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堂--梁冬对话倪海厦6-2(含音频)-中医必读三经典之《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

梁冬同学有个问题意思就是说:有些人妈妈长得像生女儿的,爸爸长得像生儿子的,如果是用《易经》的命理来看是这样子的。那如果他的命中有儿子,生下来儿子就会像他,自然而然会发生的。也就是如果命里面有儿子,就不要去改了阳宅,也不要吃什么阳药,自然而然就会生儿子。那如果命里面没有儿子,就硬去用《易经》用阳药等后天的方式,让其产生出来的好,一样会有他家的血统,但是有隔代,就会有这种现象出现。真的很有道理,有道理,有趣有趣

因此命里面有的,不需要去改变什么,因为他本来就有。很好玩的是,拿罗盘来,命中注定有的不管怎么换房子,住哪个方位都是能够生儿子的房子。命中生女儿的,他住的都是生女儿的房子,甚而至于生完以后再换个房子,还是女儿的,怎么搬都是女的,很好玩

10

剖腹产孩子怎么算生辰命格

刚才梁冬同学问到一个问题,就是说剖腹产的小孩子,其命干是什么时间来算呢?是按拿出来的时间算,还是动刀的时间算,还是按推演其应该生出来的时间来算呢?

倪海厦老师这么说:剖腹产的孩子除非是经过命理的高手,帮忙挑时机去算那就不准了。如果是自然而然选择剖腹的也是其命格,到医院去说自己这胎要剖腹产,或者因为本来要怀孕九个月,结果七-八个月还不到怀孕足月,也就是不足月的时候,结果妈妈摔倒了或其他原因,所以不得不剖腹产,那这就是天意。这是妇产医生安排什么时候开刀,就可以那时间为准,开刀下以拿出来的时间为准。

而对于刻意的选择了一个日期和时辰剖腹出来,找了十个师傅,算一个平均数之类的。倪师不太愿意那样子去做。因为那样动到天机不是很好。因此宁可按照自然的时间生产下来比较准,这样子才可以比较好预测后面很多事情。

如果是刻意挑个时间生下来的话,生下来的时间准不准就真的是很难讲。那只能说事后孩子长大了,看其个性、其倾向、其性向,然后再看他当时剖腹产的时间,就可以知道准不准。这只是事后可以验证

事前预测还真的很难讲,但刚刚讲就是有专家帮忙挑过。而如果是妇产医生随机帮挑的,或者病人因为些意外而提早剖腹产,而必须剖腹产,这也是命,这是很准

11

《易经》命理八卦推演科学不科学

梁冬同学又想问了:就是说命理八卦医学的影响,很多人都不愿意企及去问,老觉得一说就涉及到封建迷信。前几天梁冬老师碰到一些做基因工程的人,他们说从基因角度上来看,基本上可以通过概率推导出来,有这样基因的人会有这样的,大概什么年龄会发作。针对这东西大家认为是科学的,梁冬可以理解,这是科学。然而从出生年月从命理上来看这身体健康,大家却认为不科学。通常有人指责倪师,说这东西不科学的时候会怎么回应?

倪师认为一般人指责《易经》命理八卦不科学的时候,刚才讲到基因的问题就是这样。基因工程都是科技,并不是科学。而科学的定义是假设、验证、结果。要先假设这是对的,不能在根本不了解《易经》,就去把其否定掉,这不是科学家的精神。如果是按照先把其否定的话,那大家现在就没电的发现了,因为富兰克林说:空气之间绝对没有电。自然界就没有电,从此当然没有电出现了。而富兰克林是科学家,他是先假设有电存在,再去验证这一结果,所以要经过这三个步骤。刚前面谈论过,科学是不存在的东西,是一个公式,要看其态度存在态度 Something。

