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散文五人行|李培禹|赵堂子胡同 15号的思念

周末散文五人行与你同行

周末散文五人行

五位志同道合的作家

周末奉献给读者一杯清茶

愿我们的书写

能拨亮心灵那盏小桔灯

送给读者一份精神食粮

送给自己一份开心快乐

赵堂子胡同15号的思念

文|李培禹

1986年7月6日摄于北京赵堂子胡同15号寓所

这是埋藏在我心底多年的一篇文章,几次动笔又都放下了。我曾自卑地认为,怀念老诗人的文章,怎么也轮不到我写,每当眼前浮现出臧老那亲切的面容,尤其是耳边回响起老诗人几次带着浓重乡音的话语:“我对你抱有不小的希望”时,我便有种无地自容的愧疚。后来自己安慰自己:得到老诗人教诲、恩泽的文学青年不计其数,我不过是他们中的一个;我至今没能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什么成绩,臧老不会怪我,毕竟不是谁都能成为诗人的。

然而,离开臧老越久,我的思念愈深。2010年中秋前的一天,臧老的女儿臧小平约了几个朋友来她的新家吃饭,有我。就在这次愉快的聚会上,小平姐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她在《臧克家全集》第一卷的扉页上工工整整地题写道:“小平代父亲赠培禹存念  臧小平 2010年9月”。

捧着臧老厚厚的“全集”,一种“体温感”传导过来,我的思绪,一下被再次撩拨起来,不能自已……

作者与臧老合影

都说少年记忆最清晰。大约还是“文革”中的岁月吧,我们那条小胡同里也出现了“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式的街头演出。其中一个叫苏伊的女孩舞蹈跳得特好看,许多时候,她都是主演。当时我们这一群整天“混”在一块的伙伴里,大概只有我是因为另一个原因喜欢盯着她多看几眼——苏伊的爸爸是我国著名诗人臧克家。因为那个时候,诗歌的种子已埋藏在我的心里。1973年,我在北京二中读高中时,诗情正“勃发”,一口气写下了三百多行的长诗《雷锋和我们同在》。写完之后,自己朗诵,激动不已。那天,我糊了一个大大的信封,装进厚厚的一摞诗稿,心跳地交给了苏伊。记得她瞪大了那双美丽的眼睛看我,我赶紧转身逃离……

显然,苏伊十分认真地完成了我的托付,她把我的诗交给了刚从向阳湖干校返京不久的父亲,因为没几天,《北京少年》的编辑钱世明同志就来了,他说:“我们刊物光发你这一首诗怕也登不下。但我还是来找你,一是我觉得写得不错,二是大诗人臧克家很欣赏呢。”原来,臧伯伯不仅亲笔给我改诗,还热情地推荐给了当时北京仅有的这家少年文艺刊物。正是这首长诗“处女作”,我得以登堂入室,去面见我崇拜的大诗人臧克家先生。记得他给我那首“长诗”打了65分,一会儿又主动说:“还可以比65分高一点儿。”说完,他先笑了。在场的客人也笑了,他们(记忆中好像有著名诗人程光锐和刘征先生)也鼓励我说,从克家这里得一个65分,很高了!

从那以后,我成了赵堂子胡同15号——大诗人臧克家先生寓所的常客。

最难忘一个冬天的傍晚,在胡同里散步之后,臧伯伯竟来到了我住的大杂院来看我。我那间小屋只放得下一张椅子,我赶忙让座。他和蔼地说:“还是你坐。”他站在书桌前,“哦,有这么多书读。”我告诉他都是我的中学老师偷偷借给我的。“您看,您的诗选。”我把一本《臧克家诗选》递过去。他的目光瞬间有一丝惊喜,继而变得深沉,久久盯着那本书……忽然,他翻开诗集,很快找到某一页,拿起我的钢笔,在一首诗中改了一个字,对我说:“这个字印错了,我给你改过来。”当时,我心里很难过,因为那个时期,包括《臧克家诗选》在内的许多文学书籍都还是“禁书”。“您的诗集会再版的。”我说这话,是为了安慰他。不想,老诗人却坚定地说:“会的,一定会的!到时我要送你一本。”

