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的“小年” 风俗,这些你都知道吗...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社工客首席项目官
不知不觉已经农历二十三,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年”,
又称为祭灶节。
那对小年的传统习俗你了解多少呢?
哪些事情今天一定要做你造吗?
据民间传说,小年这天,
掌管一家人祸福的灶王爷都要上天,
去找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
汇报主家的功过,做个“年终汇报”,
让玉皇大帝赏罚,
所以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
涂在灶王爷的嘴上。
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除了送灶王爷,
小年这一天也是“扫房日”,
进行扫尘,为的是是辞旧迎新,
拔出不祥。
还有剪窗花、理发等习俗依旧绵延至今。
这一天的热闹程度仅次于大年三十!
这年味儿从这一天,
就开始慢慢变足了,
昨天小客也发起
来看看社工客的小伙伴们
都是怎么过小年的吧~~~
河南南阳·吃火烧
@小客:小客老家是河南南阳的~ 从小到大,腊月二十三,唯一的习俗就是吃火烧馍,早上起床如果起晚了,排不上队了,就吃不到,然后明天老板就收摊不卖了,每一年今天生意最好,十多年了,还是那家店,那个老板。
昨天小客刚到家,早上起床没起来,就买不到哈哈,不过给大家偷拍了几张照片~这个馍馍,你吃过吗
(以前都是素的,现在都是肉的了,一个三块钱,以前5毛钱
)
江苏苏州·垒
@钱曦 :坐标江苏苏州市相城区。其实我们的小年是指除夕前一天。小时候一入腊月,年味开始出来了。过年前妈妈会带着放了寒假的我在家大扫除,有句话说"掸三不掸四",意思就是腊月二十四以后就不能再掸檐尘啦!
而二十四也是个特别的日子。除了文中提及的送灶王爷,我记忆中的"廿四夜"还有一个重要的仪式—— 垒(音,意为燃烧,不知道正确的字是怎么写)田角落,是农民们对自己来年庄稼收成的一个美好愿望。家家户户带着稻草到自家的田地,在田角处点燃,带着熊熊燃烧着草把快速奔跑,把四个角落里的稻草全部点燃,一边跑一边要说"垒垒田角落,自家田里狗尾巴,别人家田里一粒谷"。当然这只是个新年前的全民预热活动,大家都不会当真去介意这个"一粒谷"之说。
如今家里早已没有责任田,我却对童年的年格外怀念。
潮汕·杀牲蒸馃
@ 余雪芸:潮汕风俗,每年农历十二月廿四,传说是灶神(司命君)出门上天述职的日子,农村各地,纷纷杀牲蒸馃,为神饯行。祭品必备的三件物:猪鸡鱼,合称“三牲”,还要制作各式粿品进行祭拜。祀拜时,人们先是烧三炷清香,然后跪下,口里念念有词,祈求“老爷”上天多说家门的好话,多降福到家门,在新的一年里能阖家平安,吉祥如意,能赚大钱。烧香完毕,就让“老爷”携带这些礼品上天。
送司命公上天后,家家户户大扫除,把老年贴的各种老爷神符撕下来,把香枝取下来,使用青竹叶,清除灰尘,用物和被子蚊帐都进行清洗,叫做“采囤”,寓意清除一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好运。从这天起到正月初四“神落天”这段时间不能打碎东西,如有不慎,则要心中念一声“对不起”还要在打碎的地方烧些纸钱以求平安。
送神上天,各家各户开始进入忙碌的节前准备:添置新衣服,购置新家具,黏贴新年画,春联等。逛花市购买年花,水仙花、盆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为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零食糖果更是少不了。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对为理发美容。
天津·糖瓜
@吕玮:天津的小年要吃一种白色麦芽糖熬制成的糖块,俗称“糖瓜”,老人说二十三糖瓜粘是为了给灶王爷甜甜嘴,让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也有人说是黏上小朋友的嘴,不要说不吉利的话,过了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就算进入过年的节奏了,各种忙年活动开始,每天都有活动要干,一直到除夕晚上,这顿团圆饭,就算正式过年了。当然,小年还要吃饺子,至于有啥讲究就不知道了,天津人过啥节都会吃一顿饺子的~用天津话说,介谁(sei)家过年还不吃顿饺子了~
广东顺德·炸豆沙角
@依稀:我们这里流传官三民四的说法,旧时候做官的人会在年23谢灶,平民会在年24谢灶~同时,我们会选择在这个时间或者前后制作有年味的食物,今天我们做炸豆沙角,寓意新的一年有好兆头~虽然工序繁琐,但过程很快乐~
恭喜以上几位小伙伴的征集入选,
记得找小客来领红包哦
小客微信shegongke2014
除了以上各地的小年习俗,
全国还有什么不一样的习俗呢?