因此,应该先假设《易经》命理八卦是对的,然后去验证,然后再看看结果,就知道对不对。然而不能说,在什么都还不知道的条件下,就武断地说其不科学。这就是太武断了,那根本就不是科学家。所以不管是西医的开刀、化疗,做放射性疗(法),不管是瘟病、经方,全部都不重要治好病的医学才是最重要。今天大家就去掉了这个争议的问题,所谓中医科学不科学的问题。

梁冬同学发现个问题,就是倪师不断地在强调传统中医学经方的思维,正统中医药学的思维模式,或者心智模式是怎样的呢?古代的时候没有觉得这问题严重,因为没有西方文化的进来,没有干扰,就在这中医范畴里讨论。自从民国开始,西方文化进来,受其文化干扰很大。尽管中国有十几亿的人口,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每个人的智慧都不一样,其中有圣、贤、才、智、平、庸、愚、劣各种各样的人都有,一种米养百种人,所以不能寄望说每个人在这种西方文化进来时,都能看得很清楚

12

乳癌的西医开刀化疗验证结果

西方文化进来后,一定会先去仔细的研究过滤过,要确定先假设它是对的,然后验证结果,经过这科学态度,才是真正科学家应有的态度,经过这态度去讨论。先假设西医是对的,对乳癌病人就把乳房开刀切掉,开完刀把乳房拿掉,那个痛是24小时的痛,伤口那么大,痛是24小时的痛,问题是结果痛了半天,还是癌症移转了。因为乳房切掉后,女人没有乳房了,可是没有乳房不代表不再生乳汁(奶水),身体里还会产生乳汁(奶水),这时候没有乳房了,它没地方呆了,自然就会移转。如果往肺里走,结果乳癌可以移转肺癌;如果往里走,乳癌移转肝癌;如果乳汁跑到淋巴系统里,就变成淋巴癌。最初如果不动它,不开刀的时候,乳癌就在乳癌的位置,结果西医把乳房切掉了,该呆的位置没了,就会往别的地方跑,这就是乳癌为什么会移转的原因

没有关系,继续假设西医是对的,经过验证结果很多人乳房开了刀以后,最后死的时候是死在肺癌,死在肝癌。刚开始来找看病的时候是乳癌,结果死的时候是肝癌,请问医生这是怎么回事呢?医生回答说:“这个不是我这个科的。”这是医院里听到最多的回答。倪海厦老师认为这样子是不对,西医生是用这种理由,实际上大家都很清楚,病人是死在治疗上面,不是死在乳癌上面。因为死在乳癌的话,说明得了乳癌而死,就是死在乳癌,白纸黑字的,病人死因就是乳癌

可是一般看到的病例都是得了乳癌,死的时候是肝癌,乳癌移转肝癌,怎么移转肝癌呢?死的时候本应该是乳癌,怎么会是肝癌,就是因为医疗的不正确造成的。不对的医疗硬逼把乳癌变成肝癌。如果乳癌从头到尾不治疗,那就是死在乳癌。也就是说从头到尾统统都不去治疗,乳癌不要去碰它,还能活个十几年。在中国历史上有记载,从宋朝到现在的乳癌医案记载平均起来的大概十四年到十五年,就是完全不去动,完全不去治疗

过去也有很多医案的记载,在山里的妇女完全没任何医学治疗,包括中医诊治什么治疗都没有,就让乳癌自然发展,到整个溃烂,最后整个烂掉看到骨头了,平均起来是十四年。可是现在乳癌给西医开刀、化疗,搞不好3年到5,有时候半年或者1年就移转,到3年就走掉,最多大概存活率是十年,西医讲存活率就是说只能活十年不治疗的活得比治疗的还长,那还为什么要接受这种治疗呢?

