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功2(转)
(二)
我越来越发现,我的这个用书写教武的方式真的有些蹩脚,很困难!
困难是我千丝万缕而结的所谓的精华,可能会因为各自的理解而生出了千变万化,这在面对面的授拳中是不会存在的,家师一个断喝,就会有所改正,所以,现在再重申:我的博客不可一目三行,要“细心阅读,仔细揣摩”,这个引号是叫你心知身知的意思,不是行至,切忌!
还有一难,就是我希望所有练内家拳种的武学爱好者在我的博客里都能有所斩获,这样,难于上青天!因为,我所学有限,哪能取义思形而为之?故,我只好用大众所需太极拳来做模坯,以其做到我的本意!
这里再表述一个拳学观点!
大多拳学修炼,都是功,术双修,所谓的功,就是内功,丹田力,整劲也!所谓的术,就是武术的技巧,打人的本领也!这种方式应该是最完善的武学练法。这样,你随时都能达到练用一体,可是这种练法有他的弊端,我就不说原因了,你知道有这么回事就行!
我这里介绍的练法是只练功,而先放弃了术,这在过去这种练法有两个目的:一是筑基,二是看人。我这里只是筑基,我不看人,好坏他自为,与我无关!确切说,当你真的进入了门道之后,你会有所改观的!这个改观是您的人生态度而言!您千万别以为这种练法不是武学,相反,家师是赞同这种练法的,我也这样因为,所以,您就不必怀疑这种练法的可疑性!这样说,是写给有所得意的人看的,我只是提醒您,对您有用而已,我不想因为您的得意而错过了您的修为,如此而已!
这两张图片找的很难,找的很巧,我们这里谢谢了!
我不知现代先生是哪位,可见他想与先贤形神兼备!咱这里先不说,我们是看形说拳。
先说含胸拔背:含是含住,拔是拉起,含与拔皆是动词,在静桩中做状态解,就是拉起含住,在动桩中做动态解,就是往前往后的过程全都是拉起含住,这里你可以理解为肌肉的筋腱参与运动的结果,所以这样,这里只说真的东西,你可能不理解,这不妨碍,你再看我先前的东西,再从头站下来感知!然后再来看,你要是理解了,我的这一层任务也就结束了他的使命!这个含胸拔背就是我们的一张无形的网在我们的皮下从前到后,从左到右,,,,,,全身全都拉扯了起来!就像是一个气球,没有空点处,有孔便是透气也,这好像太高深,那我们说局部,含胸拔背就是局部,头面,胸背的局部,这样也像是旧时的电影幕布,四角一定要拉起,不然,不是绷起的白布,显不了影子!这样,您再看这两位先生,他们的面与胸是不是含了?他们的背是不是拔了?这个拔与后颈,后头有很大关系,不拉不绷那是含?哪能有尾巴啊!这在其他拳种中有“变脸”一说我想在此可以找到答案!这就是含胸拔背解!这样,你所看到的下巴微收,顶头悬,就有了确切的定位点,其实,不是微收,是真收,这个真收必须是与胸腹有连才可为真!当有此一真,你就明白什么是微收了!原来,这个微收是真收之后的结果啊!从此,你知道大师实在是可恶!(亦是静桩的要求)
这里说含胸拔背做引子,把以前的所学带过来,您要是带不过来,就是还没有一个相连相接整体劲的意识,这个动桩与您意义不大,因为您懂不起来也动不起来啊!不过看看也行,就是做做也没关系,只要在我述说的允许范围内!无可无不可,悟性高的,可以从此一入!悟性差的试试就有试试的妙处,这个试试“就是不可憋气,不可大力而为!以呼吸浮动不大为准!!!!!!!!!!!!!!!!!!!!!”切忌!(还没有到确切的动桩,这些诉说先在静桩里体会,不无妙处!做才是一切的开始)
(三)
再补一点,含胸拔背解,此句不可分而言之,应该是,含胸就是拔背,说拔背就是含胸,以后我们把局部分解开来分析,您一定要知道这是无奈之举,您要知道,说局部就是说全身,千万要谨记,不然何来整体也!
