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调研雄文!比深圳还牛!海南才是真正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6月1日,中央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要求将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

零关税,低税率,封关运作,这将海南自贸港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开放高度,更获得与香港对标乃至一争高下的可能。

自贸港之于海南,是继1988年海南脱离广东建省、成为经济特区,2009年获批国际旅游岛、2018年建设全岛自贸区之后,又一次巨大跨越。

这也标志着,中国最大自贸港终于来了。不仅对海南更对全国,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意义。

三十二年前,一无所有的海南被选中为经济特区。
彼时在高层眼里,海南跟“亚洲四小龙”的台湾省具有很强的可比性,面积、资源、地理等条件相似。

而海南的经济又落后太多,如果能把海南搞上去,就可以向台湾、向全世界证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帮助中国和平统一。

不过后来历史进程中,海南曾经一昧地走捷径,抄快路,犯过三次大错:走私汽车,房地产泡沫崩盘以及国际旅游岛建设时沦为房地产加工厂。

这种急功近利、想赚快钱的暴富心态,使得海南错失了历史性机遇,成为了今天的穷海南,经济体量不过是一个“市”。

或许,也正是因为体量小,改革冲击弱,中央再次选中了它担任自贸港。想把它打造成为引领中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

细读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动

这一次的超级大礼包,超乎我之前的想象。

自贸港的第一个特征,是零关税。

香港之所以能够成为亚洲知名的消费天堂,与它特殊的关税制度有关。除了酒类、烟草等几类特殊物品之外,香港所有进口货物都不需要征收关税,也不设任何增值税或一般服务税。

中国内陆也有很多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比如保税区、自贸区等等,进区货物也是零关税。但基本是属于生产资料免征关税,直接受益者为“企业”。

“消费者”并不直接受益,因为普通的消费物品以保税的形式进入,想要购买拿回家还是要缴付关税。

海南人民这一次赚翻了:

对岛内居民消费的进境商品,实行正面清单管理,允许岛内免税购买。对实行“零关税”清单管理的货物及物品,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
零关税的受益者,从“企业”身上外溢出来,扩张到了特定某个省市的普通消费者,由这个片区的民众独享。这在内陆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当然了,不是所有的消费品都是免征进口关税。
因为有关部门会制定一份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口征税商品目录”,只有目录以外的货物,进入海南岛免征进口关税。
豁免的消费品范围到底有多大,是不是涵盖了所有的衣食住行?
我个人觉得,奢侈品包包、豪华汽车这类应该是不用想了,但普通、低档、高频的消费品还是具有很大的想象力。
因为在中央的定位中,海南就是要打造成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成为香港那样的明珠,吸引全球游客入境商务休闲旅游。
为此,方案提出“放宽离岛免税购物额度至每年每人10万元,扩大免税商品种类”。对于普通外国游客来说,10万额度已具有了相当大的诱惑力了。
至于后续实行情况如何,中央要求当地根据海南实际需要和监管条件进行动态调整。
说实话,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有悖于公平性,是海南925.7万人常住人口的独享大红包。不过大家也不用太眼红。
因为我相信,这不过是短期的不公平。中国从第一个自贸区实验开始,就打算把自贸区/港的所有经验和体制机制,复制到全国的每一个角落。
而且,本身现在全世界的趋势,就是开门做生意,我不收关税了。
很多发达国家通过签订双边自贸协定,或者多边自贸协定,来践行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目前已经有相当多的商品在世界流动是完全不设限的,零壁垒,零补贴。
像中国,至少跟25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自贸协议,比如说韩国,澳大利亚等等。用了几年的时间,把韩国和澳大利亚出口到中国的绝大多数产品逐步零关税化。
未来中国将牵头加入RCEP、中日韩自贸区 ,甚至还不排除加入CPTPP。而这些自贸协定的原则,就是零关税。中国未来将与之自由贸易的国家和地区,会非常之多,覆盖范围很广。
等这些协定落地,所有的中国民众都能够受益,都能够以“零关税”享受国外产品。所以长期来看没有关系。
海南要吸引的是世界的资本和资金流来到中国兴业投资,也要把中国五千年的文化输送到国外乃至全球,通过贸易载体输出中国文明的伟大。
海南发展一定是以吸引全球的资本到海南来,而不仅仅是吸引国内的资本资金到海南来。海南的发展是要把世界的目光聚集过来,把世界的资本聚集过来在海南兴业发财,推进国际资本的流动,推动国际资本在海南的发展,与中国人民一道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一带一路的倡议是中国走出去,海南发展战略是国际的资本向海南走进来,形成了一个国际资本投资洼地,向海南投资,形成满足国际资本的嗜好,也形成国际资本的流动动力。欧美国家的资本的本性是追求价值,追求流动过程中的价值。而美国一些资本家左右政治的目的,还是为了价值。中国面前最难的不是资本对价值的追求,而是欧洲资本控制下的白种人的优越感的执拗。中国与欧洲、美国之间的矛盾,不是信仰的矛盾,也不是国家之间的主义之间的矛盾,而是中华民族和欧洲白种人之间的种族谁更优越性的矛盾。发展海南,就是要避开这种种族优越性矛盾之争,通过真真实实的社会建设,证明中华民族选择的发展道路、共同富裕、大同社会、和平世界的行动是切实可行的,从而证明中华民族的优越性的存在不可辨驳。
“三个亲自”的大格局不是要谋划一城一港,而是谋划中国之崛起、中华之崛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谋福祉,为中国的雄起而全面亲自谋划。
“三个亲自”不是为某一个人、某一个政府、某一个政党谋利益,而是为国家为中华民族谋利益。“三个亲自”就是要据国家治理、全民族之力实现伟大的中华梦想腾飞,实现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这个复兴的过程,一定要解决压在每个人身上的房子压力,私有资产的房子降低了全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必须要实现“居者有其屋”,这是继“耕者有其田”之后的历史重大变革,属于制度性、红利性变革。海南要集967万海南人的幸福与一体,走出社会主义住房公有制建设的道路,走出依托政策改革和制度改革后的发展红利释放的中国特色道路,一定是中国化的道路,不是西方化的道路。改革到纵深一定是解决最基础的住房需求的改革,改革完善和达成医疗免费、教育免费、交通免费、养老免费的社会主义大同社会。
海南是中美博弈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一带一路倡议被以美国和欧洲传统资本主义国家围追堵截后的大招,是中国走出亚洲走向世界的真正门户。
