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辞典》第四百四十三首《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五】

      暮春归故山草堂

     【中唐·钱起·七言绝句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拼音版:

gǔ kǒu chūn cán huáng niǎo xī,xīn yí huā jǐn xìng huā fēi。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shǐ lián yōu zhú shān chuāng xià,bù gǎi qīng yīn dài wǒ guī。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作品介绍]

《暮春归故山草堂》是一首唐人七绝。此诗记述了诗人在暮春时节返回故山草堂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暮春大好时光即将逝去所引起的愁绪。全诗前二句写景,诗中有画;后二句抒情,意在言外。诗风质朴自然,意境清幽深沉。

[注释]

⑴故山:因诗人久居蓝田谷口,心中一直将此地视为故乡,故称“故山”。草堂:茅草盖的堂屋。
⑵春残:一作“残春”。黄鸟:即黄鹂、黄莺(一说黄雀),叫声婉转悦耳。
⑶辛夷:木兰树的花,一称木笔花,又称望春花,比杏花开得早。
⑷怜:喜爱。
⑸清阴:形容苍劲葱茏的样子。
⑹溪上:一作“谷口”。

  [译文]

山谷口已是暮春凋残,黄莺儿的叫声几乎听不到了,迎春花早已开过,只有片片杏花飞落芳尘。
春去匆匆,山窗下的修竹实在幽雅,惹人怜爱;它依旧苍劲葱茏,等待着我的归来。

  [作者介绍]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登进士第。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与刘长卿齐名,称“钱刘”;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诗以五言为主,多送别酬赠之作,有关山林诸篇,常流露追慕隐逸之意。有《钱考功集》。
赏析

壹/

文学赏析

《全唐诗》卷二三九与卷一五〇均录此诗,作者一为钱起,一为刘长卿。一般选本多编在钱起集下。

此诗开篇点题。“谷口”二字,暗示了题中“故山草堂”之所在;“春残”二字,扣题中“暮春”;以下几句都是“归”后的所见所感,思致清晰而严谨。谷口的环境是幽美的,诗人曾说过:“谷口好泉石,居人能陆沉。牛羊下山小,烟火隔云深。一径入溪色,数家连竹阴。藏虹辞晚雨,惊隼落残禽。”(《题玉山村叟屋壁》)春到谷口,更是别具一番景色。然而,此次归来却是“春残时节”,眼前已是黄鸟稀,辛夷尽,杏花飞了。木兰花比杏花开得早,所以诗说“辛夷花尽杏花飞”。一“稀”、一“尽”、一“飞”,烘托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一派空寂、凋零的气氛。

然而,在这冷落寂寥的氛围中,诗人都却喜地发现窗前幽竹,兀傲清劲,翠绿葱茏,摇曳多姿,迎接它久别归来的主人。诗人禁不住吟诵出:“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怜爱的就是幽竹“不改清阴”。“不改清阴”,极其简练而准确地概括了翠竹内在美与外在美和谐统一的特征。“月笼翠叶秋承露,风亚繁梢暝扫烟。知道雪霜终不变,永留寒色在庭前”(唐求《庭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你东南西北风”(郑板桥《竹石》)。诗人们讴歌的都是它“不改清阴”的品格。在这首诗中,钱起正是以春鸟、春花之“改”——稀、尽、飞,反衬出翠竹的“不改”,诗人爱的是“不改”,对于“改”持何态度,当然就不言而喻了。由此可见,诗的一、二句并没有赞美春鸟、春花之意,更没有为它们的消逝而惋惜,而是在感慨它们随春而来,随春而去,与时浮沉,不能自立于世的品性。

“画有在纸中者,有在纸外者”。诗也可以说有在言中者,有在言外者。“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以流水对的形式,用由人及物,由物及人的写法,生动地抒发了诗人的怜竹之意,和幽竹的“待我”之情。在这个物我相亲的意境之中,寄寓了诗人对幽竹的赞美,对那种不畏春残、不畏秋寒、不畏俗屈的高尚节操的礼赞。所以它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它那深刻的蕴涵又给人无穷的回味。前人说:“员外(钱起)诗体格新奇,理致清瞻。文宗右丞(王维)许以高格”(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或许指的就是这一类诗。

名家点评

《注解选唐诗》:春光欲尽,莺老花残,独山窗幽竹不改清阴,好待主人之归。此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同意。

《唐诗正声》:吴逸一评:意深讽刺,却又不说出。

《唐诗绝句类选》:风韵含蓄,不落色相,较之“试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深浅自是不同。

《唐诗解》:此诗本以愧市道之客,而隐然不露,有风人遗音。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贞心难识,“始”字见解更深。