继续!
我再把那图拿过来,不然不好说,我们真要谢谢上传者,谢谢!
上面我们说了含胸拔背,这是上体,算是交代了,这样,您把这个含胸拔背做起来,听我说说中部!哈哈,有些累!那没办法,这个有些累我要说说,旧时记得我在做这些动作的时候,我的一个累就是,全身火烧火燎,唯一希望的就是祈祷家师今天有事情,或是瓢泼大雨也行!有时下雨家师就会额外宽恕些!至于别的一个字:苦!那个时代过去了,据我研究,这样也不一定是最快的增功练法,因为“生理记忆”有一个有序的记忆过程,这样,应该是天天坚持,多寡以自己的承受力为准则,这样应该是最好的,最坏的就是打渔晒网,想起来累死一回,丢下去不闻不问,这样我劝您别练了!
说中部,中部是武学的大问题,这个大问题就是因为它的特殊性,除了一柱支撑就是肉了,成也是它败也是它,先说成!这个成是说肉,就是武学的带脉拉起,我这里通俗说就是腹围肌肉全都在我们的神经灵活调配之内谓成,这个是初成,还有个更成,就是我们的脊柱要改变它的原来状态,通过训练必须节节开阔圆韵,这里有个譬如,要是没有经过训练我们的脊柱是紧连的串珠,若是训练后必须是松活有度的节节串珠才为有成!成了因为只有一柱相连,所以灵,力,活,展,,,全在此,说败,就是不成,没有承载之力,当然无成之美!当然还有更更成,更更更。。。。。
这是结果,我说说你就可以知道一部分的九曲连珠之意,珠者,关节也!关节者,圆活开阔也!这样,先人说肩部是挂着,你可能就知道了!
这不是咱探讨的,咱们说的是怎样才能这样的问题,好接着说,怎样才能带脉拉起,腹围有力?就是所谓的气沉丹田呢?这必须有个实相才能说得清楚,我想了许久,忽然记起了家师说过的一句话:你拉车子要感知感知什么是含胸拔背,气沉丹田!真好!!!!!!!!!!!!!!再也找不到这样的确切的形象的完全的比喻了!这个很重要!
家师说的是我们乡下的独轮车,中间是独轮,两边各有一只大的编篓,大力的可以推千斤!上大坡前面要有人拉,这就是拉车子!
看当中那位穿红衣服的女性,比较用力合理,可惜力过了!这第一位连最起码的用力方式都不会!可见,现在练会拉车子的也没有了,不知是退步还是进步?
好!现在我们把这个绳索叫我们上面的两位先生拉起!其实是叫你拉起,这就是“意”意必须是真心实意才可真,不然,全都成了摆设!这个很重要!
好!现在就有尾巴了!没有“尾巴”就不能支撑,这个先不说!我们是说丹田,有丹田必须有后背(命门)这个以后我们要知道,凡物事都有对立性,即阴阳,六祖临去时也语重心长对他的弟子交代,凡言论必须是矛盾对立才可,这与道,佛同理!很好!
怎样才能气沉丹田呢?你可以找个东西这个样子来试试!只是试试,有所感知!这样,我们以后就会有真意了!这个很重要,不然,我说,气沉丹田,你茫然无措!这是很麻烦的事!
所谓的“气沉丹田”最初就是腹部拉起。命门拱起,这也是一体的,说气沉丹田一定就是命门拱起,说命门拱起一定就是气沉丹田!不可分离!这样,我们就知道什么是塌腰了!大师对塌腰这说那说,弄得大家茫然无措,你看,先贤真会开玩笑!他总是把简单的事弄得糊涂起来才可罢休!我这样说,您见过有几个这样说的么?不是吓了您一挑,说,我真好,就是会骂我一句,这个傻子!怎么都行!
好!现在,您再把这个气沉丹田加到您的含胸拔背上去试试看?累坏了吧?
