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版《孝经》赏析(14)广至德章第十三
《孝经》赏析(14)广至德章第十三
各位网友,今天,我们讲《孝经》第13章:广至德。这一章,紧接上章“所敬者寡,而悦者众”,进一步说明第一章提出的“至德”的意义,以及实行的途径。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意思是说,君子教人以行孝道,并不是挨家挨户去推行,也不是天天当面去教导。怎样理解这句话呢?唐玄宗作注说:“教不必家到户至,日见而语之。但行孝于内,其化自流于外。”这里的“内”字,指朝廷之内。“外”字,指普天下的城郊、乡村、街巷。“但行孝于内,其化自流于外”是说,孝悌之道一旦发之于朝廷,孝的观念、行为和风俗就能够流行于普天下城郊、乡村、街巷的广大百姓之中,体现在成效上就是“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意思是说,君子教人行孝道,是让天下为父亲的人都能得到尊敬。教人行悌道,是让天下为兄长的人都能受到尊敬。教人行臣道,是让天下为君主的都能受到尊敬。因此,圣人君子教人行孝,“不必家到户至,日见而语之”,靠的是自己以身示范,率先行孝。
孔子在阐述了至德的实现途径、意义及成效之后,引用《诗经·大雅·泂(jiǒng)酌》中的诗句说:“恺(kǎi)悌君子,民之父母。”这里的“恺”字,指快乐,和乐。“悌”字,指平易。诗的大意是,和乐平易的君子,是民众的父母。引在这里意在说明,君王以乐易之道顺民心而行教化,所以能成为天下苍生的父母。接着,孔子用一句高度赞美的话结束全文:“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意思是说,不是具有至高无上的德行,其怎么能使天下民众顺从,而如此伟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