转眼1974年的春天到了,我高中毕业后到农村插队去了。在京郊顺义县谢辛庄村,劳动之余,我常把“新作”寄给老诗人,每次都能接到臧老的回信。我记得,他曾在我诸如“我开着隆隆的拖拉机耕地,多像迈着正步从天安门前走过”等句子下面,用笔划出一串圆圈儿,表示较好;有的句子旁边则批语:“不好,缺乏生活依据。”等等。

当知青的日子毕竟艰苦,而且那时也没什么指望,不知何日才能回城。我在信中说,“很想您,能给我寄张近照吗?我还想要您的字,能给我也写一幅吗?”几天后,绿色的乡邮员的自行车铃声格外清脆,我盼到了臧老的回信,而且那信封比往日的要大一些!我急切地拆开大信封,信纸中夹着一张照片和一幅墨宝,真是臧老的!老诗人在黑白照片背面写道:“73年 小周明同志摄于北京 培禹同志 克家”。在一张彩笺上,是再熟悉不过的臧老那隽秀的墨迹——

秧田草岸竹屏风,

叠翠遥笼晚照红。

相邀明朝齐早起,

人同落日共收工。

《晚收工》一绝,“邀”应作“约”。培禹同志存念  臧克家 乙卯

“相约明朝齐早起,人同落日共收工。”我把它看作是臧老用他在干校时作的这首诗《晚收工》,在与下乡插队当知青的我共勉。

还有一件让我没想到的事:也许是我在信中流露出我插队的村子比较偏僻,知青生活也属艰苦吧,我在京东盘山脚下的那个小村,收到了郑曼阿姨寄来的包裹——大白兔奶糖。这是我在农村插队期间,唯一一次收到包裹,我家都没有给我寄过。

终于,冬去春来。1978年,《臧克家诗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臧老没有忘记我这个小朋友,他在扉页上题写了“培禹同志存正 克家”送给我。这时的我,已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我把好消息第一时间报告臧老,他高兴地微笑着,还掐着指头数着,谁考上了,谁谁也考上了。就是这天,臧老又重复了那句话:“我对你抱有不小的希望。”在场的郑曼阿姨和苏伊都笑了。

大学这段日子是我见老诗人最勤的时候。1979年,我们新闻系创办了自己的学生刊物《大学生》杂志,由成仿吾校长题写了刊名。我拿着第一期送给臧老看,并不知深浅地向他“约稿”,不想,臧老竟答应了。他起身进了卧室,一会儿,把一首诗稿交给我,说:“这是昨天刚完成的,就交给你们吧。”于是,这首题为《临清,你这运河岸上的古城》的诗歌,首发在我们的《大学生》上。这在当时的人大校园引起不小反响,中文系林志浩教授找到我,希望我能把他的新著《鲁迅传》送给臧老指教。我乐不得呢!臧老则把回赠的书托我带给林志浩先生。后来,我还专门陪同林先生登门拜访了老诗人。其实,那时臧老已经诸多事情缠身,时间非常宝贵,而我每次登门都没有预约,有时他刚刚躺下休息,听到我来,便又起身。郑曼阿姨每次都要沏上一杯清茶端给我。有时我来去匆匆,说:“您别客气,我说几句话就走。”可郑曼阿姨照例沏好茶,一定让我喝一口再走。在臧老身边,我不仅读自己的习作,还经常把同学、朋友写的诗歌读给臧老听,记得有杨大明、韩智勇、韩晓征等人的。臧老都给过一定的鼓励。我和同学卢盘卿利用假期采写了一篇报告文学《沙砾,在闪光》,也拿给臧老看,臧老不仅看了,还回信说,不错,已推荐给一家刊物了。不久,东北的一家大型文学季刊《绿野》就寄来了样刊,我们的习作发表了。热情的李杰主编还亲笔写信,给了我们两位大学生作者很大的鼓励。回想起来,那个时候登门求教、打扰臧老的绝非我一个,类似的事数不胜数,这要占去老诗人多少时间和精力啊!