必须要明白建设海南不是高楼大厦,而是要从思想上、境界上重新建设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和发展形式,走出属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发展道路和港口发展道路。海南的安居房的本质就是政府主导,政府拥有房子的产权,而不是私有化。必须强力刹住在海南的房地产私有化。海南的社会发展与房地产开发一定是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解决房子的公有制试验和推行社会主义优越性,成为必然选项。这是房子公有、教育免费、医疗免费的基础,海南不从房地产开发抓起,后续的公有制就很难建立起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关于房地产的相关论述中,已经充分说明了这类逻辑原理。海南建设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样板工程,不是资本主义样板工程,这点必须要搞清楚。
美国在南海的航母秀肌肉的本质,不是为了台湾而是为了遏制海南和中国的发展,他们不惜以重金投入来围堵中国的发展是别有用心下血本的。
2018年4月13日中国确定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2018年5月22日美国匆忙提出了贸易谈判,经过13个月的商谈,美国表面上获得了他们想要的利益,实际上这是中国的缓兵之计,也是中国发展模式的更新之计。然而不明就里的房地产开发商们,还是习惯了过去的发展方式,拿地、规划、建设、卖房的套路,显然在新时代的新玩法里玩不转了。美国对中国的发展堵截一直没有停止,中国海南发展战略的打开,是为中国沟通世界的真正的桥梁,真正的发展路径与模式,在海南的新建设体系、发展体系之中。海南的发展模式将为发展内陆提供先进的宝贵的经验。今天的海南未来10-30年的发展模式,就是中国未来100年的发展模式,并且这种模式将被应用到更大的范围,为中华民族之崛起奠定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奠定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以和平发展的诉求和形式,推进中华民族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优越性树立。
海南的发展是中华民族崛起的里程碑式的发展,是带着中华民族和日不落帝国的斗争以及欧洲白种人之间的种族优越感的争斗,是立于世界之林之举。
海南的发展就必然遭受资本主义国家及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反对和围追堵截。他们害怕自己的在全世界的利益被中国人抢占。欧洲人历来的种族优越感受到了威胁,他们会空前地团结起来对付中国。他们不惜以各种手段和制造中国威胁论来组织力量,反对和阻碍中国的崛起,甚至不惜发动战争。这就是海南面对的国家恶劣的发展环境。而国一些内人呢,还在醉生梦死,还在被欧美国家的所谓优越性洗脑,认为中国不应该也不能和欧美国家抗衡。这种精神上的懦弱和精神侏儒正在蔓延,西方的宗教也在不断地侵袭中国人的灵魂和信仰,金钱至上正在毁灭中国人的斗志,特别是一些人摇身一变成为资产阶级、中产阶级以后,他们更关心手里已经摘到的果实,害怕被再次分配。其实这种担心和害怕并不多余,再次分配是历史规律和社会规律,经济的规律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并不起到积极的决定性作用。中国要想崛起,海南发展的大战略就必须要得以实施,得以坚定地实现。这就是改变城市发展套路和方式,改变房地产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和分配权的重大历史性变革。
上边总是说,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小小的海南,可能就是这百年大变局的滥觞之地。
这里所发生的巨变,或许足以载入史册。
01    
前阵子我受中国企业家俱乐部邀请,去海口参加2020年绿公司年会,现场见到了政商两界的诸多大佬。
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会议安排的调研活动中,听到了一位当地干部的话:
以后海南会拉一条海底光缆到香港,未来在这里做跨境电商生意,就可以自由上xx跟客户沟通了。
吓得我的虎躯一震。乖乖哦,这下海南不就变成了小香港了吗,还有这等好事?
我赶紧去翻一下今年6月份中央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这份顶层设计确实白纸黑字写着:
安全有序开放基础电信业务。开展国际互联网数据交互试点,建设国际海底光缆及登陆点,设立国际通信出入口局。
信息的自由流动,是所有城市都梦寐以求的事情。目前国内仅在部分特殊区域有所试点。
上海、深圳、珠海等是在临港、前海、横琴自贸片区,通过连接上海/广州出入口局,来直达国际互联网。
北京亲自挂帅上阵实验数字经济自贸区,是通过建立虚拟专用网业务(即VPN),来为在京的外资企业构建一条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
而海南有可能会是全岛“享用”。
首先,海南与香港互通海底光缆后,大概率会把登陆地点设在省会海口,并在此建立全国第四个国际通信出入口局(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这是以后海南直接经营国际语音、国际互联网和国际专线业务的基础。