上面这就是经过假设西医是对的,对乳癌的西医处理方式进行验证结果,比较后的结果就显而易见的。

13

现代中医的教育培养问题

梁冬同学也插一句:但是中医西医没办法判断性谈论的就在于说还是有很多西医也不错,还有很多中医也很烂的,这是另外一会事。

回到刚才这问题,传统中医的思维模式有些被丢弃掉现在应该说培养了很多医学学生纯中医很少,现在中医培养走错路,都是在各大中医院校里就开始,以西医的生理解剖学、病理学、药物学为主,然而培养中医学生实际上应该是以《黄帝内经》为主。

中医教学要以《黄帝内经》的标准来做病理学、生理学的研究;药物学要用《神农本草经》来做中药的药性准则;而西方的病理学、生理学可以做参考,但不能为主。所以中医看病一定要用《黄帝内经》里的《灵枢》《素问》的观念来诊疗,用“四诊心法”来看病。都要用中医传统的东西来,然后开出的处方才是正确的。

但如果说把《黄帝内经》放弃掉,专门用西医的生理学、病理学来分析病情,开这药可以降胆固醇,开那药可以降血糖这些讲法传统中医理念里都是错误的。之所以中医发展不起来,因为中医师都被误导到岐途上,误导到不正确的路子上。

倪师强调一点,刚刚讲的所谓中医西医,不能是说西医师不好或者怎么样。倪师认为天下所有当医师的人,都有个共同目的就是要救人。所以大家出发点都是好的,但不见得说学到的东西都是对的,这并不是一个人的错,更重要是知道自己错了。仅仅是从对和错来论这问题,而不是进行人身攻击的。倪师自己当医师到现在,骂过很多内容都是理论上骂,讲错话要骂,但从来不做人身攻击,这是做人的基本态度。只是争个道理,就是找到真正能治好病的东东就放心

如果说中医学高等学院培养的中医师一直在强调自己,学校里花了很多时间训练,学到的是西医的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这样子出来的中医师绝对看不好病。中医师就要用中药,就必须要接受中国最正统的《黄帝内经》,其中讲的病理学、生理学等等,这种方式来学来做。

14

中医的整体观

同一种人的身体在中医和西医看是完全不同的:西医微式医学,微式就是通过显微镜看,看到小细胞,看到基因去了;中医巨式医学,整体来看,就好像要治理一整个国家。

治理国家”今天当国家领导人的话,不可能去管到具体一个农民的生活。如果这家农民的肥料不够了,要帮其去买没有关系,那这当国家领导人还不得累死了。治国不是小事,治国就要治整体中医治病一样要整体的来治,不能说去治个具体小地方,病是一个整体性的问题

现在西方医学最大的缺点就是片断性。这是研究肝脏的,那是研究心脏的,这个是研究胰脏的,西医不会把其统统连贯在一起,所以西医得到的资料都是片断的,没有办法整体帮其治疗。就好像刚刚讲的乳癌,现在移转到肝癌治疗了,跟原来治疗医生就没有关系,原来医生只负责乳癌,那移转到肝癌,就得找肝胆科的医生了。

梁冬同学总结:要从道理上来说,也需要明白要从整体看病,要从全面思考。但通常中医角度从哪里入手,就是纲举目张,管整体也总得从一个事情管起,就必须要先去研究《黄帝内经》,把《黄帝内经》研究很透彻。《黄帝内经》讲的就是整体,只要去研究整体东西,必须要对《黄帝内经》非常的熟练

梁冬同学说《黄帝内经》的每一篇都要认真的看过倪海厦老师自己到现在还在看《黄帝内经》,一定要看《黄帝内经》,中国人有三部书必读,称其为“三必”之一。针对这“三必”在中国历代以来就传的一句话:谁能把这“三必”读通,谁是最了解中华文化的人。这三本书就是:《易经》,《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梁冬同学表示很惊讶,就连《道德经》都没放到里面!前面这三本书能够读通的人,是最了解中华文化的。这三本书是古人相传下来的,倪师自己也不能做自评。这些都是古人从古到今就是这样传的。梁冬同学自己一直认为《道德经》应该排在其中一位,这些都是个人的看法,因为这都是历代儒家,历代的读书人共同产生的想法

