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赏析》孔子 “识人”的智慧

孔子 “识人”的智慧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们言语行事的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和传承,对于中国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这是《论语》最后一章,指出“知命”、“知礼”、“知言”是成为君子的必备前提,此“三知”的相关言论散见于前面有关篇章之中,《论语》编者在最后一章作为君子立身处世的三项重要原则提出来,可见其重要。

为什么要成为君子就必须“知言”?“知言”,是学会知人,即了解他人,理解他人,并与他人相处的前提。孔子认为,要成为君子,就要亲近贤者,善交益友,远离损友。而只有“知言”,才能“知人”,从而知道该交什么样的人,不该交什么样的人;该用什么样的人,不该用什么样的人。这一点,对于进德修业,获得事业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为政之要,在于用人。而要用好人,前提是要善于识别人。樊迟问什么是智慧,孔子回答说:“知人”,也就是要善于了解人、识别人。孔子认为,为政者的智慧,在于知人善任,扶正祛邪。只有这样,民众才会信服,正气才会弘扬。

如何知人、识人,是孔门之学中一个重要内容,《论语》记载了许多这方面的言论,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精神财富,不仅为政者需要汲取,对于每一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

孔子 “识人”的智慧,集中体现在一个“观”字上。他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所谓“视其所以”,就是要观察他行为的目的和动机;所谓“观其所由”,就是要观察他行为的方式和方法;所谓“察其所安”,就是要观察他行为的志向和情趣。经过这样全面深入的观察,就能看清一个人的人品。“人焉叟哉”就是说,这个人还怎么能隐藏得住呢?

要通过观察某人的言谈去识别人。孔子说: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不懂得分辨别人说的话,就不可能识别人。他看中那些诚实勤奋但不善言谈的人,认为“刚毅木讷近仁”,要求君子要“讷于言而敏于行。”他反对那种花言巧语而不干实事的人,认为“巧言令色,鲜矣仁”,并警告说:“巧言乱德”,花言巧语可以败坏道德。他还反对那种说大话空话的人,认为“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那些说话大言不惭的人,往往很难说到做到。

要通过观察某人的行为去识别人。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这就是说,识别人最好的方法,是把他的言语和行动对照起来加以观察,不仅要看他说什么,更要看他做什么。孔子提出了一个识人用人的重要原则:“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一个人的品行如何,与他的言语没有必然联系。好人难免会说错话,坏人也可能讲几句好话。因此,既不能因为某人说几句好话,就举荐他、提拔他;又不能因为某人品行不端,就把他说的好话也弃之不用。关键是要看他的实际行动,看他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这就需要用人者出以公心,历史地、全面地、辩证地对每个人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要通过观察某人的过错去识别人。孔子说:“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人容易犯什么样的错误。因此,一个人的过错,各有其类型。观察他所犯的过错,就可以知道他有没有仁德、是个什么类型的人了。

要通过观察众人的评价去识别人。孔子说:“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在实际生活中,有的人敢于为大义而冒天下之大不韪,或者为坚持真理而特立独行,往往因此而“众恶之”。有的人善于投其所好、巴结逢迎、沽名钓誉、八面琳珑,往往因此而“众好之”。这两种人的行为都超乎寻常,因而一定要仔细地考察、辨别。孔子告诉人们:“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对人对事才有是非标准,才敢于坚持原则,既能对符合道义的人和事表示支持,给予帮助;又能对违背道义的人和事表示反对,加以阻止。孔子把那种人人都说好的好好先生称为“乡愿”,并斥之为“德之贱也。”

要通过观察某人的家庭道德去识别人。孔子认为,“孝”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行,也是一个人可以教化的依据。“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孝经》特别强调,那种不爱自己的父母而去爱他人的人,叫做违背道德;那种不尊敬自己的父母而去尊敬他人的人,叫做违背礼法。这种人虽然有可能一时得志,但是君子却并不看重这种卑劣的行为。汉代采用举孝廉的办法考察、识别、任用官员,正是对孔子这一思想的继承和弘扬。