其次,顶层设计早已明确,等2025年全岛封关运作之后,连洋浦保税港区、海口综合保税区这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都会消失掉,全海南岛都会变成自贸港。
所以,在海南开展国际互联网数据交互试点,是不是也意味着以后全岛3.5万平方公里都能自由进入国际互联网?
千万不要觉得这是天方夜谭。
海南虽然是一个省,但人口其实仅相当于一个市,相关影响应该还是比较可控的。如果再加上一些技术处理,比如设置关键词过滤掉一些敏感信息,那么,就能极大地减少信息自由流动的负面性,放大国际互联网的好处了。
这对于海南吸引外来投资,具有十分重要的疗效。
曾经的海南,就因为不够开放而错过了绝佳的历史发展时期。
1988年海南建省办特区,当地政府想要开发“中国少有,世界难得”的洋浦港,准备划出30平方公里的土地,租给熊谷组(香港)有限公司70年。
本来事情都谈妥了,协议也签了。结果这个公司因为有日资成分,引起了一堆人的反对。
有的媒体痛批,以后日本人可以在洋浦创办日本本土所不允许的污染工厂,可以在这块地上开赌窟,设置情报所等莫须有的东西。还有的委员“痛哭流涕”,说这是要制造新的租界:
我国即将收回香港、澳门,从此中国人民一个半世纪的国耻将得以彻底清洗。但现在……此港实质上也就成为日本控制全海南岛命脉,吮吸海南省劳动人民血汗的港口,这与七七事变前上海市帝国主义和资本家吮吸长江流域亿万人民财富的吸血港口有何差异?
看到这满眼的“割地”、“帝国主义”控诉,外资差点就吓跪了,对海南不免失去投资信心,洋浦开发延误了整整4年。
随后,浦东新区横空出世,大量外资跑到了上海落户。海南就此错过了宝贵的发展机遇期。
这一切,都是思想不开放,意识不到位引起的。
如果海南自贸港真的做到了全域信息自由化,将是中国内陆绝无仅有的风景线。跨国公司,以及有海外业务的中国本土企业,还不得对海南高看一眼?
02    
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同样是沿海省市,别人一步登天,呼风唤雨,海南却始终发展不起来?
按官方的宣传,海南的条件不是很优秀吗?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撑点,距离东南亚地区最近的省份,经马六甲海峡进入中国航运的第一节点.
为什么它没有像广东,江苏一样发展起出口导向性经济,踩在外资的肩膀上成为世界工厂呢?
为什么经过三十年的奋斗,海南反而成功的把自己建成一个南海上的“小甘肃”,GDP仅高于宁夏、青海和西藏?
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海南的人口太少了。
在所有东部的沿海地区中,海南的人口规模是最小的,这点极大制约了海南的经济发展——
过去外商纷至沓来,就是看中中国十几亿的人口规模,想要占领中国庞大的消费力市场。
像日本的丰田,上世纪就跑到广州建立了一个合资整车厂,生产出来的凯美瑞通过公路点对点运输,能覆盖到一亿人口的广东省。如果再经由无缝对接的跨省高速公路,还能继续吃下华南乃至全国的市场,赚得盆满钵满。
而海南是一个典型的岛屿经济体,与大陆地理隔绝,内部市场容量小,对于讲究规模效应的跨国巨头其实没有太强的吸引力。
1988年,海南人口600万左右,三十年过去了,也才增至944万。自岛上第一次出现人类的痕迹,这里的居民就从来没有突破过一千万。
如果你把海南设想成一个 “独立王国”,你觉得跨国公司会为了一个几百万人口的市场,投资百亿盖个大工厂吗?
想都别想了。
凭这点人口体量,根本就消化不了大规模的量化生产。你生产出来的东西都不知道卖给谁,又怎么来摊薄这巨量的固定资产投资,怎么来降低这边际生产成本呢? 外资不犯怵才怪呢!
所以,即便外来资金进来了,也只是小打小闹,量力而行,不可能会建立跟广东、上海同等规模,同等级别的超级工厂。
可能聪明的小伙伴会问了,既然市场容量小是海南经济发展的阻碍。那么,外来资金把工厂设到海南,然后以此为跳板去抢占大陆市场不就可以吗?
可以是可以,但这里头也有一个问题,就是它一定会多出一段冗长的组织生产流程:
商品从工厂下线后,通过货车运到海南港口启运,经过数天乃至十数天抵达内陆港口(取决你到什么地方),在那里进行集散,重新装上货车点对点运输,送给消费者。
整个流程下来,周期是很长的。找货运代理公司的时间,在港口案场上停留的时间,装卸货的时间……企业会凭空多出几道运输和仓储等交易成本。
本身海南的产业链配套能力就较差,劳动力效率也较低,生产出来的同类产品会比较贵。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又多出这些交易成本,到岸价就更没有竞争优势了。
除非是必须要用到海南特有的原材料,否则为什么不干脆把工厂设在内陆呢?在内陆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它不香吗?
此外,海南本身就不多的人口,还分散在4个地级市、5个县级市、6个自治县、195个乡镇,特别的不集中。这对于企业的组织生产非常尴尬。
打个比方,武汉、杭州的人口跟海南省差不多,都在一千万上下。但是武汉杭州的居民集中住在市区,人口密度高,销售起来是很方便的。同样的一批货,可能在武汉、杭州几天就卖完了,在海南却要卖一两个月。
如果你要吃下海南九百万人的市场,你就必须建立大量的仓库和经销网点,投入更多的人员,这样商品才能抵达分散在各地的消费者。
也就是说,从人口规模来看,海南明明是一个市的体量,但它逼得你必须按照一个省的规模来布局,去铺开更大的摊子。这会造成投资风险系数的增加。
综合上述两个原因,在海南大规模投资,可能成本与收益会不成正比,从而阻碍了外商,包括海南省以外的国内资金进来开厂的念头。
这长年累月下来,海南就损失了天量的潜在投资。