《网师园唐诗笺》:雅人自饶深致,正不必作讽剌观。

《诗法易简录》:以鸟稀、花尽,陪出幽竹之不改清阴,借花竹以寓意耳。若以朱子注《诗》之例,当曰赋而比也。

《诗式》:四句一气相生,题中无一字漏却,而又极洒脱之致,无刻画之痕。(品)清奇。

佚名

赏析

贰/

这首诗作于钱起罢官归故山草堂后。作者紧扣题旨,满心而发,诗中一气舒卷地抒发了自己脱离官场、回归山居后的愉悦,表达了摒尘俗追求人格独立的生活情趣。

首句以“谷口”领起,扣题中“故山”二字,点出草堂所在,并以“春残”承“谷口”,与诗题中“暮春”二字照应。以下紧扣题中“归”字,依次描写回归山居后的所闻所见所感。诗人此番归来,正值暮春三月,春意阑珊,所以传入耳畔的黄莺叫声稀稀落落,只有三声两声。山中的辛夷花也已开尽,连比辛夷花开得晚的杏花,也被山风吹得花瓣纷飞。两句中“稀”、“尽”、“飞”三字一气而下,总承“山谷春残”,把暮春的衰残气氛渲染得十分浓郁。

本来,花飞花落,春去匆匆,极易勾起人们的伤感意绪,然而诗人却于满目衰残之中,欣喜地发现窗前幽竹青劲喜人。它在花事阑珊的暮春,仍然不改青翠不凋、清劲端直的品性。青翠葱茏的竹丛映现于草堂窗外,摇曳多姿,似乎在欢迎久别归来的主人,而草堂主人屡经宦海沉浮,一旦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以安闲恬然的心境观赏窗外幽竹,这葱茏的竹丛不就像人生角斗场外的一块清新的绿地吗?于是诗人脱口吟道:“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明待我归。”“始怜”意谓始爱,二字把诗人与幽竹在感情上的契合与精神上的相通和盘托出。诗人深爱幽竹,岂止是春花凋残而幽竹常青,更在于他从幽竹的自然品性中,体悟到独立不迁、洁身自好的人格理想。诗人所赞美的幽竹“不改清明”的品性,从来就为古代文人所倾慕,所谓“风霜凌厉以观其操,崔石荦确以观其节。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瘦而不辱。群居不倚,独立不惧” (苏轼《墨君堂记》)。由于有“辛夷花尽杏花飞”的衬托,幽竹的上述品性更为鲜明。全诗以窗外幽竹“不改清明待我归”作收,结得余韵无穷。结句既照应了诗题中的“归”字,又含有鄙夷世利,保持高尚节操的丰富意蕴。《文境秘府论》论诗歌结句云:“含思落句势,每至落句,常须含思。”所谓“含思落句”,是说结句要做到语尽而思无穷,这首诗的结句正是以移情于物,意兼比兴,含思悠远见长。

人们常说,一首好诗应该气脉贯通,一意贯穿,最忌散金碎玉,没有中心题旨统帅全篇。清人王夫之说得好:“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姜斋诗话》)钱起的这首七绝在时空上紧扣“暮春”与“故山草堂”,由鸟及花,由花及竹,由听觉到视觉,由客观景物到主观感受,层层递进,“一气相生”,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朱宝莹《诗式》称赞此诗“极洒脱之致,无刻画之痕”,这当归功于诗人以“归”字为一篇统摄,不驻足于单纯地绘摹花鸟,而是力求创造一种物我相亲的意境,表达一种远尘世而亲自然的人生意趣。由此可见,立意在先,紧扣题旨,写来自能意脉贯通,一气相生,这正如明人谭友夏所形容的:“夫作诗者一情独往,万象俱开,口忽然吟,手忽然书,即手口原听我胸中之所流也。”(《汪子戊己诗序》)

佚名

赏析

叁/

这首小诗写的是诗人在暮春时节重返故山草堂的所见所感。前二句:“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谷口”点故山草堂,钱起另有《谷口新居寄同省故旧》,可知谷口是草堂的实际所在地;但这里同时又暗用汉代郑子真隐居谷口拒绝出仕的著名典故,为末句的回归主题埋下伏线。“春残”点暮春,紧接着极力渲染一个残字:黄鸟稀,辛夷尽,杏花飞,一派凋零冷落景象。但从这残存的一点春意中,读者尚可以想象到,故山草堂在鸟啼花开的繁春时节,该是何等清新秀美,生意盎然。于是不由得为诗人惋惜:回来得不是时候。但是不忙,且看后二句:“始怜翠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暮春时节的幽竹,不但不像花鸟那样稀落,而且长得更加青葱繁盛,一片清荫笼罩草堂,仿佛正在等待着久别的主人归来。多么清雅幽静,和谐亲切,其情其景,胜过繁春。“始怜”二字翻进一层,说明诗人与读者一样,经历了一个始叹终喜的心理感受过程。而末句含蕴尤深:既由表及里,写出了幽竹“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的内在品格;又以拟人化手法,体现了物我之间的和谐相亲;同时更为重要的,还暗示了诗人的志意:最终将以谷口郑子真为榜样,不改本性,返朴归真,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与幽竹相依相伴。

