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 big,Think long,深度理解平安布局医疗生态圈的意义

本文为平安2020投资者开放日要点记录。
写在前面:

最近总是有朋友问我中国平安怎么一直不涨,汇丰出事了,华夏的资产也不好,平安不平安呢,要不要卖掉啊。我的反应是,你怎么这样后知后觉呢?现在情况已经够坏了,要跑也要跑在高位,这个时候应该是想平安什么时候能起来,在起来之前我还能不能加点仓位?

言归正传。

这次中国平安投资者开放日的主题是医疗生态。平安医疗板块中比较重要、大家接触比较多的是平安好医生,我自己也用过几次。好医生属于移动医疗的范畴。下面先谈谈我对移动医疗的理解:

长期以来,中国移动医疗市场的发展一直不温不火,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平台本身缺乏医疗产业服务资源的整合能力以及强大的支付方。烧钱产生的流量最终只能转化成一点可怜的广告收入,无法持续推动平台快速发展。而广告行为产生的立场又容易让平台陷于不利的发展地位。这和有强大的商保支持的美国移动医疗市场有着本质的不同。(其实,如果是在美国奥巴马时代,丁香医生是有机会跑出来的。)

移动医疗的本质是通过技术手段来帮助个人预防和控制疾病,从而最终降低整体的医疗费用。移动医疗公司最重要的功能和资产是患者的数据。作为一个平台,海量的数据需要有人来深度挖掘,作为一个互联网平台,供需双方需要高频深度互动。

奥巴马医保法案在推动更多人口加入医保体系的同时,改变了医疗机构的收入模式,即从原来靠病人规模改变为主要依靠医疗的价值——以绩效为手段,把治疗效果、效率和医生的收入挂钩,从而达到了医疗控费的目的。受益于奥巴马医保法案,美国移动医疗公司在医生和患者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远程问诊和在线监护服务爆发式的增长,电子病历和医生点评网站也迅速扩展。可穿戴设备传回的数据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美国当下的医疗产业链条上,保险公司作为支付方有足够的动力监督医疗机构的绩效,促进医生提高医疗水平、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医疗费用。

虽然中国移动医疗市场发展缓慢,但通过中国平安的医疗生态圈我们还是看到了一丝希望。在平安开放日上,我们看到平安正以好医生和智慧医疗为载体,打通政府、患者、医疗机构、支付方等利益相关方,相信未来随着好医生和智慧医疗的发展,商保的份额增加,平安智慧医疗或将跑出黑马。当然,受惠于科技力量的推动,平安或将不再只是一家传统的保险公司。

说一下本期主题活动最终重要的一个看点:虽然平安好医生本身的盈利“问君归期未有期”,但其已经实现了与平安的主业在获客、黏客、提升价值方面实现了良性的协同。

“中国平安2020投资者开放日——走进平安集团医疗健康生态圈”活动日前举行,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心颖、智慧城市联席总经理、平安智慧医疗首席执行官高孟轩、平安集团首席医疗科学家谢国彤分别就平安医疗生态圈、平安好医生、平安智慧医疗等主题分别作了主题报告并回答了现场媒体和投资者的问题。以下为内容精要:

以下文中的“我们”特指中国平安或平安管理团队。

现在中国每年有6万亿人民币的医疗支出,未来10年,2030年将达到16万亿。平安在七年前开展了医疗革命,疫情是加速了这一轮的医疗革命,现在平安有12个实体都在围绕这个生态圈展开业务,未来潜力将进一步加速。平安已经成为中国医疗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平安选择医疗健康,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消费者支出和GDP角度,医疗健康和基本的金融发展是息息相关。

首先人口老龄化趋势之下,社会医疗的支出将大幅度增加。人们不只是病了才去看病,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的管理自己的健康。

其次,中国平均医疗健康支出人均支出1.1万人民币,美国是中国的7倍。

在面对这样一个巨大市场的时候,平安是怎么思考的,平安的战略是什么,战略执行的进度和效果怎么样?这对这些问题,平安的管理层给出了以下答案:

一、中国医疗市场的5个参与方:    

从政府到消费者,到支付方,到医生,到医疗机构,这5个利益相关方都非常重要。我们要抓住他们不断增长的需求,解决他们的痛点。

第一:政府。全国上下必须要管理100万个医疗机构,规模庞大,很难管理。同时还要提高医生和医护人员的数量和素质。

中国政府在公共医疗支出是上万亿但在这方面还要增加更多的资源投入、建设新的医疗设施。新冠疫情给我们暴露了更多的不足,需要弥补。

中国是一个迅速增长变化的医药市场,中国人在生命后期至少有一个慢病,所以有88%的死亡都是和慢性病相关,慢病管理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医疗机构。中国有100万的医疗机构,数量多但非常不均衡。

私营医疗机构:数量并不少,私营医疗机构的数量比公营的机构还要多,但是它们只占每年看病量的25%。

公立医疗机构:总量0.3%的2582家三级医院承担了整个23%的就诊量。

医疗机构面临的三个问题:

1、医疗资源错配、不均衡的问题。

2、基层医疗的能力亟待提高。很多人不愿意到基层工作、社区医院看病,同时,患者对社区医院有偏见,总觉得不如三级医院。

3、医疗数据分散。在管理疾病的时候在哪个层级提供服务,目前的医疗数据大家都不是公开的。

对平安来说,不能够只是提供保险,还要为我们的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不只是各种简单的诊疗服务。我们必须要和所有的线下机构合作,因为关键在于他们是在线下提供医疗诊疗,我们最后一部分给他分享怎么能通过智慧医疗抓住这方面的机会。

第三:患者。目前在中国有10亿的亚健康人群。有4亿慢病患者。还有400万的重疾癌症患者,有2.5亿以上65岁以上的老人,他们最需要的是更好的医疗解决方案。

我们现在从两个角度为患者服务:首先不仅仅关注小病,更多的要关注重疾。其次是加强健康的管理,用更加主动的方法管理亚健康人群。这中间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就医等待时间缩短、合理的服务定价,过度医疗等。

第四:医护团队。目前中国有380万的医疗工作者,对于中国这样14亿人口国家来说这个数量非常有限。

全科医生严重缺失:一般全科医生针对于专科医生的比例是3:7,中国现在是1:7,中国目前至少缺少70万全科医生。

医护比失调,医护人员严重缺失:国际上一般是一个医生4个护士,但是在中国是1:1的比例,所以对我们来说至少在中国是有差不多1000万左右护理人员的缺口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护理人员以及放射科的医生缺口数量达到了千万级别。

中国大部分的医疗人员他们的工作压力很大(70%的医生每周的工作时间超过50个小时。),他们的薪水有限,这也造成了医疗水平的欠佳。恶性循环。

医疗人员的补缺口不可能一夜之间完成,平安希望能够通过科技来帮助医疗人员提升执业水平。(通过大数据和AI)

第五:支付。医疗服务买单方。谁在为这些医疗费用买单呢?在中国50%的医疗费用是政府来提供的。但现在中国政府面临三大问题:

1.医保收支的增速不匹配,2019年医保收入增长10%。但是在2019年医保支出增长12%。

2.商保方面,中国商保的支出仅仅占到中国医疗费用的6%。

3.患者自费支出的部分,基本是占到患者可支配收入的10%,今后还将不断的增长。美国的消费者他自费部分只占到7%的个人可支配收入。

关于五个利益相关方,平安的思考是:

不管我们在医疗机构中要怎么做,我们必须要有患者,要有医疗机构,而且要打通支付方的工作,如果没有办法能更好的控制服务的质量和服务的水平的话,我们350万的医生能做什么,这就是为什么在过去几年中我们不断的去精进,不断的优化,在思考如何使用技术,能真正的进入到机构中,能和政府携手,和医疗机构携手,这样就能真正在投资情况下赋能我们的医生,为他们进行更多的医技的精进。