臧老与夫人

1982年,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日报社。臧老知道我主动要求下农村采访,很高兴,他对我说:“对,这样才能多接触实际,打下厚实的底子。”由于工作紧张,我几乎不怎么写诗了,没有作品,倒觉得不好意思去见臧老了。没想到,老诗人却依旧关心着我这个“小朋友”——我写的一些通讯报道,他也看到了。1984年8月,我和王永华主任一起去郊区采访,写了一篇平谷农民买飞机的报道,《北京日报》在头版突出位置发表。见报的当天,臧老兴奋地写了一首《有感于京郊农民乘自购飞机青云直上》的诗。

我登门去取时,知道他刚刚午休,就不让阿姨打扰他,拿到诗稿就轻轻地离开了。两天后,我收到了臧老的信。他语重心长地写道:

……你的文字颇干净。这些年,你到处跑,特别下乡时多,积蓄了不少材料,定有不少感受,可以在心中不时酝酿,将来定会写出好的报告文学或特写、散文来。我对你抱有不小的希望。

今下午你来,未进屋,我心不安。

……

其实,我心里更不安,因为忙工作,我好久写不出诗来了。但我仍旧热爱文学的心,臧老是十分理解的。1986年,当《臧克家诗选》又一次再版时,老诗人又送我一本,扉页上仍写着:“培禹同志正之 克家”。以后,几乎是臧老每有新著出版,我都能得到有他签名的赠书。特别不能不提的是,1989年下半年到年底,我的工作、生活都曾跌到了谷底。我自觉落魄,很久没有去见臧老了。正是在这段苦闷的日子里,我意外地收到了一个大信封,打开一看,不禁心头一热:臧老亲笔书写了他的诗送给我。我默默地念着——

万类人间重与轻,

难凭高下作权衡。

凌霄羽毛原无力,

坠地金石自有声。

拙作一绝,录赠培禹同志存念  臧克家

我有一种力量油然而生,夜里难眠,我拿起笔开始写起诗来——

寂寞是走不出的冬天,

北风累了,落雪无言。

有人问你或没人问你,

都知道此时已是零点。

……

这首题为《寂寞》的短诗,是我当时处境、心境的写照。我从臧伯伯不弃的深厚友情中获得了自信与坚强,我在诗的结尾写下这样两句——

寂寞是一种情感,

寂寞是一种尊严!

臧老看到《北京晚报》登出了我的诗,很是为我走出命运的阴影而高兴。也怪了,这以后,我创作激情不减,一些作品陆续得以发表,甚至其中的组诗《失去》还得了一个奖。我把这段经历写成一篇散文,题目就是《坠地金石自有声》。发表后呈给臧老看,臧老又一次鼓励我说:“我对你抱有不小的希望。”

臧克家与王洛宾——两位世纪诗人与歌者的会面     王瑶摄影

记忆中还有一个日子是我永远不会忘的,那是1995年7月1日,我陪从新疆来的“西部歌王”王洛宾老人去拜望他神交久矣的臧老。

我知道,年已91岁高龄的臧老,近年身体一直不太好,极少会客,我很久不忍上门打扰了。可这天,为了实现也已82岁的老音乐家王洛宾的心愿,我还是按响了赵堂子胡同15号那扇朱红色大门上的电铃。照例,没有预约。来开门的是郑曼阿姨,她热情地把我让进院里。我犹豫了一下,说:“今天,我陪王洛宾先生逛逛北京的胡同,路过这儿,想见见臧老,不知……”

    “王先生在哪儿?快请进。”郑曼热情地搀扶着洛宾老人,一边带我们走进客厅。

我们在我再熟悉不过的宽敞的客厅落座后,郑曼阿姨去臧老的书房兼卧室通报。这时,苏伊一家三口,过来向王先生问好,苏伊可爱的小女儿文雯连声叫:“西部歌王爷爷好!”一会儿,臧老从书房走出来,向王洛宾伸出了双手,王洛宾迎上前去,两位饱经沧桑的老人,两位二十世纪杰出的诗人与歌者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那天,他们所谈甚欢,话题涉及中国诗歌的民族继承、传统民歌尤其是少数民族民歌的传播等等。郑曼阿姨时时要来提醒:“你心脏不好,不要太激动啊。”臧老总是挥挥手,说:“不碍事。”有趣的是,臧老的小孙女文雯,这时缠着“西部歌王爷爷”,要求爷爷唱一首歌。王洛宾风趣地说:“请客人表演,你得先表演,怎么样?”不想,还在上幼儿园的小姑娘一点也不发怵,她带有舞蹈动作地唱起来:“掀起你的盖头来,让我来看看你的眉。你的眉毛细又长啊,好像那树梢的弯月亮……”