早着呢,这就是“戒持”,太难了!!!!!!!(含胸拔背、气沉丹田亦是静桩的要求)
(四)
说了一个气沉丹田,不很完整,暂且这样吧!
这里再说一些杂话,算是补语,我们的叙述有些无端,没办法,字要一个一个打,意要一句一句来,不像亲授,一摆布几句话就行了!昨天有有心的说了好的建议,我记下了放在了心里,这里谢谢!欢迎继续!
我们把身体的整劲一截截分开来,便于了诉说,可是,不利于传授,这样容易产生误会,所以,希望大家仔细认真阅读,以期您的理解与我的字义想法合拍,这才算是真,不然,我的东西你找不到,害我不说,害你就是我的罪过了!您记住,这很重要!
现在,您把含胸拔背,气沉丹田做起来,听我说说武学的根:前腿弓后腿蹬!
我先说说整意,就是整体的意思:两条腿一分,就有了阴阳,这是指重心阴阳,重心力量按十分算,则前三后七分,这两条腿一分就是个倒V,立起来的顶点就是我们的尾椎骨:已经退化的尾巴,这样,我们就有了联系点,用意念在我们的小尾巴上拉上两根弹簧,一根挂在前脚后跟上,一根挂在后脚后跟上,记得是弹簧哦?这就是整意!
我们要说说弹簧,弹簧的性质就是对立性,你往外开拉的越大,它往里收缩的越紧(同理,往里收缩的越紧,往外开拉的力量越大),我们可以用用拉力器一试便知!
这样,我们就有了尾巴了!很好,这在武学上实在是个拦路虎!他们叫坐在脚后跟上,不说,怎么坐都是假的,一说一点这就来了!哈,先贤们真是有趣极了!不仅仅透着智慧,还叫你无可奈何!这是他们的良苦用心!唯痴持有意,真诚智善哪得瑰宝?这里说一下,您明白不要私下得意,不要乱生恶言狠意!这样,与我不好,与您更甚,好与坏都有一个分别,不是不报时候不到,您记下了!是人,头上三尺皆有神明!此为真!
只这样还不行,先前我已经说过,我们练武,起初,都是为了让阴面肌肉听从神经调遣为目的,阳面肌肉暂且不管它,不是不管它,您现在丢也丢不下,要是能丢还好了呢!
这样,我们看我们把弹簧挂在脚后是有目的的,在脚后就是为了我们后腿面(阴面)的训练,若是挂在脚尖,这里说前脚,你可以试试,一试就知两种不同的感觉,脚尖舒服,脚后别扭,我们就是要个别扭,当别扭也舒服了,您的肩,脊也就知道什么是松了!脚后这里没有太大的关系,先不说!
两腿知道前后分了,间距自己看先辈样子找个舒服为本,那左右呢,我这里有个主意,当中划一直线,两脚各分在直线左右,前脚内侧紧贴直线,后脚后跟也紧贴直线,后脚后跟与直线成一个45度的夹角!这样,我们的左右内侧肌肉也有了联系!当然这些联系我先前都有详细的叙述了,您若忘了就再去看看拿过来加上去就完整了!
好了,这就是根,现在,您把含胸拔背与气沉丹田与两根弹簧全都连接起来试试看?
是不是真的很累啊!不累才怪呢!都说松,您看能松么?
也许,您现在还没有感觉,因为似乎您还不会连,没关系,先这么站站,下节我再帮您!