平安医疗生态的价值在于通过一流的解决方案把政府医院医生医药等核心资源协同起来,并通过先进的医疗科技进行科技赋能,让生态圈内所有的利益相关方都能由此受益。

二、三大战略打通五方利益:

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三大战略协同效应,

第一:横向打通。用户、支付方、服务方的打通,不能只关注其中一方。

从病人开始讲,如果只有医生,并不够。目前中国只有3%的诊疗是在网上进行的,美国远程医疗也是比中国起步早得多,其线上诊疗比例还不到5%,虽然在新冠疫情期间比例有大幅增加,但是比例大概30%。医疗专家说,治疗过程中应该有30%在网上进行,但现实中就算只有3%-4%,还是只能提供医疗服务的其中一小部分,所以要关注医疗服务的全链条,线上解决不了全部的问题,因为平安好医生只能提供一部分服务,其他的服务还是要线下医疗机构提供。

关键不是投资建更多的医院,关键是找到一个办法能通过智慧医疗打通公立医院。

50%的医疗成本来自医保,在未来10年仍然是很大的一部分,这一块也是我们要抓的协同效应。

对于公立医疗机构,我们希望借助政府的力量。控制医院的服务比例,多少成本比例来完成医疗的动作。政府和技术在这里就有很重要的作用。

未来我们必须要不断的和社保“握手”,和真正的市场当中其他的医疗机构合作,能形成支付服务。

第二个纵向打通。从服务政府到技术赋能。其实政府方面是非常有动力好好用的我们技术,用我们的能力去发展公立医院的,平安已经进入到90个城市2万的医疗机构,很多都是顶级的医院,也包括一些社区基层医院。我们正在利用技术力量来帮助他们解决人员短缺、资源、品质的问题。

第三个就是主业协同:医疗与金融服务打通。有了医疗服务实际上能帮助我们增加获客,他们的支付比例,以及客户的保留,从医疗服务帮助到金融业务上获客和留客。

医疗生态圈是平安的五大生态圈中的核心,目前两亿的金融服务顾客,其中有60%的金融服务,都需要某一种医疗产品和服务。相当于1.26亿的金融客户,同时平均有3.1项的金融产品。平均的金融客户只有2点几个产品,半年报,全年报可以看到,但60%同时持有医疗服务,平均的产品数量是3.1,AUM是1万,其他的平均金融客户只有5600。

今天平安保险15%-20%的新客户由好医生带来。平安好医生APP 60%的客户转化到保险+服务+金融。也就是说,医疗服务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新的金融客户,同时还可以帮助我们留住客户,增加客户粘性,增加客户在平安的消费比例。

我们会和各种医疗服务合作(集采),将保险产品和医疗产品整合在一起,我们不想说只是一种保险保障,我们更多的希望提供一种有温度的医疗和保险产品和服务,不只是冷冰冰的保单、保险。这是我们整个策略的核心。

三、平安医疗业务进展

五年前我们说我们要成为一个科技公司大家不相信,今天平安好医生有3.46亿用户,月活6700万,83万日咨询量;疫情期间平安好医生在线医疗收入6.95亿,增长104%,是中国最大的医疗门户,是中国医疗产业重要的参与方。

1.医疗服务提供方:通过平安好医生和智慧医疗,平安有1800名自建医疗团队的医生。我们还有上万名签约专家,平安智慧医疗也覆盖了2万家的医疗机构,链接了将近45万名的医生,占全国医生数量的14%-15%。

 2.支付方:这一端我们有2亿顾客,其中有6500万的顾客,他们与我们保险、人寿有关,我们是中国第一大的健康险公司,我们进入了全国200多城市的社保子系统。

在支付端,病人自费的比例是10%,在美国还要高,比新加坡还要高,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要发挥商保的潜力必须要和社保来合作。平安的医保科技,平安商保、平安医保科技希望能够和政府共同携手,更好的管理社保医保,真正帮到患者,并覆盖更多的病种。