  童声童趣,给两位老人带来很大的快乐。

  臧老一边鼓掌一边对王洛宾说:“你的歌有翅膀,很多人都会唱……”

     洛宾老人拿出一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的《纯情的梦——王洛宾自选作品集》,翻开扉页,在上面写了“臧克家艺兄指正  洛宾  1995年7月1日”,然后送给老诗人。臧老让夫人取来新近再版的《臧克家诗选》,也在扉页上写下“洛宾艺兄存正  克家  1995年7月1日”,回赠给老音乐家。

   王洛宾翻开厚厚的诗集,对臧老说:“小朋友刚才唱完了,该我了。我即兴为您的一首诗谱曲,然后唱给您听听,看您满意吗。”

   王洛宾选的是一首臧克家写于1956年的题为《送宝》的短诗。他略作构思,便放开喉咙——

   大海天天送宝,

   沙滩上踏满了脚印,

   手里玩弄着贝壳,

    脸上带着笑容,

    在这里不分大人孩子,

    个个都是大自然的儿童。

    歌声婉转抒情,十分动听,臧老听罢高兴地站起来,连声称赞,并意味深长地说:“好听的歌子在生活中,你的旋律是从那儿来的。”

  王洛宾郑重地对老诗人说:“我要再为您的诗谱写一首曲子,会更好的。”

  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太快,眼看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我和王先生只好向老诗人告辞。臧老说:“今天很难得,来,我们多照几张像吧。”他还把一直在旁边为我们拍照的摄影记者王瑶叫到身边,让女儿苏伊为我们拍照了一张合影。

当我就要迈出客厅的门时,臧老忽然叫住我,拉着我的手说:“我们两个再留个影吧。以后机会怕不多了。”当时,我对臧老的身体非常乐观,发自内心地对他说:“您别这样说,瞧,您的身体多健康啊。”

就在客厅的门口,臧老紧握着我的手。王瑶早已端起相机,为我和敬爱的臧老拍下了珍贵的最后一张合影。

作者与臧老的最后一次合影

此后不久,我收到了王洛宾先生从厦门寄来的信,信中附有一页歌篇,是他为他的“艺兄”臧克家的名篇《反抗的手》创作的歌曲。他嘱我转交臧老。曲子用了d调,4/4拍,旋律高亢而有力。这,也许是这位著名作曲家最后的创作了。

  我拿着王洛宾的歌篇和我新写的两篇文章,又一次来到赵堂子胡同15号。可臧老因身体不适已住进医院。我不死心,从盛夏到深秋一段时间,我几次叩开那扇朱红色的大门,还是那熟悉的院落,还是那熟悉的客厅,还是那门前的海棠和丁香树,却仍不见臧老的身影,我心里异常失落,一阵阵伤感袭来,更十分惦念他……

终于,臧老的信到了:

培禹:

久不见,心中不时念及你;怀念你父亲。(我的父亲李裕义,一位普通的退休工人,却与臧老交谊不浅。父亲病重中想念臧先生了,就给臧老拨了电话。臧老放下电话就来看望他。父亲1992年去世时,郑曼阿姨曾来家里表示哀悼——笔者注。)

我患了一场重病,住院已九个月了,现在,病情好转,在慢慢恢复中,不久将出院回家休养。

得到你的文章,我与郑曼都读了,写得很好……

谢谢你送我们这么多宝贵的照片。

握手!

克家

96,3,31日灯下、床上

郑曼苏伊小平问好!

作为臧老这位诗界泰斗的一个“忘年交”小友,30多年了,我曾多次得到过他的教诲和关爱。但在老诗人生命的最后几年,耄耋之年的他久病住院。我一直想去看望,又都忍住了。

转眼,1999年来临了。我所在的报社进行了力度较大的改革、改版,由我牵头筹备创办北京日报的《生活周刊》。出于办报的需要,也是出于对臧老的想念,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写信请臧老给我们的《生活周刊》题写刊名。很快,一封印有“中国作家协会”字样的信件寄到了我手里。急忙拆开一看,是臧老那熟悉、隽秀的墨迹:“生活周刊  臧克家题”。郑曼阿姨特别附了一封信,她在信中写道:“克家同志久病后,已无力思考、写作,题栏名还可以。今下午他精神较好,题就《生活周刊》,现寄上,请检收。他年已九十有四,生活已不能自理,每时每刻都得有人照料,所幸头脑还不糊涂,但常用字好多写不上来了。谨告,勿念。……”

