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海外时尚生活带到中国的第一人,皮尔·卡丹活成了传奇

上个世纪的高定大师
将西方时尚带入中国的第一人
野心勃勃的商业鬼才
皮尔·卡丹传奇的人生
在 98 岁这一年画上句点

法国当地时间 12 月 29 日,98 岁的皮尔·卡丹先生在巴黎郊外的医院去世。

虽然现在“一个时代结束了”这种话被用得太滥,但他的离世,的确让人感叹曾经那个优雅、有力的高级时装时代一去不复返,与他同时期的时装大师们,都已经在他之前离开了这个世界。

说到中国人对于“奢侈洋品牌”的初次认知,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皮尔·卡丹”。

中国的“皮尔·卡丹”专柜,卖皮带,Polo衫,甚至是保暖内衣套装,价格从几百到上千不等,前段时间,这个品牌还因为某知名直播间出售的假货,被拎出来指摘了一番。

皮尔·卡丹确有其人。他是全球时尚行业的泰斗级人物,同时代最令人尊敬的前辈之一,并且曾经三次获得法国服装设计界的最高奖赏——金顶针奖,这一纪录至今无人超越。

皮尔·卡丹对于中国人生活最大的影响,不只是商场一楼售卖的皮带和保暖内衣,而是数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

1978 年,他是第一个踏上中国土地的欧洲设计师,在他漫长的设计生涯中,中国带给他无限灵感。

他的同名品牌,也是第一个在国内公开举办时装秀的奢侈大牌,为当时中国的时尚事业燃起火把,影响了第一代中国时装设计师。

他与“中国时尚之母”宋怀桂女士共同在北京开设的马克西姆餐厅,是中国大陆第一家法国餐厅,第一个中外合资的餐饮企业。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代法餐厨师,也成为文艺、摇滚界名人的聚集地。

皮尔·卡丹爱中国。

42 年前他的到来,为尚在萌芽的中国时尚行业打开了一扇门,向世界展示中国之美。并且从那时起他就相信,中国会是世界的未来。

他的话确实应验了。

01

第一家法餐厅,

第一支“皮尔·卡丹”模特队

1978 年 12 月,皮尔·卡丹乘坐的飞机风尘仆仆地降落在首都机场,和他一起走下舷梯的,还有包括模特、制版师等数名他自己公司的员工。

之所以一次带了这么多人来,是因为当时国内尚不接待自由行的国外游客,皮尔·卡丹便想了个招:把自己公司的员工组了个旅行团一同前来。

他穿着带有垫肩的长款毛呢大衣,搭着羊毛围巾,走在当时北京大街上的人群中。

还像一个真正的游客那样,专门去爬了一趟长城。

“探路”之后,皮尔·卡丹得到了许多创作上的灵感,笠年 4 月,他在“中国时尚之母”宋怀桂女士的帮助下,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第一场中国时装秀。

这个小规模的秀场,面对的是外贸、轻纺行业相关的官员和专业人士,据当年参与报道的新华社记者李安定回忆: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自信美丽高大的模特儿”与“穿着蓝绿装的害羞的观众”之间所形成的鲜明的对比。

1981 年 10 月,皮尔·卡丹再次造访中国,在北京饭店举办了一场 75 分钟的时装秀。

这次的秀场得到了《纽约时报》等国际媒体的报道,而与其搭档的宋怀桂在街上“拦人”在北京组建“皮尔·卡丹模特队”的故事,更是拉开了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模特走向世界的序幕。

1985 年,中国模特队让五星红旗飘扬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

皮尔·卡丹在中国留下的另一个深刻印迹,是开在北京崇文门饭店 2 层的马克西姆西餐厅。

它原本是一家有近百年历史的巴黎老牌餐厅,因为经营不善,被皮尔·卡丹以 150 万美元买了下来,奇迹般地在大洋彼岸开出一家“分店”。

1983 年 9 月 26 日,马克西姆西餐厅开业的消息登上了当晚的《新闻联播》,那时这里的一顿正宗法餐,人均约为 150 元,放到现在也不算低消费。而当年北京市普通职工的平均月工资,只有约 60 元。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马克西姆餐厅都是中国文艺、摇滚界的乌托邦。

崔健在这里首次演唱《一无所有》,张国荣在餐厅唱过卡拉 OK,连知名影星阿兰·德龙的 50 岁生日都是在这里度过,同时,这里也成了皮尔·卡丹后续展示自己以中国为灵感的时装舞台。

在此之后,皮尔先后来过中国 40 多次,1988 年,他还为国航的空乘们设计了让人眼前一亮的蓝色制服。

2018 年,为了纪念 40 年前第一次来中国办秀,皮尔这次把秀场搬上长城,举办了一次盛大的经典作品回顾,也展示了那年他专为中国设计的新系列。

谈及与中国的这段绵延情缘,皮尔·卡丹不止一次在中法媒体的采访中提到:“作为一个法国人,我不能认为我比中国人更了解中国。但我相信中国人的智慧,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02

为什么中国的皮尔·卡丹越来越便宜?

