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先有木渎城,后有苏州城?

10月23日下午,《TEDx苏州》十周年活动在苏州保利大剧院举办。苏州市考古研究所木渎工作站站长牛煜龙在活动中做了《考古改变认知——从认识木渎古城开始》的公益讲演。

本次讲座主要分享了以下几个重要观点

01

苏州建城史的新发展,先有木渎城,后有苏州城

02

跳出苏州看苏州,吴文化的政治中心从皖南宁镇到太湖西北——太湖腹地的姑苏木渎。通过不同文化因素的考古遗存,反应吴越楚文化在姑苏有一个交流、更替过程。

03

跳出文献的束缚,客观看待文献,超越“二重证据法”。

04

跳出“证经补史”思维方式,用考古学的方法重建苏州本地历史,这也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

2010年

苏州市考古研究所、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

联合主持的

木渎古城遗址考古发掘项目

获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我们和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合作对古城进行了全面的区域系统调查,发现了南、北城墙、石器作坊、陶窑遗址等,并对一些地点进行了发掘。后来又持续对西部山区的土墩墓、石室土墩墓等高等级墓葬进行调查和发掘,对古城的水系进行全面勘探。经过这一系列的工作,基本可以确认,木渎古城的城市框架宏伟,遗存类别多样,遗存数量丰富,是一座春秋晚期具有都邑性质的大型城址,对苏州建城史也是一个新发展。

2009年开始,考古队员们徒步对木渎以西,灵岩山、五峰山、穹窿山、胥山、尧峰山等山脉合围起来的山间盆地进行了拉网式踏查,走遍所有的村庄及房前屋后的空地,把高出地面疑似土墩的遗存全部登记、拍照、测量、记录具体数据。

此外考古队员还发现了石器作坊、疑似制陶作坊等相关的遗存,盆地里有几处大型的遗址。

在随后对一些地点进行的考古调查、发掘中,发现了藏书五峰山北城墙和胥口新峰村南城墙,两处相距六千多米。

经过一系列的工作,基本可以认定,这座古城是春秋时期具有都邑性质的一座大型城址。先有木渎城,后有苏州城,木渎城和苏州城有一个前后衔接的关系,两个古城之间通过一条重要的水道——胥江连接。

目前已知的木渎城的一些时代特征

也极有价值

首先,木渎城的建筑技术受制于当时的工程技术水平,比较原始,主要采用堆筑的方法,局部可能采用了版筑,没有发现夯层和夯窝。而苏州城的建筑技术相对比较先进。

其次,木渎城的城防体系,带有强烈的时代印记:城址位于山间盆地,三面环山,北城墙和南城墙都是扼守于山口之间,军事防御意识比较明显,应当与吴越、吴楚之间的战争环境有比较大的关系。

反观今天的苏州城完全位于平原的开阔地带,水陆辐轴之地,交通便利是选址建城时的主要考虑因素。近些年来,各地专家学者针对吴、越文化源流、考古学文化分区、文化因素交流与变迁、文献与考古学的关系等方面,都进行了方法论总结和认识论的提升。这也为今后木渎古城的深入研究和吴文化以及江南文化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