15

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必”之《黄帝内经》

刚才倪老师特别讲到有“三必”,三本书是必须要学的:《易经》、《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不管是《易经》,还是《黄帝内经》、还有《神农本草经》这三本书如果看其原文,都是很薄的真的好书,不能的,因为如果把文字写的太详细,就会局限在某个角落某个局部。

所以同样一句话,如果不讲得很详细,其涵盖的内容就很广。比如说《黄帝内经》说: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其意思是说君主是老大,本身不受病,就已经讲完意思了。如果再讲的更详细的话,就会偏执到一个角落某个局部去了。比如说心不受病,就认为将来不应该冠心病,那就偏执冠心病上了。动脉血管硬化什么就跟其没关系了。因此不要去解释,将来这样的话涵盖的面会广。

所以这三本书去看它,其非常的薄真正原文都是很简单的,字数不多的,都是古文。这样子简单就是让后学的人,能够发挥其想象空间,能够很合理的解释出来。当真了解以后,会发觉到这本书写的,只有其写得是最好得。因为这三本书毫无瑕疵,其涵盖面最广。

16

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必”之《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更厉害了,它是在五千年前几千年的东西,而现在使用的中药药典,国家发布得中药药典是《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四千多种、五千多种能用的药,什么东西都入药,如果称其是个《药典》可以,但是称为经典还不行。所谓经典就是不需要再去删改的。药典可以常常删改,像西医西药品每年都在删改增新药品。过去读的西医药被否定,现在又去重新学习,西医就是如此做的。《药典》就是收藏了很多东西,可以把其记录下人间有这么多东西,但拿它来治病还是不行的,因为其中错误还是很多。但是《神农本草经》不是这样子,其把各种药性写得很好,分成上经、中经、下经。上经一百二十味药,中经一百二十味药,下经一百二十味药,加起来是三百六十味药。其中下定义的时候,从来不是说桂枝可以治什么病。如果是那样子,就完蛋了,比如说是有三种病可以用桂枝来治,列了三种病以后,从此人们就只知道遇到那三种病时候要用桂枝。《神农本草经》不是这样,有时候讲那淡味渗利为阳,里面淡味的就很多了。“渗利”就是能够渗透,打个比方泥土上有一积水,积得很多,水慢慢退下去就渗到泥土里,这就是淡味渗利

如果泥土上有积水,就要用疏通泥土的方法,让水流就会慢慢渗进去,这就叫淡味渗利。把这运用到人体身上,比如肝硬化,肝癌腹水,腹膜癌腹水,都在腹部积水,腹部脾土的位置,里面有积水了没办法渗下去的。这时候就用淡味的药下去,这积液积水就会慢慢的渗出来,渗到膀胱里,然后小便出来

倪海厦老师说不要小看用的一些很简单的草药,比如苍术、灯心草、陈皮、白术等都用很轻味的,不要用太重,太重的味就厚了。因为就好像煮一锅汤,放两块骨头跟放一斤骨头,跟放很多骨头煮的汤的浓味不一样,虽然都是用骨头。所以“淡味渗利”里技巧上就是不能用大剂量,要用很轻的剂量,慢慢把土松开来,让这积水渗下去了。

吃完这些那么简单的草药,小便就会排出来了。然而如果用很强的药,比如甘遂、芫花、大戟等这些积水是排不出来的,因为攻得太峻了,用的只是攻药,并不是阳药,并不是去把土松开来,并不是采用渗利方式,就会产生呕吐等。就是说在《神农本草经》里面讲的是药性,而《本草纲目》里面只讲,然后功效什么的。而那药性只分寒、热,并没有把阴、阳分出来。《神农本草经》讲药性就是讲用药的;而《本草纲目》讲的是用药的。按照佛经里说的,佛陀求因不求果,俗人求果不求因,而那也就不一样。如果凡事以结果导向的时候,反而它越具体,内涵越详细呢,外延就越少