  这信使我更加想念臧老,郑曼阿姨十分理解我和许多臧老的好友、学生们的心情,她曾在电话里对我说:“等克家的病情稳定住了,医生允许的话,我打电话给你……”

  从此,我一直在盼一个给我带来欣喜的电话;从此,我也更加想念臧老。1999年新春佳节就要到了,平生多少年来从不大会给朋友寄贺卡的我,出于对臧老的思念,精心挑选了一张贺卡,在精美的图案旁我抄写上了臧老《致友人》诗中的名句:“放下又拾起的,是你的信件;拾起放不下的,是我的忆念。”给老人家寄了去。

  想不到,我竟收到了臧老的亲笔回信。还是那再熟悉不过的蓝墨水钢笔字体,臧老在信中亲切地说:

“收到寄来的贺年卡,很欣慰,上面几行字,多少往事来到心中,感慨系之!……多年不见,甚为想念。我二三年来,多住院。出院将近一年,借寓'红霞公寓’养病,与郑曼二人住,闭门谢客,体力不足,已94岁了。我们初识时,你才十八九岁,光阴过客,去的太多。我亲笔写信时少,因为想念你,成为例外。……”

  读着臧老的信,我的鼻子酸酸的……

臧老题字赠作者的照片

2004年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夜,臧老走了。

    新华社记者在第一时间发出的通稿这样写道:“我国文坛再失巨擘,99岁的著名诗人、作家臧克家2月5日晚8时35分与世长辞,一轮明月、万家灯火伴他西行。”消息通篇饱含着对臧老的崇敬,字里行间流淌着诗的意境。

   我相信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感应。就在这年春节期间,我给自己每天安排了一段“读书时间”,捡出的书目中,就有臧老于1980年和2000年分别送我的《怀人集》和《臧克家旧体诗稿》两本书。灯下静静地重读臧老的散文和诗歌,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释怀自己对臧老的思念之情。但从那一年的元宵节起,我对臧老浓浓的思念,却无奈地变成了深深的怀念。

   今天,当我自己平生第一本诗集《失去》终于编选定稿,即将付梓时,我再一次来到位于南小街上的赵堂子胡同。在远不是旧址的地方,写着“赵堂子胡同”的红底白字的牌子还保留着,但那载满我温暖记忆的15号院落早已不复存在了,我到哪里去推开那扇朱红色的大门,兴冲冲地喊一声:“臧伯伯,是我!”

怀念逐日深。

就让我把这篇心中的文字连同这本诗集《失去》,敬献给我的臧伯伯——臧老,还有十年前竟同在2月5日逝去的永远是那么和蔼可亲的郑曼阿姨吧。

我想你们!

(此文系作者为自己的诗集《失去》写的代后记)

著名作家韩小蕙为作者主持诗歌讲座

12

夯石

       北京广播电视报社编委、《北广人物》编辑部主任。作文千万字,画像过千幅,著有《娱乐怪现状》等。

 “真”气环绕

培禹老师写臧老的这篇大文,我是一口气读下来的,不累。“真”气环绕,是我的第一感。散文贵真,季羡林先生说:“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培禹老师的散文,最著者如他的人,真情实意、永远不玩儿虚的。比他年轻的,他常护得周全,长他几岁的,他是真的敬爱有加。然,对朋友有多爱,培禹老师对不公不平就有多恨,他从不藏着掖着。臧老常对他说“我对你抱有不小的希望”,九泉之下的臧老定不会失望的。

我推荐大家读一读这篇,喜欢赏美文的,这文字的回旋贯通之美,正是你求的;喜欢览阅人生的,你可以从中觅得真人和真心;正于文学路上求索的,你不妨推开这扇门,一条真的路,正曲折而向前……

李培禹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五度“中国新闻奖”、首届全国“孙犁报纸副刊编辑奖”、第八届冰心散文奖获得者

曾任《新闻与写作》杂志主编、《北京日报》副刊部主任等职。报告文学曾获全国报纸副刊作品评选金奖,散文、杂文、诗歌等均有作品获入全国选本。近年在《人民文学》《解放军报》《解放日报》北京作协等征文中获奖。出版有《走进焦裕禄世界》《您的朋友李雪健》《笔底波澜》《总有一条小河在心中流淌》《西河渡》等。

