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郭杜街道里(李)宅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地处郭杜街道西北角,东有西安绕城高速,南邻西(安)汉(中)高速,北有沣惠渠,西接沣东新城南袁旗寨村。3个村民组,136户,567人,耕地460亩。全村共9姓,以田姓为主,占全村总户数的96%,另有寇、郑、刘、李、黄、罗、贠、万等姓。

相传,清朝初年村民已居此,清嘉庆《长安县志》记为“里宅”,今人写作“李宅”。

清雍正时(1722),一李姓大户的主人从此路过,见风脉甚好,十分中意,遂在此建造住宅,人称“李家花园子”,该村因此得名“李宅村”。随着时代的变迁,该李姓人家绝户。又有一户李家从商州逃难到此,多年后有田家三兄弟从秦岭沿山的北田村流落到此,成为李宅村人的先辈。

由于地处偏远,人口稀少,多年未能成为行政村。1961年成立祝村人民公社,划归河池大队第六生产队,1964年成为独立建制村。

1902年3月,村民共同出资,在村东建起一座三间宽的大庙。时至今日,只剩下红漆庙门和破败的院落。

人常说“千年的柏万年的槐”,村里原有一棵槐树,高7米,胸径1米,胸围3米。因造型酷似龙头,大伙都称为“龙栽槐”,树龄超过500年。1964年10月,伐倒炼钢铁。

为防盗贼,曾在村外一周用土筑起了总长600米、厚5米的“环村城墙”,在东门建造上下两层、高10米的砖木结构的“箭楼”,村民们称为“城门楼子”。后“环村城墙”逐渐破败倒塌,城门楼子在1958年的“破四旧、立四新”运动中被拆除。

村民们曾在村东头建起“四大菩萨庙”,在村西头建“马王庙”;在东门外栽一棵皂荚树,存活100多年;在村西北角、东南角各建起一座高25米的塔,全部用砖箍成,号称“镇村之塔”,1958年相继被破坏。

村东大庙后东北角有一片低洼地,自然生长着十多亩“荻子”,人称“荻子园、芦苇园”。新中国成立后前园里常常有狼、蛇、獾、狐狸、黄鼠狼、白头翁等野生动物出没。1978年,因生产建设需要,改成农田。

1936年10月,政府为了农田灌溉便利,在村北修建宽8米的沣惠渠,在村东北角建有“闸门”。沣惠渠修好后,其他村都由政府出资修建跨渠石桥,却没有在李宅村修桥,于是村民自发出工筹料,在村北搭建一座用6个石头碌碡当桥墩的木桥。1996年,西安市环卫局准备在该村修建垃圾处理场,划拨给村里4万元资金,因故未建,村中用其中2万元修建了一座跨渠的混凝土桥。

新中国成立初,西安市劳动局在村域建立生产基地,1966年9月废弃,村子利用基地用房,建起村办小学,名为“祝村公社代代红初小”,后又将小学迁入村内,起名“李宅初小”,在全县撤校并点中撤并。

至目前,有10多名学生考上国家正牌大学。

2005年3月,从上级争取到30万元,全体村民出工出劳,为村里修建长1000米、总面积5000多平方米的8条水泥路。2010年4月投资40万元,在村南打一眼200米的深井,铺设管道2600米,将自来水管连接到家家户户。是年11月又争取资金35万元,在村南建起7间2层村委会办公楼,准备投资10万元,完善软件

设施建设。2012年5月投资8000元,安装路灯30盏,建立老年活动中心,购置图书、订阅报刊,配置乒乓球、羽毛球和健身器材。

投稿、闲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