(五)
今天我们说说武学的大东西:五弓合一。
为什么这么隆重?为什么现在要说?到了点了。
现在不说,我们前期的含胸拔背,气沉丹田,还有两腿的弹簧站立一时找不到一个整体连接,这样,是完全要不得的。我们上几期说的是身体的上,中,下三节的要点,似乎肢节还没有携及,这里说一下,先放在一边,我们先把上中下连起来再说,铁要趁热打,不然火候过了还要再费工夫。
五弓之说似乎出于蓄劲如张弓,这是说的结果,这就关系到一身备五弓的问题,这是势。就是武学的架势!无它。就没有拳了。
我们前期的上中下备要,是身法的五弓,说身法最初就是一个静桩的范围,我这里把它定义在动桩训练里其实是不合适的,可是,这五弓要不备,说动桩训练就完全没有意义了,这里有一个事物的联系问题,我们把武学训练这么分章取义其实是已经犯了一很大的错误,这是不合规律的做法,世之万物全都是牵丝不断的,是没有确实明确的界限的,所以,我的博客您要看了这篇练看那篇才是,不要断章取义,这里举个小例子来说说不连接的坏处,以前我说过训练的前提必须是在一个呼吸大体平静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这个前提您就必须要记得,而不是看了就看了,练的时候就忘了,这很重要!其一,因为,我们的内家拳术涉及范围很广,涉及的年龄体质也各不相同,尤其是太极拳,似乎老年人与病体缠身的人练的很多,这是太极拳的悲哀先不说。其二,又因为内家拳本身就是以意为先,不尚“大力”,这样,若是没有这样一个大的前提下,拳的本质不仅远离,而且年老体弱的练习者肯定会有不舒服,或是有一定的危险也有可能,这是最要不得的!于是就有学者曾经提出过,说我说的这个拳术不适合老年人练习,要叫我加上提醒方可,其实,这种善意实在是“善意”,也实在谢谢我们练拳者的有心,可是,我还是有些生气,生气的是武学是不能用这种思想来定义的当然也坚决不许随便乱改的,时下的拳已经都这样了,还想叫它怎样啊!看看时下的太极拳都成了什么样子了,以至于都成了一种以错为对的结果了,这也是我为文的主要原因!还有个生气,其实形成这种叫我提醒的想法,本身就是没有好好看我的博客才这样造成的,要是呼吸平静,何来的不适合?何来的危险?一个内家拳,伟大之处就是我们无可挑剔,这是容不得我们怀疑的祖先智慧的结晶,照做就是!我说过,我们练拳千万不要底雨棒子,掰了这个丢了那个,到头来,嘛也没有,这个没有是真没有,本山不是说?这个可以有!小沈阳不是也说?这个真没有!就在此!'没有’这个词还有一个最高层次,就是什么也有以至于不去想也有,抬脚举手全都是无意识状态却全都是合理合法无可挑剔,这时,拥有这种状态的“人”就说:我什么也没有!真的,是什么也没有!这是佛祖曾经说过的意思!是大智慧!我们学不来,我们不能说。我们是应该嘛都有!这很重要!说了这么多题外话,您要记住,我不可能在每篇的片头再说要注意呼吸,注意弹簧,注意含胸拔背,注意,,,,,,,如此,这些个注意就是我每篇文章的连接了,您只要把这些一步步一点点连起来练起来用起来,那个'真有’就来了,那个'没有’也就可以说了!这些个注意也就没有了意义。
何必一次次的重复啊!因为我都说过了。
接着说“五弓”:上有两膊为两弓,指尖到肩尖,下有两腿为两弓,脚尖到大胯,主弓为躯干,大椎到尾椎。此为五弓!
五弓者,一弓也!一弓张,四弓张,一弓合,四弓皆合。五弓一备,相怜相惜,牵一动百,节节贯穿,有上既有下,有前既有后,,,,,,,全都是对立与互相,蓄为合,为吸,发为开,为呼,一气呵成,一触即发也!