我的人生信条

就要快乐的活

就要纯洁的爱

就要发自内心的写

—李培禹

       点击下方

       延伸阅读  

周末散文五人行|华静|黎明时分 我们一起醒来

周末散文五人行|冻凤秋|梦蝶

周末散文五人行|剑钧|生命里的大河

周末散文五人行|沈俊峰|疼痛的前方

周末散文五人行|李培禹|生活诗篇 二题

周末散文有约

沈俊峰|何处不相逢

舟扬帆|嘉宾有言

2020·11·20

“嘉宾有言”名录(以文字发布时间为序)

冯秋子  刘秀娟  梁衡   凸凹    穆涛

张凡   杜卫东  史建军  王剑冰   乔叶

张庆和   施亮    王也丹 刘琼 郝朝帅

李林栋  罗雪村  尹世霖   李迪  何向阳

梅洁    古耜   徐忠志   王小朋    彭程

王谨   陈先义  侯军   高洪波   裘山山

徐迅  李硕儒  单占生  沉石   林立公

王彥     刘虔   李静宜   俞胜   马淑琴

梅小璈  陈喜儒    范昕   简以宁  刘齐

陈丹玲   何频   宁新路   王道生 宋长征

任彥芳  颜华    阿紫     陈桥生  纪从周

刘丙钧   阚则思  刘玉琴 胡健    任蒙

吕高排  祝欣     程步涛  戴荣里  雨瑞

冯敏飞     周璐  徐庆群   张策   苏北

何弘  王贤根  朱竞   李迪  鲍尔吉·原野

范党辉  赵李红刘湘如  蒋建伟  魏华莹

胡玥   马誉炜  韦法明 任启亮     冯杰

毛梦溪  董岩   吴光辉   王彬    孔会侠

艾 英   李青松  张国领   叶竹钧  碎碎

王子君 王克臣  欧阳青  郑润良   章平

林遥   江南    陈戎      张刃  周华诚

江耀进  刘笑伟   周敏  王巨才 高众

杨勤良 孙书柱 卢盘卿  陈先平 孙现富

苏湲   沉石   施亮   刘红  雷健  李明新

孙晓青 董国政 刘永良  廖华歌  王晓霞

金涛   盛慧    黄传会   邱梅    初小玲

蔡秀文  北乔  王升山  刘海燕  周振华

夯石

鸣谢报刊名录(排名不分先后)

自“周末散文五人行”2018年3月问世以来,承蒙诸多报刊杂志厚爱,对五人行公众平台发表的散文加以刊发或转载,特刊登此名录,以鸣深深谢意。

报纸:

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人民政协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学习时报、工人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作家文摘、检察日报、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建材报、中国测绘报、中国环境报、中国自然资源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京郊日报、贵州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山西晚报

期刊:

海内与海外、海外文摘、散文选刊、天津文学、中国老年、民主、国酒文萃、厦门文学、红豆  安徽省文联

    每周一书

西河渡

李培禹  著

红旗出版社

山水游记散文集《西河渡》,是红旗出版社2020年新年伊始推出的“散文名家名作集锦”丛书之一

同步上线  支持媒体

《北京日报·名家夜话》公众平台

《今日头条》媒体平台

《天天快报》媒体平台

《腾讯新闻》媒体平台…

制作  剑钧

周末散文五人行信箱

zmswwrx@163.com

(0)

相关推荐

  • 张庆和:我所知道的臧克家

    臧克家是处于泰山北斗位置的当代诗人,很早以前我就读过他的<老马>.后来,曾经走进他的小院拜访,也曾经请他为我所主编的文学副刊题写刊头.与臧老交往虽然不多,但一位亲切.和善.可爱的老人形象, ...

  • 【人物栏目】| 诗魂:臧克家

    11.11 诗魂:臧克家 我国的新诗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他便是臧克家.他是我国现实主义新诗开山人之一,自新中国成立到他逝世,臧克家的诗歌创作延绵60余年,每一首诗作都是见证我国新诗 ...

  • 臧克家批评当年诗歌乱象的文章,至今仍有意义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闻一多先生的高徒,现代当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和编辑家.他的文学活动长达70余年,2002年底面世的<臧克家全集>12卷,近630万字.臧克家是中国 ...

