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之下,父母如何找到教育孩子的方向?

双减后的第一学期,教育新变化可能会让很多父母还没有适应,甚至不知所措,或许有人认为,双减就是父母撒手不管,双减就是“放养”,靠老师和学校,但真正的教育是赋能,教育者需要被教育,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个被接触的教育者,则更需要被教育。当一位父母开始注意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开始关注一言一行中的教育责任的时候,他就开始了真正的教育,更是开启了一条打破桎梏、自我修行之路。

1

教育是一种唤醒

有一位妈妈,前几年带着她16岁的儿子一起参加柴达木的百公里徒步。柴达木的路线是比较难走的,我们要在五天内,徒步行进一百公里。当地环境是沙漠加上酷暑天气,还有难以预测的高原反应,项目设置里还有凌晨两点半开始的“禁语夜行”,对于成人都是比较大的挑战。开始行进后,这位妈妈就一直在发问,

- A妈妈:“付老师,我的儿子出问题了,他不爱学习,也不喜欢学校。”

- 付:“他喜欢什么呢?”

- A妈妈:“他喜欢修理、组装这些没用的东西,他说现在学的东西都没有用。”

- 付:“你说学什么有用?你儿子多棒啊,到现在就能有自己的判断,而且敢于坚持。成长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越早理解越好。父母不能为孩子准备好一切,也不能为孩子负责一切。”

- A妈妈:“付老师,你说的太绝对了,我这么说和做可都是为了孩子的将来好啊,为什么他就不能理解我呢?”

- ……

如此的对话反复了多次。

我不想深究这位妈妈的发心,当没有觉醒的时候,可能深究也没有意义。真正的改变一定是意识先行,内心先觉醒,改变随后发生。被动的推拉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但是这位妈妈的成长与改变比我预料来得快了很多。柴达木徒步之行到了后面,体力需求更高了,难度与挑战也加大了,A妈妈不再像启程的时候那样爱发问,反而是经常和孩子默默地前行。在最后一天,百公里的终点,我看着她带着孩子骄傲地撞线,表情也不再是像刚来时候的满面愁容,若有所思地对我说,“付老师,我好像在柴达木戈壁荒原找到了迷失了16年的儿子。”

听到这句话,我知道,虽然A妈妈对于教育的主体还未觉醒,但是改变已经开始。

教育就是唤醒,但再好的教育也唤不醒装睡的人。迷失的从来不会是孩子。天性使然,自由成长的孩子理应不会迷失。孩子出现阶段性迷失,大都是遭遇成人的 “挟持” 后才发生的。

2

教育是父母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自己过得一团糟,生活、工作中充满着怨恨、焦虑和恐惧。试想:自己在焦虑、恐惧和怨恨中生活,哪来的积极和善良?人是不可能施与他人自己没有的东西的。自己没有积极和善良,又怎能把积极和善良带给孩子?又怎能激发出孩子内心的本善?

作为一个孩子成长最重要的教育者,父母在成为父母之前没有经历过学习和考试;相比来说,老师是幸运的,他们接受了最为系统和最为专业的教育学习和培训。即使市面上的各种父母课,也都凌乱而浅显,更重于术的层面,却忽略了,追本溯源,思考父母之“道”。同为教育者,父母更需要被教育,其中不仅包括教育学、营养学、心理学、运动学、医学,还需要学习思维与逻辑、语言与意识、哲学与宗教。

普通的父母在顺从和抱怨,卓越的父母在修行和精进。父母必须努力把自己活成一束光,蓄积足够多的能量,方能照亮自己之后,照亮孩子的前行之路。

DE卓越父母特训营五期,三个21天,在死磕自己的非凡经历中,与一群能量相当的人一起寻找光明,获取能量,照亮未来……

(0)

相关推荐