疫情之后政府出台了更多的针对于行业的支持举措。在过去只有两个省能提供在线社保的支付,以及包括社保的报销,经疫情推动,今年这个数量增加到了10个省份,而且这个数字会不断的扩大。

3.平安5大数据库赋能医疗生态圈。如何把它转化为核心的差异化的竞争力,能面向整个生态圈,这是我们坚持去做的,平安的AI打败了医院的全科医生,我们的AI在竞赛当中比人类医生还要好。利用AI引擎,可以实现对3万多种疾病的覆盖,这是平安基于10多年的数据积累,建立起来的AI引擎。

和传统的保险公司相比,平安的差异点不只是为了想多卖保单。我们看到很多传统的保险公司是不会投资这块的,他们也没有去投资,但我们在过去12年持续的在投资。我们另外一个差异点是健康IT互联网的一家公司,我们不只是希望能够卖更多的非处方药,我们希望在面向整个生态圈和线下合作,这可能非常难,但这是我们整体策略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要点总结

首先,中国的健康医疗市场规模很大,但也高度复杂,要抓住这个机会并不是像平常摘葡萄那样简单。我们要真正要深入各个医疗社团中的五大利益相关方,能清楚了解他们的痛点在哪里,同时真正抓住这个价值才能够抓住这个市场中的机会。

第二,平安做医疗健康已经有超过20年的时间,稍候大家会更多的看到我们12个子公司,我们是如何能真正的用高度的深度、广度以及包括纵向发展,来真正为医疗健康行业助力,而且这也是在长期、中期才能看到实际效果。我们关键是核心的问题,一定要把核心的价值打开,对我们来说这是个长达10年的策略。

第三点就是我们所提到的平安好医生正在采取更加新的策略在互联网健康2.0时代,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在智慧健康领域当中做到更高的水平。

中国平安调研 (问答环节)
提问:各位领导好,我是科技行业分析师,陈汉博。我有两个问题,为什么站在现在的时间点,平安好医生要做战略2.0的升级,做出战略升级在行业层面最主要的动因有哪些?第二个问题,未来在2.0战略下,如何加速线下服务网络加速?

方蔚豪:疫情背景加速了生态圈内对互联网医疗的认知推动。无论从政府层面还是从用户层面,以及我们原来传统的医疗工作者,这里包括医院的院长,包括医生,他们更多的认识到在线上医疗已经逐渐成为可能,而线上医疗已经成为了越来越被领域重视的方向,所以互联网医院+医保也在不断的推出。

这样情况下平安好医生更要在大的市场环境推动下牢牢抓住机遇,不断升级我们在已经有的率先推出的私家医生基础上我们希望拓展到家庭,我们希望拓展到能够分层分类为不同层次的家庭和个人提供不同层次的私家医生和家庭医生的服务。

同时我们希望把在线医疗能够把它的专业性,把医生整体的层级性更多的提升,让更多的患者可以去相信他的问题在线上解决,当然线上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可是我们认为要更多的让患者能够交给线上的部分通过线上方便的解决,这部分需要我们加大整体医疗的专业化的建设。

第三,我们也会把线下整体的网络更多的结合,通过线上和线下网络的结合,这也是我们升级的方向,在这个升级过程中最终的目标还是希望解决更多患者的问题,以及能够帮助医生解决更多职业过程中,看病过程中可能面对的问题,比如说检查检验,很多的处方依托于检查检验,我们把检查检验的网络可以连接起来,可以更好更方便的指引医生,这是我们整体平安好医生在推动战略升级的最主要的初衷。

提问:我是新华财经记者,想问一下平安医疗健康生态圈目前是囊括了多家子公司,总体的布局以及各自的角色是如何考虑的,相比同业来说平安有什么优势呢?谢谢。

陈心颖:刚才我也介绍我们做这个医疗不是单个环节。前面讲了生态圈的五个板块,他们有非常明显的结构上的问题和痛点,如果我们不解决那些问题和痛点的话,你是很难从中赚取到钱的。