  • 诗面孔的激励

    作者:王鹏飞 臧克家 (作者供图) 人生最难忘的就是那一张张熟悉的脸,无论岁月如何变迁,脸上的光辉灿烂都不会改变.每张面孔都是一首诗,一部经典. 从小荷初露到历尽沧桑,茫茫人海芸芸众生多少面孔被淹没遗 ...

  • 臧克家诗歌《生命的零度》原文及赏析

    <生命的零度·臧克家>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前日一天风雪, --昨夜八百童尸. 八百多个活生生的生命, 在报纸的"本市新闻"上 占了小小的一角篇幅. 没有姓名, 没有年龄, ...

  • 刘增人:《臧克家序跋选》及其后记

    1988年秋冬,青岛出版社的王永乐先生辗转托人找到我,说是他们汇编的"琴岛文库"中,有一本是<臧克家序跋选>,他们去北京找臧老推荐人选,臧老却建议由在青岛的我来承担.既 ...

  • 生活造就的诗坛巨匠臧克家

    2004年2月5日晚8时35分,著名诗人.作家臧克家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99岁.臧克家的儿子臧乐安说:"2002年12月27日父亲住进医院,到去年10月8日父亲过生日以前,医院报过好几次病危 ...

  • 周末散文五人行|李培禹|海的颜色

              周末散文五人行 周末散文五人行 五位志同道合的作家 周末奉献给读者一杯清茶 愿我们的书写 能拨亮心灵那盏小桔灯 送给读者一份精神食粮 送给自己一份开心快乐 海的颜色 文|李培禹 作 ...

  • 周末散文五人行|李培禹|宝盆儿和他的“阿大”

               周末散文五人行 周末散文五人行 五位志同道合的作家 周末奉献给读者一杯清茶 愿我们的书写 能拨亮心灵那盏小桔灯 送给读者一份精神食粮 送给自己一份开心快乐 宝盆儿和他的" ...

  • 周末散文五人行|李培禹|初游宝岛台湾(两章)

               周末散文五人行 周末散文五人行 五位志同道合的作家 周末奉献给读者一杯清茶 愿我们的书写 能拨亮心灵那盏小桔灯 送给读者一份精神食粮 送给自己一份开心快乐 初游宝岛台湾(两章) ...

  • 周末散文五人行|李培禹|眉山悟东坡

               周末散文五人行 周末散文五人行 五位志同道合的作家 周末奉献给读者一杯清茶 愿我们的书写 能拨亮心灵那盏小桔灯 送给读者一份精神食粮 送给自己一份开心快乐 眉山悟东坡 文|李培禹 ...

  • 周末散文五人行|李培禹|俄罗斯纪行

               周末散文五人行 周末散文五人行 五位志同道合的作家 周末奉献给读者一杯清茶 愿我们的书写 能拨亮心灵那盏小桔灯 送给读者一份精神食粮 送给自己一份开心快乐 俄罗斯纪行 文|李培禹 ...

  • 周末散文五人行|李培禹|永定河上老河兵

               周末散文五人行 周末散文五人行 五位志同道合的作家 周末奉献给读者一杯清茶 愿我们的书写 能拨亮心灵那盏小桔灯 送给读者一份精神食粮 送给自己一份开心快乐 永定河上老河兵 文|李 ...

  • 周末散文五人行|李培禹|大运河流淌着你的名字

    周末散文五人行恭祝新年快乐 周末散文五人行 五位志同道合的作家 周末奉献给读者一杯清茶 愿我们的书写 能拨亮心灵那盏小桔灯 送给读者一份精神食粮 送给自己一份开心快乐 大运河流淌着你的名字 文|李培禹 ...

  • 周末散文五人行|李培禹|闽西歌儿红

    周末散文五人行恭祝新春快乐 周末散文五人行 五位志同道合的作家 周末奉献给读者一杯清茶 愿我们的书写 能拨亮心灵那盏小桔灯 送给读者一份精神食粮 送给自己一份开心快乐 闽西歌儿红 文|李培禹 2019 ...

  • 周末散文五人行|李培禹|石头的温度

               周末散文五人行一岁了 周末散文五人行 五位志同道合的作家 周末奉献给读者一杯清茶 愿我们的书写 能拨亮心灵那盏小桔灯 送给读者一份精神食粮 送给自己一份开心快乐 石头的温度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