皮尔·卡丹之所以承包了许多国人对于奢侈大牌的初次认知,不光是因为他办了那些瞩目的时装秀。

走在上世纪 90 年代中国主要城市的高级商场里,你都能找到皮尔·卡丹的专柜,买下一件羊绒衫,就相当于现在的小姑娘用半年的工资买了一只香奈儿包,是一件要和同事朋友炫耀的事情。

在那个年代,“洋大牌”是稀罕物,拥有皮尔·卡丹的单品,就是时髦人的标志。

他的同名品牌在中国的兴衰,成也标志,败也标志。

在早年国外奢侈品牌对于品牌 Logo 极其爱惜羽毛的时代,皮尔·卡丹就大胆地做了一个创举:品牌授权。

这意味着只要你肯花钱买下品牌的使用权,便可以把“Pierre Cardin”的名字印在任何商品上,可以是箱包皮鞋,可以是汽车家具,甚至是中国人民热爱的蚕丝被。

皮尔·卡丹与他设计的家具

皮尔·卡丹是第一个吃“品牌授权”螃蟹的人。目前,他仍然在全球 120 多个国家拥有近千种设计专利,800 多种不同领域的产品,400 多个商标代理合同。

原先为他打响名号的服装设计带来的收入和此相比,微不足道。

在进入中国后,皮尔·卡丹全面开始了这种品牌授权的模式,最多时一度达到 20 多家中国代理商,生产的东西从内裤袜子到雨伞钢笔,五花八门。

山高皇帝远,一些小厂商瞄到了“品牌授权”对质量把控的漏洞,开始打擦边球式地制假售假,一时间各种粗制滥造的假货、仿品出现在市场,让人难辨真伪。

皮尔·卡丹公司中国首席代表曾在 2013 年表示,皮尔·卡丹如今在国内的模式是:“授权给当地公司进行运作,由该公司进行生产、销售,我们提供技术支持,主要是设计,设计师会跟代理商们进行辅导沟通,每年提供两次的设计图稿。”

皮尔·卡丹确实为一个时代的中国年轻人带来了时尚启蒙。但之后“品牌授权”的过度滥用,虽然让它的知名度大增,但也因为不断下降的质量,在中国消费者心中迅速走下神坛。

03

“时装必须大众化”

虽然很多人对皮尔·卡丹后续的印象不大好,但他作为一代时装大师的地位,毋庸置疑。

今年 9 月,一部名为《卡丹之家》的纪录片在巴黎首映,回顾了这位时装设计大师的一生成就。

1922 年,皮尔·卡丹出生在意大利威尼斯的郊区,后来又举家搬到法国小城格勒诺布尔。

14 岁时,他就辍学在一家小裁缝店里当学徒,这期间,他为当地的舞台剧演员们设计衣服,因为好看又适合日常穿着,让这个小伙子在城中逐渐有了名气。

皮尔·卡丹 17 岁时,二战爆发了。而年轻的他心怀着成为时装设计师的梦想,不顾家人的反对,独自骑了辆自行车就北上巴黎。

皮尔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当时知名的女装设计师珍妮·帕坎(Jeanne Paquin)手下工作,也是通过这段经历,他得以为导演让·科克托的影片《美女与野兽》设计服装,这些饰以刺绣的丝绒套装装点了电影,也成为他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高光时刻。

1946 年,Christian Dior 的工作室刚刚起步招聘助手,皮尔便去应聘,并幸运地担任了大衣和西服部的负责人,也见证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New Look”的诞生。

Dior 先生本人对皮尔·卡丹的评价也很高,称他是“高级时装的未来”。长久以来只接受高定设计师的巴黎时装公会,也力邀这位设计新星加入其行列。

在 1950 年开设自己的时装店后,皮尔最初也是在做自己的老本行——戏服设计,但同时他也一直认为:只有将衣服卖给更多普罗大众,品牌才能扩大名声,得以更好地生存下去。

抱着这个想法,皮尔很快设计了几个款式时髦又实穿,价格也能被普通人接受的系列,很快让他的时装店门庭若市,也惹怒了时装公会的同行们——在当时,这种亲民的行为被他们视为自降身价。

但皮尔并没有因此就退缩,反而贡献了一句名言:“我才不在乎那些骂我的人怎么想。我的每次创新,都被他们抨击得体无完肤,但是呢?这些骂我的人啊,转头就开始做我设计的东西了。”

在未来主义盛行的上世纪 60 年代,皮尔的设计尤其瞩目。

他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太空感的时装。

还亲自去了趟 NASA,穿着宇航服拍照。

同时,他也没忘记自己做戏服出身的本行,艺术家萨尔瓦多·达利、好莱坞明星格利高里·派克,还有披头士乐队,都在舞台上穿过他设计的衣服。

皮尔·卡丹的一生,几乎是一部近代时装的发展历史。

在这部纪录片播出时,他已经是“唯一现在还能被人们时常提起的那个时代的设计师”。

他在纪录片的发布会上表示,虽然年事已高,但自己从不服老,依然会记录下日常的灵感火花——对他来说,工作就是快乐的源泉,他也希望可以继续创新,用剪裁、线条、款式来改变世界的面貌。

皮尔·卡丹的离开,带走了那个高级时装风靡时尚界的时代。

一路走好,中国人民的时髦老友。

R.I.P Pierre Cardin

文、编辑/菠萝狗
部分参考资料:BoF时装商业评论《BoF中国时尚商业简史 | 洋气入侵,皮尔·卡丹来了》,2016.2.13,作者:Christine Tsui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