以外商投资为例。1988年,海南外资直接投资金额1.277亿美元,2017年23亿美元,近三十年累计288亿美元。同期浙江是1940亿元美元,海南仅为浙江的14.8%。
实际上,当地统计可能有“偏差”,因为2018年海南省统计局采用商务部口径后,突然从上年的23亿美元跌到7.4亿美元。
如果按照这种缩减比例,海南近三十年的外商投资总和,可能远远低于288亿美元。
缺乏滚滚而来的外部资金,海南岛的GDP自然增长缓慢。
03   
追根溯源,人口规模小是海南的致命痛点。
那我们不禁要问了,为什么海南的人口增长一直很慢?主要原因在于,海南错过了早期工业化的风口。
第一之前海南发展方向摇摆不定。在早期城镇化阶段,制造业是虹吸人口的大利器。中国发展初期几乎没有什么可以选择,都是污染很大的低端环节。佛山,东莞就是靠遍地的小作坊来吸引来大量务工人员,当时家家点火,村村冒烟,人口增长迅猛。
海南的生态环境很好,所以对于大力发展工业始终怀有戒心,没有刻意地去推工业化。2010年,海南副省长在接受采访时就坦承:我们不仅没有村级工业,很多乡镇都没有工业。因为我们始终觉得环境不能破坏掉……
1988年建省办特区时,海南第二产业比重为18.4%,去年的数据为20.7%。也就是说,三十一年的时间里,仅仅增加了两个百分点。
放全国31个省市区当中,海南的工业比重排名倒数第二,比西藏以及中国的粮仓黑龙江还要低。如果不是因为北京作为首都,主要集中于发展服务业,海南可以排到全国倒数第一。
就像前文所述,在海南办厂,生产的工业制成品多数情况下只能卖给当地人,市场有限,赚不了几个大钱。但是在海南开发房地产就完全不一样了,它可以卖给全国有钱人民。房子是海南市场空间最大的产品,外资自然愿意蜂拥而入。
1988年时,外资房地产公司还不成气候。到1993年底,全省外资房地产项目就达到1919个,占全省外资总数32.5%,外资合同金额38亿美元,占全省引进外资总额的58%(主要是港台资本)。
随着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房地产事业更是一业独大。2012-2017年,进入房地产业的外商投资,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50%-94%。
展望未来,海南是不可能重回东莞佛山的老路,用粗开发模式迅速做大人口规模的。
那么,低水平的人口体量,孤悬海外的地理特征,是否会一直制约着外来资金的进入?海南是不是就没有未来呢?
在我看来,海南也不是完全没希望的。
04   
海南吸引那些以中国内陆为主要市场的外来资金可能比较难,但吸引那些以东南亚、欧洲为主要市场的外来资金,还是大有可为的。
因为海南岛虽然偏离国际主航线,但却是国内距离南海和印度洋最近的沿海省份。
如果海南坚持用“两头在外”的模式,去攻占东南亚、南亚以及欧洲市场,其地理缺陷便可以转化成了地理区位优势。
你想想,青岛为什么拥有全国最多的韩国企业,有十万多韩国人常住青岛。
因为青岛是全国除了大连之外,距离首尔最近的沿海大城市啊。600公里坐飞机只要1个小时。人员往来,资金流动,是最方便和快捷的。
同样的道理,以海南为跳板,打开东南亚等地的市场,也最具有时空上的优势。
在当前的全球化时代,距离仍然是影响贸易和投资的重要因素。在海南生产的商品,运到日本、韩国可能没有华北、华东地区有优势,但运到东南亚、印度可就不是这样了。
所以,找准发力方向是非常关键的。
现在剩下的主要问题是,海南劳动力的平均技能较低,能不能得到解决。
原本我认为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但是在2020年绿公司年会上,雷军的发言就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经过三年的努力小米智能工厂已经落成投产,这是一个生产超高端手机的工厂,除了上下料以外全部都是自动化完成的,这对于高端智能手机来说还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整个工厂只有一百多人绝大部分是工程师。
我觉得生产一百万台,这其实不是一个很大的量,但是他完整的实验了这种全自动化生产超高端手机的可能性……
像这样的一个工厂年产值会到五六百亿,但是可能用的人不会超过一百人,这是未来整个高端制造的方向,而且我们今天做到的成本已经相当于我们的那些代工合作伙伴80%不到的成本,这个让我们觉得未来智能制造全世界供应链的关键,在这样的情况下全球部署产能或者哪个城市部署产能都是相对容易简单的事情。
当前的制造业,已经进入智能化、自动化的阶段。机器换人的运动早已展开,数字化技术带来了模块化生产。
就像池田信夫教授在反省日本工匠优势不断减弱时所说:只要有说明书,其他国家的劳动者哪怕不知道原理是什么,也可以按照说明操作,进行大规模的量化生产。
自动化工厂为降低熟练工人的需求带来了可能。这便是海南这种人力基础不雄厚的地方,弯道超车的一个机会。
关键在于,岛外的大佬们愿不愿意进来投资。
在这方面,中央给与了海南港很多罕见的政策优惠:零关税、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于人才免征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
这对于海南吸引外来资金进入,发展出口导向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大有裨益。
只要用好自贸港的红利,未来的海南照样可以腾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