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教授的儿童阅读沉思录(一)
儿童阅读的关键目标是促进儿童的思维发展。从哲学研究到教育研究,从教育研究到儿童阅读。数年时间,刘莘将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凝聚成了“眼睛看不见的智慧”,开发了国内第一套以“经典阅读,思维促进”为出发点的在线导读课程。
他主导开发的“超星校园阅读系统”,目前已有近万所中小学使用。他特别关注阅读、写作和思维发展的关系,首倡“主观评价客观化”的理念和技术实施方案。
在亲子阅读中,他见证着女儿的成长,激励初中毕业的女儿出版了人生第一本著作。
如何通过移动在线方案帮助中小学教师突破阅读困境,他还在持续思考中……
刘教授的儿童阅读沉思录
儿童阅读,“必须先飞起来”
采访刘莘教授是一个奇特的过程。记者本来想谈阅读这件具体的事,他却将我们的思绪带到了九霄云外。他说,必须先飞起来,看清楚地形和目标,才能做到落地生根。
他的根本追问是:儿童阅读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
与刘莘交流就像是坐上了一台时光机。他问,在人类刚诞生那一刻,你会看到什么?或又穿越到未来,在太阳熄灭那一刻,你又会看到什么?
换句话说,他想提醒我们注意,是什么使人成为人,让人类发展出文明,并通过经典和教育延续下来。
毫无疑问,是我们的思维。正如《安德的游戏》读后引导中,刘莘写道:“宇宙虽然浩渺,却不知道自己的浩渺。宇宙虽然伟大,却离不开我们的思维去理解它的伟大……假如在宇宙的演化中从未诞生过高级生命和思维,宇宙的伟大就无从说起,不过空有一具点缀着星光实则黑暗无边的庞大身躯。”
他反问记者,你们不觉得在已知宇宙中,只有地球上有高级生命并有思维现象,太不可思议了吗?是的,从这个问题,我们再回到现实,理解刘莘对儿童阅读的研究和实践,或许会简单得多。
接触儿童阅读以来,有一个问题一直使他困惑。在儿童阅读赢得广泛共识的今天,人们共识的内容是什么?有人说,阅读帮助孩子学好语文。有人说,阅读使孩子增长见识。有人说,阅读陶冶孩子情操。还有人说,阅读是文化传承的基础。刘莘认为,这些说法都对,都说到了阅读的作用,但却没抓住时代的痛点。
类比《双城记》开头,刘莘说,我们的时代是丰富的,也是贫乏的,是洋溢希望的,也是充满失望的,是自由的,也是迷失的。他问记者,在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问题越来越复杂、创新需求越来越旺盛、人工智能越来越厉害的时代,我们最想培养什么样的人?未来的人要特别具备哪种能力,才能赢得广阔的发展空间,才能使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变得更好?毫无疑问,是思维能力。
但在大量的调研和观察之后,现状让人担忧。他发现,中小学阅读的主要承担者是语文老师,但其中明确将阅读与儿童思维发展联系起来的人并不多。有些老师有朦胧的意识,但除非对阅读与思维发展的关系形成很清晰的理解,就难以在教育中体现。
刘莘认为,每个人都有思维的潜能,却不是每个人都实现了潜能。每个人都能思维,却不是每种思维都有效。
有错误的思维,有正确的思维;有浅薄的思维,有深刻的思维;有想象贫乏的思维,有想象丰富的思维;这种目标需要一种思维,那种目标需要另一种思维。刘莘说,他之所以提出“经典阅读,思维促进”,其核心就是要促进孩子的有效思维,用时髦话讲,即“批判性思维”。
人们常会有很多误解,刘莘解释,这个用语译自英文的“CriticalThinking”。“Critical”就有“关键”“有效”等含义。把“Critical”译成“批判性”,其实既含有否定意义的“批判”,也含有肯定意义的“创造”,指向的是具有反思意识的有效思维。刘莘曾担任过国内首套《人类创造力研究译丛》的主编,对如何理解和发展人的创造力,有很多深入见解。
他认为,只有知道了儿童阅读与思维促进的关系,以及思维促进的核心内涵,才可以进一步追问:如何通过阅读促进思维?
新教育家
报道关注这个时代的教育家
原创保持教育新闻的原创性,和正在推动中国教育变革的关键人物在一起专业坚守教育媒体的专业性,善于发现和甄别这个时代有价值的教育人前瞻关注中国教育未来的走向,深度讨论教育未来多种可能性启迪站在人类智者的肩上,力求开阔读者的视野,启迪教育人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