(六)
五弓合一,补解。
上一次说的有些笼统,不完善,补充一些。
从上往下说,头弓:起于大椎止于下额。圆与大椎
中部主弓:起于大椎止于尾椎。
腿弓:起于尾椎止于脚趾。
手臂弓:起于肱骨止于指尖
这些弓把它分解叙述,是无可奈何之事,您不可也不许止于此,您要知道我们说的只是点与点之间的骨弓,这是不完整的,我们的完整是我们的这些弓都要在主弓为帅的带领下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互相关系,人体离不开联系,这个联系就是肌肉筋腱的互相制约,我记得旧时小孩常玩的一种游戏叫小猴翻跟头,一个木杈,在当中拼一个简陋的木头人用皮筋连起来,一动木杈小猴就翻跟头,不亦乐乎,这个原理是把我们的人体骨架用皮筋界定在一个固定的轨道里而产生的同动运动轨迹,似乎与我们的机械机器运动同理,譬如自行车的传动链条,动则皆动,止则皆止,这是单一的空间运动轨迹模式例子,而人体却相对复杂麻烦的无限多,他的空间运动轨迹而是无方向无制约的多向复杂的运动轨迹。这是无意识状态下的动作运动,若是加上了有意识的思想支配,在拳上就是拳往哪里打,劲往哪里去的一种瞬时同动的“单一”运动轨迹的运行状态 ,在其它艺术里我们也是离不开这样,例如木偶大家黄奕缺,他的木偶其实就是他自己,很了不起。华人指挥家张培豫,这都是我们需要记住的人。她们成功的结果之一,就是具备了这种我们现在所说的弓的结果,若是加上一种艺术的思想意识达到一心一意这个条件,合于自己艺术素质的种种诠释,这就是艺术成就的大家之形。一切大家杰出于此,概莫能焉。
此为人生学习的一大主要问题,什么才是一心一意,什么才叫心心相认,什么才能心想事成?
为学者,为师者,都已经越来越远了,近来,又有好事者讨论旧字与新体的去留问题,我看,扇他两耳瓜子都不解恨。这是对于我们的后世子孙负责任的话,所以如此。远了。与这里的我们无关。
再回来,其实已经说完了,我们把头弓用意把它拉起来,这个不散顺而把躯干用意含胸拔背拉起来,这两个也不散顺而把气沉丹田也做起来,这三个还不散再顺而把前腿弓后腿蹬用弹簧意做起来,这些都不要散,再把两臂用意把它们拉在胸肌,两肩上。
好,就这样。到此弓成合一。这样头就是脚,脚也是手,手也是胯,胯也是脚,,,,,怎么会这样呢,必须是这样,我说不出这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就打个比方,我们若是在地上捉一条蛇,您看它会怎样?武松打虎,竟然害怕它的老虎尾巴。说的就是这样。(到此,还是静桩的身法)
大家不鼓掌么?不是为我,为您啊。
评论释义:
1、
我说的都是有,不是模糊,模糊都是假的,所以,你要一次次感觉,然后一次次看我的博客,从头到尾的看,这样每次都会有起点,你的感觉都会随着时间而对于我的同样的诉说而有了不一样的改变,这就是进步!这样,你才能达到进入武学的门槛,之后就会光芒四色!
2、
这样细究终有大成!您让我受益匪浅!
3、
双脚平行微屈站立,命门后拱、尾闾前错内收、膝有上顶臀有下坐之意,同时含胸拔背,下巴就自然收、头也有些上顶之意了,此时最大的感受是此时的肩忽然有松沉下来,人的重心忽地一下由上腹降到丹田部位,呼吸也可很容易到达丹田部位。
臂与背有时有些张力时,背部与双臂似乎有个十字架(双臂与后脊)相连的感觉;经常性双臂内侧肌肉与腹部肌肉在呼气时有自动的突发性的收缩,全身为之一紧,这个状态是否是阳面肌肉放松了,阴面肌肉处于较好的工作状态呢?这个是否是您说的“这个真收必须是与胸腹有连才可为真!”呢?“沉”似乎是阴面肌肉着力发紧产生的感觉。
--看字面很有意思了,只是头上顶有些弊端,可能会头晕,把着力点放在后头与下颚试试。
4、
若是想学拳,想不学过家家,持戒很重要。
拳是很苦的,不是飘飘娆娆的摆,众人都被潮流蒙了眼,还很得意。
这样,有了决心后,才可以学,不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自己没长进,还会说都是假的,每(没)一个正经,那样,对你对我对后学都不好。我相信你说的是真的,这个真对于我很重要,因为“真的”可以断定你的体制与悟性还好,若抛开品质这是老师求之不得的,只要你戒持有度,自会比别人先期有成,若是练拳有些年月而有这种感悟,与我不是激动,对于你还是可喜可获的,这样,看了这段话,你以后就不要站桩了,从动桩练起,这样会更有进步,别问为什么了,一句两句说不完。就这样。
5、
开始练您动桩中的静桩,想体会出整体拳意,再练老师的移动重心的身法。
依您在《动桩(四)》中的姿势,前腿微屈(微弓,功中脚趾微抓地时好象更有利于阴面肌肉受力),后腿弯,身体有下坐之意,微调整上身在前后的位置,命门拱起,收肛提臀,丹田一下就实了;双臂与双肩阳松阴沉,坠力到达丹田部位(力量似乎较大),功中有过几次双臂内侧、胸腹肌肉收缩,并伴随下坐腿的蹬力。
尾闾部位明显感到受力,更累些。全身还是支离破碎。
---静桩我也说的很全,动桩也是,你仔细看,用静桩体会什么是整体(也是拳意),用动桩加强训练之,如此就是大道。
6、力的来源我只知道有两种明显的方式!1.来自于大地的蹬力!2,来源于筋肉运动!