平安对待医疗是非常认真和长期的投入,你能看到我们能坚持2.0做这个事还是蛮辛苦的。我们有12个单位覆盖,从抓用户,抓流量,给客户做好顾问服务,这是平安好医生在做的事情。

第二,中间医疗服务提供商,我们分了线上和线下,平安好医生立志作为线上治理很好的旗舰店。

线下我们通过智慧医疗能覆盖和翘动,尤其是在公立医院的资源这一块,结合这样的好服务我们的支付端,商保医保整合出来,这样我们可以做到流量、产品、服务的协同

第四、第五块就是政府和科技。我们协助政府作为一个流量的抓手,因为通过他们,平安可以进入医疗的机构和药企。技术是我们差异化的核心竞争能力,这五块是如何解释整个生态圈,为什么不是一个单位就可以了,而是五个生态圈要协同才能做成这个事情,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可以翘动整个板块的价值,也是不容易被复制的门槛。

提问:平安好医生和平安智慧城市要解决2B和2G的医疗健康方面的问题,它们之间主要的服务上的差异是什么,在哪些方面这两家能够两手合作,在哪些方面它们还有一定的竞争关系呢?

陈心颖:我来介绍一下这个定位,这也是平安在战略上比较明确的。我用英文回答。

对于平安好医生来说,这种合作更多关注在竞选顶尖的机构,顶尖的医生,它的服务能够在网上进行延伸。而智慧医疗就不一样了,更多是要覆盖更大的服务面,尽量覆盖更多的人群。但是我们更多的是用技术赋能,轻量化的服务影响服务流程,这是差异。

互联网医院今年确实有爆发的增长,有三个不同的互联网医院的模式。

第一个自建、合作,和大医院合建,前两个模型是平安好医生来做的,我们自己去做网上医院的牌照,我们申请社保、网上报销的资质,我们提供服务就和其他的线上医院一样,我们就成了市场上的一个医院。

第二,我们也会和顶尖的医院合作,一般是比较大的机构,它们本身病人数量太多,我们给它提供各线上诊疗的服务,这是业务上的合作,这是业务和技术的合作。平安好医生提供线上的这部分,用他们线下的网络,他们会有不同的收入分成,多少是线上做的,多少线下做的,我们是给大医院做补充和辅助。

第三个模型就是智慧医疗。从监管更广阔的角度来讲的,很多省份为什么没有开放更多的互联网医院,首先是限制很多,什么能在线上做,什么线上做了能报销,从社保和卫健委的角度来说,你必须要得到有效的监管才可以。因为健康不是买瓶水那么简单,一定要有严格的规则来监管,所以我们有轮辐是…的平台,智慧医疗可以为医疗机构来提供监管服务,不管大医院还是校医院,都可以用模块化的服务,不需要把一切从头做,可以用一个服务在云端云上的模块就可以做了。

这3个模型它们都不一样,它们面向不同的部门,满足不同的目标需求,平安好医生、智慧医疗扮演的角色是不一样的,一个是专注在业务合作,另外一个是更多的技术赋能技术赋能面向更大的广阔市场。

中国证券报提问:谢谢陈总,上午看到各位领导深入讲了平安在医疗健康生态圈的布局和技术的应用和探索,我是中国证券报的记者,我比较关心赚钱的问题,近年来平安在医疗健康领域持续进行投入,我想问一下平安医疗健康生态圈未来还要再投入多少,什么时候有望开始实现盈利,另外想追问一下平安的医疗健康生态圈对平安集团的金融保险主业的贡献体现在哪方面。

陈心颖:我先回答第一个,关于价值在哪里。价值体现在三方面。

第一是帮助我们主业获客很好的手段。这个东西不是突如其来做的。过去4年的数据,虽然我们是第一次披露,但是这次披露是过去4年,我们过去4年,每一年有15%-20%的新金融客户来自于医疗生态圈。平安做事是先做了再说,但是我们一直是先服务,后产品。这是个非常重要,是帮我们获客的手段,因为有场景,有服务。