孔子“识人”的智慧有一个特点,就是由小见大,见微知著。它是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因而切实可行。反观我们的干部考核工作,往往失之于大,失之于空,因而难免陷入形式主义,走过场。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等方面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非常必要。实践证明,落实好“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重点在于如何把握干部的德,难点也在于如何考核干部的德。在这方面,孔子“识人”的经验之谈可资借鉴。

(0)

相关推荐

  • 十方:论语选读(一)

    远山之巅,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十方:论语选读(一) 学而第一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到了诗书礼乐又能得到实践,心里不是 ...

  • 论语:子路有闻(5-14)

    子路是一个态度诚实.注重实干的人.只要听到了先生的教诲,就一定会去力行.如果不能力行,宁愿不再多听,因为总担心不能力行的会越来越多.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注释] 闻,闻道,听到孔子的教诲 ...

  • 论语:好勇疾贫(8-10)

    民众如果长期居于穷困地位,必定心生不安,还会犯上作乱.但是,对于那些不仁之人,不能逼迫得太过厉害,不然也会生乱.这都将影响政治安定.社会稳定.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 ...

  • 《论语》(分类整理)

    <<论语>(分类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分类整理)(5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论语名言分类整理学习(10则) ...

  • 三读论语.学而06

    [0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什么是「品行」?就是人的品德体现在他的行为中,只是想和说不行,要看你怎么做.后边<为政篇>中,子贡为孔子什么是 ...

  • 三读论语.学而07

    [0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是孔子的弟子卜商,位列孔门十哲,以"文学"见长,但是<先进篇&g ...

  • 我心目中的孔子

    第一次真正接触孔子,应该是在初中的时候.当时初一的第一本语文课本, 有一课,叫做<论语十则>,很清楚地记得,第一句话叫做"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

  • 十方:论语选读(十)

    远山之巅,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十方:论语选读(十) 微子第十八 18.5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 ...

  • 识人的智慧!

    识人的智慧!

  • 辩证识人有智慧

    导读:识人.选人是领导的主要职责之一,运用辩证思维选拔人才,体现着领导者的智慧和能力. 伯乐相马与公开赛马 "伯乐相马论"是传统的选人观,把领导的主观认识作为判断人才的标准,凭领导 ...

  • 识人的智慧,就是以心眼看人

    罗志渊心语(2021年3月4日) 爱一座城,是因爱一个人.而离开了那地方,那片风景便不再属于你.人生,就是有舍有得.有时候,落花本无意,流水却多情.懂得在适当时候转身,才能看到属于你的风景与幸福. 有 ...

  • 如何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沟通 #为人处事 #识人#励志 #智慧 #情商

    如何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沟通 #为人处事 #识人#励志 #智慧 #情商

  • 【为政第二】2.10【初中】孔子“识人三件套”给我们的启示

    点击音频听,轻松自在学 [原文]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sōu)哉?人焉廋哉?" [注释] ① 以:犹"为(wéi)",行为,所做的事. ...

  • 《论语》:观察言行,透过表象看本质,才是识人的智慧

    《论语》:观察言行,透过表象看本质,才是识人的智慧

  • 看一个人是否有潜力,看他业余时间在做什么  #识人术 #智慧 #认知

    看一个人是否有潜力,看他业余时间在做什么&#160; #识人术 #智慧 #认知

  • 亚凌读书笔记:识人的智慧

    [张亚凌,教师,<读者>等签约作家,<语文报>等专栏作家.小小说传媒签约作家,数十篇美文被选作中考阅读文或各种考试阅读文,收录进寒.暑假作业.地方语文精英教材及多种课程辅导资料 ...

  • 孔子识人四法

    艺述史官方原创 关于识人辨人,一直以来都是古今圣贤都很关注的一方面.那今天月涵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孔子的识人四法. 1 看他对父母的态度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他早期创立了"仁学",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