佚名
赏析

肆/

诗题中的草堂,指作者的草堂,在蓝田山(今陕西省蓝田县东),距王维居住的辋川别业不远。王维有《送钱少府还蓝田》诗,二人时有唱和。诗中的谷口,当指蓝田县辋川谷口。

这首诗第一句中的“谷口”二字,暗示了“故山草堂”之所在; “春残”二字,扣题中“暮春”;以下则是说“归”后的所见所感,思致清晰而严谨。第一联中的“稀”、“尽”、“飞”三字一气而下,渲染出春光已逝、了无踪影的凋零空寂的气氛。然而正是在这种景象中,窗前的幽竹却兀傲清劲,翠绿葱茏,迎接着它久别归来的主人。使诗人压抑不住内心的激情吟诵出:“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这两句由人及物、由物及人的写法,生动地抒发了诗人的怜竹之意及幽竹的“待我”之情,寄寓了诗人以幽竹不畏春残、不畏秋寒、不为俗屈的高尚节操的礼赞。这首诗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感染,其深刻的蕴涵,令人回味无穷。

佚名

赏析

伍/

钱起,字仲文,天宝十载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迁尚书考功郎中。他的诗作体格新奇、理致清赡,内容大多是送别行旅、写景咏物等。钱起的绝句大多蕴藉含蓄,颇有韵味,而且辞采清丽,音调和谐,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

谷口在终南山附近,首句点名时间和地点,“谷口春残黄鸟稀”。从谷口的地名来看,故山草堂应该在其附近或即其所在。“春残”与题相应,表明其归去的时间,而此时黄莺婉转悦耳的叫声已经不多了。宋代曾几《三衢道中》有“添得黄鹂四五声”句,虽也写“黄鸟稀”,抒写一种喜悦情怀,而钱起却有些惆怅心情。

次句紧承首句专写花,“辛夷花尽杏花飞”。辛夷花有白紫两色,白者俗称玉兰。元代诗人宋无有诗,“浮萍断送春归去,尽向东流载落花”,而钱起笔下初春开放的辛夷花和杏花,一“尽”一“飞”,也是怀有同样的惋惜之情。春光已老,初夏将临,这两句用春残鸟稀、花尽花飞,描时绘景,暗示诗人极端的寂寞惘然。

不过诗人行文相当委婉,正当读者也在怜惜落花之时,诗意却陡然一转。诗的真意也在后二句,“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前面的凋零冷落气氛,立刻就转为聊慰我怀。山窗下的幽竹,仍是清阴匝地,风韵悠长,似乎在等待着我的归来。

次联上句用“始怜”,下句用“不改”,作者怜爱的就是幽竹不改清阴,依然如故,还在迎迓着暮春的归人!作者采用由人及物、由物及人的写法,生动地抒发了诗人的怜竹之意、和幽竹的待我之情。

钱起曾在《谷口书斋寄杨补阙》诗里有“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写的是书斋佳景。但此处写竹如此可爱,并非只是写景,而是罢官之后感怀而作。郑板桥曾说,“兰竹芳馨不等闲,同根并蒂好相攀”,竹与玉兰是有节有香,钱才子也爱惜这幽竹,于是才诗兴大发。

纵观钱起的这首绝句,深婉有致,意寓景中。诗人用兰竹寄寓其节操自守,正是风韵含蓄,不愧为体格新奇之作。在细细品味,其实还深蕴理趣。季节更替、花开花落都是大自然中正常现象,普通人经常会感怀鲜花的凋零,但是作者却很快就调整心情,发现了幽竹的清阴令人怜爱。

一句“不改清阴待我归”,其实蕴含丰富。首先,表达了作者对青竹崇高气节的赞美;其次,作者采用拟人手法,好像青竹在期待人们的注意,其实却彰显出作者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并积极调整心情,走出自己刚刚被罢官的低谷。第三,诗人也试图提醒后人,大自然变幻无穷,生活也总是充满了波折,不要执念于过往,努力把握过好当下才最重要!

佚名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