第二,可以持续要推动让我们客户的深度和深度提升。我们不像其他的保险和金融公司,纯粹一个简单和外部一堆厂商和服务商合作而已,我们当时为什么选择自建很多服务,花这么多精力和服务,成立平安好医生或者其他。这不是单纯的获客流量,如果只是获客流量很简单,我就把我的产品全部嵌在流量里就可以。

到2020年上半年每年的新增金融客户中已经有60%来自于医疗生态圈,使用医疗服务的客户客均金融合同数是3.1个,而不使用医疗服务的客户客均金融合同只有2个,使用医疗服务的客户客均AUM为10K,远远大于不使用医疗服务的客户客均AUM的5.6K。这个是长期保险加服务,金融加服务的可持续的黏性,这两个本身占我们的主业管线上线下很多。

分析师你们可以去算一下,这个对我们的保险主业带来多少的贡献。基于这两个原因我们就会一直的投入,而且这些投入不管花多少,在我们的主业是显而易见的,而且是有更大的空间。

第三可以协同整个医疗生态圈,6万亿到16万亿的部分,如果你看过去,有一些很多的报告,也有很多投资的人,过去30年来,唯一一个屹立不倒,经历过两次金融风暴和疫情的就是医疗生态圈。

最近10年它排第二,唯一超越的是科技公司,因为最近几年是稳建回报,在过去30年全球的行业投资中,医疗都是排名第一。但是我们为什么选择医疗生态圈做,我也觉得很辛苦,我得协调12个单位,但是因为这个钱你要赚,你一定要解决生态圈里的痛点,不管是通过服务收费也好,通过产品+服务的收费,或者系统渠道费、运营费,你一定要解决痛点。

第三个目的是为了抓住16万亿的市场,这里面的价值体现是陆续的,前面两个可以测算出来。这是为什么多年来平安的保险在平均人的黏性上都比较好,这个体现在我们的主业,第三部分不只会体现在平安好医生上,后续也会体现在我们其他的公司上,我们都会把它更加透明化,把这些价值体现给大家看到,你会逐步逐步看到它的释放。

第二部分回答你的问题,刚才是三个原因我们为什么那么在乎医疗的投资,它的价值哪怕你不相信我可以做到16万亿,前面两个就已经足以投入了。回到投产和盈利......在我们自己的医疗公司当中,盈利不是他们最快的目标,平安好医生处于互联网科技公司是四个阶段的的哪一个阶段呢?从场景到流量,到收入,到利润,利润对我们来讲是最后一步,是在第四阶段。平安好医生现在处于第二、第三阶段,我们更在乎平安好医生的规模、市场份额、收入。所以前面第一同事提到,我们赚的是长期的钱,让智慧医疗现在处于第二阶段,要把流量和收入也要逐步做起来。

提问:各位领导好,我是来自动脉网的,是关注医疗健康产业创新创投的一家媒体和研究机构。我的问题比较具体,我想问一下平安好医生这边,我们为什么要推出平安医家这个新的产品平台,同时…对平安好医生的整个业务会产生什么影响?

方蔚豪:刚才已经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如果细心的听众可以观察到,平安好医生在2019年的8月份就推出了私家医生的产品,这个产品在过去大概有将近一年的时间得到了市场很大的欢迎。在我们与保险的共同推动中,总共销售额实现了4.2个亿,相比去年同期增长超200%。同期,私家医生产品的问诊好评率高达99%,所以这个产品非常不错,在整个疫情下,以及市场的环境和政策的环境,非常有利于在线医疗整体的市场发展,我们决定加大这方面的投入,这种投入更多的体现在将私家医生的产品进行明确的升级。

后面两者来看一方面要把私家医生这个产品更加的明确化,按照不同的类型的人群针对性的提供私家医生的产品与服务,私家医生的产品能够更加的具像化的让人和人有更多温度的沟通和连接,建立更强的信任感,让私家医生真正的让前面一个1,后面带着更多的N,这是我们对私家医生产品本身的升级。

