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中坚持最久的小分队--双龙队
黑龙江省拉林河沿岸,山高林密,人烟稀少,交通闭塞。
七十多年前,有一支抗联小分队,在与上级失去联系后,退入深山,孤军苦战。
他们坚持了5年之久,甚至不知抗战胜利的消息。
党史人员在一张当年日本关东军的作战地图上看到,拉林河上游的九十五顶子山被画出了一个黑圈,黑圈的旁边写着“双龙残匪”。
这个印在日寇地图上的黑圈表明,一直到宣布投降,日军也没能把他们打掉。
“双龙残匪”中的双龙,指的就是抗联第十军军长汪雅臣。
汪雅臣
汪雅臣,原名汪景龙,1911年生,幼年随父从山东来到东北五常县。
1928年,18岁的汪雅臣杀了为非作歹的警察后,被五常当地土匪“保胜”队收留。
翌年,“保胜”队被当时的东北军邓团“剿匪”打散后,汪雅臣随后参加了东北军。
“九一八”事变后,汪雅臣所在的邓团将领投靠日本人。汪雅臣气不过,密约了几个有爱国思想的士兵于夜里携枪离队,回到五常县,再返“保胜”队。
1932年春,汪雅臣处决了仍执迷不悟抢劫百姓的队伍首领“保胜”,随后被队伍推举为统领,报号“双龙”。
汪雅臣带领这支队伍,树起了抗日旗帜,在拉林河两岸与舒兰的金马、开原一带,开展抗日游击战,经常袭击日军守备队和森林警察队。
1934年2月,汪雅臣联合五常一带反日山林队的首领及附近群众700余人,在五常尖子山老爷庙前,成立了联合抗日武装——反满抗日救国义勇军。
1935年夏,深感抗日力量薄弱的汪雅臣,在珠河县张家湾,找到了珠河县委领导人冯仲云、韩光等人,希望接受党的领导。经过商议后,中共珠河县委接受了汪雅臣联合作战共同抗日的要求。
1936年初,汪雅臣领导的义勇军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八军,汪雅臣为军长。
1936年3月份,珠河中心县委派侯启刚到第八军担任政治部主任、周庶范同志担任基层指导员。
侯启刚到任不久,就发展了汪雅臣、王维宇等同志为中共党员,在第八军中建立了党支部。
入党 油画
从此,第八军有了党的组织。
改编后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八军,共计有800多人。
1936年5月初,山河屯日本守备队开展大扫荡,正在田大桥屯整休的汪雅臣部,在田大桥屯北山岗设下埋伏。日军进入埋伏圈后,遭到迎头痛击。后因敌增援,抗联八军主动脱离。
田大桥战斗后,日军调集500多人和邓云章旅的800多名伪军,前来讨伐。
汪雅臣得知情报后,在珠琦口子设下了卡子。日伪军到后,汪雅臣命令放过走在前面的邓云章旅的伪军,待日军全部进入包围圈后,他立即下令开火。
顿时机枪、步枪一齐向日军射击,手榴弹、迫击炮弹纷纷在敌群中爆炸开花。走在前边的伪军趁乱四散逃命,原本不想当汉奸的邓云章旅长任由部下逃散。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战斗,消灭日军300多人,缴获大量的枪支弹药。
珠琦口子阻击战是汪雅臣军事生涯的最大一仗。
1936年9月,汪雅臣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八军整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汪雅臣仍为军长。这时他率领的抗日队伍已发展到1000多人,成为东北抗联主力部队之一。
1937年春,汪雅臣率部在金马村朝阳屯一带活动时与日军一支小股讨伐队相遇。
乘敌人在井边喝水之机,汪雅臣组织队伍突然发起进攻,很快就消灭了这股日军。