小客也做了整理,一起来看看吧~
【小年】的由来
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汉族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小年】习俗
贴窗花:过了腊月二十三,便离春节很近了,挨家挨户就开始装饰自己的家里,忙叨开了。窗花一般农村的都是自己剪,手巧的老年人带着孙子孙女一起剪漂亮的窗花贴上,而在城市大多数都是去买窗花了,少了一丝喜悦也少了一种剪窗花的那种年味。
祭灶:这算是一个民间传说了,不过现在农村很多人还是信的,于是会摆一些甜瓜啦,灶糖啦等甜食还有水什么的在灶王像前,以表自己真诚祭拜灶王爷,为的就是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当然祭拜也不是人人都可以的,祭拜灶王爷只可以男性参与,女性一律是不允许的哦。
洗浴: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婚嫁: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大扫除:要过年了,自然要把家里大扫除一下下喽!尤其是一年只擦一次的屋内死角一定要擦的干干净净,那样才有过年的气氛。
吃饺子:不知道为啥,一到腊月就开始各种吃饺子了。冬至要吃,小年也要吃,而大年三十,初一初五初七也都要吃饺子。大概也是因为饺子可以放许多菜,制作起来省事,而且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热乎乎的饺子其乐融融的样子更有年味儿一些吧?饺子馅儿自己随意放,可荤可素可鱼可肉,家里经济允许全荤也可,经济稍差都是素的也无所谓,其实重点只在于吃的是饺子,而不在于馅。
吃糖瓜:糖瓜灶糖,没什么特别的讲究,一般都是给小朋友们作为零食的。外面有一层芝麻,里边是用麦芽糖凝固而成的,一般人家似乎做不出来,比较麻烦,所以小孩子们能吃到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炒玉米: 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吃“年粽”: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做米饼: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保住了大米、花生、芝麻等源香味口感与健康营养,吃起来别有风味,寓意“团团圆圆”。
杀年猪 :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的兰洞、西岭的新河、观音的水滨山寨等地,都有杀猪过春节的习俗。过了小年夜,那杀年猪的热闹戏就算开台了。挑选出最好的肉,或炒或炖,精心烹饪,再满满斟上一杯酒,邀请亲朋好友共享年猪宰杀后的第一顿鲜肉——庖汤。
粘糕粘:山东鲁西地区民间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谣,意为粘住灶王的嘴,让其上天言好事。粘糕用黄米、红枣等为原料,香甜劲道,入口绵软。其谐音为年糕,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另外,海南人用椰子作配料赶制椰糕用来食用并祈福。
吃麻糖: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相传,麻糖把灶神的嘴巴粘住,不能把人间的美味奢华的情景禀报给天,以免得爱吃喝的人们受到处罚——新年带来饥荒。意在表达期盼平安丰年的心愿。
捏面花:山东半岛的人们大多自农历腊月二十三后,家家开始忙着做大枣饽饽(又称大馒头)、团圆饼、寿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这些面食从和面、醒发和制作上都非常讲究,很费工夫。吃起来一层又一层,特别有嚼劲,口感自是非比寻常,用来春节待客作为主食食用。
吃团子:“廿四夜吃团子”是江南许多地方的风俗,做团子、送团子、吃团子是必备的一道年味,寓意着一家团团圆圆、幸福美满。“廿四团”用糯米粉制作,馅料有鲜肉、豆沙、萝卜丝等多种。蒸制好的团子上都要点红色的印子,有圆的、方的、花瓣形的,用以区别不同的馅儿,同时也带来一年的好彩头。
吃火烧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用面粉加红糖烙烤而成的红糖烧饼、芝麻酱糖火烧,供不应求,民间取其谐音,预示来年日子红红火火。
爆米花糖 :江西靖安县民间素有“小年小年,爆米糖甜”的说法。“小年”这天,人们用麦芽糖和爆米花制作爆米花糖,寓意新的一年财运大发、生活甜美。
// 民谚 //
二十三糖瓜儿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的小年,
虽然说从今天开始年味越来越足了,
但是从每一年看来,似乎年味在变淡......
以上的这些习俗,
可能很多地方都慢慢没有了...
你们那里还保留着什么习俗?
欢迎留言分享~
还没有回到家的小伙伴们,
你们在路上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