第二,在家庭医生方向上,我们希望透过一个家庭的个人触达整体的家庭,为这个家庭提供更好的健康守护。这个方面我们也希望在整个私家医生或者平安医家这个大的平台下进行更多的拓展。

第二个大方面就是平安医家还有一个很大的含义就是医生之家。我们医生之家不是简单的在过去含扩的医生含义而是我们建立一个超级的医生工作台,以医生工作台为承接建立医生的生态,让内部的医生更好、更方便,更快捷的同时,能让外部的优秀和专家拎包入住加入到平台上,在这其中和患者产生更紧密的连接和互动。

而我们在其中最大的使命和责任就是希望让医生有最佳的,最好的,最便捷的职/执业体验,一个是执行的执,是执业医师。第二是职业,是他本身的工作,能让他的职业有更好的发展,这个职业体现的是医生同业之间的社区交流,有医生论坛的建立,有和大咖医生,行业学科的带头人有更多的互动机会,这就是医生之家的含义。我们也相信平安好医生推出和借助平安医家的子品牌,我们能更加的强化,更加的打造专业、信任、便捷的平台,我们会迈出一大步。

提问:各位领导好,我是UBS的医疗分析师,我有两个问题请教一下,第一个是关于战略方面,今天领导业介绍了很多,不同的…NT之间能起到什么作用?中国的医保政策从今年开始在互联网医疗方面有很多政策。但是我们整个医保是在升级统筹层面更多一点,如果从平安集团这个角度来看,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陈心颖:我举个例子。我就用慢病这个例子,全中国有4亿的人有慢病,每一个人等我们老了,最后10%的生命至少有1种慢病,慢病也占了国家医疗支出60%以上,用慢病这个事怎么解决问题呢,现在商保护很多是没有慢病,慢病支出我们怎么弄,怎么提供好服务。

我提这样一个例子,我们三家公司联合一起提供服务:我们的寿险+平安好医生+智慧医疗提供(我预告一点,你日后会看到实际的东西)。三者为什么缺一不可呢,如果是保险提供,为什么这么多的保险都是做百万医疗保险,没有人做慢病的呢,因为医疗费用不可控,没有办法掌控,而且慢病治得好与不好的成本费用是相差三倍,所以没有保险愿意这样保,最多是保的额度,和国外不一样。所以单单保险是不行,一定是保险+服务,但是服务不可能请一堆的医生在线上做,很多老百姓还是靠医保,大部分还是要靠国家(不管是公立医院或者是一层医疗机构家庭医生)做慢病,平安好医生提供一部分的服务,提供线上的医生、护士做这件事情,包不完所有的服务。

所以就有第三部分,智慧医疗。高总和谢国彤他们协同政府和AI,我们做糖尿病管理,怎么预测哪些是高风险,到诊断,到治疗,糖尿病有14%的人都会有,到怎么样跟进随访,整套有175的不同节点的AI方案,结合政府和技术提供家庭医生药品,加上我们自己线上医疗的平安好医生,和我们的保险,我们才可以推出这样的服务,这是很简单的例子,但是这里有三种协同,有一个产品定价的协同,我可以控制这个东西,一个服务的协同把产品和服务包在一起,然后有个渠道流量的协同......非常复杂,但是是有门槛。所以我们可以不停的创新和提供,是可持续的才去发展。

第二个问题问到现在医保的政策比较零散,各地有点不一样的差异,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成立医保科技公司,我们做这个事情当时就是为了把各城市所有的政策,什么东西能保不能保都需要人去做,所有的政策都入库了,去年国家医保局招标的其中一个,智慧经济政策、预算等等,这是平安做的,只有我们有这么全面的政策和不同的计算因子。第二方面我们做费用的管控,不止政策不一样,各地的费用也不一样,我们这么做的话,不同的药,不同医院,不同医生整个的库根据现在国家在推的,不是说做了什么事情值多少钱,而是像车险理赔,我知道不同的病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付多少钱,这是我们怎么通过医保科技来希望解决刚才你讲的比较零散的问题。我们车险理赔智能理赔为什么做得这么好,也是十几年花钱做几大数据库,把所有的零配件都弄出来,每样车应该赔多少,其实和病是一模一样的。

