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民/黄堡老寨
黄堡文化研究 第477期
黄堡老寨
张金民
黄堡老寨,就在五星村新城的西北角上,是黄堡川道的制高点。现住几户农民,笔者记忆,这里原是一个寺院,百姓称“老爷庙”。从前辈叙述城门洞中原来橫担两柄大刀来看,此庙应为关帝庙,老爷便是武圣关公。
笔者上小学曾在这里呆了两年多,小时记忆从黄堡西街口沿陶瓷厂家属院北墙外土坡上去,路西临悬崖峭壁,下面是小河沟。路东是一片田地。二、三百米远便是石板铺就的坡道,三、四十米远便是石门洞。穿过洞再上,便到了寺庙大院。院子很大,我们全校师生做操排队都放得下。寺庙气势宏伟,青石铺就的台阶和地基,庙宇飞檐斗拱,頂高数丈,丹楹刻桷,木镂门窗。进门一道天井两旁各有两排大房,穿过天井出后门,便是五六亩田地,在地的西边,有一排瓦房。西、北、东都是峭壁。东北角脚下便是奔流不息的漆水河,纵深有二、三十米。这地方正是漆水河的拐点--本向西南,拐向东南,这个地方水的深浅随山洪的大小而变,有时几人深,有时还淹不完小孩,老百姓把此水湾叫“老鳖潭” 。鳖鱼很多,称“老”或许是曾有大鳖,或这潭时代久远。
据《同官县志》记载,明嘉靖二年(公元1524年),修建寨子于镇北二里,三十五年筑成,明末动乱移镇与寨内。黄堡寨子,壁立四仞,突兀矗立,漆水萦绕,自成天险,高顶约二百亩(?),半为民居,半为商号。民国二十六年商贾才搬到新城,成为现在的街道。由此可见当时的高台面积很大。可能由于东边漆水河与西边小河山洪多年冲刷使得高台变小才落得今日的风貌。
黄堡寨据今已有五百年历史,其间逸闻趣事一定不少,可惜记载无多。明代同官进士寇慎过黄堡镇时作诗一首:《夜过黄堡故墟》“此堡修何代?经今成废坵。颓垣宿鬼火,残树号鸺鷚。露草牵衣泪,秋声动愁客。沧桑何是问,大块一浮沤”。
《同官县志》载:“(民国)二十三年三月,刘子丹等复侵入南区:三月二十一日,刘子丹以及陈学鼎等,又分途侵入黄堡寨及梁家塬,赚开城门,收去民团步枪八枝。区长梁崇俊(子峯)以在家中无备被戕。居民范青海(子筹)单身抗杀三人,以力不敌遇害。时县城驻军一连,而保安团队亦以人少枪劣,未能抵抗,故任其所为而去。”
《照金革命史》中记载:“1934年4月23日,红二十六军红四十二师师长刘志丹率领红军攻打黄堡寨子和梁家原,击毙了敌伪营长范子畴,打开地方粮仓。开仓救济贫苦农民和灾民。”
以上为民国版本和革命版本,说得是同一件事。在此之前,刘志丹率部又袭击了西区的石柱镇,歼灭区公所助理韩广盈及团丁八人。
关于刘志丹打黄堡寨和国民军营长范子筹的事,不用看县志,黄堡镇六十岁以上的人都听老一辈说过。范青海(字子筹),黄堡屽村人,早年随陈炉镇穆家庄清末武举穆青云(字子登)学武。同时学艺的有富平底店人称“灯柱子”的,人很结实,但个头低。枪打得特别准,百步以内,弹无虚发。范与灯柱不知何原因结下梁子,一日,范青海隔着罐罐墙打了灯柱一枪,灯柱隔墙喊他的名字,范知灯柱枪法厉害,不敢应声,急忙下山向南逃窜,后加入靖国军,混到营长在乾县驻军督查食盐走私。回乡后被委任为黄堡团营,驻守黄堡寨。据老百姓讲,当城池被赚开,其余被缴械后,范青海穿着内裤出逃,回身三枪,撂倒三人,向东北边悬崖奔去,被红军战士打中屁股,范随将一颗手榴弹扔了过来,纵身一跳跌入老鳖潭。追上去的战士将手榴弹扔了下去……见者说,范还在河道里跑了几步才栽倒死去的。百姓们说,没有那颗手榴弹,范青海还是有可能逃跑的:一是悬崖虽高,但有雨水冲刷的沟槽和平台,二是下面水很深,掉下去不会死人。
时过境迁,一切都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唯一遗憾地是不能再生的老爷庙,现已荡然无存。如果在的话,它应是黄堡镇的地标,是黄堡人的骄傲!我上网查了一下庙宇图片,竟没有类似建在三面绝壁,石道石洞,上面开阔的寺院了,惜哉!
来源:简书“闲云飘飘”
【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
你右下角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