几天后,汪雅臣率部在半截河一带山区活动时,接到老百姓报告,日军100多人的讨伐队要进山讨伐。汪雅臣部在敌人必经之路设下埋伏,待敌人进入伏击圈后,集中火力很快将这支讨伐队歼灭。
不久,十军战士又利用缴获的敌军装,伪装成日军“讨伐队”,打下了榆树县土桥子的“鬼子据点”。
此后,汪雅臣部在四平山附近,伏击了同来自五常、山河屯的日军守备队,打死日军100多名,活捉日军20多名,缴获长短枪100多支。
伏击
1938年以后,东北地区的抗日斗争进入了最艰苦的阶段,日本侵略者集中兵力对抗联十军进行疯狂大讨伐。
为了保存实力,坚持长期抗战,按照党的指示,汪雅臣将抗联十军化整为零。军部留下49人,坚持在金马川和九十五顶子山一带活动。
长期活动于山区,给养不足,战士们只能经常吃野菜充饥。当地老百姓有时送些粮食、食盐、火柴和鞋等物,但远远满足不了部队需求。
1940年秋,为解决给养问题,军部决定攻打山河屯,以解决部队冬季服装和弹药。
山河屯是五常县的南部重镇,镇内驻有日本守备队15人,伪警察22人,伪自卫团70多人。镇里有日本人开办的富士公司、组合当铺、洋服店等店铺三十余家。
1940年9月11日傍晚,汪雅臣带领80多名战士和30多名自愿参战的群众,赶到了山河屯东南的缸窑林子。
派侦查员侦察完敌情后,汪雅臣指挥战士首先割断了电话线。
晚10时许,两名战士乘岗哨不备,翻过围墙,用枪逼住岗哨,打开城门,接应部队进入镇内。
汪雅臣在东门布置了一挺轻机关枪,以防被敌人抄后路;然后又在十字街西边和当铺门前各架上一挺机枪,准备阻击冲出来的敌人。接着战士们按照分工,分别向守备队、街公所、警察署、炮台等地奔去。
汪雅臣带着一队战士包围了伪警察署,缴了大屋里十几个警察的枪。
伪警署里的两个日本人刚要掏枪,被战士们当场击毙。
张忠喜副军长带着一队战士直奔日本守备队。战士们攀上院墙,数十支枪瞄准了守备队的房门。屋里的鬼子听到动静,刚一出来,就被战士们击毙;没出来的鬼子顾不得穿衣服,跳窗户逃掉了。
另一路战士负责消灭自卫团,很快把各炮台的敌人也缴械了。
贺连长指挥一部分战士,收缴日本人的组合当铺和富士公司的大批金银首饰、粮食、衣服、食盐、火柴等物品。
战斗结束后,汪雅臣指挥部队和参战百姓从东门和东南小门分两路撤退,返回驻地摩天岭的密营。
从1933年至1940年的8年中,汪雅臣率领部队同日伪军进行大、小战斗400余次,共击毙日伪军11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1800余支。
1941年1月29日,汪雅臣和军部20余名战士,转战到五常县蛤拉河子时被叛徒告密,敌人分三路前来围攻。
分散突围时,除几个战士冲出包围外,汪雅臣、张忠喜和其余战士全部壮烈牺牲。
将军之墓
牺牲时,汪雅臣年仅30岁。
汪雅臣虽然牺牲了,但“双龙队”铁血精神不死。他牺牲后,第十军的残部宁死不向日军投降。
他们选择退入深山,结寨自保,等待着抗日胜利的那一天。
这一等,就等了五年。
直到抗战胜利后,抗联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的秘密联络员田中樵,偶然从别人的谈话中听到,“九十五顶子山一带发现了一支武装,但不清楚是抗日游击队,还是土匪。”
细心的田中樵立即断定:“这一定是汪雅臣的队伍啊。”
重创未愈的田中樵,固执地要人们架着她进了深山老林,按照几年前的联络方式,才与这支失联部队取得了联系。
后来,这只队伍被编入李兆麟的部队。全国解放后,这些战士大多回乡务农。
生逢乱世,他们不甘国破家亡,揭竿而起;
太平盛世,他们重回草根,选择老守田园。
这片土地,因为有了这群最可爱的人,才有了灵魂。
将军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