提问:我是中国经济周刊的记者。第一,未来医疗服务生态圈怎么赋能寿险主业,平安好医生和平安集团有什么协同。另外想了解平安怎么看待疫情给医疗行业带来的机遇,未来将在医疗健康领域还将怎么布局。

陈心颖:第一个已经说了,保险主业就是帮助获客,帮助提升黏性和客户的价值。对于医疗整个生态的赋能我请谢国彤说一下和高孟轩说一下。

提问:未来平安在医疗健康的布局。

高孟轩:我们和很多政府合作很多,主要是卫健委这边,疫情之后有三方面变化:第一个是对互联网医疗的更开放、更接纳,更鼓励的态度,因为确实去年卫健局怕开放线上渠道产生很多风险,所以并不是很积极,疫情来了之后线下医院不能去了,不鼓励人出门,所以特别是对慢病群体来讲,放开之后的体验,然后在风险方面都还不错。

第二个就是工位要补短板,中央有450亿的资金,要各地补短板,工位体系这次疫情中没有发生很好的应该有的作用,社康中心、社区医院也好,他们并没有尽到防控或者接纳病患的工作。所以这方面接下来大力的解决基层的这一块,他们要有发热门诊,要有相对应的诊断手段,要有相对应的能力,包括场所,包括信息化的工具,这个是基层的发展很重要的方向。

第三,用信息、用数字化的东西来抗疫。我们现在和几个省市在谈,怎么把信息的触角更广,比如说学校的数据、药店的数据、诊所的数据都可以......作为预警来源,突然发现发热药品卖的量上去了。那他们要看一下是什么情况。学校大面积的学生请假生病也已要看一下,因为原来的系统是人工上报,范围触点非常少。这次用AI做预测,让机器辅助,对数字化的能力,经过疫情之后至少政府这边是接受度更高了。这是我的三点观察。

陈遥:感谢各位的问题,因为时间原因,我们就不再提问了,下面我想请陈心颖总再说几句。

陈心颖:感谢各位,我重申三点。

第一希望让大家看到医疗生态圈,其实潜力很大,我们今天非常认真,我们觉得做这件事非常有利,做好了之后真的是会解决我们很多的问题,利国、利民、利师、利己的问题。现在普通一个老百姓10%的年可支配收入花在医疗,这是非常大的数字,而且我们每一年的医疗数字还在5%的成长,我们怎么提高质量是非常难的,所以这个市场是巨大的,而且非常有意义。而且从获客、黏客、提升价值上对我们的主业有大关系。

第二,做这件事情不是容易的。钱要赚,价值也要有。这也是为什么平安20年耕耘,从保险到医疗服务,到整个医疗生态圈,我们不怕麻烦,但是有很大的价值,从自己主业的价值和日后整个医疗生态圈带来的价值是可见的,你会越来越体现。

第三,我们今天展示的数据应该足以证明我们在整个医疗生态圈的实力非常大,这个数字除了用收入的体现,你会看到除了平安好医生和其他相关收入的体现,更重要的是来自于整体生态圈价值的撬动平安不管在医疗还是金融生态圈都是非常独特的。

所以非常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不管是在集团还是医疗生态的发展,非常关注支持着我们,我们有信心做得非常好,希望给我们多提意见,一同把生态做得更有价值。谢谢

特别提醒:本文为投资逻辑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

巴菲特读书会
价值投资理念、知识经验学习与交流平台,投资风险教育平台。
发现价值,践行价值。书会长期开展独立投研活动,定期发布原创研究报告,组织线下分享活动。
“行稳致远”,秉持“专业、谨慎、诚信”的精神,努力与会员和客户共同实现长期价值稳步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