17

中医必读“三书”经典之言简

之所以这三本书就被列为经典就是因为在讲的时候是尽量简化。所以《易经》的,实际上是很难懂的,但它是“易”。把禅宗的“禅”拿出来不是指示的“示”,而是简单的“单”,就是指示要简单些,越是禅学,就是要把事情简化。为了能代表天下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易经》,也就是说《易经》可以解释在天下所有的事情,也可以运用在天下所有的事情,所以其把文字简化,如此才能运用到天下所有的事情。如果文字不简化,定义出来很多的病名称,书固然编得很厚,还是没有办法把所有事物涵盖

梁冬同学的感触是最近自己在读《黄帝内经》和《易经》的时候,发现自己连报纸都不看了。那绝对是经典之作,而报纸看多了只会让人乱,然后让人没有办法提升自己的智慧,看经典东西,智慧绝对很高。所以倪师有些时候跟诸位听众/阅读者讲,为什么叫做经典?就像听音乐就要听经典音乐,小朋友读书就读经典。如果小朋友读书成绩不好倪师告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读经。专门去背《神农本草经》、专门去背《黄帝内经》、专门去背《易经》,或专门去背《道德经》,五千个字的《道德经》。小朋友懂不懂不重要,无所谓懂不懂,每天去背就可以。因为其是经典东西,当去背经典的时候智慧就会打开来。这时候再回头去看学校里学的东西,就变得很简单了。小朋友懂不懂不重要,后面自然会懂的。但先预装好,就像买个电脑装些软件,也不说马上每天都能够用得上,但是到需要用的时候,马上就可以调出来用了。因此还是要预装高级(经典)正版的软件比较好!:)

18

中西医结合模式:中医为主,西医为辅

回到刚才的问题是传统中医思维模式,倪师讲最核心的就是要整体性的思考,来自于经典的思维模式。那现在都在讲中西医结合,当然这问题可能好多朋友不是那么关心,更关心的是诊疗效果就好了。但作为一个从业者来说,讲讲中西医的冲突是如何能够结合的?刚才倪师讲到是以中医学为主体,西医学为辅,旁敲侧击。

倪海厦老师认为中西医结合基本上需要有一个过程。过去的经验已经可以证明到,过去搞了三四十年的中西医结合,都是以西医为主,中医为辅,其结果事实上证明已经错了。之前的中西医结合方式错了的话没有关系,要知错能改,现在应该改回来:中医为主,西医为辅。

如果现在看病先用中医诊断的方法来治疗,西医可做些验血报告就够了,或先照些X光扫描都没有关系,但X光扫描也只是一般扫描,不要象女孩子挤压乳房的扫描,那种扫描是不人道的,也是不需要。为了检查乳癌的通过西医扫描,来验证中医方法是对是错,这个是可以的,但这个扫描结果只是其中一个条件,不能作为绝对条件。如果西医检查比如吃了中药的肝癌病人,感觉很好了,西医查各项指标都回到正常,但是病人的脚还是冷的,还是有点失眠,还是有些便秘,病人还是不能停中药的。

所以中西医结合的话,一定要中医为主,西医为辅,才能够达到真正治疗的效果,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思维模式才是对的

梁冬同学听课的有些时候会闪过个念头,就是这个人理解能力差点的根本就没有办法学中医的。倪海厦老师说理解能力差没有关系,刚刚讲聪明与白痴就差两片树叶,主要是看中医师资的重要性。有的老师都在怪学生不努力不好好学,没有兴趣,然后成绩不好,老师都不会自己反省。所以没有笨蛋学生,只有笨蛋老师倪师觉得老师应该付出一部分的责任。

19

中医--未来人类的一个救星

刚刚讲到是中医解决所有问题,但中医和不好的中医是两回事,中医学和中医师是两回事,有很多医师或医生不同的级别中医本身作为一个哲学体系来说,是很丰富的,是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的。按道理说中医应该成为整个未来人类的一个救星。梁冬同学有两个问题:第一,中医的思维方式会不会成为未来二十一世纪主流的思维方式?倪海厦老师认为诶(糟糕!关键这段音频竟被剪接掉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