说的话语、抑或吃的食物,都开始有了另一种气味。

这般的气候,正是吃姜母鸭的好时节。贪图方便,也就不舍近求远了,于是呼朋引伴,叫上三俩好友,直奔学校后门的姜母鸭而去。和周边的许多小吃店一样,姜母鸭店有着硕大的黄色招牌,其上用楷体写着「姜母鸭」三字,醒目极了。卷帘门早被高高卷起,因此门户大开,欢迎八方来客。门口的铁锅里熬煮着香味浓郁的汤头,餐柜里则分门别类添置了各式配菜,金针菇、蒿子秆儿、鹌鹑蛋、大陆妹、冻豆腐等等不一而足,全凭客人自行挑选。

店内却并没有刻意装修,只堪堪将墙壁漆成了白色,供吃饭用的餐桌是一方矮矮的、中间有个大窟窿的木桌。当你在板凳上坐定的时候,店家便会端来一盆炭火,置于木桌中空处——装有姜母鸭的砂锅就是在这火红的炭火上慢慢炖煮、保持温热。木桌上亦放着腐乳及酱油作为酱料,腐乳在台湾的餐桌上可不常见,因此吃来也别有趣味。

总算万事俱备,可以品尝姜母鸭之味了!不过在这之前,一定得先脱去厚外套,不然热腾腾一顿饭吃下来,可是会汗流浃背的。学生囊中羞涩,三五人拼凑出一锅,东捞西凑,每个人恰好都能分到一块姜母鸭。鸭肉口感紧实,略带点甜味,加之脂肪熬煮地差不多了,所以一点也不油腻。大块生姜的边缘则切开了一道道口子,随着鸭血、蔬菜、豆皮一起漂浮于汤头中,但好在鸭肉并无一丝刺鼻的姜味。

对了,吃姜母鸭一定得配上麻油面线。雪白的面线一滑入汤锅中,便被浓郁的香味所浸透,等到过几分钟捞出来,淋上一点汤头,面线的原汁原味佐以高汤的清甜,既颇有嚼劲,又顺便解了锅物的油腻,让人欲罢不能。

姜母鸭是台闽地区冬季进补的首选佳肴,可想知其制作食材及工序亦颇为讲究。鸭肉通常选用台湾特产的红面番鸭,因其皮薄肉红、不肥不腻,同时亦是禽类中最能吸收药效的食材之一。另外,俗话说,「姜是老的辣」,老姜纤维粗长、味辛,最适合用在姜母鸭的料理上。完整的「姜母鸭」还需要独特的中药配方,意在增添汤头香气与食补疗效,但这就是各家的不传之秘了。有种说法是制作汤头时需放入黑白两色药材包,黑色的里面主要有花椒、八角、桂皮、丁香、草果、首乌、香叶等;白色的里面则主要有三奈、白芷、良姜、南姜、白胡椒等。

文献记载,商代名医吴仲为「姜母鸭」的创始者,数千年前,他以麻油炒红面番鸭和老姜母,并继之以烧酒炖煮,终使完工后的鸭肉「滋而不腻,温而不燥,香气扑鼻,美味无比」。商王食后精神振昂,筋脉舒畅,因而钦点「姜母鸭」为宫廷御膳。无怪乎许多姜母鸭店常以「帝王食补」广而告之了。


的故事就到这里拉。虽然我们不会画画,但我们有一颗讲故事的心。如果欣赏我们的灵魂画作,欢迎关注公众号“我们不会画画”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