这两种合力依靠骨骼肌肉等杠杆等作用传到作用面,点上,既是目的!您要是说脊柱,我说胯骨,这都是结果,我会慢慢说来!
7、这几天练习,上臂的松沉的感觉:好像是胳膊长在丹田上;有时身体中有酥麻感,达到前弓腿的涌泉。
但三七分腿及弹簧感觉不深,且没有老师示相的“全身火烧火燎”的感觉,只是觉得腿与尾骨处有些累,请问老师是利用人体自身重力加在腿上,还是要下跨加强前拉后扯的力量呢,但强行加强这个力量,人的灵活性好像就差些了?恭请明示!
---我们练功太多的假象绕身,这些假象要是能够明白道理,越多越好,要是不明就里,就是些拦路虎,因为容易走弯路,不怕,我的告诫是,多看我的博文,这是我的真诚告解。
你的弹簧感觉不深,也没有火烧火燎的感觉,就是你说的缺了那个“加强”,你的担忧也是内家拳的整体的担忧,灵活是用时的表现,我说过用时也要这样么,我说的是练时是这样,至于用时,那是结果的表现而已,它能随你而为么,应该是随他而为也。祝有成。
8、成功很简单。诀窍: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9、是的,看是释文解字,用是身体力行,实践方是大道。成功之学皆是如此。正如游历河山,书上,地图怎么尽善,都是假的,去了才是真。
10、“在脚后就是为了我们后腿面(阴面)的训练,若是挂在脚尖,这里说前脚,你可以试试,一试就知两种不同的感觉,脚尖舒服,脚后别扭,我们就是要个别扭,当别扭也舒服了,您的肩,脊也就知道什么是松了!脚后这里没有太大的关系,先不说!”挂在脚跟是练阴面,挂在脚尖是练真功。是因为开始挂在脚尖很难做到力在后腿面走,所以退而求其次先挂在脚跟练,练好了再找挂脚尖的感觉,;---正是这样,没法子的法子啊。我们合了。
11、动作的表象不是这么直观可以界定他的意义的,他的意义很广,不说,你永远不会知道他的真意,那为什么不说呢?是很复杂,不是一句两句可以明白的,而且说了也无用,徒增你的困惑。就这样。
12、这个应该学学,对您的艺术有益处,对身体更有益处。
您是我开博以来第一个有此想法的艺术者,我谢谢您。
为何这样?因为艺术不易,靠几十年的侵染而达到所谓的东西,我觉得我敬佩艺术者的持之以恒,可是,艺术真的不需要这样的残酷,这是我的肺腑之言。若是得法我想一个参与艺术学习的艺术者至多需要5年的时间就能达到惊人的艺术高度。这也是我的肺腑之言。似乎,相信的世人太少了。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呢?我不推崇这种行为,可是我赞叹他的果敢与尝试。这才叫人生的探讨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